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肝癌细胞株Hep3B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焦建新 季万胜 +5 位作者 高志星 张红梅 李蕾 张小茜 原皓 冯玉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肝癌细胞株Hep3B增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TC、吡柔比星(pirarubicin)及PDTC预处理后联合吡柔比星对Hep3B细胞...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肝癌细胞株Hep3B增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TC、吡柔比星(pirarubicin)及PDTC预处理后联合吡柔比星对Hep3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的活性及PDTC对该活性的影响。结果MTT结果示:PDTC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的增殖,并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后Hep3B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1μg/ml吡柔比星作用后,细胞存活率(87.3±5.4)%,用PDTC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为(58.6±3.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2,P<0.01),PDTC预处理能明显增强吡柔比星的细胞毒作用。EMSA结果示,PDTC浓度依赖性地抑制NF-κB的激活,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TC能抑制肝癌细胞株Hep3B的增殖,增强吡柔比星的细胞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NF-κB的激活。PDTC有望用于肝癌的化学预防,联合化疗药可进一步提高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氧化剂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核因子-KB表达及细胞凋亡作用
2
作者 阚氏海 唐菁 +2 位作者 于振海 张乃丽 金昌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8-398,封2,共7页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大鼠建立模型后取肺组织行大体及光镜下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凋亡调控因子(Fas)、B淋巴细胞瘤-2(Bcl...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大鼠建立模型后取肺组织行大体及光镜下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凋亡调控因子(Fas)、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AP组与PDTC预处理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细胞凋亡明显,NF-κB、Fas、Bcl-2与TNF-α表达均明显升高,6h达最高峰.PDTC预处理组与SAP组比较,则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凋亡指数、NF-κB、Fas、TNF-α与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Bcl-2表达趋势相反.结论:NF-κB活化参与了SAP时肺组织的细胞凋亡.PDTC能有效缓解SAP肺损伤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激活与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吡咯烷 核因子-κB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有助于提高卡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化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闫亚妮 吴静 +3 位作者 张颖 徐丹 潘荣 刘变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提高人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化疗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分为空白组、PDTC组、卡铂组和PDTC+卡铂联合组。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提高人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化疗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分为空白组、PDTC组、卡铂组和PDTC+卡铂联合组。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NF-κBp65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PDTC能够有效地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小剂量PDTC(12.5μmol/L)和卡铂联合应用与单用卡铂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及PDTC+卡铂联用组与单用卡铂组比较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SiHa细胞经PDTC作用后G0/G1期比例较空白组明显增加,卡铂单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DTC+卡铂组使细胞周期进一步阻滞于G2/M期,同时降低S期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F-κBp65在宫颈癌SiHa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卡铂诱导24 h后细胞质中的NF-κBp65转移至细胞核,其活性增强,PDTC能够抑制此作用。结论卡铂能够诱导NF-κBp65的活化,小剂量PDTC(12.5μmol/L)和卡铂联合应用与单用卡铂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提高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卡铂 吡咯烷氨基甲酸 核转录因子Κ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组织凋亡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锦明 范绍辉 +2 位作者 干瑶 王红嫚 张兴毅 《现代医院》 2019年第5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腹腔内注射LPS20mg/kg复制小鼠ARDS动物模型,干预组在注射LPS前30min腹腔...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腹腔内注射LPS20mg/kg复制小鼠ARDS动物模型,干预组在注射LPS前30min腹腔内注射PDTC120mg/kg,分别在注射LPS后4、8、12h三个时相收集标本;对照组腹腔内注射NS20mL/kg进行比较。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荧光酶标分析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caspase-3蛋白酶水平。结果①一般状况:对照组小鼠呼吸平顺、饮食正常、活动自如;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后,呼吸急促,饮食量下降,活动减少;干预组小鼠相对模型组其呼吸较畅顺,饮食量及活动能力下降不明显。模型组及干预组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其症状呈加重趋势。②各组肺组织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模型组及干预组肺组织Bcl-2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干预组增加程度较模型组多,模型组及干预组随实验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P<0.05)。模型组肺组织Bax、caspase-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干预组介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模型组及干预组随实验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5)。③各组肺组织caspase-3蛋白酶水平:模型组肺组织caspase-3蛋白酶水平较对照组含量增加明显,干预组介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模型组及干预组蛋白酶水平随实验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P<0.05)。结论PDTC预处理能减轻LPS诱导小鼠ARDS肺组织损伤,其机制与上调抑凋亡因子Bcl-2、下调促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3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凋亡因子 吡咯烷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用于金属离子的示波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建斌 高敏 +1 位作者 傅业伟 高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36-638,共3页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ic ammonium can cause a sensitive incision on the cathodic branch of dE/dt-E oscillogram at -0.80 V(vs.SCE) in 0.1 mol/L KCl solution. When Co. 2+、Ni. 2+、Cd. 2+、Ga. 3+ and In. 3+ are present...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ic ammonium can cause a sensitive incision on the cathodic branch of dE/dt-E oscillogram at -0.80 V(vs.SCE) in 0.1 mol/L KCl solution. When Co. 2+、Ni. 2+、Cd. 2+、Ga. 3+ and In. 3+ are present in KCl solution containing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ic ammonium the depth of the incision varie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sion depth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metal ion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econd-order differential simple oscillographic voltammetry is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for these ions. The cobalt ion in molecular sieve is also determin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示波分析 伏安法 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对黄铜在3%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6
作者 廖强强 李伟 +3 位作者 岳忠文 潘杰文 杨伊黎 李义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0,30,共4页
目前,对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缓蚀性的研究不多,而有关其对黄铜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未见报道。采用失重、电化学方法考察了3%NaCl溶液中APDTC对黄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APDTC对黄铜的缓蚀有一最佳浓度,刚开始随着APDTC浓度... 目前,对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缓蚀性的研究不多,而有关其对黄铜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未见报道。采用失重、电化学方法考察了3%NaCl溶液中APDTC对黄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APDTC对黄铜的缓蚀有一最佳浓度,刚开始随着APDTC浓度的增加,APDTC对铜的缓蚀作用不断增大,在6mg/L时缓蚀效率最大可达85%,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缓蚀效果反而有所下降;APDTC对黄铜的缓蚀作用同时抑制了阳极反应过程和阴极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氨基甲酸 黄铜 缓蚀性能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大鼠急性肺损伤TNF-α的影响
7
作者 王红嫚 薛关生 +2 位作者 万义增 王东辉 徐文颖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在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N组)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ALI组(L组)30只,腹腔...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在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N组)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ALI组(L组)30只,腹腔注射LPS 3 mg/kg;PDTC干预组(P+L组)30只,先腹腔注射PDTC120 mg/kg,半小时后再腹腔注射LPS 3 mg/kg。后两组分别于腹腔注射LPS后1、2、4、8、12 h作为观测时间点。观察肺组织匀浆及血浆中TNF-α的变化。结果 L组各时相肺组织匀浆及血浆中TNF-α较N组升高(P<0.01),且以2 h组升高最为显著,但P+L组TNF-α与L组比较减少(P<0.05)。结论 LPS引起肺组织和血中TNF-α大量释放,NF-κB参与炎症的调控,在ALI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调控炎性介质的表达和释放,可有效地减轻LPS所致大鼠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吡咯烷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MDR-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吴星 张豫华 徐之良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降低HL-60细胞耐药的新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降低HL-60细胞耐药的新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PDTC及PDTC(150μmol/L)联合阿糖胞苷(Ara-C)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PDTC作用后HL-60细胞TNF-α水平变化;RT-PCR法分析HL-60细胞中MDR-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PDTC作用后HL-60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DTC(150μmol/L)作用后可增强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不同浓度PDTC作用后HL-60细胞TNF-α水平及MDR-1 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PDTC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增强HL-60细胞对Ara-C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下调TNF-α、MDR-1 mR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吡咯烷氨基甲酸 多药耐药基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对犬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方华 李昌熙 +2 位作者 王泉云 刘进 左云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 30 mg/k...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 30 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阻断主动脉6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 min时,取心肌进行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MSD)检测。于CPB前和开放主动脉3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 min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P组在阻断主动脉6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ATP、SOD、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MDA和MSD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PDTC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吡咯烷氨基甲酸 抗氧化作用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的合成、结构及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复兴 邝代治 +4 位作者 冯泳兰 王剑秋 庾江喜 蒋伍玖 朱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利用三(o-溴苄基)溴化锡与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1354(11)nm,b=1.07313(13)nm,c=1.52677(18)nm,α=75.440(... 利用三(o-溴苄基)溴化锡与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1354(11)nm,b=1.07313(13)nm,c=1.52677(18)nm,α=75.440(6)°,β=89.499(6)°,γ=72.515(7)°,V=1.3781(3)nm3,Z=2,Dc=1.868 g/cm3,μ(MoKα)=54.43 cm-1,F(000)=752,R1=0.0320,wR2=0.0765。化合物中的锡原子为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配合物体外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甲酸 合成 结构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姜子英 王佳伟 +1 位作者 雷新兰 胡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2-1079,共8页
目的:探究吡咯脘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转化生长因子-beta2(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逆转机制。方法: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并给予不同浓度PDTC处理TGF-β2诱导的LECs。CCK-8、划痕试验... 目的:探究吡咯脘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转化生长因子-beta2(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逆转机制。方法: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并给予不同浓度PDTC处理TGF-β2诱导的LECs。CCK-8、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α-SMA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_1的表达。结果:TGF-β2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明显高于未添加TGF-β2的实验组;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表达上调。在TGF-β2的作用下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表达增加(P<0.05)且在TGF-β210 ng/mL刺激浓度时LECs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PDTC逆转EMT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表明,PDTC干预处理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都显著降低,PDTC抑制I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核移位,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p65/p-NF-κB p65、Iκκ-α/p-Iκκ-α表达下调(P<0.05),诱导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_1表达下调,NF-κB/IκB mRNA表达下调,凋亡相关mRNA 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PDTC可显著逆转由TGF-β2诱导的LECs细胞EMT过程,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使NF-κB p65/IκB/Iκκ-α表达降低以及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PDTC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达到逆转EMT的进程并使异常增殖的细胞发生凋亡,这将为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氨基甲酸 转化生长因子-Β2 核因子-κB 上皮-间质转化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丽 张明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nuclear factor,NF)2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NF-B Inhibitor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HPF)增殖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新方法... 目的:研究(nuclear factor,NF)2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NF-B Inhibitor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HPF)增殖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新方法。方法:取人翼状胬肉标本进行体外贴壁细胞常规培养,取第3~6代细胞进行试验。(1)免疫组化法染色结合细胞生物学特征鉴定成纤维细胞(;2)不同浓度PDTC(2.5,5,10,20,40μmol/L)干预成纤维细胞24,48,72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3)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PDTC干预48h后HP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细胞经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结合细胞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为成纤维细胞。MTT实验表明,随着PDTC干预浓度的增大和时间延长,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2.5-40μmol/L浓度作用24-72h,PDTC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DTC干预后PCNA蛋白表达均下降。当PDTC的浓度在5,10,20,40μmol/L范围内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表达PCNA(P<0.05)。结论:PDTC对体外培养的HPF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抑制作用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氨基甲酸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增生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螯合纤维素对Cd^(2+)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中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97-1099,共3页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d 2+ onto cellulose pyrrolidinedithiocarboxylic ammomium(CC-APDC)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ellulose and the ad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d 2+ onto cellulose pyrrolidinedithiocarboxylic ammomium(CC-APDC)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ellulose and the adsorption occurs through a chelating reaction between Cd 2+ and O of OH from cellulose and S from pyrrolidine thiocarboxyl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甲酸 螯合纤维素 吸附机理 螯合棉纤维 镉离子 配位吸附 环境监测 重金属离子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盐酸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及其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向银洲 彭平 +2 位作者 许军 章松勤 宁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5期11-14,19,F0004,共6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盐酸(PDTC)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增殖及其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PDTC(25、50、100μmol/L)作用CNE-2Z细胞不同时间后(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盐酸(PDTC)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增殖及其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PDTC(25、50、100μmol/L)作用CNE-2Z细胞不同时间后(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DTC对CNE-2Z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的PDTC(25、50、100μmol/L)作用于CNE-2Z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强度PDTC作用下CNE-2Z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25、50、100μmol/L PDTC处理的CNE-2Z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S期细胞数减少,细胞受阻于G0/G1期。与对照(无PDTC处理)比较,PDTC作用后CNE-2Z细胞PCNA表达降低(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结论 PDTC具有显著抑制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的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鼻咽癌CNE-2Z细胞 吡咯烷氨基甲盐酸 核转录因子-ΚB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22种基质中的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37
15
作者 秦曙 乔雄梧 +1 位作者 王霞 赵丽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在密闭加热的容器中用SnCl2-HCl溶液酸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农药,反应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被瓶中的正己烷吸收,形成二硫化碳的正己烷溶液;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有机相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即得到DTC农药的残留... 在密闭加热的容器中用SnCl2-HCl溶液酸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农药,反应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被瓶中的正己烷吸收,形成二硫化碳的正己烷溶液;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有机相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即得到DTC农药的残留量。采用该方法对苹果、葡萄等22种基质中残留的代森锰锌、代森联、丙森锌和福美双进行了方法确证:添加水平为0.06~3.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01~0.1mg/kg(信噪比(S/N)为3),定量限范围为0.02~0.2mg/kg(S/N=1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不同基质中DTCs农药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氨基甲酸盐农药 残留 蔬菜 水果 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衍生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鹭平 李久兴 +4 位作者 吴敏 林立毅 陈达捷 周昱 徐敦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检出限(S/N>3)为2μg/kg;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0μg/kg,而花椰菜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5μg/kg。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基质中加标5~100μg/kg的EBDC和PBDC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3%~96%,相对标准偏差为4.4%~10.5%,方法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MS 食品 氨基甲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40
17
作者 马婧玮 潘灿平 +1 位作者 张玲 张军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30,共9页
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 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衍生化液相色谱法虽然操作步骤较繁琐、耗时长,但结果稳定可靠,并能区分不同结构类型,是目前重点且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而同时测定DTCs类杀菌剂母体及其代谢物的串联质谱方法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热点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盐(DTCs) 杀菌剂 残留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3 位作者 程鹏 杨鑫 任改梅 陈汉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差异,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表征推测了N1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1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能显著提高400SN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与N2、N3相比,N1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由于润滑过程中,N1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Mo、S元素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润滑油 抗氧化性能 摩擦学性能 润滑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食用菌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监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大鹏 崔勇 +2 位作者 马杰 白梅 刘思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750-755,共6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菌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含量,了解吉林省内几种菌类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情况。方法样品在加热密闭的顶空瓶中进行前处理,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以CS_2为检测目标物,程序升温,选择...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菌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含量,了解吉林省内几种菌类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情况。方法样品在加热密闭的顶空瓶中进行前处理,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以CS_2为检测目标物,程序升温,选择性离子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食用菌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限为0.005 mg/kg,定量限为0.015 mg/kg,在0.02~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部分菌类食品中存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检出率为25.2%,检出浓度为0.011~0.098mg/kg,其中香菇的检出率最高为57.89%。结论吉林省内菌类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均低于GB2763-2016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量1mg/kg,但是检出率较高,需要加强日常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氨基甲酸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汉东 王勇 +1 位作者 张如芬 马春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Thirteen title compounds Ph 3GeS 2CNR 2(1—13)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rre\|\}sponding triphenylgermanium chloride with dithiocarbamat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Thirteen title compounds Ph 3GeS 2CNR 2(1—13)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rre\|\}sponding triphenylgermanium chloride with dithiocarbamat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UV and MS. Some of these compounds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抗癌活性 三苯基锗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