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烧结对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颜色和透光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钱冬冬 张蕾 +1 位作者 骆小平 陈文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评价反复烧结对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颜色和透光性的影响。方法制作30个直径10 mm、厚度(1.00±0.01)mm的IPS e.max Press HT A2圆盘试件,随机分为S0、S1、S2、S3、S4、S5共6组(每组5个),分别执行0、1、2、3、4、5次自身上釉程... 目的评价反复烧结对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颜色和透光性的影响。方法制作30个直径10 mm、厚度(1.00±0.01)mm的IPS e.max Press HT A2圆盘试件,随机分为S0、S1、S2、S3、S4、S5共6组(每组5个),分别执行0、1、2、3、4、5次自身上釉程序。使用Shade Eye NCC测色仪测定每组的色彩参数L*、a*、b*,计算色饱和度C*ab及色差ΔE,使用TM-2透射率测试系统测得可见光积分透射比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随着烧结次数增加,试件的L*值总体呈减小趋势(P<0.05);a*、b*、C*ab和τ值均为先增大后减小(P<0.05)。各组和S0组的ΔE最小为0.89,最大为2.01,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反复烧结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明度、色相、彩度和透光性均有影响,但色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烧结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颜色 透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次数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璀 余佳 +1 位作者 蒙绍峰 高碧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价烧结次数和渐变厚度及其交互性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方法在标准中切牙模型上制备贴面修复模型,用椅旁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椅旁CAD/CAM系统制作24个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 目的评价烧结次数和渐变厚度及其交互性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方法在标准中切牙模型上制备贴面修复模型,用椅旁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椅旁CAD/CAM系统制作24个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样本共4组(n=6),初次结晶组为对照组S0,其余按上釉烧结次数依次为S1、S2、S3组。使用Vita easyshade电子比色仪测定每个贴面的色彩参数L、C、H、a、b,用SAS 9.1.3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烧结次数以及不同部位厚度间各颜色指标的差异性。最后扫描电镜(SEM)观察每组贴面的晶体排列和致密度。结果随着烧结次数增加,试件的L值总体呈减小趋势(P<0.05)。C和b的烧结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S2组与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发现二硅酸锂晶体随着烧结次数增加,晶体变大,晶体间的孔隙变小,晶体间的锁结变得更为紧密。结论上釉次数和厚度及其交互性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色相、明度、彩度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 多次烧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颜色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车削加工切削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廉洁 邓航 +7 位作者 刘涛 赫培 蔡重延 孙智超 李孛 王宇浩 孟令彪 吕鑫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1,共4页
使用PCD、CBN、YG三种材质刀具,通过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车削试验,研究了可加工陶瓷切削温度变化规律。设计了切削温度测试系统在线测量温度,以特征温度表征二硅酸锂玻璃可加工陶瓷切削热水平。结果表明,陶瓷材料车削过程中特征温度的变化... 使用PCD、CBN、YG三种材质刀具,通过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车削试验,研究了可加工陶瓷切削温度变化规律。设计了切削温度测试系统在线测量温度,以特征温度表征二硅酸锂玻璃可加工陶瓷切削热水平。结果表明,陶瓷材料车削过程中特征温度的变化取决于裂纹响应力而发生扩展的方式,刀具磨损是影响该方式的主要因素,并影响切削温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多次走刀后的特征温度升高,降低了工件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温度 特征温度 车削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强韧化效应对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珂奕 张少锋 +5 位作者 蒙萌 李小成 周明 门天剑 贺林 邓再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究锂-钠离子交换强韧化效应对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50个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片状试件,晶化、打磨及抛光后,用4种不同的熔融硝酸钠离子交换工艺进行处理(n=10),分别检测离子交换前后样品的双... 目的:探究锂-钠离子交换强韧化效应对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50个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片状试件,晶化、打磨及抛光后,用4种不同的熔融硝酸钠离子交换工艺进行处理(n=10),分别检测离子交换前后样品的双轴弯曲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设置未交换组为空白对照。结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经过4种离子交换工艺处理后,机械性能都能够显著提升,以385℃/32 h组的强韧化效果最佳。结论:通过低温长时间的离子交换处理可以显著提升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析晶和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彬 肖云 左起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观察烧结温度改变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段式烧结法烧结陶瓷,改变烧结终温度,XRD和SEM分别观察烧结前后陶瓷物相和表面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温度烧结后陶瓷呈现不同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烧结温度改变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段式烧结法烧结陶瓷,改变烧结终温度,XRD和SEM分别观察烧结前后陶瓷物相和表面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温度烧结后陶瓷呈现不同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改变,以800℃时的改变最为显著,经840℃烧结后的陶瓷具有较高结晶度(P<0.05)和均匀致密的表面微结构。结论: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烧结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800℃和840℃为陶瓷晶相和微结构改变的关键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结晶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牛牙釉质磨损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松 张少锋 +6 位作者 贺林 张珍珍 郭嘉文 孙亚丽 伊远平 杨雪薇 郭振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特性。方法:将18个长8 mm、直径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牛牙釉质试件配副,每组9个样本,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特性。方法:将18个长8 mm、直径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牛牙釉质试件配副,每组9个样本,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环境、1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54万次循环磨损实验。在整个磨损周期中选取10个循环节点,用三维形貌仪测量每个节点下颌试件的磨损高度损失量并绘制相应磨损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相应磨损阶段对应的磨损面微观形貌。结果:各循环节点牛牙釉质的磨损量均大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量(P<0.05);实验循环周期内,牛牙釉质的磨损曲线呈现出"跑合期"、"稳定磨损期"、"剧烈磨损期"3个磨损阶段,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曲线呈现"跑合期"和"稳定磨损期"两个磨损阶段。2组的微观形貌也呈现出与磨损曲线相对应的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行为均呈现出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牛牙釉质的磨损量显著高于二硅酸锂的磨损量,提示应注意防止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修复体对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磨损 微观形貌 牛牙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玻璃陶瓷贴面的光学性能及光照方案对树脂水门汀固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孟可婧 王璐 +3 位作者 闫卓群 赵彬 张凌 李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2,共7页
目的:研究超薄瓷贴面透明度、颜色和光照方案对树脂水门汀聚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厚度为0.4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透明度(HT,LT),瓷块颜色(A2,BL2)分为4组(n=5)。便携式辐射计测量光固化灯低光强模式和高光强模式下透过各组瓷试... 目的:研究超薄瓷贴面透明度、颜色和光照方案对树脂水门汀聚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厚度为0.4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透明度(HT,LT),瓷块颜色(A2,BL2)分为4组(n=5)。便携式辐射计测量光固化灯低光强模式和高光强模式下透过各组瓷试件的光照强度衰减率。光固化树脂水门汀被各组瓷试件遮盖后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光照方案(高光强40 s,低光强40 s,高光强20 s,低光强20 s)光照固化,制备树脂水门汀试件。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仪和显微硬度仪测量各组树脂水门汀试件的转化率和维氏显微硬度。结果:超薄瓷贴面的透明度(P<0.05)和光照方案(P<0.001)显著影响树脂水门汀的固化性能,其颜色则无显著影响(P>0.05)。HT BL2组瓷试件采用高光照40 s光照方案时,树脂水门汀的转化率(53.04±2.13)%和维氏显微硬度(311.18±29.29)MPa的数值最高。LT A2组瓷试件采用低光照20s光照方案时,树脂水门汀的转化率(42.52±1.97)%和维氏显微硬度(225.27±27.49)MPa的数值最低。结论:厚度为0.4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透明度和光照方案均影响树脂水门汀的固化性能,增加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可以提高树脂水门汀的固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性能 光照方案 光固化树脂水门汀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转化率 维氏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瓷树脂及玻璃陶瓷贴面疲劳实验前后的磨耗及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皓羽 姜婷 +1 位作者 程明轩 张玉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类瓷树脂和两种玻璃陶瓷贴面在咀嚼和温度疲劳后接触区的磨耗程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优选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贴面材料。方法:将24颗完整的离体人前磨牙预备成面中重度磨耗的形态,轴壁釉质完整、牙尖斜度20°。制... 目的:研究类瓷树脂和两种玻璃陶瓷贴面在咀嚼和温度疲劳后接触区的磨耗程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优选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贴面材料。方法:将24颗完整的离体人前磨牙预备成面中重度磨耗的形态,轴壁釉质完整、牙尖斜度20°。制作1.5 mm厚的类瓷树脂、热压铸造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热压铸瓷)、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切削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CAD/CAM切削瓷)贴面。使用树脂粘接剂将贴面粘接到预备体面形成试件,在水中储存72 h后在咀嚼模拟疲劳机上进行模拟5年口内温度疲劳和咀嚼疲劳的实验(5~55℃冷热水循环,模拟后牙咀嚼循环120万次)。用三维激光模型扫描和数字化分析法评价疲劳实验前后贴面的磨耗程度,用三维形貌测量激光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及粗糙度变化。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咀嚼和温度疲劳实验后没有试件发生脱粘接或折裂。类瓷树脂组、热压铸瓷组、CAD/CAM切削瓷组的平均磨耗为(-0.13±0.03)mm、(-0.05±0.01)mm和(-0.05±0.01)mm,类瓷树脂组的磨耗量显著大于玻璃陶瓷两组(P<0.001);疲劳实验前各组接触区的表面粗糙度(Ra)为(1.24±0.20)μm、(0.75±0.09)μm、(0.73±0.14)μm,类瓷树脂组的表面粗糙度显著高于玻璃陶瓷两组(P<0.001);疲劳实验后的表面粗糙度为(1.81±0.24)μm、(1.53±0.26)μm及(1.77±0.23)μm,热压铸瓷组显著低于类瓷树脂组(P=0.005)及CAD/CAM切削瓷组(P=0.010)。结论:从磨耗速度来看,类瓷树脂贴面显著高于两种玻璃陶瓷,但更接近于对颌牙为天然牙时牙釉质的平均磨耗速度;从表面粗糙度来看疲劳实验前类瓷树脂的表面粗糙度显著高于两种玻璃陶瓷,疲劳实验后热压铸瓷贴面的表面粗糙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 类瓷树脂 硅酸增强型玻璃陶瓷 磨耗 表面粗糙度 咀嚼模拟疲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内冠材料固定桥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志强 林捷 +2 位作者 李厚轩 陈群 卢兆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使用2维有限元模型分析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的3单位固定桥中界面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近远中向的2维下颌第一磨牙缺失3单位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设计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和桥体咬合面饰瓷厚度。使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底层... 目的:使用2维有限元模型分析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的3单位固定桥中界面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近远中向的2维下颌第一磨牙缺失3单位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设计3种不同底层冠材料和桥体咬合面饰瓷厚度。使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底层冠与饰瓷界面的应力分布。结果:氧化锆底层冠表现出较金合金和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更高的界面应力。咬合面饰瓷厚度增加时,交界面的压应力峰值趋向于减小。结论:总体上看,氧化锆底层冠在连接体和桥体底部比金合金和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出现更高的应力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硅酸加强玻璃陶瓷 氧化锆 崩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备与不预备前牙超薄瓷贴面断裂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路 郑燕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前牙基牙预备与不预备后铸瓷贴面的断裂模式,分析其长期成功率。方法:30例上颌中切牙按照预备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为全牙面预备,B组为全牙面预备并且抛光车针抛光,C组为不预备,仅用抛光车针抛光。将全瓷贴面(IPS e.max)硅... 目的:通过对比前牙基牙预备与不预备后铸瓷贴面的断裂模式,分析其长期成功率。方法:30例上颌中切牙按照预备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为全牙面预备,B组为全牙面预备并且抛光车针抛光,C组为不预备,仅用抛光车针抛光。将全瓷贴面(IPS e.max)硅烷化处理后用全瓷粘结剂粘合在处理后的牙面上,分别对每组试件进行剪切力测试,断裂模式采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结果:C组的剪切力值最高,C组与B组的剪切力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无差异(P>0.05),A组与B组也无差异(P>0.05)。粘接破坏多于内聚破坏。结论:根据本研究分析未预备前牙超薄瓷贴面的断裂模式结果得出:未预备基牙瓷贴面修复适用于磨损、咬合创伤或磨耗,同时也适用于患者拒绝牙体预备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粘接强度 牙体预备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