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醚(DME)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敬辉 陈江平 +1 位作者 鲁雪生 陈芝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二甲醚热物理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二甲醚的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用制冷剂R134a的制冷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同一实验装置上,在相同冷凝温度、不同蒸发温度下的二甲醚的制冷量比R134a约低10%~15%,制冷系数(COP)... 在二甲醚热物理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二甲醚的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常用制冷剂R134a的制冷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同一实验装置上,在相同冷凝温度、不同蒸发温度下的二甲醚的制冷量比R134a约低10%~15%,制冷系数(COP)比R134a低约3%~9%,DME可以直接充注用于R134a制冷系统,可以作为R134a的直接替代物。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润滑油的实验测试表明:常用的脂类油和矿物油均可用作二甲醚制冷系统的润滑油,使用脂类油时二甲醚排气温度比使用矿物油时稍高,矿物油更适于应用于二甲醚制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二甲醚(dme) 实验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辅助CO_(2)驱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可行性实验——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子建 钟陵 +2 位作者 段晓苗 王新星 吕占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实现CO_(2)驱替过程中CO_(2)性能最大化,进一步提高CO_(2)驱替页岩油的采收率。提出了采用二甲醚(DME)辅助CO_(2)驱油方法,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通过开展助溶剂辅助CO_(2)驱替岩心实验,对比了丙烷、正己烷和DME辅助CO_(2)的驱油效果... 为实现CO_(2)驱替过程中CO_(2)性能最大化,进一步提高CO_(2)驱替页岩油的采收率。提出了采用二甲醚(DME)辅助CO_(2)驱油方法,基于核磁共振(NMR)技术,通过开展助溶剂辅助CO_(2)驱替岩心实验,对比了丙烷、正己烷和DME辅助CO_(2)的驱油效果,明确了DME作用下CO_(2)对不同孔径孔隙原油的动用特征。结果表明:相比纯CO_(2),摩尔分数为20%的DME−CO_(2)混合溶剂能够将CO_(2)-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45百分点,混相压力降低33百分点,原油黏度降低80百分点,可动用孔隙孔径下限由7.7 nm降至3.2 nm,页岩油采收率提高35.9百分点;并可显著提高CO_(2)动用小孔隙(0.9 nm<r<101.0 nm)和大孔隙(101.0 nm≤r<7088.0 nm)的能力,动用程度分别提高了3.3倍和1.9倍;CO_(2)混合溶剂中DME最佳摩尔分数为20%,最大不超过30%。研究成果为探索页岩油藏新的开发方式和新策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二甲醚(dme) 核磁共振(NMR) CO_(2)驱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DME)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卫国 胡娟 《城市燃气》 2006年第5期3-14,共12页
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二甲醚是仅次于氢燃料的清洁燃料,有望成为主要石油替代产品。二甲醚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加压到5 ̄6个大气压可以变为液体,物理性质类似于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十六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可作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 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二甲醚是仅次于氢燃料的清洁燃料,有望成为主要石油替代产品。二甲醚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加压到5 ̄6个大气压可以变为液体,物理性质类似于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十六烷值大于55,高于柴油,可作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低毒低腐蚀性,燃烧时有害气体排放量明显低于汽柴油,能显著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液化石油气 应用 开发 汽车尾气污染 气体排放量 汽柴油 清洁燃料 替代产品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性能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尊清 尧命发 +1 位作者 陈征 张波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HCCI)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甲醚/甲醇双燃料方式,HCCI的工况范围大幅拓宽,低转速平均指示压力接近0.8MPa。低负荷工况指示热效率随甲醇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对于较高负荷,存在一个指示热... 在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HCCI)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甲醚/甲醇双燃料方式,HCCI的工况范围大幅拓宽,低转速平均指示压力接近0.8MPa。低负荷工况指示热效率随甲醇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对于较高负荷,存在一个指示热效率较高的甲醇浓度区间。正常燃烧范围内,NOx排放一般低于20×10 6,即使在接近爆燃的工况,试验中测得的NOx排放也低于100×10 6;HC和CO排放明显高于柴油机。随甲醇浓度降低,HC和CO排放降低,NOx排放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甲醇 均质压燃(HCCI) 指示热效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蒸发一维数学模型及其在二甲醚喷雾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明锐 汪云 +2 位作者 刘永长 文华 张煜盛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描述了液滴蒸发的一维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并且利用该模型首先对单液滴的蒸发过程和定容燃烧室内二甲醚(DME)的喷雾过程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然后对二甲醚发动机的喷雾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KIVA程序中原有... 描述了液滴蒸发的一维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并且利用该模型首先对单液滴的蒸发过程和定容燃烧室内二甲醚(DME)的喷雾过程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然后对二甲醚发动机的喷雾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KIVA程序中原有的Spalding蒸发模型及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维蒸发模型对蒸发过程的描述较Spalding的零维蒸发模型更为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蒸发 数学模型 二甲醚(d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对二甲醚HCCI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马吉 陈志 +1 位作者 黄震 李德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9-403,共5页
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角度,应用单区燃烧模型和已建立的二甲醚(DME)化学反应机理,对DME均质充量压燃(HCCI)的着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EGR率对其着火过程的影响,并从热效应及化学效应两方面分析了内部热EGR对燃料着火过程的影响... 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角度,应用单区燃烧模型和已建立的二甲醚(DME)化学反应机理,对DME均质充量压燃(HCCI)的着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EGR率对其着火过程的影响,并从热效应及化学效应两方面分析了内部热EGR对燃料着火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热EGR对DME的HCCI着火过程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 二甲醚 均质充量压燃着火 数值模拟 二甲醚(dme) 数值模拟研究 着火过程 EGR率 HCCI 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用燃料二甲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6
7
作者 吕兴才 黄震 李孝禄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2,54,共5页
从环保与节能的角度分析了柴油机采用新型清洁燃料的重要性,介绍了二甲醚(DME)和其他代用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总结了近年来对DME氧化和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情况,论述了柴油机燃用DME实现无烟化、超低排放的机理。最后分析了柴油机采用... 从环保与节能的角度分析了柴油机采用新型清洁燃料的重要性,介绍了二甲醚(DME)和其他代用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总结了近年来对DME氧化和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情况,论述了柴油机燃用DME实现无烟化、超低排放的机理。最后分析了柴油机采用DME作为代用燃料时燃油系统的选择和匹配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讨论了DME发动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代用燃料 二甲醚(dme) 化学动力学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的Cu基双功能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沙雪清 林红 +1 位作者 宫丽红 史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84-1387,共4页
为对催化研究和二甲醚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CuO/ZnO/ZrO2/MnO2/HZSM-5比例不同的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并在固定床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上,以自制的含氮合成气(V(H2)∶V(CO)=2.13)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组分... 为对催化研究和二甲醚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CuO/ZnO/ZrO2/MnO2/HZSM-5比例不同的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并在固定床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上,以自制的含氮合成气(V(H2)∶V(CO)=2.13)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组分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沉淀温度在75℃、pH值在10左右,n(CuO)∶n(ZnO)∶n(ZrO2)∶n(MnO2)=1∶1∶0.5∶0.01、m(MnO2-(CuO-ZnO-ZrO2)∶m(HZSM-5)=3∶1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好,在反应压力为4.0 MPa,原料空速为1 000 h-1,反应温度为250℃时,CO转化率达到87.81%,二甲醚收率达到65.07%.TPR、XRD、XPS等测试结果表明,在MnO2-(CuO-ZnO-ZrO2)/HZSM-5催化剂中,ZnO能提高CuO组分的分散度,使活性中心增加,并与MnO2协同作用,促进电子传递,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二甲醚(dme)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二甲醚应用开发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晓轩 王晓东 《中外能源》 CAS 2008年第2期16-22,共7页
二甲醚因其对人体无毒、使用安全,对环境友好,并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可部分替代液化气民用燃料以及替代柴油作为清洁的汽车燃料,加之其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因此其生产与应用技术的研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综述了当前世界及中国二... 二甲醚因其对人体无毒、使用安全,对环境友好,并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可部分替代液化气民用燃料以及替代柴油作为清洁的汽车燃料,加之其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因此其生产与应用技术的研发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综述了当前世界及中国二甲醚应用技术的进展情况,对我国二甲醚应用技术的研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应用 替代燃料 开发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PdZn系催化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迎春 李昊 +1 位作者 张启俭 马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7-542,共6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PdZn/ZrO_2催化剂。将其与二甲醚水解催化剂ZSM-5/γ-Al_2O_3机械混合后用于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反应。考察了Pd前体、Zn/Pd摩尔比(n(Zn)/n(Pd))和还原温度对该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PdCl_2为...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PdZn/ZrO_2催化剂。将其与二甲醚水解催化剂ZSM-5/γ-Al_2O_3机械混合后用于二甲醚蒸汽重整制氢反应。考察了Pd前体、Zn/Pd摩尔比(n(Zn)/n(Pd))和还原温度对该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PdCl_2为前体、n(Zn)/n(Pd)=6时制备的并经400℃还原的PdZn/ZrO_2催化剂与ZSM-5/γ-Al_2O_3质量比为2的ZSM-5/γ-Al_2O_3水解催化剂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在二甲醚蒸汽重整中具有较高催化活性,二甲醚转化率和H_2产率分别为56.8%和55.7%,CO_2选择性可达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蒸汽重整 制氢 PdZn/Zr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氢气稀混合气的着火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伦 胡二江 +1 位作者 张自航 黄佐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利用激波管测量了二甲醚(DME)/氢气(H2)/氧气(O2)/氩气(Ar)稀混合气在宽广条件下的着火延迟期,并利用Chemkin软件对着火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当混合气中H2的摩尔分数2HX<80%时,着火延迟期呈现出了典型的Arrhenius温度与... 利用激波管测量了二甲醚(DME)/氢气(H2)/氧气(O2)/氩气(Ar)稀混合气在宽广条件下的着火延迟期,并利用Chemkin软件对着火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当混合气中H2的摩尔分数2HX<80%时,着火延迟期呈现出了典型的Arrhenius温度与压力依赖性;当80%<2HX<98%时,着火延迟期与温度仍呈现出Arrhenius关系,但是压力越高全局活化能越高;当2HX>98%时,着火延迟期与温度和压力都呈现出复杂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均表明,随着H2混合比例增加,DME/H2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期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规律而且模型NUIG C4可以很好地预测出实验结果.通过自由基浓度分析和标准化H自由基消耗速率分析解释了上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H2 着火延迟期 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与二甲醚临界互溶温度实验测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小明 张立胜 刘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为测定二甲醚与蓖麻油混合燃料的临界互溶温度,对互溶性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在蓖麻油的质量分数为2.01%-93.03%范围内,测量了16个状态点的蓖麻油与DME的临界互溶温度.结果表明:蓖麻油与DME临界互溶温度在221.46-256.6... 为测定二甲醚与蓖麻油混合燃料的临界互溶温度,对互溶性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在蓖麻油的质量分数为2.01%-93.03%范围内,测量了16个状态点的蓖麻油与DME的临界互溶温度.结果表明:蓖麻油与DME临界互溶温度在221.46-256.62 K之间.临界互溶温度随着蓖麻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蓖麻油的质量分数为0.5时,临界互溶温度为245 K(-28.15℃),能够满足高寒地区的使用.将临界互溶温度拟合为蓖麻油质量分数的函数,可供选择合适的DME发动机燃料润滑改进剂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二甲醚(dme) 临界互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艇用柴油机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石川 郑洪俊 +2 位作者 王慧 顾祥 王乐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以一台4缸艇用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TAR-CD软件,计算了该柴油机燃用二甲醚(DME)时的缸内压力、温度与NOX排放的变化情况,并与其燃用柴油时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在不同负荷与不同喷孔直径下燃用DME时的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该... 以一台4缸艇用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TAR-CD软件,计算了该柴油机燃用二甲醚(DME)时的缸内压力、温度与NOX排放的变化情况,并与其燃用柴油时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在不同负荷与不同喷孔直径下燃用DME时的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该柴油机燃用DME后,动力性能降低幅度甚微,基本在2%以内,其NOX的排放比燃用柴油要低15%左右,为艇用DME发动机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喷油提前角 负荷 喷孔直径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远文 林灵 +1 位作者 曾东建 王永忠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借助AMESim4.3仿真软件的发动机燃烧仿真平台IFP-Engine,建立了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仿真模型。在原机标定转速下,通过改变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器喷孔数目及喷孔流通截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柴油机燃烧过程模拟计算和分... 本文借助AMESim4.3仿真软件的发动机燃烧仿真平台IFP-Engine,建立了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仿真模型。在原机标定转速下,通过改变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器喷孔数目及喷孔流通截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柴油机燃烧过程模拟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有望在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4.3 二甲醚(dme) 燃烧 数值模拟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煤基和天然气基二甲醚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映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2-246,共5页
对煤基二甲醚和天然气基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的生命周期内的单位行驶距离的能耗、温室气体CO2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评估。评估中,根据了煤基和天然气基二甲醚的不同生产工艺,结合了车辆数据。结果表明:在全生命周期内,使用天然气... 对煤基二甲醚和天然气基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的生命周期内的单位行驶距离的能耗、温室气体CO2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了评估。评估中,根据了煤基和天然气基二甲醚的不同生产工艺,结合了车辆数据。结果表明:在全生命周期内,使用天然气基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除了CO排放略高于使用煤基二甲醚做为车用燃料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使用煤基二甲醚做为车用燃料时的指标;在全生命周期内,无论是使用煤基二甲醚,还是天然气基二甲醚做为车用燃料,它们的可挥发性有机物(VOC)、CO和NOx排放均比使用柴油燃料时低,但它们的能耗、温室气体CO2、颗粒(PM)和SO2排放均比使用柴油燃料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燃料 二甲醚(dme) 生命周期评价 能耗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发动机湍流燃烧模型的研究(英文)
16
作者 王锡斌 蒋德明 周龙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根据二甲醚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特点,提出一种湍流燃烧模型。该模型在传统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拟序火焰片湍流燃烧模型以考虑湍流对燃烧的促进作用。数值模拟表明,二甲醚在发动机中油束贯穿度比柴油短;油孔附近的油束上边缘处具... 根据二甲醚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特点,提出一种湍流燃烧模型。该模型在传统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拟序火焰片湍流燃烧模型以考虑湍流对燃烧的促进作用。数值模拟表明,二甲醚在发动机中油束贯穿度比柴油短;油孔附近的油束上边缘处具有合适的燃料浓度和较高温度,最先发生自燃;在扩散燃烧时燃料与空气混合速度慢,燃烧速度慢,持续时间长。计算结果与试验观察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湍流 拟序火焰片模型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燃料汽车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鑫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中借鉴国际上近年来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二甲醚燃料汽车技术,根据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性,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中借鉴国际上近年来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二甲醚燃料汽车技术,根据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性,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尾气排放 二甲醚(dme) 新能源汽车 代用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发动机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煜盛 郎静 +2 位作者 莫春兰 孙海英 吴宏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2,共7页
用气相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量了燃用二甲醚(DME)的ZS195柴油机排气中的非常规污染物甲醛和甲酸甲酯的排放量,探讨了发动机结构与运转参数对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非常规排放物中,甲醛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在... 用气相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量了燃用二甲醚(DME)的ZS195柴油机排气中的非常规污染物甲醛和甲酸甲酯的排放量,探讨了发动机结构与运转参数对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非常规排放物中,甲醛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在较高转速和负荷工况,甲醛排放量随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趋势与未燃HC基本相同。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甲醛和甲酸甲酯排放量均随喷油压力升高而减少;甲醛排放量随喷油提前角和喷孔直径的增大而下降,而甲酸甲酯排放量则随喷油提前角和喷孔直径的增大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气相色谱法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非常规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微火焰引燃高稀释汽油混合气燃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雪青 何邦全 +5 位作者 徐思鹏 赵华 郭文翠 杨建军 高海洋 李振国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0-586,共7页
为改善高稀释下燃烧稳定性和缩短燃烧持续期,由直喷少量二甲醚(DME)的压缩自燃着火形成多点微火焰,调控由气道喷射形成高稀释汽油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即微火焰引燃(MFI)混合燃烧。在一台单缸四冲程热力学发动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热废气... 为改善高稀释下燃烧稳定性和缩短燃烧持续期,由直喷少量二甲醚(DME)的压缩自燃着火形成多点微火焰,调控由气道喷射形成高稀释汽油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即微火焰引燃(MFI)混合燃烧。在一台单缸四冲程热力学发动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热废气和空气稀释对MFI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提高进气压力以增加过量空气系数(λ)和减少内部热废气率。结果表明:较低燃料量时λ对着火时刻影响较弱,高λ使燃烧持续期增长;较高燃料量时高λ使着火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逐渐增加。高λ下净指示平均有效压力(p_(IMEPn))和指示热效率(η_(net))先增加后减少,p_(IMEPn)为0.32、0.56 MPa时η_(net)分别为35.4%和42.3%。随λ增加,未燃碳氢排放在低燃料量下增加,在较高燃料量下减少;一氧化碳排放增加,而低于15×10^(-6)的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排放特性 混合燃烧 废气稀释 二甲醚(dme) 空气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Zn/ZrO_2催化剂上二甲醚低温蒸汽重整制氢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畅 周迎春 +1 位作者 张启俭 张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0,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载体,然后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一系列PdZn/ZrO2重整催化剂,对其进行BET、XRD的分析;并将其与水解催化剂(m(ZSM-5)∶m(γ-Al2O3)=2∶1)复合用于二甲醚蒸汽重整反应。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表面活性剂、活性组分负...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载体,然后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一系列PdZn/ZrO2重整催化剂,对其进行BET、XRD的分析;并将其与水解催化剂(m(ZSM-5)∶m(γ-Al2O3)=2∶1)复合用于二甲醚蒸汽重整反应。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表面活性剂、活性组分负载顺序和催化剂的装填方式对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500℃焙烧,加入表面活性剂及PdZn共同负载制备的PdZn/ZrO2重整催化剂和水解催化剂机械混合组成的复合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H2收率可达56.1%,CO2选择性为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dme) 蒸汽重整 PdZn/ZrO2催化剂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