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磷比及铁浓度对球形棕囊藻二甲基硫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朱蓉 杨桂朋 +1 位作者 于娟 张洪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7-75,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球形棕囊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富磷浓度(36.12μmol·L-1)条件下的球形棕囊藻DMS和DMSP...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球形棕囊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富磷浓度(36.12μmol·L-1)条件下的球形棕囊藻DMS和DMSP的产量明显高于贫磷浓度条件下(0.361 2μmol·L-1)的DMS和DMSP的产量,N/P比为50∶1时球形棕囊藻的DMS和DMSP产量明显高于其他N/P比(0∶1、5∶1、20∶1)的DMS和DMSP产量,但N/P比为50∶1时单位Chl-aDMS/DMSP产量在4个N/P比(0∶1、5∶1、20∶1、50∶1)中却最低。贫磷培养液的DMSPd在N/P比为0∶1时峰值显著高于其它N/P比(5∶1、20∶1、50∶1)条件下的DMSPd,并且N/P比为50∶1时DMS的释放量最大。低Fe3+浓度有助于球形棕囊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Fe3+浓度为1 000nmol·L-1时单位Chl-a的DMSPp产量最小,而单位Chl-a的DMS生产能力在Fe3+浓度为100nmol·L-1时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DMS)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 球形棕囊藻 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比和铁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生产二甲基硫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蓉 张洪海 +1 位作者 张婧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2-70,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尖刺拟菱形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氮营养和磷营养对尖刺拟菱形藻释放DMSP和...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尖刺拟菱形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氮营养和磷营养对尖刺拟菱形藻释放DMSP和DMS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受N/P比的影响则很显著,低N/P比(0∶1)条件下的DMS浓度是高N/P比(50∶1)条件下的2.5倍。另外,培养液中不同初始铁浓度会影响到细胞内DMSP的合成和DMS的释放,且具有种间差异,高Fe3+浓度有助于尖刺拟菱形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以及DMS的释放,却抑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内DMSP的生产。总的来说,浮游植物产生DMSP先取决于对营养盐的总体需求,其次是营养盐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DMS)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 尖刺拟菱形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东海二甲基硫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浓度分布及降解速率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桂朋 刘龙 张洪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6-91,共6页
于2013年10~11月现场测定了东海中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为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其水平分布特征、DMSPp的粒径分布及DMSPd的降解速率,并对DMS的海-气交换通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于2013年10~11月现场测定了东海中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为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其水平分布特征、DMSPp的粒径分布及DMSPd的降解速率,并对DMS的海-气交换通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DMSPd和DMSPp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84±0.40)、(5.84±0.93)和(13.01±0.52)nmol·L-1。海水中DMSPd的降解速率在2.59~16.36nmol·L-1·d-1之间,平均值为(6.78±0.84)nmol·L-1·d-1。调查海域范围内,小型浮游植物(〉20μm)是DMSPp和叶绿素a(Chl a)重要贡献者。此外,秋季东海表层海水DMS的海-气交换通量为0.66~31.73μmol·m-2·d-1,平均值为(11.63±0.71)μmol·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DMS)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 分布 降解速率 粒径分布 海-气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海生源硫的分布、通量及其对非海盐硫酸盐的贡献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婧 张洪海 +2 位作者 张升辉 高楠 杨桂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56-3464,共9页
对2012年6月东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及其对大气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的贡献率.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 对2012年6月东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及其对大气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的贡献率.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MSPd)、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O(DMSOd)和颗粒态DMSO(DMSOp)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为(5.71±5.23),(5.94±3.68),(23.84±14.15),(9.14±10.52)和(11.01±5.81)nmol/L.DMS、DMSP和DMSOp浓度均在28°N^29°N,122°E^123.5°E海域呈现高值中心,沿中心向外扩散降低,并且与叶绿素a(Chl-a)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除DMSOd外,3种二甲基硫化物与Chl-a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东海生源有机硫化物生产分布的关键因素.此外,夏季东海DMS海-气通量介于(0.93~101.02)μmol/(m^2·d),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8.13±21.42)μmol/(m^2·d).夏季东海生源硫释放对nss-SO_4^(2-)的贡献率仅为2.2%,表明人为排放是东海大气气溶胶中nss-SO_4^(2-)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 亚砜 海-气通量 非海盐硫酸盐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挪威海和格陵兰海海水DM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厉丞烜 王保栋 杨桂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5,共17页
于2012年7—9月现场测定了北极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区域海水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了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表层海水DMS的生物周转和去除途径。结果... 于2012年7—9月现场测定了北极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区域海水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了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表层海水DMS的生物周转和去除途径。结果表明,表层海水DMS、DMSPd和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36nmol/L、15.63nmol/L和96.73nmol/L,受挪威海流和北极深层水影响,表层海水二甲基硫化物浓度呈现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海域递减的趋势。DMSPd和DMSPp浓度与Chlα浓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挪威海和格陵兰海二甲基硫化物生产的重要因素。表层海水DMS生物生产和消费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8.19nmol/(L·d)、15.67nmol/(L·d)。DMS微生物周转时间变化范围为0.03~1.80d,平均值为0.49d,DMS海一气周转时间是微生物消费时间的90倍,说明夏季挪威海和格陵兰海表层海水中DMS微生物消费过程是比海一气扩散更具优势的去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 浓度分布 生物周转 挪威海和格陵兰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比对球形棕囊藻释放含硫化合物及DMSP降解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涂俊杰 高配配 +2 位作者 刘春颖 李培峰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6,共10页
本文探讨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各生长时期内释放到培养液中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二甲基硫(DMS)和丙烯酸(AA)等含硫化合物浓度及DMSP降解途径的影响,所设置氮磷比为4∶1、16∶1、40∶1和80∶1。结果... 本文探讨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各生长时期内释放到培养液中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二甲基硫(DMS)和丙烯酸(AA)等含硫化合物浓度及DMSP降解途径的影响,所设置氮磷比为4∶1、16∶1、40∶1和80∶1。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的DIC吸收速率在80∶1组出现最大值(147μmol·kg^(-1)·d^(-1)),pH提升量在4∶1组出现最大值(0.13 d^(-1)),而最大藻细胞密度在16∶1和40∶1组出现较高值(285×10^(4)和264×10^(4) cells·mL^(-1))。单位细胞颗粒态DMSP和AA浓度在16∶1组出现最大值(2.741和2.949 fmol·cell-1),而溶解态DMSP在40∶1组出现最大值(0.543 fmol·cell^(-1)),DMS在16∶1和40∶1组均出现最大值(0.038 fmol·cell^(-1))。当氮磷比为4∶1时,DMS/AA出现最大值26.53%,表明DMSP酶裂解途径占比最大;当氮磷比为80∶1时,DMS/(DMSP+AA)出现最大值11.89%,表明DMS生产百分比最大;当氮磷比为40∶1时,AA/(DMSP+AA)出现最大值69.34%,表明总DMSP降解率最大。总而言之,当氮磷比为16∶1时最有利于球形棕囊藻含硫化合物的产生,不同氮磷比会对DMSP的降解途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DMS)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 丙烯酸(AA) 球形棕囊藻 氮磷比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黄渤海DMS、DMSP和CH_4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谭丹丹 张洪海 +2 位作者 翟星 高旭旭 杨桂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43-2153,共11页
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现场测定了黄、渤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以及溶解甲烷(CH_4)的含量,对DMS、DMSP及CH_4的浓度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培养实验探究了DMSP降解对DMS和CH_4生成的影响,并估算了... 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现场测定了黄、渤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以及溶解甲烷(CH_4)的含量,对DMS、DMSP及CH_4的浓度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培养实验探究了DMSP降解对DMS和CH_4生成的影响,并估算了DMS及CH_4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DMSPd、DMSPp及CH_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9±1.21),(2.87±1.54),(5.59±4.64),(6.91±2.77)nmol/L.DMS、DMSP与Chl-a水平分布基本一致,均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垂直分布上,DMS、DMSP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浅水层,而CH_4浓度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至底层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DMS、DMSPp与Chl-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H_4与DMSPd、DMSPp浓度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海水中本底DMSPd的浓度越高,DMS的生产速率越大.冬季黄、渤海DMS和CH_4海-气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3±3.18),(8.14±7.68)μmol/(m^2·d),表明冬季黄、渤海是大气中DMS、CH_4重要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 黄海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水季和丰水季长江口海域生源硫的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徐锋 刘龙 +2 位作者 刘欣伟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为深入研究河口近岸海域DMS (二甲基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4年2月(枯水季)和7月(丰水季)对长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中DMS及其前体物质DMSP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测定了DMSPd (溶解态DMSP)的降解速... 为深入研究河口近岸海域DMS (二甲基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4年2月(枯水季)和7月(丰水季)对长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中DMS及其前体物质DMSP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测定了DMSPd (溶解态DMSP)的降解速率和DMS的生物生产与微生物消费速率,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1)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c(DMSPd)、c(DMSPp)(DMSPp为颗粒态DMSP)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 54±0. 28)(2. 04±1. 32)(6. 65±5. 07)和(3. 99±3. 70)(5. 57±4. 72)(14. 26±9. 17)nmol/L,长江口海域丰水季生源硫化物的浓度明显高于枯水季.(2)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Pd)与ρ(Chla)均呈弱相关,说明浮游植物在控制长江口海域DMSP的生产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3)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ρ(Chla)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2. 62±3. 28)和(4. 60±7. 49) mmol/g,表明丰水季DMS的高产藻种(甲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高于枯水季.(4)枯水季表层海水中DMSPd的降解速率和DMS的生物生产速率分别介于(2. 84~30. 53)和(0. 52~2. 19) nmol/(L·d)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4. 55和1. 30 nmol/(L·d),表明DMS并不是DMSPd的主要降解产物.(5)枯水季和丰水季DMS的海-气通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 36±0. 32)和(2. 17±2. 98)μmol/(m2·d),而且丰水季的硫排放量明显高于枯水季,这主要与夏季较高的c(DMS)有关.研究显示,长江口海域生源硫化物的浓度变化及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河口近岸海域是海洋有机硫排放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硫) DMSP(二甲巯基丙酸内盐) 浓度分布 海-气通量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黄海生源硫的分布、海-气通量及其对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的贡献
9
作者 杨剑 张洪海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90,共11页
2009年12月对黄海进行了大面调查,研究了冬季黄海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分布、DMS海-气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MSPd)和颗粒态DMSP(DMSPp)的浓度分别为0.95(0.07~3.30)、1.18... 2009年12月对黄海进行了大面调查,研究了冬季黄海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分布、DMS海-气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MSPd)和颗粒态DMSP(DMSPp)的浓度分别为0.95(0.07~3.30)、1.18(0.22~3.54)和5.01(1.63~12.33)nmol·L^-1。总体上DMS和DMSP的水平分布与叶绿素a(Chl-a)相类似,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35°N断面的垂直调查结果显示,在水深小于50m的水体中Chl-a、DMS和DMSP浓度较高且分布相对均匀。相关性分析发现,仅DMSPp与Chl-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Nightingale公式(N2000)估算了冬季黄海DMS的海-气通量,其平均值为2.16μmol·m^-2·d^-1。此外,根据大气气溶胶中甲基磺酸盐(MSA)和非海盐硫酸盐(nss-SO2-4)的浓度和比例,估算出生源硫释放对气溶胶中nss-SO2-4的贡献比例仅为2.85%,表明冬季黄海大气nss-SO2-4主要受人为活动排放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 非海盐硫酸盐 磺酸盐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