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水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6
1
作者 叶长燊 林诚 邱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为获得进一步研究DMF废水萃取回收工艺所需的基础数据,利用液液平衡釜在常压下温度分别为30℃、35℃、40℃时进行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水体系的液液相平衡实验,各物质的平衡组成由气相色谱分析,所得液液相平衡数据用NRTL和UNIQUAC... 为获得进一步研究DMF废水萃取回收工艺所需的基础数据,利用液液平衡釜在常压下温度分别为30℃、35℃、40℃时进行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水体系的液液相平衡实验,各物质的平衡组成由气相色谱分析,所得液液相平衡数据用NRTL和UNIQUAC模型进行关联,应用单纯形法求得相应的模型参数。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NRTL与UNIQUAC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模型计算的总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32和0.0033,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0%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体系 液液相平衡 NRTL模型 UNIQUA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在N,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4
2
作者 白同春 韩世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3-277,共5页
测定了 2 98.1 5K时正丁醇 +N ,N -二甲基甲酰胺 ( DMF) +水三元系的密度 .求出正丁醇在 DMF+水混合溶剂中的表观摩尔体积 .观察到 :( 1 ) Φ0 ,E2 ~ fm 与 VEDMF~ fm 之间存在相似变化关系 ,其中 Φ0 ,E2 为正丁醇的过量无限稀释表... 测定了 2 98.1 5K时正丁醇 +N ,N -二甲基甲酰胺 ( DMF) +水三元系的密度 .求出正丁醇在 DMF+水混合溶剂中的表观摩尔体积 .观察到 :( 1 ) Φ0 ,E2 ~ fm 与 VEDMF~ fm 之间存在相似变化关系 ,其中 Φ0 ,E2 为正丁醇的过量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 ,VEDMF为 DMF+水二元系中 DMF的过量偏摩尔体积 ,fm 为混合溶剂中DMF的摩尔分数 .( 2 ) B1 ~fm 与 Φ0 ,E2 ~ fm 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关系 .B1 为体积第二维里系数 .这些关系反映了溶质的溶剂化对溶质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溶质的疏水水化越强 ,溶剂化溶质之间的“同分子对”相互作用就越弱 .利用定标粒子理论 ,讨论了空腔体积和相互作用体积对Φ02 ~ fm,B1 ~ 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醇 二甲基甲酰胺 表观体积 溶质溶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噻吩、水、二甲基甲酰胺体系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兵 郑英峨 赵维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15-117,共3页
对101.3kPa下苯-DMF、苯-噻吩、噻吩-DMF二元体系,苯-噻吩-DMF三元体系,苯-噻吩-水-DMF四元体系VLE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并用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对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推算.关联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 相平衡 汽液平衡 噻吩 二甲基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精馏耦合工艺回收水中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 被引量:1
4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3-193,共1页
本发明涉及利用渗透汽化-精馏耦合工艺从废水中回收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属于二甲基甲酰胺的分离纯化技术领域。针对传统蒸馏法回收废水中二甲基甲酰胺(DMF)、特别是DMF浓度较低时存在能耗大、经济效益低的缺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废... 本发明涉及利用渗透汽化-精馏耦合工艺从废水中回收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属于二甲基甲酰胺的分离纯化技术领域。针对传统蒸馏法回收废水中二甲基甲酰胺(DMF)、特别是DMF浓度较低时存在能耗大、经济效益低的缺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废水中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渗透汽化和精馏两个主要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渗透汽化 精馏塔 回收废 分离纯化 耦合 工艺 经济效益 蒸馏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反融合式激光的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装置
5
作者 郭瑜 杨程涛 +7 位作者 陈锋 姜沛汶 李冰 马彦操 徐睿 霍学松 田咪 武腾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3,共6页
针对水力冲孔增透作业中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围堰法、沉淀池法和计量斗法的效率和精度较低,音叉式传感器技术在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难以满足要求,单一激光检测技术适用范围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将激光透射法与激光反射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 针对水力冲孔增透作业中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围堰法、沉淀池法和计量斗法的效率和精度较低,音叉式传感器技术在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难以满足要求,单一激光检测技术适用范围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将激光透射法与激光反射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透反融合式激光的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装置。在煤水混合物输送管道的一侧安装激光光源,并在同一侧安装反射光光电探测器,在输送管道另一侧安装透射光光电探测器。激光光源通过凸透镜射入煤水混合物中,透射光和反射光光电探测器将接收到的激光能量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叠加处理后,进行灰度化处理与特征区域选择,有利于减少计算复杂度、排除干扰,进而计算出对应的灰度值,并通过多项式回归建立灰度值与煤水混合物浓度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煤水混合物浓度测量。应用结果表明,针对2%~20%煤水混合物浓度,该装置测量的最小误差为0.043%,最大误差为0.343%,平均误差为0.126%,标准差为0.116%,满足水力冲孔增透作业对煤水混合物浓度检测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 浓度测量 激光透射法 激光反射法 透反融合式激光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电解质分离2-甲基吡嗪-水混合物
6
作者 任洪东 崔现宝 +1 位作者 杨志才 张宾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9-952,共4页
提出“精馏-加电解质萃取”联合过程分离2-甲基吡嗪(MP)-水混合物,其中加电解质萃取是工艺的关键。MP-水混合物加电解质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质量分数为60%的NaOH水溶液作萃取剂,萃取温度30~40℃,萃取比m(NaOH水溶液)/m(MP-... 提出“精馏-加电解质萃取”联合过程分离2-甲基吡嗪(MP)-水混合物,其中加电解质萃取是工艺的关键。MP-水混合物加电解质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质量分数为60%的NaOH水溶液作萃取剂,萃取温度30~40℃,萃取比m(NaOH水溶液)/m(MP-水混合物)=0.5/1。NaOH对MP-水共沸物脱水率达95.5%,萃取后有机相中ω(MP)=96.1124%;并研究了NaOH水溶液作为萃取剂的稳定性。实验表明,NaOH水溶液性能稳定,易回收,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吡嗪—混合物 NAOH 加电解质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疏水效应:冠醚在DMF+H_2O混合物中的焓对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维娜 胡新根 邵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14-2122,共9页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 K时12-冠-4、15-冠-5、18-冠-6和4,13-二氮杂-18-冠-6四种冠醚在纯水及不同质量分数(w=0-0.3)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H_2O混合物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相应的焓对作用系数(h_(x...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 K时12-冠-4、15-冠-5、18-冠-6和4,13-二氮杂-18-冠-6四种冠醚在纯水及不同质量分数(w=0-0.3)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H_2O混合物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相应的焓对作用系数(h_(xx)).实验发现,h_(xx)均为较大的正值,表明在冠醚-冠醚自相互作用中疏水性成分占绝对优势,主要表现为两种机制:(1)当疏水-疏水作用发生时,共球交盖使得水结构形成减少,对h_(xx)有正的贡献;(2)当疏水-亲水作用发生时,共球交盖使得水结构破坏增加,对h_(xx)有正的贡献.此外,四种冠醚h_(xx)的大小关系为:h_(xx)(18-冠-6)>h_(xx)(4,13-二氮杂-18-冠-6)≈h_(xx)(15-冠-5)>h_(xx)(12-冠-4),表明冠醚环越大,疏水-疏水作用越强,存在显著的大环疏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醚 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物 稀释焓 焓对作用 -亲平衡 大环疏效应 等温滴定微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论的非饱和土的热-水-力耦合分析模型Ⅰ 被引量:19
8
作者 秦冰 陈正汉 +3 位作者 方振东 孙树国 方祥位 王驹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6-1488,共13页
以混合物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饱和土的热-水-力多场耦合问题.将非饱和土视为由土骨架、液态水、水蒸气、干燥气体及溶解气体共5种组分构成的混合物,在组分的质量、动量守恒方程及整体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37个补充方程以形成封闭... 以混合物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饱和土的热-水-力多场耦合问题.将非饱和土视为由土骨架、液态水、水蒸气、干燥气体及溶解气体共5种组分构成的混合物,在组分的质量、动量守恒方程及整体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37个补充方程以形成封闭方程组.其中,利用水与水蒸气的化学势改变量相同,推导了在气压力变化条件下水与水蒸气相变平衡所满足的限制方程.最终控制方程以增量形式给出,6个方程求解6个未知量(3个土骨架位移、水压力、气压力及温度),充分反映了热膨胀、热渗流、水的相变、气体溶解及土骨架变形等多种现象的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温度 热--力 混合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控高压实GMZ01膨润土-砂混合物土水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为民 申淼 +2 位作者 陈宝 陈永贵 王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纯膨润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英砂,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屏障的热传导特性、力学强度和长期稳定性,并可降低屏障系统的工程造价;但同时也会改变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本文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开展了不同温度(20℃、40℃和60℃... 纯膨润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英砂,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屏障的热传导特性、力学强度和长期稳定性,并可降低屏障系统的工程造价;但同时也会改变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本文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开展了不同温度(20℃、40℃和60℃)、恒体积条件下,高压实GMZ01膨润土-石英砂混合物(7︰3)试样的持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体积与吸力恒定时,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砂混合物的含水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温度影响幅度取决于吸力水平;低吸力范围内,混合物的饱和度大于1,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混合物中结合水密度大所引起的;基于Frendlund常温方程的万敏模型,能够拟合考虑温度影响的GMZ01膨润土-砂混合物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砂混合物 温度 恒体积 特性 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分离甲酸-水共沸混合物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孔瑛 吴庸烈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37,共3页
共沸混合物的分离通常是采用共沸蒸馏或萃取蒸馏来进行。本文研究了用膜蒸馏技术来分离甲酸-水共沸混合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采用膜蒸馏来处理甲酸-水溶液时不存在共沸现象。表明膜蒸馏在分离共沸物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膜蒸馏 分离 甲酸 共沸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团化MCM-41在分离低碳醇-水混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莲秀 李军平 +3 位作者 王秀芝 赵宁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2-1286,共5页
采用一步法水热合成了介孔材料氯丙基官能团化的MCM-41(Cl(CH2)3-MCM-41)、氨丙基官能团化MCM-41(NH2(CH2)3-MCM-41)、甲基官能团化MCM-41(CH3-MCM-41)和氯丙基官能团化硅胶,并考察了它们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分离低碳醇-水混合物的情况... 采用一步法水热合成了介孔材料氯丙基官能团化的MCM-41(Cl(CH2)3-MCM-41)、氨丙基官能团化MCM-41(NH2(CH2)3-MCM-41)、甲基官能团化MCM-41(CH3-MCM-41)和氯丙基官能团化硅胶,并考察了它们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分离低碳醇-水混合物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Cl(CH2)3-MCM-41能够分离低碳醇-水混合物中的各组分,随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极性的减小,各分子与Cl(CH2)3-MCM-41的作用力增强,保留时间延长。氯丙基官能团化硅胶、NH2(CH2)3-MCM-41)和CH3-MCM-41均不能分离低碳醇-水混合物,表明介孔材料规则的孔道结构、表面嫁接基团等对低碳醇-水混合物的分离有重要影响。同时考察了Cl(CH2)3-MCM-41的氯丙基负载量对低碳醇-水混合物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丙基的摩尔分数为15%时,分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MCM-41 低碳醇 混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乙醇二元体系共沸混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南照东 谭志诚 孙立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用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水、乙醇以及水和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不同温区的摩尔热容Cρ.m建立了共沸混合物Cρ,m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水和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98.496 K发生玻璃态转化,在158.939 K和270.95 K发生固-液... 用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水、乙醇以及水和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不同温区的摩尔热容Cρ.m建立了共沸混合物Cρ,m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水和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98.496 K发生玻璃态转化,在158.939 K和270.95 K发生固-液相变.获得了其相应的相变焓和相变熵.计算了以298.15 K为基准的该共沸混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和超额热力学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量热法 热容 共沸混合物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分离乙醇/水混合物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锋 王保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0,99,共4页
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乙醇/水混合物的蒸汽渗透膜分离实验,比较了原料浓度、操作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过程能够实现乙醇脱水,用于制备无水乙醇.经过140h的实验测定,支撑液... 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乙醇/水混合物的蒸汽渗透膜分离实验,比较了原料浓度、操作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过程能够实现乙醇脱水,用于制备无水乙醇.经过140h的实验测定,支撑液膜分离性能稳定.在50℃温度下,原料中含水摩尔分数0.024~0.24时,蒸汽渗透分离因子5.5~3.2,渗透通量55g/(m^2·h).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有望用于醇类水溶液组成的恒沸体系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支撑液膜 蒸汽渗透 乙醇/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膨润土掺砂混合物的水力和力学性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德安 闫威 孙文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2,共7页
采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对膨润土掺砂混合物土-水特征曲线的低吸力段(<1.5 MPa)与高吸力段(>1.5MPa)分别进行量测.不同吸力测试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试验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得到混合物的残余含水量和进水值;... 采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对膨润土掺砂混合物土-水特征曲线的低吸力段(<1.5 MPa)与高吸力段(>1.5MPa)分别进行量测.不同吸力测试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试验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得到混合物的残余含水量和进水值;利用吸力可控制的非饱和土固结仪,进行不同常吸力下膨润土掺砂混合物的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吸力下的压缩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加吸力的增大,膨润土掺砂混合物的屈服应力增大,而压缩指数减小;同一吸力下,湿化段上吸力对应试样的屈服应力大于经过湿化饱和后处于干化段上吸力对应试样的屈服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掺砂混合物 缓冲/回填材料 土-特征曲线 压缩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碳飞灰泥与煤水混合物流化床结团燃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渊源 金余其 +3 位作者 池涌 温俊明 岑可法 严建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20,26,共4页
通过高含碳飞灰泥与煤水混合物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锅炉中的燃烧试验 ,研究了水分含量、煤的混合比例、床温、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飞灰泥与煤水混合物结团特性的影响 ,并考察了流化床结团燃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高含碳飞灰泥与煤水混合后... 通过高含碳飞灰泥与煤水混合物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锅炉中的燃烧试验 ,研究了水分含量、煤的混合比例、床温、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飞灰泥与煤水混合物结团特性的影响 ,并考察了流化床结团燃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高含碳飞灰泥与煤水混合后在流化床的结团燃烧可有效地降低飞灰中的含碳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电加热流化床锅炉 结团燃烧 试验 高含碳飞灰泥 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煤水混合物流变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令杰 章名耀 +1 位作者 秦显燕 张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9-273,共5页
In this paper,the slip phenomenon(negative slip phenomenon) of coal-water mixture flowing in pipes is prove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es wit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 In this paper,the slip phenomenon(negative slip phenomenon) of coal-water mixture flowing in pipes is proved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es wit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slip flow phenomenon,a real rheological model of coal-water mixture is determined by correc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l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 滑移流动现象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混合物在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阴离子交换膜中的渗透汽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俊 薛碚华 I. Cabasso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对聚乙烯中空纤维光化学氯磺化反应,继而胺化和季胺化,制备了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阴离子交换膜。以恒沸组成的异丙醇/水和85wt%乙醇/水为料液,测定了不同抗衡离子膜的渗透汽化性能。表明:该膜有极高的选择性,分离系数和渗透通量与抗... 通过对聚乙烯中空纤维光化学氯磺化反应,继而胺化和季胺化,制备了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阴离子交换膜。以恒沸组成的异丙醇/水和85wt%乙醇/水为料液,测定了不同抗衡离子膜的渗透汽化性能。表明:该膜有极高的选择性,分离系数和渗透通量与抗衡离子密切相关,对卤素离子,α_W/A大小次序为I^->Br^->Cl^-;通量大小次序与之相反。三种抗衡离子膜的平衡吸收实验表明,该阴离子膜的选择渗透性不仅与醇水在膜中的溶解度有关,而且取决于平均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混合物 渗透汽化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碳氢二元混合物的水动力学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竹强 李天卉 +3 位作者 高天泽 韩瑞岩 张博 刘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7,共8页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所采用的再生主动冷却技术中的流动不稳定问题,对亚超临界二元碳氢混合物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流动方向对水动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即水平管路较竖直管路更容易发生静态不稳定现象,研究了...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所采用的再生主动冷却技术中的流动不稳定问题,对亚超临界二元碳氢混合物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流动方向对水动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即水平管路较竖直管路更容易发生静态不稳定现象,研究了水平管内不同混合比例的二元混合物的水动力学及传热特性。结果显示: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FI)与换热过程极值点对应,说明水动力学特性与其换热过程具有耦合关系;二元混合物的水动力学特性基本规律与纯物质相同,增加易挥发物的比例会使OFI对应的质量流量向更大的方向移动。通过包含3个对OFI有影响的参数的两组无量纲数对混合物流动不稳定起始点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混合物的静态不稳定区间的起始边界。此项研究将OFI与传热过程进行耦合分析,对预测混合物的流动不稳定边界以及发动机主动冷却技术的通道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传热 二元混合物 超临界 小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液体混合物的粘度 Ⅰ.乙醇-水-氯化锂系统粘度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大红 刘洪来 许宝安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报道了在20、30、40和50℃下,水-氯化锂和乙酵-氯化锂二元系及氯化锂浓度为0.1、0.2、0.3和0.4mol LiCl/kg溶剂下的水-乙酵-氯化锂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测定结果。结合李伯耿等人的拟两元模型和Wei等人的局部组成型液体粘度模型,提出了关联... 报道了在20、30、40和50℃下,水-氯化锂和乙酵-氯化锂二元系及氯化锂浓度为0.1、0.2、0.3和0.4mol LiCl/kg溶剂下的水-乙酵-氯化锂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测定结果。结合李伯耿等人的拟两元模型和Wei等人的局部组成型液体粘度模型,提出了关联含盐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拟两元局部组成模型,经对所测的十六组液体粘度数据进行关联,最大平均偏差4.3%,最小平均偏差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混合物 盐效应 粘度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水混合物作脉冲形成线绝缘介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适昌 邓惜镇 鱼俊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5,共3页
描述了用乙二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物作为脉冲形成线(PEL)绝缘储能介质的固有时间常数与温度、浓度的关系特性。一定条件下,混合物的固有时间常数大于10ms,有可能用于惯性储能脉冲发电机的脉冲功率系统中,获得长时间连续运行... 描述了用乙二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物作为脉冲形成线(PEL)绝缘储能介质的固有时间常数与温度、浓度的关系特性。一定条件下,混合物的固有时间常数大于10ms,有可能用于惯性储能脉冲发电机的脉冲功率系统中,获得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脉冲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混合物 脉冲形成线 绝缘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