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水滴定法测定二甲基烯丙基胺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立华 龚竹青 郑雅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研究了在甲胺和二甲胺存在下,以冰乙酸为溶剂,甲酸-乙酸酐为酰化剂,0.1 mol·L-1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为滴定剂,10g·L-1结晶紫为指示剂的非水滴定法测定二甲基烯丙基胺 (DMAA)。考察了惰性组分和水分对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在甲胺和二甲胺存在下,以冰乙酸为溶剂,甲酸-乙酸酐为酰化剂,0.1 mol·L-1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为滴定剂,10g·L-1结晶紫为指示剂的非水滴定法测定二甲基烯丙基胺 (DMAA)。考察了惰性组分和水分对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胺的测定偏差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水量在5%以内,对二甲基烯丙基胺的测定影响较小,相对误差一般在1%以内,加入约 10%的氯仿可使终点敏锐。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比较,该法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滴定 二甲基烯丙基胺 冰乙酸 甲酸-乙酸酐混合酰化剂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液 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烯丙基胺氯化产物的质谱分析及氯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希召 王美兰 +3 位作者 景治中 陈涑年 郭文松 周训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4-68,共5页
根据GC/MS分析得到的质谱图,推断N,N-二甲基烯丙基胺氯化产物的各个结构式;按照邻基参与观点解释产物分布。
关键词 二甲基烯 丙基胺 氯化物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阳离子改性的棉织物低盐低碱染色
3
作者 王小丽 鹿旺 +2 位作者 房磊 包伟 房宽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6,39,共6页
针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低和排放废水量大等问题,开发了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改性剂、Na_(2)CO_(3)协同增效、汽蒸固色的新型低盐低碱染色工艺,探究了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电位、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P... 针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低和排放废水量大等问题,开发了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改性剂、Na_(2)CO_(3)协同增效、汽蒸固色的新型低盐低碱染色工艺,探究了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电位、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PDADMAC改性后棉织物表面电位由-19.82 mV升高到+19.10 mV,明显改善了活性染料的上染率;通过红外谱图确认改性织物表面成功引入季铵基。Na_(2)CO_(3)与PDADMAC的协同作用使得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共价键加强,汽蒸固色后,织物颜色深度进一步加深。该研究为棉织物染色提供了一条高效环保的工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活性染料 阳离子改性 甲基丙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曲柳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对长白落叶松针叶抗虫次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4
作者 叶懿 张春文 +9 位作者 孟昭军 翟信 宗晓东 陶萌萌 吴成丹 檀明明 李欣素 李颜颜 丁妍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为探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挥发物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针叶抗虫次生物质影响的潜在机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行间混交的长白落叶松幼树与水曲柳幼树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挥... 为探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挥发物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针叶抗虫次生物质影响的潜在机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行间混交的长白落叶松幼树与水曲柳幼树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挥发物的组分,使用水曲柳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对长白落叶松进行熏蒸处理,检测长白落叶松针叶的总酚、类黄酮与单宁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曲柳幼树与长白落叶松幼树挥发物组成成分相差较大,长白落叶松挥发物种类多,以单萜类物质为主,其主要挥发物有α-蒎烯、β-蒎烯与3-蒈烯;而水曲柳挥发物种类仅有5种,其主要挥发物为DMNT。DMNT熏蒸处理能够短时间内(4~6 d)显著提高长白落叶松针叶的类黄酮与单宁质量分数,但对总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通过释放DMNT影响混交林内长白落叶松针叶内类黄酮与单宁质量分数,进而提升长白落叶松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E)-4 8-甲基-1 3 7-壬三 次生代谢物质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立华 龚竹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8-592,624,共6页
以二甲胺与烯丙基氯为原料在高压釜中合成中间产物二甲基烯丙基胺(DMAA),将它与水相分离后用片状NaOH干燥,再与等摩尔烯丙基氯在丙酮混合溶剂中回流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水相蒸发浓缩一半体积后,用干燥油相的NaOH中和... 以二甲胺与烯丙基氯为原料在高压釜中合成中间产物二甲基烯丙基胺(DMAA),将它与水相分离后用片状NaOH干燥,再与等摩尔烯丙基氯在丙酮混合溶剂中回流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水相蒸发浓缩一半体积后,用干燥油相的NaOH中和,使二甲胺和DMAA再生,进入下一轮反应.结果表明,当叔胺化反应温度为60 ℃,n(二甲胺): n(烯丙基氯)=(2.05~2.10): 1,时间为3.5 h时,DMAA的收率达96.5%,比传统两步法工艺提高了27.1%,废液体积减少了1.12 mL/(mLDMAA);当V(DMAA): V(烯丙基氯): V(混合溶剂)=1: 1: 3,季铵化温度为45 ℃,反应时间为10 h时,DMDAAC的收率为92.3%,比传统两步法工艺提高了20.3%;w(DMDAAC)=99.87%.采用元素分析、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研究已完成10 L规模扩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DMDAAC) 二甲基烯丙基胺(DMAA) 不饱和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对钨和SiO_(2)去除速率选择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丁杰 周建伟 +4 位作者 罗翀 王辰伟 孙纪元 杨云点 冯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提高钨(W)和SiO_(2)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的去除速率选择比,提出将绿色环保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作为SiO_(2)去除速率的抑制剂;以普通硅溶胶为磨料,研究酸性抛光液中不同PDADMAC添加量对W和SiO_(2)去除速率以及... 为了提高钨(W)和SiO_(2)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的去除速率选择比,提出将绿色环保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作为SiO_(2)去除速率的抑制剂;以普通硅溶胶为磨料,研究酸性抛光液中不同PDADMAC添加量对W和SiO_(2)去除速率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探究PDADMAC在CMP过程中对W和SiO_(2)的不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DADMAC添加量的增加,W的去除速率小幅度下降,SiO_(2)的去除速率大幅度下降,从而提高了W和SiO_(2)之间的去除速率选择比;PDADMAC会在W表面发生静电吸引作用和在SiO_(2)表面发生吸附作用,这些作用会明显增加W和SiO_(2)的去除速率选择比和改善W和SiO_(2)镀膜片的表面质量;以PDADMAC为抑制剂,使用普通硅溶胶为磨料即可实现较高的W去除速率和较高的W和SiO_(2)去除速率选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去除速率选择性 表面粗糙度 丙基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华章 高宝玉 +2 位作者 岳钦艳 于慧 王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的合成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提高产率 ,避免原料浪费 ,最高产率达96.1 % ;采用溴化法测定DMDAAC含量 ,并与重量法作了比较 ;对DMDAAC溶液中NaCl含量的测定也作了探讨 ;用核磁共振谱图和红外谱图对所...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的合成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提高产率 ,避免原料浪费 ,最高产率达96.1 % ;采用溴化法测定DMDAAC含量 ,并与重量法作了比较 ;对DMDAAC溶液中NaCl含量的测定也作了探讨 ;用核磁共振谱图和红外谱图对所合成的DMDAAC作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 氯化铵 合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结构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吕生华 马建中 +1 位作者 吕庆强 俞从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86-387,410,共3页
在引发剂过硫酸铵 (APS)的作用下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和丙烯酰胺 (AM)通过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阳离子型聚合物。在n(DMDAAC)∶n(AM) =2∶1、c(APS) =2 0×1 0 - 2 mol L、t=60℃、t=3h的条件下 ,所得共聚物的阳... 在引发剂过硫酸铵 (APS)的作用下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和丙烯酰胺 (AM)通过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阳离子型聚合物。在n(DMDAAC)∶n(AM) =2∶1、c(APS) =2 0×1 0 - 2 mol L、t=60℃、t=3h的条件下 ,所得共聚物的阳离子度 (聚合物链节中阳离子单体的链节所占摩尔分数 )为 45%、相对分子质量为 4 7× 1 0 6 、产率达 96%。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对聚合物的絮凝与脱水作用也进行了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酰胺 共聚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跃军 余沛芝 +2 位作者 贾旭 廖惠云 陆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9,54,共7页
以一步法工业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梯度升温,分步引发水溶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对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聚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 以一步法工业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梯度升温,分步引发水溶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对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聚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用正交优化等方法研究了w(DMDAAC)(简称A)、w(APS)(简称B,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w(Na4EDTA)(简称C,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和聚合反应引发温度(简称D)等因素对产物PDMDAAC特征黏度影响强弱的顺序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强弱排序为A>B>D>C。最佳工艺条件为:A为65.0%,B和C分别为0.35%和0.007%,聚合反应在引发温度D44℃下反应3 h后,再在聚合反应温度50℃下反应3 h,最后在成熟温度70℃下完成反应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DAAC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59 dL.g-1,单体转化率为95%;产物的最高特征黏度达到1.71 dL.g-1,单体转化率为94%。此外,对产物的结构、性质用1HNMR1、3CNMR和FTIR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所得的合成工艺方法是一种经济、清洁、易于工业化的PDMDAAC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过硫酸铵 均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控制聚合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贾旭 张跃军 余沛芝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对控制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特性黏数的聚合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已知杂质含量的工业一步法合成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溶液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无需使用链转移剂和链终止剂,通过控制单... 对控制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特性黏数的聚合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已知杂质含量的工业一步法合成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溶液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无需使用链转移剂和链终止剂,通过控制单体的起始含量(w(DMDAAC)=35.0%~65.0%)和引发剂APS的用量(m(APS):m(DMDAAC)=(0.25~10.00):100)制备出单体转化率大于98.00%、特性黏数为0.10~3.00 dL/g的7种PDMDAAC。讨论了目标产物制备条件的多样性、影响目标产物特性黏数及转化率的因素,并与文献方法进行了比较。该PDMDAAC产物控制聚合方法简洁、稳定、重复性好且已工业化应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PDMDAAC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过硫酸铵 甲基丙基氯化铵 均聚物 控制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普 乔俊莲 +3 位作者 王国强 任晓芬 胡颖慧 董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8,21,共5页
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对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藻液中的胞外分泌物及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藻浓度、pH等因素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具有良好的除藻能力,在投加量为2.8mg·L-1时即可达到98%的... 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对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藻液中的胞外分泌物及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藻浓度、pH等因素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具有良好的除藻能力,在投加量为2.8mg·L-1时即可达到98%的藻去除率,并可去除80.7%的溶液中TOC。PDMDAAC还具有有效的抑制藻类生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铜绿微囊藻 絮凝 TOC 藻浓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田立颖 杜杨 +1 位作者 吉法祥 魏焕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69-569,共1页
用二步法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 ,N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第一步 ,向反应瓶中加入 1mol二甲胺的水溶液 ,控制温度 4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和 1molNaOH水溶液 (其质量分数为 40 % )。滴加完后再反应 2h,分取上层有机相 ... 用二步法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 ,N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第一步 ,向反应瓶中加入 1mol二甲胺的水溶液 ,控制温度 4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和 1molNaOH水溶液 (其质量分数为 40 % )。滴加完后再反应 2h,分取上层有机相 ;第二步 ,将有机相加入反应瓶中 ,同时加入适量的丙酮 ,控制温度在 3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 ,反应 4h。过滤、洗涤、干燥得阳离子单体DMDAAC ,总转化率为 63%。以n(DMDAAC)∶n(丙烯酸胺 ) =1∶3在水溶液中共聚 ,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 [P(DMDAAC AM) ]。反应以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 0 5 %的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 ,反应温度 40℃ ,反应时间 6~ 8h。并利用IR、1HNMR对单体和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酰胺 共聚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景霞 范晓东 秦华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考察了影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引发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数[η](30℃,1mol/LNaCl水溶液)的因素:DMDAAC提纯与否;反应物pH值(1~5),单体总浓度(10%~50%);DMDAAC与AM摩尔比(0.2~1.0)... 考察了影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引发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数[η](30℃,1mol/LNaCl水溶液)的因素:DMDAAC提纯与否;反应物pH值(1~5),单体总浓度(10%~50%);DMDAAC与AM摩尔比(0.2~1.0);引发剂K2S2O8 NaHSO3浓度(0.006%~0.5%)。共聚反应温35℃,时间10h。通过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指认,确定所合成的为DMDAAC/AM共聚物。用所合成的一个共聚物处理造纸黑液,其絮凝和脱色效果均优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工业品和聚丙烯酸。图2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征 甲基丙基氯化铵/丙酰胺共聚物 特性粘数 合成 絮凝剂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的除浊性能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岳钦艳 赵华章 高宝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28,31,共4页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 ,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 (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借助于微电泳技术 ,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效果 ,尤其对于高浊水 ;絮凝剂的特性粘度越高 ,阳离子度越高 ,除浊效果越好 ;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种功能 ;与PAC复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DMDAAC 聚合物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 除浊 絮凝 ZETA电位 水处理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5
作者 张跃军 顾学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1-527,共7页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归纳了影响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能的诸因素 ,例如 :单体的纯度 ,反应的热效应 ,单体的转化率和PDA产物分子链段的均匀性等。讨论了合成...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归纳了影响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能的诸因素 ,例如 :单体的纯度 ,反应的热效应 ,单体的转化率和PDA产物分子链段的均匀性等。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等方法。对共聚物PD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结构表征、残留单体的含量和阳离子单体转化率等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对PDA在诸多领域 ,如 :日用化工、污水处理、造纸、采矿、石油工业等行业的应用情况作了分类阐述。在此基础上对PDA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甲基丙基氯化铵 酰胺 共聚物 凝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H_2O_2引发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卓 范宏 洪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4,共4页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 Fe2 + - H2 O2 引发淀粉接枝 DMDAAC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并用 IR和 1H- NM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Fe^2+-H2O2引发剂 淀粉 甲基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的合成及其与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张万忠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1-765,共5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DM),提出适宜DM提纯的流程为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时溶液pH在11左右时,DM单体中杂质(特别是强阻聚性化合物烯丙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DM),提出适宜DM提纯的流程为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时溶液pH在11左右时,DM单体中杂质(特别是强阻聚性化合物烯丙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RH)引发体系引发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反应,在n(AM)∶n(DM)=4∶1、温度30℃、时间6h时,其适宜的共聚条件为:w(AM+DM)=40%;w(KPS)=0.010%。使用高活性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亚硫酸氢钠(A IBA.2HC l-RH)引发体系引发共聚反应,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可达11.6dL/g;采用聚酰胺-胺类大分子单体(PAA)-过硫酸铵(NPS)引发体系,共聚物的特性粘数高达15.3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甲基丙基铵 酰胺 合成 共聚 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絮凝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秉晖 栾兆坤 +1 位作者 李明明 彭先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微波辐射和固体NaOH联用的选择性加热方法,在低温下(<5℃)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研究了微波辐射、超声辐射和固体NaOH溶解内加热对其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叔胺的反应时间缩短为7min,产率增加了25%.以DAD... 采用微波辐射和固体NaOH联用的选择性加热方法,在低温下(<5℃)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研究了微波辐射、超声辐射和固体NaOH溶解内加热对其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叔胺的反应时间缩短为7min,产率增加了25%.以DADMAC作单体,聚合得到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的特性粘度为2.7,絮凝效果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合成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田澍 黄丹 +1 位作者 葛存旺 顾学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m(AM):m(DMDAAC)=1:6:0.67、c(Ce^(4+))=0.8 mmol/L 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64%和10.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 CTS-AM-DMDAAC 进行了表征。絮凝实验结果表明,CTS-AM-DMDAAC 对高岭土水样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可在很宽的 pH 范围内使用。用 CTS-AM-DMDAAC 处理 COD 为165.5 mg/L 的啤酒生产废水,COD 去除率达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槠 酰胺 甲基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11
20
作者 舒红英 唐星华 付若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34-736,共3页
The title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grafting 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 onto chitosan with ammonium cerium nitrate as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pH and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 on produ... The title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grafting 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 onto chitosan with ammonium cerium nitrate as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pH and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 on product yield were examin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90 ℃,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 5×10 -4 mol/L, pH=6. The flocculation experiments on the fermentation wastewater showed that flocculabi- lity of the chitosan graft copolymer was better than the chitosan itself and the flocculation treatment could be carried out at lower dosage and wider pH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甲基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物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