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环己基-18-冠-6对锶的萃取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永青 万俊生 +3 位作者 马燕 潘孝兵 唐秀欢 肖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4-209,共6页
为了解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在酸性介质中对锶的萃取行为,考察了DCH18C6的浓度、不同酸介质、不同稀释剂、硝酸浓度对锶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在硝酸介质中能够有效的萃取锶,当DCH18C6浓度为0.1 mol/L时,萃取率高于92%... 为了解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在酸性介质中对锶的萃取行为,考察了DCH18C6的浓度、不同酸介质、不同稀释剂、硝酸浓度对锶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在硝酸介质中能够有效的萃取锶,当DCH18C6浓度为0.1 mol/L时,萃取率高于92%,用去离子水反萃时,反萃率可达100%。采用双对数斜率法确定了DCH18C6萃取锶的萃合物组成,当c(DCH18C6)<8 mmol/L时,DCH18C6同锶萃合物的组成为1:2应占主要份额。当c(DCH18C6)≥8 mmol/L时,此时DCH18C6同锶萃合物的组成为1:1应占主要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己基-18-冠-6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己基-18-冠-6在硝酸和模拟高放废液中溶解度的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秋萍 宋崇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5-59,共5页
用溶剂萃取法测定了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在硝酸和模拟高放废液(HLLW)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DCH18C6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仅与溶液的酸度、含盐量有关,而且还与冠醚的形态有关。
关键词 DCH18C6 溶解度 高放废液 二环己 1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介质中二环己基18-冠-6对锶的萃取 被引量:4
3
作者 范芳丽 范富有 +5 位作者 白静 田伟 王洋 吴晓蕾 殷小杰 秦芝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利用冠醚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作为萃取剂在硝酸介质中对锶的萃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稀释剂、硝酸浓度、振荡时间、温度对锶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与硝酸的浓度有关,当萃取剂浓度为0.01mol/L,以1,1,2,2-四氯乙烷... 利用冠醚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作为萃取剂在硝酸介质中对锶的萃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稀释剂、硝酸浓度、振荡时间、温度对锶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与硝酸的浓度有关,当萃取剂浓度为0.01mol/L,以1,1,2,2-四氯乙烷为稀释剂,硝酸浓度为1mol/L时,锶的萃取率可高达92%左右,利用纯水作为反萃剂,反萃率可达(99.56±1.7)%左右。该萃取反应动力学比较快,可在10min达到平衡,热力学实验表明该萃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选择性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冠醚二环己基-18-冠-6能有效地从多种离子共存的体系中选择性地萃取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己基-18-冠-6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己基-18冠-6加速锶离子在微米管支撑的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翔 牟婉君 +5 位作者 张锐 余钱红 吕开 李兴亮 蹇源 魏洪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采用玻璃微米管支撑的液/液界面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加速Sr2+在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考察了DCH18C6加速Sr2+在W/DCE界面转移的影响因素,如DCH18C6和Sr2+浓度等,并求算其络合物的稳定常... 采用玻璃微米管支撑的液/液界面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加速Sr2+在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考察了DCH18C6加速Sr2+在W/DCE界面转移的影响因素,如DCH18C6和Sr2+浓度等,并求算其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Sr2+与DCH18C6发生的是一个1:1的扩散控制的界面络合转移过程,其络合常数β为5.31×1023。本研究可为理解溶剂萃取Sr2+行为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界面 循环伏安法 二环己基-18-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环己基 18 冠醚-6 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去除 ^(90)Sr 的热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晨 王秋萍 +5 位作者 宋崇立 田国新 梁俊福 焦荣洲 刘秉仁 陈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7-62,共6页
采用0.1mol/L二环己基18冠醚-6-正辛醇作为萃取剂,在微型离心萃取器台架上进行了从真实高放废液中去除90Sr的连续逆流萃取热实验研究。经过10级萃取、2级洗涤和4级反萃后,90Sr的去除率为99.96%。
关键词 二环己18-6 高放废液 热实验 90Sr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己基18冠醚-6/异丙氧基杯[4]冠-6-正辛醇共萃取Sr和Cs 被引量:8
6
作者 叶维玲 王建晨 何千舸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以正辛醇作稀释剂,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和异丙氧基杯[4]冠-6(IPR-C[4]C-6)作为萃取剂进行了从硝酸介质中共萃取分离Sr和Cs的研究。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硝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Sr,Cs的萃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萃取剂相互之... 以正辛醇作稀释剂,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和异丙氧基杯[4]冠-6(IPR-C[4]C-6)作为萃取剂进行了从硝酸介质中共萃取分离Sr和Cs的研究。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硝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Sr,Cs的萃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萃取剂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协萃作用,分别独立进行对Sr和Cs的萃取。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和反萃条件可以满足体系对Sr,Cs的萃取和反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己18-6 -6 SR CS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3-萘-18-冠-6单元的共轭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4
7
作者 缪谦 黄辉 +2 位作者 黄小波 徐颖 成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82-2188,共7页
能发射蓝绿色荧光的共轭高分子由单体1,4-二溴-2,3-萘-18-冠-6(M-2)与1,4-二乙烯基-2,5-二丁氧基苯(M-3)通过Pd催化的Heck偶联反应合成制得。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质,其中Hg2+能使高分子荧光淬灭、吸... 能发射蓝绿色荧光的共轭高分子由单体1,4-二溴-2,3-萘-18-冠-6(M-2)与1,4-二乙烯基-2,5-二丁氧基苯(M-3)通过Pd催化的Heck偶联反应合成制得。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质,其中Hg2+能使高分子荧光淬灭、吸收增强,但AsⅢ、Pb2+和K+对高分子的荧光光谱改变很小。结果表明以2,3-萘-18-冠-6作为荧光团和识别位点的共轭高分子可作为有效识别Hg2+的荧光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18--6 共轭高分子 荧光化学传感器 HECK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甲氧基-4-亚甲基)香豆素基-单氮杂18-冠-6的合成及其离子识别功能(Ⅰ)——合成及光谱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应光 李隆弟 童爱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1-784,共4页
合成、鉴定了题示光敏离子载体(MMC-MAC(O5 ))。基于不同pH值水溶液中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变化, 计算得该试剂基态和激发态分子的酸性常数(pKa = 8.84, pKa = 5.11)。基于在不同溶剂中荧光光谱的变化... 合成、鉴定了题示光敏离子载体(MMC-MAC(O5 ))。基于不同pH值水溶液中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变化, 计算得该试剂基态和激发态分子的酸性常数(pKa = 8.84, pKa = 5.11)。基于在不同溶剂中荧光光谱的变化, 由Solvachrom ic法, 借助Alchem y 2000 量化计算软件, 估算得该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偶极矩, 分别为3.11D和8.13D。同时发现, MMC-MAC(O5 )水溶液除氧后其荧光强度奇迹般地提高近20 倍, 并伴随一定强度的延迟荧光发射。其荧光或延迟荧光强度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10- 9和1.3×10- 8 m ol·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离子载体 香豆素 单氮杂1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离子载体丹磺酰基-单氮杂-18-冠-6的阳离子识别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隆弟 吴应光 +1 位作者 童爱军 龙文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72-1476,共5页
以 DNS-MAC( O5)为主体 ,利用其荧光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在乙腈和水溶液中对阳离子 Li+ ,Na+ ,K+ ,Mg2 + ,Ba2 +和 Pb2 +的识别性质 ,由改进的 B-H方程计算了主 -客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识别敏感因子 .结果表明 ,阳离子的电荷密度和阳离子... 以 DNS-MAC( O5)为主体 ,利用其荧光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在乙腈和水溶液中对阳离子 Li+ ,Na+ ,K+ ,Mg2 + ,Ba2 +和 Pb2 +的识别性质 ,由改进的 B-H方程计算了主 -客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识别敏感因子 .结果表明 ,阳离子的电荷密度和阳离子与冠醚环空间的匹配程度是影响其识别性质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DNS-MAC( O5)与阳离子配位时荧光光谱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阳离子的电荷密度 .阳离子与 DNS-MAC( O5)配位时不仅使这种离子载体的偶极矩增大 ,而且更有利于其实现光诱导分子内的电荷转移 ,所以激发态稳定性增加 ,荧光光谱红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磺酰单氮杂-18--6 阳离子识别 荧光 室温磷光 光敏离子载体 -客体 配合物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性18-冠-6-四羧酸络合作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β-氨基酸对映体 被引量:4
10
作者 栗瑞芬 万谦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5-309,314,共6页
以D-(-)-酒石酸和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18-冠-6-四羧酸(18C6H4),并将18C6H4作为手性添加剂,应用于β-氮基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考察了背景电解质溶液(BGE)中18C6H4的浓度、BGE pH值、BGE组成、有机改性剂及... 以D-(-)-酒石酸和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18-冠-6-四羧酸(18C6H4),并将18C6H4作为手性添加剂,应用于β-氮基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考察了背景电解质溶液(BGE)中18C6H4的浓度、BGE pH值、BGE组成、有机改性剂及运行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即BGE的组成为10mmol/L18C6H4,10mmol/LTris,pH2.20,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所测试的5种伊氮基酸的出峰时间均在25min内,分离因子1.04—1.08,分离度0.46~1.52。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方便地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 18--6-四羧酸 毛细管电泳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硝基酚臂式氮杂18-冠-6与稀土离子配位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张强 高生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04-2907,共4页
合成并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L1)母体及其硝基酚臂式衍生物(L2)。在H2O-DMSO(φ=1/4)混合溶剂中用UV-Vis光谱法对L2与H+,Ce3+,Nd3+,Sm3+,Eu3+,Gd3+,Tb3+,Dy3+和Yb3+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配位稳定常数... 合成并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L1)母体及其硝基酚臂式衍生物(L2)。在H2O-DMSO(φ=1/4)混合溶剂中用UV-Vis光谱法对L2与H+,Ce3+,Nd3+,Sm3+,Eu3+,Gd3+,Tb3+,Dy3+和Yb3+离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配位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当溶液中pH值由1.85逐渐增大时,冠醚L2的吸收峰位从314 nm处红移;pH值增大到7.4时,在400 nm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并且其峰位波长和峰强度随溶液碱性增强逐渐增大。当溶液中同时有稀土离子存在时,L2在400 nm以上的吸收峰相对于L2单独存在时发生紫移,且强度显著增大,证明了稀土配合物的形成,并且形成的pH值条件约大于7.0。L2与稀土离子的配位稳定常数值表明,其配位稳定性决定于冠醚空穴尺寸与稀土离子大小的匹配程度,随着Ce3+,Nd3+,Sm3+,Eu3+,Gd3+,Tb3+,Dy3+和Yb3+离子半径的依次减小,其配合物的稳定性趋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硝酚臂式氮杂18--6 合成 稀土离子 紫外可见光谱法 配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与新型硝基酚臂式氮杂18-冠-6配位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张强 高生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1)母体及其四取代硝基酚臂式衍生物(2)。在H2O-DMSO(V/V=1/4)混合溶剂中用UV-Vis光谱法对冠醚2与H+、Mn2+、Co2+、Ni2+、Cu2+、Zn2+、Cd2+和Hg2+离子的键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配位... 合成并表征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1)母体及其四取代硝基酚臂式衍生物(2)。在H2O-DMSO(V/V=1/4)混合溶剂中用UV-Vis光谱法对冠醚2与H+、Mn2+、Co2+、Ni2+、Cu2+、Zn2+、Cd2+和Hg2+离子的键合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配位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当冠醚2处在pH值小于7.96的体系中时,其仅有316nm左右的吸收峰;当pH值大于7.96时,在400nm左右产生新的吸收峰,而且其峰位波长和强度随溶液的碱性增强逐渐增大。在冠醚2体系中有过渡金属离子存在时,冠醚在400nm左右的吸收峰发生紫移,强度也有显著的变化,证实了在大于一定pH值的环境中过渡金属与冠醚2可形成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表明,冠醚2对Mn2+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与Co2+、Ni2+、Cu2+、Zn2+的配位能力依次有所增强,与Cd2+和Hg2+离子的配位稳定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硝酚臂式氮杂18--6 合成 过渡金属离子 紫外可见光谱法 配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冠-6的铅离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玉琼 李瑶 +4 位作者 巨晓洁 谢锐 汪伟 刘壮 褚良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04,共13页
铅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研究铅离子(Pb^2+)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近年来,利用18-冠-6的Pb^2+特异识别性能,研究者们设计构建了一系列智能高分子材料系统,为Pb^2+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本文综述了近... 铅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研究铅离子(Pb^2+)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近年来,利用18-冠-6的Pb^2+特异识别性能,研究者们设计构建了一系列智能高分子材料系统,为Pb^2+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18-冠-6的Pb^2+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智能膜、智能光学元件、智能微芯片、智能微胶囊等智能材料系统的Pb^2+检测技术,讨论了这些Pb^2+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这类基于18-冠-6的Pb^2+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 离子识别 铅离子 检测技术 智能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二胺基二苯并-18-冠-6插层α-磷酸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申圳 牟婉君 +2 位作者 余钱红 李兴亮 蹇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8-1682,共5页
使用直接插层法制备了顺式二胺基二苯并18-冠-6(cis-DAmDB18C6)插层α-磷酸锆(α-ZrP)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比了顺式二胺基二苯并18-冠-6插层磷酸锆材料和α-磷酸锆对Sr^(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二胺基二苯并-18-冠-6插层磷... 使用直接插层法制备了顺式二胺基二苯并18-冠-6(cis-DAmDB18C6)插层α-磷酸锆(α-ZrP)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比了顺式二胺基二苯并18-冠-6插层磷酸锆材料和α-磷酸锆对Sr^(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二胺基二苯并-18-冠-6插层磷酸锆材料对Sr^(2+)的吸附平衡时间约48h,中性溶液高温有利于吸附,低温高酸有利于解吸,最大吸附容量为125mg·g^(-1),这种插层材料对Sr^(2+)的吸附能力优于α-磷酸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胺二苯并-18--6 Α-磷酸锆 锶离子 吸附 插层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18)F-FET PET/MR术前评估成人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15
作者 韩青青 李拓 +7 位作者 林增萍 李恩慧 杨阳 刘家惠 邢浩 王裕 程欣 霍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目的 旨在研究一体化^(18)F-氟乙基酪氨酸(^(18)F-fluoroethyltyrosine, ^(18)F-F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MR对成人胶质瘤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 目的 旨在研究一体化^(18)F-氟乙基酪氨酸(^(18)F-fluoroethyltyrosine, ^(18)F-F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MR对成人胶质瘤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未经活检或治疗的胶质瘤患者资料16例,均完成一体化PET/MR扫描,包括^(18)F-FET PET、常规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以靶本比(target-background ratio, TBR)=1.6为阈值对PET图像进行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 VOI)分割,通过刚性配准获得肿瘤VOI对应的IVIM图及其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伪扩散系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DC)和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 α),使用pyradiomics对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对应的一阶灰度直方图特征。计算每个IVIM参数图对应的特征值与^(18)F-FET PET参数的关系,并利用组间比较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探究PET和IVIM参数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区分能力。结果 IVIM-α的两个特征值90分位值(r=0.526,P<0.05)和最大值(r=0.520, P<0.05)与PET参数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standarduptakevalue,SUVmean)呈正相关;IVIM-α和SUVmean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IVIM-α均值和SUVmean显著高于阴性组;融合IVIM-α均值和SUVmean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区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7。结论 基于一体化PET/MR的^(18)F-FET PET和IVIM参数能够有效预测胶质瘤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6-鸟嘌呤-DNA甲转移酶启动子甲 ^(18)F-氟乙酪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链状冠醚配合物:[{Na(18-C-6)}_2(H_2O)]_n[M(SCN)_4]_n(M=Pd、Pt)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德中 宋兴民 +4 位作者 窦建民 刘颖 王大奇 雍伟 郑培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97-700,共4页
The reactions of 18-crown-6with Na 2M(SCN)4(M=Pd,Pt )were studied and the complexNa (18-C-62 (H2O) nPd(SCN)4 n and complex2Na (18-C-6) 2 (H 2 O nPt (SCN) 4 n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X-ray diff... The reactions of 18-crown-6with Na 2M(SCN)4(M=Pd,Pt )were studied and the complexNa (18-C-62 (H2O) nPd(SCN)4 n and complex2Na (18-C-6) 2 (H 2 O nPt (SCN) 4 n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X-ray diffra ction analysis.The complexes belon g to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 1 /n with cell dimensions,1:a=1.05734(7),b=1.42250(10),c=1.47762(10)nm,β=107.5330(10)°,V=2.1192(2)nm 3 ,Z =2,D calcd =1.460g·cm -3 ,F(000)=964,R 1 =0.0406,w R 2 =0.1264and2:a=1.05985(19),b=1.4237(3),c=1.4744(3)nm,β=107.096(3)°,V=2.1264(7)nm 3 ,Z =2,D calcd =1.690g·cm -3 ,F(000)=1028,R 1 =0.0292,w R 2 =0.0859.In the solid state,the comp lexes1and2show an one-dimensnal chain ofNa (18-C-6)狚 2 (H 2O)2+ complex cations andM(SCN) 4 2- (M=Pd,Pt )complex anions bridged by Na-N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链状醚配合物 18--6 晶体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化冠醚二苯并-18-冠-6在苯甲酸丁酯合成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世伟 高保娇 +1 位作者 高学超 王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7-932,共6页
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固载冠醚二苯并-18-冠-6(DBC),从而制得三相相转移催化剂DBC-CPVA;在此基础上,以苯甲酸钾与溴代正丁烷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体系,重点研究固体催化剂DBC-CPVA的相转移催化性能,考察主要因素对液-固-液三相... 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固载冠醚二苯并-18-冠-6(DBC),从而制得三相相转移催化剂DBC-CPVA;在此基础上,以苯甲酸钾与溴代正丁烷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体系,重点研究固体催化剂DBC-CPVA的相转移催化性能,考察主要因素对液-固-液三相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体系中,水相中的苯甲酸钾与有机相中的溴代正丁烷可顺利地发生酯化反应,这一结果显示出固载于DBC-CPVA表面的DBC与K+离子形成的络合物阳离子,能有效地将苯甲酸根负离子转移至有机相,使酯化反应顺利地进行.有机相的极性越强,酯化反应的速率越快,溴代正丁烷的转化率越高;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4时,酯化反应具有最大的速率,溴代正丁烷的转化率可达70%.固体催化剂DBC-CPVA循环使用8次,催化活性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二苯并-18--6 交联聚乙烯醇微球 固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18-冠-6的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雪雁 朱文祥 +2 位作者 延玺 王如骥 李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842-1846,共5页
合成了 1 ,1 0 -二氧 -4,7,1 3 ,1 6-四氮杂 -1 8-C-6(以下用 L代表 )的硝酸锌和硝酸铜 ( )配合物 .配合物Cu(L) (NO3) 2 晶体属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如下 :a=1 .5 744(6) nm ,b=1 .2 676(4 ) nm,c=1 .8983 (6) nm,V=3 .789(2... 合成了 1 ,1 0 -二氧 -4,7,1 3 ,1 6-四氮杂 -1 8-C-6(以下用 L代表 )的硝酸锌和硝酸铜 ( )配合物 .配合物Cu(L) (NO3) 2 晶体属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如下 :a=1 .5 744(6) nm ,b=1 .2 676(4 ) nm,c=1 .8983 (6) nm,V=3 .789(2 ) nm3,Z=8,最终偏离因子 R1 =0 .0 43 1 ,w R2 =0 .0 90 4.配合物 Zn(L) (NO3) 2晶体属正交晶系 ,Pnna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 .61 3 5 6(1 0 ) nm,b=1 .3 2 871 (1 1 ) nm,c=0 .862 60 (5 ) nm,V=1 .8494(2 ) nm3,Z=4,最终偏离因子 R1 =0 .0 71 8,w R2 =0 .1 95 0 .冠醚环上的 4个氮原子和 2个氧原子都参与了配位 ,NO- 3未参与配位 ,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 6.红外光谱、 1 H NMR和 EPR谱等研究佐证了上述测定结果 .Cu(L) (NO3) 2 循环伏安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在 -1 .0~ 0 V电压范围内 ,只发生 Cu( )→Cu( )的还原反应 ,而在 -1 .6~ 0 V电压范围内 ,发生 Cu( )→ Cu(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18--6 合成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二苯并-18-冠-6的合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凯 李鸿波 +4 位作者 刘铠 刘浪 吴毅 马昌鹏 张永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53-1455,共3页
以邻苯二酚与二甘醇二取代物为原料,氢氧化钾为碱和模板剂,在微波辅助下,采用"一锅煮"法合成二苯并-18-冠-6。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了原料、溶剂、时间、温度和功率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以邻苯二酚与二... 以邻苯二酚与二甘醇二取代物为原料,氢氧化钾为碱和模板剂,在微波辅助下,采用"一锅煮"法合成二苯并-18-冠-6。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了原料、溶剂、时间、温度和功率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以邻苯二酚与二氯乙醚为原料,二甲亚砜为溶剂,反应温度70℃,时间60 min,功率500 W,收率可达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二苯并-18--6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苯并-18-冠-6基体改性的K+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珊珊 姚宇洋 +4 位作者 董云迪 徐志鹏 高尚上 阮慧敏 沈江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81-1793,共13页
基于18-冠-6醚环腔体可与K^(+)形成1∶1型稳定的络合物,通过掺杂的方式将4,4′-二氨基-二苯并-18-冠-6(A18C6)引入离子交换膜基材料中并成膜,然后利用1,3,5-苯三甲酰氯(TMC)对A18C6分子进行交联固定,制得一系列改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改... 基于18-冠-6醚环腔体可与K^(+)形成1∶1型稳定的络合物,通过掺杂的方式将4,4′-二氨基-二苯并-18-冠-6(A18C6)引入离子交换膜基材料中并成膜,然后利用1,3,5-苯三甲酰氯(TMC)对A18C6分子进行交联固定,制得一系列改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改变A18C6的含量和TMC的反应时间来调控阳离子交换膜的基体结构,系统考察了改性膜在K^(+)/Mg^(2+)、K^(+)/Na^(+)和K^(+)/Li^(+)的二元体系中对K^(+)的电渗析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的条件下,最优膜M-A18C6-10%-T30在K^(+)/Mg^(2+)和K^(+)/Li^(+)体系中对K^(+)的选择性(PK^(+)Mg^(2+)=6.96,PK^(+)Li^(+)=3.73)高于商业的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CIMS(PK^(+)Mg^(2+)=5.36)。A18C6的掺杂引入不仅提高了膜基体的致密性(孔径筛分效应),也为K^(+)在膜基体中的传输提供了新的离子传输通道(离子-偶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离子交换 4 4′-二氨-二苯并-18--6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