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镉的抗磨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建强 姚俊兵 +2 位作者 朱焕勤 谢凤 彭著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3,共6页
合成了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镉(CdDDP),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和抗磨性能,并与同类传统添加剂进行了比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及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组... 合成了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镉(CdDDP),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和抗磨性能,并与同类传统添加剂进行了比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及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组成、化学状态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CdDDP的抗磨作用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dDDP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和承载能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摩擦过程中与金属表面作用,生成了由Cd、FeS、硫酸盐和磷酸盐等组成的边界润滑膜,尤其单质镉软金属层,起到了缓冲载荷和抑制磨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cdddp) 添加剂 极压性 抗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的合成及在润滑脂中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芷薇 司润生 +1 位作者 李义雅 何懿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9,共7页
以正辛醇与五硫化二磷及硝酸镧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添加到以500N为基础油、硬脂酸锂为稠化剂制备的基础脂中。对添加LaDDP的基础脂滴点、锥入度、钢网分油、... 以正辛醇与五硫化二磷及硝酸镧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添加到以500N为基础油、硬脂酸锂为稠化剂制备的基础脂中。对添加LaDDP的基础脂滴点、锥入度、钢网分油、极压抗磨性、氧化安定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同时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添加到基础脂时的同类性能。结果表明,LaDDP能够有效地提高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且在极压抗磨性和胶体安定性方面优于ZDDP。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模型化合物LaDDP分子中活性位点键能,并推测LaDDP在摩擦过程中发挥极压抗磨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脂 极压抗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润滑下等离子渗氮钢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晓成 岳文 +3 位作者 王成彪 李星亮 王松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2-598,共7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等离子渗氮GCr15钢与GCr15钢基材在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脉冲直流等离子渗氮炉对GCr15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离子渗氮层相组成,测量了渗氮前后的表面硬度值,在四... 本文对比研究了等离子渗氮GCr15钢与GCr15钢基材在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脉冲直流等离子渗氮炉对GCr15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离子渗氮层相组成,测量了渗氮前后的表面硬度值,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GCr15钢渗氮处理前后在含ZDD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的分析探讨了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明显提高GCr15钢的表面硬度值,在ZDDP作用下,其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在质量百分数为1.5%的ZDDP润滑作用下具有最优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由于在离子渗氮GCr15钢和未渗氮GCr15钢摩擦表面分别生成了正磷酸盐和焦磷酸盐的摩擦反应膜,并且前者表面的磷酸盐膜总量多于后者,可以有效地隔离摩擦副表面的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渗氮 润滑油添加剂 烷基硫代磷酸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活性有机钼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抗磨协同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凤 胡建强 +2 位作者 郑发正 季峰 姚俊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
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非活性有机钼在基础油和成品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以及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极压抗磨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非活性有机钼与ZnDDP抗磨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活性有机... 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非活性有机钼在基础油和成品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以及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极压抗磨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非活性有机钼与ZnDDP抗磨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活性有机钼在基础油和成品油中都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与ZnDDP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抗磨协同效应。非活性有机钼与ZnDDP的协同作用不是在较低温度下生成具有高效抗磨性能的新物质而产生的结果,而是因为在高温摩擦过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o-S化合物润滑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性有机钼 烷基硫代磷酸锌(ZnDDP) 抗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与功能添加剂复配体系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史佩京 徐滨士 +1 位作者 许一 乔玉林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32,共4页
采用四球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摩擦改进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其与清净剂、分散剂和抗氧剂复配后的协同润滑效果,优选了最佳的复配比例。结果表明,MoDDP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质量分数为0.8%的MoDDP具有最优的... 采用四球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摩擦改进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其与清净剂、分散剂和抗氧剂复配后的协同润滑效果,优选了最佳的复配比例。结果表明,MoDDP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质量分数为0.8%的MoDDP具有最优的摩擦学性能。不同添加量的分散剂与MoDDP构成的复配体系呈现协同效应;清净剂、抗氧剂与MoDDP之间存在一最佳复配比例,当MoDDP与清净剂、抗氧剂的配比为2∶1时,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呈协同增效性。这是由于功能添加剂与MoDDP中的活性元素在摩擦表面存在竞争吸附,从而影响其在金属表面的成膜速率和油膜强度,只有彼此达到最佳的配比时,复配体系的抗磨和减摩性才会呈现协同效应,否则将出现对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功能添加剂 复配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润滑添加剂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敏强 李伟剑 +1 位作者 郭利飞 程晓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润滑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10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烷基LaDDP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仲烷...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润滑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10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烷基LaDDP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仲烷基结构对LaDDP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3~8个碳原子烷基的LaDDPs均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LaDDPs的抗磨减摩性能明显提高,其中仲烷基LaDDPs性能优于伯烷基LaDDPs;LaDDPs的极压性能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碳链的连接方式对LaDDPs的极压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摩擦 磨损 添加剂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微米硼酸盐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液体石蜡润滑下钢-钢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乔玉林 徐滨士 +1 位作者 马世宁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含纳微米硼酸盐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ZDDP)复配添加剂的液体石蜡润滑下钢 -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配体系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纳微米硼酸盐 / ZDDP复配添加剂... 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含纳微米硼酸盐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ZDDP)复配添加剂的液体石蜡润滑下钢 -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配体系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纳微米硼酸盐 / ZDDP复配添加剂对钢 -钢摩擦副的抗磨作用产生对抗效应 ,在摩擦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摩擦系数突然升高 ,磨损加剧 ;在试验初期 ,磨斑表面较为光滑 ,相应的边界润滑膜为物理和化学吸附膜 ;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 ,钢球磨斑表面吸附膜发生破裂 ,磨斑表面变得粗糙并形成微小磨屑碎片 ,相应的摩擦系数突然升高 ;随着试验时间的进一步延长 ,添加剂同钢球磨损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 ,并生成含 B、N、S和 P等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 ,从而使摩擦系数波动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钢摩擦副 硼酸盐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磨损性能 边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润滑添加剂的抗磨机理 被引量:7
8
作者 文小红 王学业 +1 位作者 刘万强 谭援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05-1310,共6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4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与铁原子簇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并探讨了此种作用能与抗磨性能的关系。用前线电子密度和原子净电荷作为判据分析了4种添加剂分子与铁原子间键合的强弱和反应性的大小。计算表明二烷基二...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4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与铁原子簇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并探讨了此种作用能与抗磨性能的关系。用前线电子密度和原子净电荷作为判据分析了4种添加剂分子与铁原子间键合的强弱和反应性的大小。计算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活性元素为6位和7位硫原子,其与铁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时,最可能的断键位置是6位和7位硫原子的双键。反应生成由多磷酸盐和铁硫化物组成的反应膜,该膜具有较好的抗磨作用,仲烷基ZDDP比伯烷基ZDDP的抗磨性好,而伯烷基ZDDP的抗磨性优于芳香基ZDDP的。在伯烷基上吸电子基团能增强硫原子与铁原子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力。量子化学的计算预测结果与摩擦学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机理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中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的复合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洪熹 杨晓慧 +1 位作者 竺品芳 章燕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在液体石蜡中的复合效应,并对这2种添加剂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时在铁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进行了原位动态变温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还与其它添加剂组合体系作了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二者产生复合效应的... 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在液体石蜡中的复合效应,并对这2种添加剂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时在铁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进行了原位动态变温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还与其它添加剂组合体系作了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二者产生复合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形成了络合物,并参与成膜过程而改变了膜的结构和组成,而且比单独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时更易成膜,膜的分解温度也有较大提高,因而这2种添加剂组合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由于摩擦过程中形成的络合物的竞争吸附,减小了丁二酰亚胺在分散相粒子表面的吸附量,降低了丁二酰亚胺的分散能力,致使分散相粒子容易发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硫代磷酸 酰亚胺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多效润滑油添加剂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3 位作者 赵立涛 杜鹏飞 陈汉林 任改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8-1344,共7页
合成了一种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1),并确定了其主要官能团和元素含量。考察了M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M1与国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产品(M2、M3)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 合成了一种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1),并确定了其主要官能团和元素含量。考察了M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M1与国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产品(M2、M3)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可有效提升基础油抗氧化能力;相同实验条件下,相比M2、M3,M1表现出较好的减摩抗磨、极压性能。这与其分子结构和Mo、S、P含量较高有关,有利于其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Mo、S、P的化学反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氧钼 润滑油 抗氧化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与硼酸酯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松 程西云 +1 位作者 陈波水 韦云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和有机硼酸酯(OB)的减摩抗磨性能,探讨了LaDPP与有机硼酸酯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及其协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对比分析了磨斑表面典型元...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和有机硼酸酯(OB)的减摩抗磨性能,探讨了LaDPP与有机硼酸酯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及其协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对比分析了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组成、化学状态和深度分布.结果表明,LaDDP和有机硼酸酯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且二者具有优异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稀土元素镧促进了有机硼酸酯的分解及硼的渗透,生成了由La、La2O3、B2O3、FeS、硫酸盐和磷酸盐等组成的边界润滑膜,形成了镧与硼的渗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硼酸酯 减摩抗磨作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有机钼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在酯类油中的协同抗磨减摩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金亮 李琪 夏延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两类油溶性有机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季戊四醇脂中的减摩抗磨性能,探讨了MoDDP和MoDTC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协同减摩抗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两类油溶性有机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季戊四醇脂中的减摩抗磨性能,探讨了MoDDP和MoDTC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协同减摩抗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观察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和主要元素的化学状态,探讨了MoDDP和MoDTC的摩擦化学机制.结果表明,油溶性有机钼与ZnDDP复配具有优良的协同减摩和抗磨性能,这是由于ZnDDP促进了有机钼分解,生成了由MoS2、MoO3、ZnS和FePO4等组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有机钼 烷基硫代磷酸锌(ZnDDP) 抗磨减摩性能 摩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润滑性能的评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凤 姚俊兵 +1 位作者 郑发正 胡建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67,共4页
采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化合物在150SN石蜡基基础油和SJ 15W/40、SH 15W/40成品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考察MoDDP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抗磨协同效应,并分析了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oDDP具有良好的极压... 采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化合物在150SN石蜡基基础油和SJ 15W/40、SH 15W/40成品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考察MoDDP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抗磨协同效应,并分析了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oDDP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当添加量为1.0%时在150SN石蜡基基础油配制的成品油中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在低添加量下MoDDP与ZnDDP具有较好的抗磨协同效应,但在高添加量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磨协同性,而且在极压性能上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压抗磨性能 石蜡基 基础油 润滑性能 烷基硫代磷酸 极压性能 成品油 DDP 协同效应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龙华 李铭 +1 位作者 苏刚 刘维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实验室合成了3种分子结构不同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ADDP)。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质谱分析确证了产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抗磨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 实验室合成了3种分子结构不同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ADDP)。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质谱分析确证了产物的化学组成与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抗磨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试验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丙烯酸酯的热稳定性好于商用ZDDP;ADDP中不同的烷链结构对其抗磨性能的影响不同,带有支链烷基的ADDP比直链烷基的ADDP具有更好的极压抗磨作用,可有效改善润滑油产品的极压抗磨性能,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极压抗磨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S-烷基(烯丙基)O-取代苯基二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正洪 蔡觉晓 +1 位作者 贺铮杰 唐除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6,共8页
从二硫代磷酸二酯钠盐出发 ,经烷基化得二硫代磷酸三酯 ,用二甲胺为去烷基化试剂 ,得二硫代磷酸铵盐 ,再用五氯化磷或三氯氧磷氯化 ,并进一步与取代苯酚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O-烷基 S-烷基 (烯丙基 ) O-取代苯基二硫代磷酸酯 ,共 2 8个... 从二硫代磷酸二酯钠盐出发 ,经烷基化得二硫代磷酸三酯 ,用二甲胺为去烷基化试剂 ,得二硫代磷酸铵盐 ,再用五氯化磷或三氯氧磷氯化 ,并进一步与取代苯酚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O-烷基 S-烷基 (烯丙基 ) O-取代苯基二硫代磷酸酯 ,共 2 8个新化合物。它们分别与 8种植物病菌的离体实验表明 ,这些化合物对其中 7种病菌只有很低的抑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活性 不对称S-烷基O-取代苯基硫代磷酸 不对称烯丙基O-取代苯基硫代磷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二辛胺反协同萃取镉锌的竞争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大力 柯家骏 卢立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二硫代磷酸 -二辛胺协同萃取剂萃取镉锌的竞争反应机理 .根据协萃图 ,该混合体系萃取镉锌均为反协萃效应 .等摩尔系列法和饱和法的实验结果表明镉和锌的萃合物为CdA2 和ZnA2 .萃取机理可归结为 3个反应 ,计算结...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二硫代磷酸 -二辛胺协同萃取剂萃取镉锌的竞争反应机理 .根据协萃图 ,该混合体系萃取镉锌均为反协萃效应 .等摩尔系列法和饱和法的实验结果表明镉和锌的萃合物为CdA2 和ZnA2 .萃取机理可归结为 3个反应 ,计算结果表明它们对萃取的贡献随水相酸性而变化 ,由此可解释萃镉的U型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反协同效应 (2-乙基己基)硫代磷酸-辛胺 分离 湿法炼锌 协同萃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锌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Ⅲ)——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的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翠玲 丁伟 孙丽波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8-81,共4页
对合成的新型有机锌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并做了部分性能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766N;磨痕直径(392N,60min)为0.25mm;铜片腐蚀(100℃,3h)为1a级;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70℃;热分解最终温度... 对合成的新型有机锌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并做了部分性能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766N;磨痕直径(392N,60min)为0.25mm;铜片腐蚀(100℃,3h)为1a级;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70℃;热分解最终温度为500℃.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合成路线是正确的,最终产物是以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为主的混合物.该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可提高润滑油的承载负荷.加有该剂的150SN基础油其PB值增加了90%以上,而磨痕直径减少了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添加剂 烷基 芳胺基 硫代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剂用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志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80,共3页
通过采用新型的催化剂(氨水溶液)代替传统用的催化剂(醋酸或醋酸锌)用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制备,所制得的产品的pH值明显比使用传统的催化剂时要高,并且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新型的催化剂优于传统的催化剂。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锌皂化反应 氨水 PH值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19
作者 祝玉杰 续景 +3 位作者 李进 李永民 陈立仁 付兴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APCI_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混合烷基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APCI_MS技术中特有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CID)功能对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结构表征 ;该法简便、快速 。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大气压化学电离 质谱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油添加剂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及表征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20
作者 祝玉杰 续景 +1 位作者 李进 陈立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2-54,共3页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简称APCI/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混合烷基硫磷酸锌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技术可直接获得被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APCI/MS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技术可得到样品的碎...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简称APCI/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混合烷基硫磷酸锌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技术可直接获得被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APCI/MS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技术可得到样品的碎片离子峰,便于进一步结构表征。该方法简单、快速,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优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化学电离 质谱分析 表征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