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溶性有机钼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在酯类油中的协同抗磨减摩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金亮 李琪 夏延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两类油溶性有机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季戊四醇脂中的减摩抗磨性能,探讨了MoDDP和MoDTC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协同减摩抗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两类油溶性有机钼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季戊四醇脂中的减摩抗磨性能,探讨了MoDDP和MoDTC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协同减摩抗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观察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和主要元素的化学状态,探讨了MoDDP和MoDTC的摩擦化学机制.结果表明,油溶性有机钼与ZnDDP复配具有优良的协同减摩和抗磨性能,这是由于ZnDDP促进了有机钼分解,生成了由MoS2、MoO3、ZnS和FePO4等组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有机钼 烷基硫代磷酸(znddp) 抗磨减摩性能 摩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活性有机钼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抗磨协同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凤 胡建强 +2 位作者 郑发正 季峰 姚俊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
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非活性有机钼在基础油和成品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以及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极压抗磨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非活性有机钼与ZnDDP抗磨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活性有机... 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非活性有机钼在基础油和成品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以及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的极压抗磨协同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非活性有机钼与ZnDDP抗磨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活性有机钼在基础油和成品油中都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与ZnDDP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抗磨协同效应。非活性有机钼与ZnDDP的协同作用不是在较低温度下生成具有高效抗磨性能的新物质而产生的结果,而是因为在高温摩擦过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o-S化合物润滑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性有机钼 烷基硫代磷酸(znddp) 抗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润滑下等离子渗氮钢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晓成 岳文 +3 位作者 王成彪 李星亮 王松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2-598,共7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等离子渗氮GCr15钢与GCr15钢基材在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脉冲直流等离子渗氮炉对GCr15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离子渗氮层相组成,测量了渗氮前后的表面硬度值,在四... 本文对比研究了等离子渗氮GCr15钢与GCr15钢基材在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脉冲直流等离子渗氮炉对GCr15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离子渗氮层相组成,测量了渗氮前后的表面硬度值,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GCr15钢渗氮处理前后在含ZDD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的分析探讨了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明显提高GCr15钢的表面硬度值,在ZDDP作用下,其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在质量百分数为1.5%的ZDDP润滑作用下具有最优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由于在离子渗氮GCr15钢和未渗氮GCr15钢摩擦表面分别生成了正磷酸盐和焦磷酸盐的摩擦反应膜,并且前者表面的磷酸盐膜总量多于后者,可以有效地隔离摩擦副表面的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渗氮 润滑油添加剂 烷基硫代磷酸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微米硼酸盐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液体石蜡润滑下钢-钢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乔玉林 徐滨士 +1 位作者 马世宁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含纳微米硼酸盐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ZDDP)复配添加剂的液体石蜡润滑下钢 -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配体系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纳微米硼酸盐 / ZDDP复配添加剂... 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含纳微米硼酸盐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ZDDP)复配添加剂的液体石蜡润滑下钢 -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 .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复配体系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纳微米硼酸盐 / ZDDP复配添加剂对钢 -钢摩擦副的抗磨作用产生对抗效应 ,在摩擦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摩擦系数突然升高 ,磨损加剧 ;在试验初期 ,磨斑表面较为光滑 ,相应的边界润滑膜为物理和化学吸附膜 ;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 ,钢球磨斑表面吸附膜发生破裂 ,磨斑表面变得粗糙并形成微小磨屑碎片 ,相应的摩擦系数突然升高 ;随着试验时间的进一步延长 ,添加剂同钢球磨损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 ,并生成含 B、N、S和 P等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 ,从而使摩擦系数波动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钢摩擦副 硼酸盐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磨损性能 边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润滑添加剂的抗磨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文小红 王学业 +1 位作者 刘万强 谭援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05-1310,共6页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4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与铁原子簇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并探讨了此种作用能与抗磨性能的关系。用前线电子密度和原子净电荷作为判据分析了4种添加剂分子与铁原子间键合的强弱和反应性的大小。计算表明二烷基二... 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4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与铁原子簇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并探讨了此种作用能与抗磨性能的关系。用前线电子密度和原子净电荷作为判据分析了4种添加剂分子与铁原子间键合的强弱和反应性的大小。计算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活性元素为6位和7位硫原子,其与铁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时,最可能的断键位置是6位和7位硫原子的双键。反应生成由多磷酸盐和铁硫化物组成的反应膜,该膜具有较好的抗磨作用,仲烷基ZDDP比伯烷基ZDDP的抗磨性好,而伯烷基ZDDP的抗磨性优于芳香基ZDDP的。在伯烷基上吸电子基团能增强硫原子与铁原子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力。量子化学的计算预测结果与摩擦学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机理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中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的复合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姚洪熹 杨晓慧 +1 位作者 竺品芳 章燕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在液体石蜡中的复合效应,并对这2种添加剂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时在铁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进行了原位动态变温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还与其它添加剂组合体系作了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二者产生复合效应的... 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在液体石蜡中的复合效应,并对这2种添加剂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时在铁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进行了原位动态变温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还与其它添加剂组合体系作了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二者产生复合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与丁二酰亚胺形成了络合物,并参与成膜过程而改变了膜的结构和组成,而且比单独使用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时更易成膜,膜的分解温度也有较大提高,因而这2种添加剂组合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由于摩擦过程中形成的络合物的竞争吸附,减小了丁二酰亚胺在分散相粒子表面的吸附量,降低了丁二酰亚胺的分散能力,致使分散相粒子容易发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硫代磷酸 酰亚胺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的合成及在润滑脂中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芷薇 司润生 +1 位作者 李义雅 何懿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9,共7页
以正辛醇与五硫化二磷及硝酸镧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添加到以500N为基础油、硬脂酸锂为稠化剂制备的基础脂中。对添加LaDDP的基础脂滴点、锥入度、钢网分油、... 以正辛醇与五硫化二磷及硝酸镧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添加到以500N为基础油、硬脂酸锂为稠化剂制备的基础脂中。对添加LaDDP的基础脂滴点、锥入度、钢网分油、极压抗磨性、氧化安定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同时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添加到基础脂时的同类性能。结果表明,LaDDP能够有效地提高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且在极压抗磨性和胶体安定性方面优于ZDDP。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模型化合物LaDDP分子中活性位点键能,并推测LaDDP在摩擦过程中发挥极压抗磨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脂 极压抗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锌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Ⅲ)——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的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翠玲 丁伟 孙丽波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8-81,共4页
对合成的新型有机锌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并做了部分性能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766N;磨痕直径(392N,60min)为0.25mm;铜片腐蚀(100℃,3h)为1a级;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70℃;热分解最终温度... 对合成的新型有机锌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并做了部分性能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766N;磨痕直径(392N,60min)为0.25mm;铜片腐蚀(100℃,3h)为1a级;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70℃;热分解最终温度为500℃.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合成路线是正确的,最终产物是以二烷基芳胺基二硫代磷酸锌为主的混合物.该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可提高润滑油的承载负荷.加有该剂的150SN基础油其PB值增加了90%以上,而磨痕直径减少了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添加剂 烷基 芳胺基 硫代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剂用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80,共3页
通过采用新型的催化剂(氨水溶液)代替传统用的催化剂(醋酸或醋酸锌)用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制备,所制得的产品的pH值明显比使用传统的催化剂时要高,并且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新型的催化剂优于传统的催化剂。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皂化反应 氨水 PH值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10
作者 祝玉杰 续景 +3 位作者 李进 李永民 陈立仁 付兴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APCI_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混合烷基硫代磷酸锌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APCI_MS技术中特有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CID)功能对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进行了结构表征 ;该法简便、快速 。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大气压化学电离 质谱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油添加剂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及表征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11
作者 祝玉杰 续景 +1 位作者 李进 陈立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2-54,共3页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简称APCI/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混合烷基硫磷酸锌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技术可直接获得被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APCI/MS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技术可得到样品的碎...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简称APCI/MS)对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丁基、辛基混合烷基硫磷酸锌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技术可直接获得被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APCI/MS的源内化学电离检测技术可得到样品的碎片离子峰,便于进一步结构表征。该方法简单、快速,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优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化学电离 质谱分析 表征 烷基硫代磷酸 润滑油抗氧抗腐蚀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平衡解离及其与低氮分散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群 杨小震 朱善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4-67,共4页
本文用^(31)P-NMP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P)在内燃机基础油体系中的作用,发现在低浓度下从ZDP解离出一个含磷核的组份,化学位移为86ppm。表明ZDP在油中的溶解存在着依赖于浓度的化学平衡,通过这种平衡解离在ZDP与分散剂体系中的变... 本文用^(31)P-NMP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P)在内燃机基础油体系中的作用,发现在低浓度下从ZDP解离出一个含磷核的组份,化学位移为86ppm。表明ZDP在油中的溶解存在着依赖于浓度的化学平衡,通过这种平衡解离在ZDP与分散剂体系中的变化,研究了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硫代磷酸 ZDP P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对含不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50SN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建武 江泽琦 +2 位作者 方建华 陈波水 谷科城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2,58,共5页
采用改进后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电磁场对含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T202)和含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T203)的150SN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电磁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后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电磁场对含丁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T202)和含双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T203)的150SN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电磁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有、无电磁场的作用下,T202和T203添加剂都能增强基础油的润滑性能,其最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和1.5%~2.0%;在电磁场作用下,两种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基础油中钢球的磨斑直径均比无电磁场时的小,且磨斑表面的犁沟较浅,擦伤程度较轻微;电磁场通过促进钢球表面摩擦化学反应膜的生成和摩擦副表面的改性(Zn-Fe合金的生成),提高了两种含ZDDP基础油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电磁场 润滑性能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硫磷有机钨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抗磨协同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纪昕 胡建强 +2 位作者 徐新 郭力 郑全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3,共7页
合成一种不含硫磷的有机钨添加剂,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非硫磷有机钨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在聚α烯烃基础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协同作用,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非硫磷有机钨与ZDDP的抗磨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非硫磷... 合成一种不含硫磷的有机钨添加剂,采用四球试验机考察非硫磷有机钨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在聚α烯烃基础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协同作用,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非硫磷有机钨与ZDDP的抗磨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非硫磷有机钨在低载荷下在基础油中具有一定的减摩抗磨效果,但在高载荷下抗磨减摩性能较差;而非硫磷有机钨与ZDDP在高载荷下表现出优异的抗磨协同效应。非硫磷有机钨与ZDDP能够提高基础油抗磨减摩性能的原因是高温摩擦时在摩擦表面生成了含S和W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硫磷有机钨 烷基硫代磷酸 抗磨 协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原子轰击质谱法研究烷基苯磺酸钙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 朱善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2-88,共7页
本文首次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鉴定了润滑油金属清净剂中碱性、高碱性烷基苯磺酸钙和抗氧腐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添加剂离子流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用FABMS对润滑油中含量低于2%经过成焦板模拟试验后的二烷基二硫代... 本文首次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鉴定了润滑油金属清净剂中碱性、高碱性烷基苯磺酸钙和抗氧腐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添加剂离子流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用FABMS对润滑油中含量低于2%经过成焦板模拟试验后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苯磺酸钙 硫代磷酸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铁表面等温吸附的研究
16
作者 章燕豪 姚洪熹 +1 位作者 竺品芳 杨晓慧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9-355,共7页
本文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不同温度下自液体石蜡溶液中于铁表面的等温吸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85—353K的温度范围内,恒温搅拌3小时就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在285K和303K这两种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均属S型曲线,这表明二烷基二... 本文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不同温度下自液体石蜡溶液中于铁表面的等温吸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85—353K的温度范围内,恒温搅拌3小时就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在285K和303K这两种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均属S型曲线,这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主要是以分子形态和表面反胶团的形式被吸附;而其在较高温度(333K和353K)下的吸附等温线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铁表面催化分解和氧化作用开始加速的结果。将285K和303K下的吸附试验数据用以二阶段吸附模型为基础的S型吸附等温线公式处理,结果是实测值与理论曲线符合。热力学计算表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铁表面的缔合过程不是熵驱动的,因而形成的表面缔合物是表面反胶团、由于得出的胶团聚集数在2左右,故表面反胶团基本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硫代磷酸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与功能添加剂复配体系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史佩京 徐滨士 +1 位作者 许一 乔玉林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32,共4页
采用四球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摩擦改进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其与清净剂、分散剂和抗氧剂复配后的协同润滑效果,优选了最佳的复配比例。结果表明,MoDDP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质量分数为0.8%的MoDDP具有最优的... 采用四球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摩擦改进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DP)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其与清净剂、分散剂和抗氧剂复配后的协同润滑效果,优选了最佳的复配比例。结果表明,MoDDP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质量分数为0.8%的MoDDP具有最优的摩擦学性能。不同添加量的分散剂与MoDDP构成的复配体系呈现协同效应;清净剂、抗氧剂与MoDDP之间存在一最佳复配比例,当MoDDP与清净剂、抗氧剂的配比为2∶1时,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呈协同增效性。这是由于功能添加剂与MoDDP中的活性元素在摩擦表面存在竞争吸附,从而影响其在金属表面的成膜速率和油膜强度,只有彼此达到最佳的配比时,复配体系的抗磨和减摩性才会呈现协同效应,否则将出现对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功能添加剂 复配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添加剂对基础油PAO10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文东 刘晓玲 +1 位作者 张翔 郭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126,共10页
目的探究氧化石墨烯(GO)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协同作用机理。方法选用GO和ZDDP作添加剂,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GO的粒径、表面官能团和层数进行表征。... 目的探究氧化石墨烯(GO)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协同作用机理。方法选用GO和ZDDP作添加剂,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GO的粒径、表面官能团和层数进行表征。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对GO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并考察了ZDDP添加剂以及ZDDP和GO混合添加剂对基础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对钢球磨斑直径、磨斑形貌和磨斑表面的元素进行分析。利用球–盘点接触光干涉油膜厚度测量试验台,研究了GO和ZDDP在乏油条件下对基础油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GO表现出了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在0.03%时减摩抗磨效果最佳,与基础油相比,摩擦因数降低了31.9%,磨斑直径减小了约20.1%;当ZDDP质量分数为2.5%时,油样的摩擦因数约为0.067,磨斑直径约为407μm,与PAO10纯基础油相比,分别降低了约18.5%和41.86%;当ZDDP和G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0.01%时,油样的减摩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摩擦因数约为0.056,与仅添加ZDDP的油样相比,摩擦因数降低了约16.7%;当卷吸速度为90 mm/s和180 mm/s时,单独添加ZDDP或添加ZDDP和GO均可有效减缓接触区内的乏油状态,提高基础油的中心膜厚。结论GO添加剂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GO和ZDDP作为复配添加剂有效地减缓了摩擦对偶间的摩擦磨损,表现出了较好的协同作用。在乏油条件下,在PAO10基础油中添加GO、ZDDP以及ZDDP和GO复配添加剂时,均可不同程度地减缓接触区内的乏油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烷基硫代磷酸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成膜特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润滑添加剂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敏强 李伟剑 +1 位作者 郭利飞 程晓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润滑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10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烷基LaDDP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仲烷...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润滑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镧(LaDDP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10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烷基LaDDP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仲烷基结构对LaDDP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3~8个碳原子烷基的LaDDPs均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LaDDPs的抗磨减摩性能明显提高,其中仲烷基LaDDPs性能优于伯烷基LaDDPs;LaDDPs的极压性能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碳链的连接方式对LaDDPs的极压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 摩擦 磨损 添加剂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镉的抗磨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建强 姚俊兵 +2 位作者 朱焕勤 谢凤 彭著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3,共6页
合成了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镉(CdDDP),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和抗磨性能,并与同类传统添加剂进行了比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及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组... 合成了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镉(CdDDP),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和抗磨性能,并与同类传统添加剂进行了比较;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边界润滑状态下形成的磨斑及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组成、化学状态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CdDDP的抗磨作用和摩擦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dDDP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和承载能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摩擦过程中与金属表面作用,生成了由Cd、FeS、硫酸盐和磷酸盐等组成的边界润滑膜,尤其单质镉软金属层,起到了缓冲载荷和抑制磨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硫代磷酸镉(CdDDP) 添加剂 极压性 抗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