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结构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镧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贺敏强 李伟剑 郭利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1,86,共4页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极压抗磨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镧(LaDTC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9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烷基LaDTC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 为研究新型油溶性稀土极压抗磨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镧(LaDTC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了9种含不同碳原子数的伯、仲烷基LaDTCs。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其在500SN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极压性能,并探讨了烷基碳链的长短和伯、仲烷基结构对LaDTC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2~8碳烷基的LaDTCs均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LaDTCs的摩擦学性能明显提高,其中伯烷基LaDTCs的抗磨减摩性能优于仲烷基LaDTCs;含仲烷基的LaDTCs极压性能优于含伯烷基的LaDT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基二硫代氨甲酸镧 摩擦磨损 极压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副材料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瑞军 李生华 +1 位作者 崔小浩 金元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8-372,共5页
选择等离子喷涂钼合金层、渗氮层以及镀铬层为摩擦副材料 ,以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 SJ/ 5 W- 30作为基础润滑油 ,研究了上述 3种摩擦副材料对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 DTC)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的摩擦学... 选择等离子喷涂钼合金层、渗氮层以及镀铬层为摩擦副材料 ,以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 SJ/ 5 W- 30作为基础润滑油 ,研究了上述 3种摩擦副材料对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 DTC)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的摩擦学特性与摩擦副材料类型有关 ;采用喷钼层、渗氮层及镀铬层作为摩擦副材料 ,Mo DTC均表现出减摩和抗磨作用 ,对渗氮层的减摩抗磨效果最佳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摩擦副材料类型对添加剂中的 Mo和 S的化学状态和相对含量均有影响 ;摩擦副材料类型不同时 ,Mo DTC摩擦学行为的差异与其在磨损表面形成的 Mo S2 以及 Mo O3 、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材料 烷基甲酸 MODTC 喷钼合金层 镀铬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3 位作者 程鹏 杨鑫 任改梅 陈汉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差异,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表征推测了N1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1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能显著提高400SN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与N2、N3相比,N1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由于润滑过程中,N1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Mo、S元素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润滑油 抗氧化性能 摩擦学性能 润滑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在聚α-烯烃中的摩擦性能及其摩擦化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玉彬 李业霞 +1 位作者 梁永民 薛群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107,共7页
合成了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并经红外、核磁对其分子结构予以确认。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系统地考察了其在聚α-烯烃(PAO)中不同含量、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探讨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的抗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二烷基二... 合成了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并经红外、核磁对其分子结构予以确认。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系统地考察了其在聚α-烯烃(PAO)中不同含量、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探讨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的抗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盐的热分解温度较高,热稳定较好,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EDS分析表明,2种添加剂存在的润滑条件下,钢球磨斑表面上存在着S、Fe、Sb等元素。XPS分析表明,S元素以硫酸亚铁及少量的FeS形式存在,Sb元素以Sb2O3形式存在,而N元素则以复杂的吸附膜形式存在,这些因素一同起极压抗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极压抗磨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摩擦化学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极压抗磨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凤 郑发正 季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0-152,共3页
采用四球机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150SN基础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及其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亚甲基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双DTC)添加剂的抗磨协同效应,并对MoDTC抗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DT... 采用四球机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在150SN基础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及其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DP)、亚甲基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双DTC)添加剂的抗磨协同效应,并对MoDTC抗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DTC在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与ZnDDP、双DTC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磨协同效应,特别是与ZnDDP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抗磨协同效应,这可能是ZnDDP有助于MoDTC在摩擦表面形成更多的Mo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抗磨性能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1 位作者 程鹏 任改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0,共5页
合成了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并确定主要官能团及元素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其热稳定性能;采用四球摩擦磨损机评价了其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二硫化钼(MoS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DTC具有优良的热... 合成了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并确定主要官能团及元素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其热稳定性能;采用四球摩擦磨损机评价了其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二硫化钼(MoS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DTC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载荷为392N时,MoDTC添加量为3.0%时达到最佳减摩作用,比基础脂试验时平均摩擦因数降低40.2%,添加量为2.0%时到达最佳抗磨作用,比基础脂试验后钢球磨斑直径减小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抗氧化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毅 陈国需 +1 位作者 杜鹏飞 赵立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4,共6页
利用曲轴箱模拟试验对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抗氧化性进行考察,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氧化油样和铝板沉积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曲轴箱试验前后油样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 利用曲轴箱模拟试验对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抗氧化性进行考察,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氧化油样和铝板沉积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曲轴箱试验前后油样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EDS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添加剂MoDTC在中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有效提高油品氧化安定性;高温环境下,含添加剂油样的抗氧化性能随添加量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铝板沉积物量随MoDTC添加量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元素分析结果表明,MoDTC分解产物是铝板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条件下,氧化降低了MoDTC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对抗磨性则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曲轴箱模拟试验 抗氧化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摩擦改进剂对GF-3等级全配方发动机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亚军 赵晚成 +3 位作者 李生华 金元生 王玉琮 Simon C Tung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7,65,共4页
利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 (MoDTC)对渗氮活塞环 /铸铁缸套在ILSACGF 3发动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MoDTC能与GF 3全配方发动机油中的ZDTP/磺酸钙添加剂体系产生协同作用 ,在活塞环和缸... 利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 (MoDTC)对渗氮活塞环 /铸铁缸套在ILSACGF 3发动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MoDTC能与GF 3全配方发动机油中的ZDTP/磺酸钙添加剂体系产生协同作用 ,在活塞环和缸套表面生成减摩和抗磨的摩擦反应膜 ,从而显著降低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摩擦系数 (最低 0 0 3) ,同时缸套的磨损降低 5 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MODTC 摩擦改进剂 发动机油 摩擦学性能 活塞环 缸套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的合成、结构及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复兴 邝代治 +4 位作者 冯泳兰 王剑秋 庾江喜 蒋伍玖 朱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利用三(o-溴苄基)溴化锡与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1354(11)nm,b=1.07313(13)nm,c=1.52677(18)nm,α=75.440(... 利用三(o-溴苄基)溴化锡与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1354(11)nm,b=1.07313(13)nm,c=1.52677(18)nm,α=75.440(6)°,β=89.499(6)°,γ=72.515(7)°,V=1.3781(3)nm3,Z=2,Dc=1.868 g/cm3,μ(MoKα)=54.43 cm-1,F(000)=752,R1=0.0320,wR2=0.0765。化合物中的锡原子为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配合物体外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甲酸 合成 结构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新杰 刘建坤 +3 位作者 高冬梅 张怡梅 朱铁年 赵瑞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和高脂饮食(HFD)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以随机血糖≥16...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和高脂饮食(HFD)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模型(DM)组和PDTC(50 mg.kg-1.d-1,ip)治疗组。治疗1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各组血浆、尿液及肾脏标本。测定各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皮质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经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球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PDTC治疗组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较DM组明显降低(P<0.01)。DM组肾皮质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NC组,GSH-Px和SOD的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DM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系膜区扩张,Masson染色阳性物质增多,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PDTC治疗组病理改变较DM组明显改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DM组基底膜高度增厚,厚度不均,有断裂层,足突融合;PDTC治疗组基底膜轻度增厚,足突轻度融合。免疫组化显示,DM组iNOS和NT表达量较NC组明显增多(P<0.05);PDTC治疗组iNOS和NT表达量较D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DTC不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而且可通过减少iN-OS和NT表达改善糖尿病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吡咯烷甲酸 氧化性应激 一氧化氮合酶 硝基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的磨擦学特性研究(Ⅰ)——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的减摩抗磨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瑞军 李生华 金元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以渗氮层/灰铸铁摩擦副为对象,采用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SJ/5W-30作为基础润滑油,研究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在125℃、250℃和320℃三种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MoDTC添加至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 以渗氮层/灰铸铁摩擦副为对象,采用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SJ/5W-30作为基础润滑油,研究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在125℃、250℃和320℃三种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MoDTC添加至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能有效降低摩擦系数以及渗氮层/灰铸铁摩擦副的磨损程度。而且,温度越高,MoDTC的减摩抗磨作用越显著。磨损表面的SEM观察表明:温度升高,渗氮层与灰铸铁的磨损程度均增大。添加剂MoDTC的存在能显著减缓温度对磨损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 烷基甲酸 发动机油 MODTC 渗氮层 灰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的摩擦学特性研究(Ⅱ) 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的摩擦化学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瑞军 李生华 金元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8,共3页
EDX分析表明,摩擦磨损过程中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中的活性元素与摩擦副材料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温度和摩擦机械作用能显著促进MoDTC与摩擦表面的摩擦化学作用。MoDTC的存在促进了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的多功能添加剂ZDT... EDX分析表明,摩擦磨损过程中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MoDTC)中的活性元素与摩擦副材料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温度和摩擦机械作用能显著促进MoDTC与摩擦表面的摩擦化学作用。MoDTC的存在促进了全配方发动机油SJ/5W-30中的多功能添加剂ZDTP的分解。采用添加MoDTC的油样润滑时,在铸铁磨损表面上能形成Mo的化合物(MoO_3,MoS_2)以及硫化物(FeS);纯基础油样SJ/5W-30润滑时铸铁磨损表面上只有硫化物形成,而且所形成的硫化物除FeS之外,还有较多的硫酸盐(FeSO_4)。MoDTC与ZDTP复配时边界反应膜的形成可采用Pearson的硬软酸碱(HSAB)原理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油 烷基甲酸 渗氮层 灰铸铁 温度 摩擦化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伟进 冯梅 +3 位作者 鲁长武 刘丽华 邱霓 熊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7-544,共8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60 mg·kg-1制备糖尿病模型,通过饮水中给予PDTC 10 mg·kg-1,连续治疗8周。检测血糖...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60 mg·kg-1制备糖尿病模型,通过饮水中给予PDTC 10 mg·kg-1,连续治疗8周。检测血糖、血脂和血清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用含有人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h DDAH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CMV-h DDAH2)体外感染糖尿病大鼠血管环,分别检测感染前后血管环对乙酰胆碱诱导的最大舒张反应(Emax)、半数有效量(EC50)及血管组织DDAH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血清ADMA浓度从正常组的(1.14±0.26)μmol·L-1升至(2.18±0.52)μmol·L-1(P<0.01);血管组织DDAH活性也从正常组的(0.10±0.02)U·g-1蛋白降至(0.05±0.01)U·g-1蛋白(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表现为Emax由正常组的(93.6±4.4)%降至(50.8±4.9)%(P<0.01),EC50由正常组的(88±22)nmol·L-1升至(240±45)nmol·L-1(P<0.01)。PDTC治疗降低血糖和血清ADMA浓度分别至(13.2±3.5)mmol·L-1和(1.40±0.25)μmol·L-1(P<0.01),增加血管DDAH活性至(0.08±0.02)U·g-1蛋白(P<0.01),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使Emax增至(84.6±4.5)%,EC50降至(134±27)nmol·L-1(P<0.01)。糖尿病大鼠血管转染DDAH2基因后,血管DDAH活性及Emax和EC50的变化与PDTC治疗组相似。结论 PDTC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管DDAH活性,降低内源性NOS抑制物ADMA蓄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内皮 血管 吡咯烷甲酸 非对称性甲基精 甲基精甲胺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铁年 刘建坤 +3 位作者 刘桂红 张玉娜 张利众 赵瑞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PDTC治疗组。PDTC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PDTC(50 mg/kg)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周后,检测血糖及各种生化指标,处死大鼠。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血糖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1);PDTC治疗后,血糖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组心肌变性坏死、线粒体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PDTC治疗后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中iNOS和N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DTC治疗后iNOS和NT的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高血糖可引起氧化应激,使心肌组织中iNOS和NT生成过多,损伤了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DTC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减少iNOS和NT的产生,进而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吡咯烷甲酸 氧化性应激 一氧化氮合酶 硝基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油溶性氨基甲酸钼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建明 仇建伟 +1 位作者 雷爱莲 周旭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79,共4页
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使用四球试验机、SRV试验机和PDSC评价了该产品在加氢基础油HVIH 6和自主配方API SL汽油机油复合剂调合油品中氧化前后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剂在HVIH 6基础油中... 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油溶性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使用四球试验机、SRV试验机和PDSC评价了该产品在加氢基础油HVIH 6和自主配方API SL汽油机油复合剂调合油品中氧化前后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剂在HVIH 6基础油中具有一定的抗磨性能,在成品油中具有优良的减摩性能,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降解,导致减摩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添加剂 加氢基础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锌盐橡胶硫化促进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新花 陈朝晖 王迪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9-32,共4页
介绍了2-巯基苯并噻唑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黃原酸锌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对天然橡胶硫化的作用机理。促进剂的催化活性主要源自促进剂与硫磺等形成高硫化活性的交联先驱体。硫化过程中,多硫交联键形成后,至少存在交联、脱硫和降解... 介绍了2-巯基苯并噻唑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黃原酸锌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对天然橡胶硫化的作用机理。促进剂的催化活性主要源自促进剂与硫磺等形成高硫化活性的交联先驱体。硫化过程中,多硫交联键形成后,至少存在交联、脱硫和降解3种竞争反应,这些竞争反应的程度与促进剂种类和用量有关。促进剂的催化活性不仅影响交联键的形成而且影响交联键的脱硫和降解。促进剂活性越大,硫化速度越快,但交联键脱硫和降解也越快,硫化返原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剂 交联机理 2-巯基苯并噻唑锌 烷基甲酸 黄原酸锌 烷基磷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分散液液微萃取-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体和大气颗粒物中的痕量镉
17
作者 陈蓓蓓 杨光冠 张占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取10 mL处理后的样品(p H 6.0)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0.2 mL 2 g·L^(-1)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和0.3 mL低共熔溶剂(由物质的量比1∶1∶1的壬酸-癸酸-十二酸混合溶液制备而成),涡旋3 min,超声3 min,离心4 min,收集0.1 mL上... 取10 mL处理后的样品(p H 6.0)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0.2 mL 2 g·L^(-1)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溶液和0.3 mL低共熔溶剂(由物质的量比1∶1∶1的壬酸-癸酸-十二酸混合溶液制备而成),涡旋3 min,超声3 min,离心4 min,收集0.1 mL上层有机相置于1 mL石墨炉自动取样杯中,采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镉(以Cd^(2+)计)的含量。结果表明,镉的质量浓度在0.05~3.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1μg·L^(-1)。对不同样品溶液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7.0%。按照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6.6%~103%。将此方法用于检测水体和大气颗粒物中的痕量镉,得到水体中镉的检出量为0.105~0.622μg·L^(-1),大气颗粒物中镉的检出量为0.090~0.168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分散液液微萃取 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吡咯烷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锑
18
作者 李月 杨光冠 张占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提出了以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为螯合剂,乙腈为萃取剂,氯化钠为无机盐的双水相萃取-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锑的方法。优化的双水相萃取Sb^(3+)的条件如下:螯合反应体系酸度为pH 4,0.5 mL的2 g·L^(-... 提出了以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为螯合剂,乙腈为萃取剂,氯化钠为无机盐的双水相萃取-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锑的方法。优化的双水相萃取Sb^(3+)的条件如下:螯合反应体系酸度为pH 4,0.5 mL的2 g·L^(-1)APDC储备溶液,1.6 mL的乙腈,1.2 g的氯化钠,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试验条件下,Sb^(3+)的质量浓度在1.00~20.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 s/k)为0.048μg·L^(-1)。分别对5.00,10.00μg·L^(-1)的Sb^(3+)标准溶液测定10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和3.3%。按照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8%~102%。将此方法用于检测自来水、河水、湖水中的痕量锑,显示这些环境样品中含有部分痕量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吡咯烷基甲酸铵(AP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型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庆瑞 李维民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合成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无灰、非磷极压抗磨剂——含羟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DDCSD)。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分析仪考察其热稳定性,使用四球试验机及SRV考察其在复合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 合成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无灰、非磷极压抗磨剂——含羟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DDCSD)。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分析仪考察其热稳定性,使用四球试验机及SRV考察其在复合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摩擦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成分。结果表明,DDCSD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有效提高基础脂的抗磨、减摩及极压性能,可作为多功能润滑油脂添加剂ZDDP的替代品。这是由于DDCSD在摩擦过程中发生化学吸附及摩擦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具有抗磨减摩性能的边界润滑膜,从而起到抗磨减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环氧大豆油 复合锂基润滑脂 极压抗磨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有机钼与钙镁型清净剂复合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德志 程鹏 +2 位作者 林彬 陈国需 向玩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4,共8页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 DTC)与钙镁型清净剂复配时的摩擦学性能。借助白光干涉仪、扫面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表面进行分析,探讨复配体系的摩擦学作用机制。结果表...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 DTC)与钙镁型清净剂复配时的摩擦学性能。借助白光干涉仪、扫面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表面进行分析,探讨复配体系的摩擦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o DTC与钙镁型清净剂复配时都表现出一定的减摩抗磨协同性,当Mo DTC质量分数为0.3%~0.5%,清净剂质量分数为2%~3%时,复配体系摩擦学性能相对更显著,这主要是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的Mo S2化学反应膜和相应的沉积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甲酸 复配 清净剂 减摩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