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受阻酚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建明 周旭光 付兴国 《润滑油》 CAS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含受阻酚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BTC)无灰抗氧剂,用IR、MS以及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旋转氧弹(简称RBOT)分别对其在HVIWH125基础油和HVI200基础油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和其它几种无灰抗氧剂的性能... 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含受阻酚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BTC)无灰抗氧剂,用IR、MS以及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旋转氧弹(简称RBOT)分别对其在HVIWH125基础油和HVI200基础油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和其它几种无灰抗氧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利用薄层氧化(简称TFOUT)和修改了的薄层氧化法(简称MTFOUT)对其在10W/40SH/CD加氢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做了研究,均表现出了优良的抗氧活性,同时对其抗氧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性能 旋转氧弹 薄层氧化 含受阻酚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抗氧剂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钼和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
作者 张彩霞 方多文 +2 位作者 钱冰峯 贾爱铨 张千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41-344,378,共5页
将配体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TC)分别与三氧化钼和硝酸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配合物Mo[S2CN(iPr)2]4PF6(1)和Ag6[S2CN(nPr)2]6(2),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和2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 将配体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TC)分别与三氧化钼和硝酸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配合物Mo[S2CN(iPr)2]4PF6(1)和Ag6[S2CN(nPr)2]6(2),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和2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见谱中最大吸收峰为配体到过渡金属的特征峰(LMCT跃迁);配合物1为以钼原子为中心、周围连接8个S原子形成的十二面体结构;配合物2为由两个Ag3S3六元环组成的六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钼配合物 银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衍生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鹭平 李久兴 +4 位作者 吴敏 林立毅 陈达捷 周昱 徐敦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 通过优化质谱、液相色谱和萃取缓冲液等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代森锌(EBDC)、丙森锌(PBDC)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7。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检出限(S/N>3)为2μg/kg;萝卜和豌豆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0μg/kg,而花椰菜中EBDC和PBDC的定量下限(S/N>10)为15μg/kg。在花椰菜、萝卜和豌豆基质中加标5~100μg/kg的EBDC和PBDC时,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3%~96%,相对标准偏差为4.4%~10.5%,方法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MS 食品 氨基甲酸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3 位作者 程鹏 杨鑫 任改梅 陈汉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 制备了不含磷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1),并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含量。考察了N1的热稳定性能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00SN基础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N1与国外2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N2、N3)产品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差异,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表征推测了N1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1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能显著提高400SN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与N2、N3相比,N1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由于润滑过程中,N1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Mo、S元素的化学反应膜,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润滑油 抗氧化性能 摩擦学性能 润滑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食用菌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监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大鹏 崔勇 +2 位作者 马杰 白梅 刘思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750-755,共6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菌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含量,了解吉林省内几种菌类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情况。方法样品在加热密闭的顶空瓶中进行前处理,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以CS_2为检测目标物,程序升温,选择...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菌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含量,了解吉林省内几种菌类食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情况。方法样品在加热密闭的顶空瓶中进行前处理,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以CS_2为检测目标物,程序升温,选择性离子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食用菌类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限为0.005 mg/kg,定量限为0.015 mg/kg,在0.02~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部分菌类食品中存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检出率为25.2%,检出浓度为0.011~0.098mg/kg,其中香菇的检出率最高为57.89%。结论吉林省内菌类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残留,均低于GB2763-2016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量1mg/kg,但是检出率较高,需要加强日常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氨基甲酸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汉东 王勇 +1 位作者 张如芬 马春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Thirteen title compounds Ph 3GeS 2CNR 2(1—13)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rre\|\}sponding triphenylgermanium chloride with dithiocarbamat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Thirteen title compounds Ph 3GeS 2CNR 2(1—13)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orre\|\}sponding triphenylgermanium chloride with dithiocarbamat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UV and MS. Some of these compounds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抗癌活性 三苯基锗氨基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丽娟 王澎涛 +3 位作者 李来平 刘燕 张晶晶 张新 《润滑油》 CAS 2011年第5期23-27,共5页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主要用于润滑油、润滑脂中,可以提高内燃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持久性,是适应GF-4、GF-5汽油机油规格的节能、环保添加剂。文章叙述了兼具抗磨减摩、极压和抗氧化性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技...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主要用于润滑油、润滑脂中,可以提高内燃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持久性,是适应GF-4、GF-5汽油机油规格的节能、环保添加剂。文章叙述了兼具抗磨减摩、极压和抗氧化性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技术,简述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润滑和热分解机理,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表征方法进行概括,并对我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合成 表征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抗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建强 张健健 +1 位作者 徐新 王玉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MC)与其它同类添加剂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ADMC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基础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ADMC添...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MC)与其它同类添加剂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ADMC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基础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ADMC添加剂在矿物基础油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油溶性、摩擦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虽然ADMC添加剂的抗氧化性明显差于DODPA抗氧剂,但ADMC与DODPA添加剂复配后,可明显提高润滑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延长氧化诱导时间,二者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氨基甲酸酯 对-辛基苯胺 抗氧剂 协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夏迪 陈国需 +1 位作者 程鹏 任改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0,共5页
合成了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并确定主要官能团及元素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其热稳定性能;采用四球摩擦磨损机评价了其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二硫化钼(MoS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DTC具有优良的热... 合成了有机钼化合物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并确定主要官能团及元素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其热稳定性能;采用四球摩擦磨损机评价了其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二硫化钼(MoS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DTC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载荷为392N时,MoDTC添加量为3.0%时达到最佳减摩作用,比基础脂试验时平均摩擦因数降低40.2%,添加量为2.0%时到达最佳抗磨作用,比基础脂试验后钢球磨斑直径减小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锂基润滑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抗氧协同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建强 张健健 +2 位作者 杨士钊 徐新 谢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2-1158,共7页
采用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考察了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DC)的抗氧协同性能,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油样氧化过程中ADDC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 采用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考察了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DC)的抗氧协同性能,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油样氧化过程中ADDC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BiDDC和ADDC添加剂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当两者复配后,能进一步降低油样的质量损失、减少沉积物和延长氧化诱导时间,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加入BiDDC添加剂能够有效减缓ADDC添加剂的消耗速率,这可能是由于BiDDC中的铋原子与ADDC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硫代氨基甲酸自由基中的硫原子配位形成了更稳定的自由基,进而提高氧化自由基的消除效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氨基甲酸 丁基氨基甲酸酯 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 抗氧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与芳胺抗氧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建强 朱焕勤 +1 位作者 孙元宝 费逸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TMOT)分别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和芳胺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季戊四醇酯和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并以红外光谱跟踪考察了润滑油在氧化过程中结... 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TMOT)分别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和芳胺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季戊四醇酯和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并以红外光谱跟踪考察了润滑油在氧化过程中结构组分的变化情况。DSC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含DODPA的季戊四醇酯中加入SnDDC,可明显提高润滑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二者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TMOT实验结果表明,SnDDC和DODPA在聚-α-烯烃中复配后,可明显降低氧化油样的蒸发损失和红外面积比值,具有良好的抗氧协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辛基苯胺 合成润滑油 季戊四醇酯 聚-α-烯烃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及摩擦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丽娟 李来平 +3 位作者 刘燕 张新 杨健 李延超 《润滑油》 CAS 2015年第4期19-23,共5页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DTC)作为一种有效的摩擦改进剂、极压剂,可有效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由于它不含磷,减少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中毒,已逐渐替代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 MoDDP )成为现代内燃机油配方中重要的组...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DTC)作为一种有效的摩擦改进剂、极压剂,可有效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由于它不含磷,减少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中毒,已逐渐替代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 MoDDP )成为现代内燃机油配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预先制得钼胺络合物前驱体,成功研制了均匀的、稳定的、油溶性佳的钼含量为7%左右的MoDTC。文章对合成的MoDTC进行了SRV摩擦磨损等摩擦性能测试。将合成的MoDTC以700 mg/kg的浓度(以Mo计)溶于150SN基础油,经检测,合成的MoDTC和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具有相近的摩擦性能,摩擦系数在0.06-0.07之间,合成MoDTC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和极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MODTC 合成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叔丁基苯)二硫代次膦酸从硝酸-硝酸钠介质中萃取Th(Ⅳ)
13
作者 邓琴 曹亚娟 +4 位作者 柳倩 杨雅婷 杨素亮 田国新 张生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I0001,共9页
研究了二(叔丁基苯)二硫代次膦酸(bis(p-tert-butylphenyl)dithiophosphinic acid,HL)从硝酸-硝酸钠介质中萃取Th(Ⅳ)的行为和机制。以其二甲苯溶液作为有机相,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水相NaNO_(3)浓度、平衡水相pH值及温度等因... 研究了二(叔丁基苯)二硫代次膦酸(bis(p-tert-butylphenyl)dithiophosphinic acid,HL)从硝酸-硝酸钠介质中萃取Th(Ⅳ)的行为和机制。以其二甲苯溶液作为有机相,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水相NaNO_(3)浓度、平衡水相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剂萃取Th(Ⅳ)的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平衡水相pH值以及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水相NaNO_(3)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斜率法分析结果表明,该萃取剂萃取Th(Ⅳ)符合阳离子交换机制,萃合物组成为ThL_(4),萃取反应式为Th^(4+)+4HL_((o))■ThL4_((o))+4H^(+),25℃时的萃取平衡常数(K_(ex))为10^(-7.84),ΔH~Θ为25.8 kJ/mol,ΔS^(Θ)为-66.4 J/(mol·K)。实验平衡水相pH值范围内,Th(Ⅳ)、U(Ⅵ)和Ln(Ⅲ)(以Eu(Ⅲ)和Nd(Ⅲ)为代表)的相互分离因子(SF)随pH值增大而增大。当平衡水相pH值为3.11时,SF_(Th(Ⅳ)/Eu(Ⅲ))、SF_(Th(Ⅳ)/Nd(Ⅲ))和SF_(U(Ⅵ)/Th(Ⅳ))分别为4.2×10^(4)、1.1×10^(4)和1.0×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丁基苯)次膦酸 Th(Ⅳ) 萃取 萃取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合成及性能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仇建伟 李建明 +1 位作者 周旭光 徐小红 《润滑油》 CAS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文章选用三氧化钼、无机酸以及二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用红外和质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与目标产物的特征结构一致。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SRV考察了其在基础油及成品油中的抗磨性能和减摩性能... 文章选用三氧化钼、无机酸以及二烷基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用红外和质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与目标产物的特征结构一致。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SRV考察了其在基础油及成品油中的抗磨性能和减摩性能,结果表明:这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并与T203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减摩性能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芬芳 黄伊辉 +1 位作者 尤建伟 陈波水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5-830,共6页
合成了2种无灰无磷的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2-(morpholine-1-dithiocarbamate)butyl acetate(MCTB)和2-(morpholine-1-dithiocarbamate)hexyl acetate(MCTH),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油溶性、抗腐蚀性,并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 合成了2种无灰无磷的吗啡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衍生物2-(morpholine-1-dithiocarbamate)butyl acetate(MCTB)和2-(morpholine-1-dithiocarbamate)hexyl acetate(MCTH),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油溶性、抗腐蚀性,并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钢球表面磨斑形貌。结果表明,MCTB和MCTH添加剂在菜籽油中具有良好的油溶性、抗腐蚀性,可以显著地提高菜籽油的承载能力;四球试验钢球磨斑表面平整、光滑、犁沟浅,无腐蚀剥落,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MCTH的抗磨减摩性能均优于MC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啉 氨基甲酸酯 菜籽油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加氢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玮瑶 李传 +1 位作者 夏志同 邓文安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55-59,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油溶性催化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下催化剂产率和金属回收率;利用SEM,TEM和动态光散射仪表征了该催化剂硫化后的性质,并通过XPS对其自硫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该催化... 合成了一种新型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油溶性催化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考察了不同合成条件下催化剂产率和金属回收率;利用SEM,TEM和动态光散射仪表征了该催化剂硫化后的性质,并通过XPS对其自硫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该催化剂的最佳物料摩尔比为H_2SO_4∶Na_2MoO_4∶CS_2∶C_8H_(19)N∶Na_2S·9H_2O=1.3∶1∶1.5∶1.5∶1;最佳反应条件:温度90℃,反应时间5 h。在重油悬浮床加氢条件下,催化剂具有自硫化功能,无需添加硫化剂,与环烷酸钼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加氢活性,在催化剂质量分数200μg/g、反应温度430℃、压力7.0 MPa下,单位生焦率下的轻油收率达到42.4%,总生焦量仅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悬浮床加氢 烷基氨基甲酸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的抗氧化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毅 陈国需 +1 位作者 杜鹏飞 赵立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4,共6页
利用曲轴箱模拟试验对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抗氧化性进行考察,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氧化油样和铝板沉积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曲轴箱试验前后油样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 利用曲轴箱模拟试验对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抗氧化性进行考察,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氧化油样和铝板沉积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曲轴箱试验前后油样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EDS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添加剂MoDTC在中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有效提高油品氧化安定性;高温环境下,含添加剂油样的抗氧化性能随添加量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铝板沉积物量随MoDTC添加量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元素分析结果表明,MoDTC分解产物是铝板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条件下,氧化降低了MoDTC添加剂的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对抗磨性则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曲轴箱模拟试验 抗氧化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与芳胺抗氧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建强 谢凤 姚俊兵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6年第5期372-374,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和芳胺类抗氧剂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DSC静态和动态氧化实验均表明:虽然MoDDC的抗氧性能明显差于抗氧剂丁基辛基二苯胺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但MoDDC...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和芳胺类抗氧剂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DSC静态和动态氧化实验均表明:虽然MoDDC的抗氧性能明显差于抗氧剂丁基辛基二苯胺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但MoDDC与胺类抗氧剂复合后,其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比只用单剂时相应提高38℃和延长3倍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合成润滑油 芳胺抗氧剂 协同效应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建强 胡役芹 +2 位作者 杜占合 郭力 季峰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V7723)、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DDC)、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在150SN中的极压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DDC和... 用四球试验机评价了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V7723)、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DC)、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DDC)、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锡(SnDDC)在150SN中的极压和抗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DDC和SbDDC的抗磨性能较好,而BiDDC的极压性能较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间还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极压性能 抗磨性能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海棠 谢龙 +2 位作者 张立 孙令国 苏刚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13年第2期26-31,共6页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是一种多效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极压性能,与杂环化合物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协和效应。介绍了几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方法和性能。
关键词 烷基氨基甲酸 合成 性能 协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