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阳离子改性的棉织物低盐低碱染色
1
作者 王小丽 鹿旺 +2 位作者 房磊 包伟 房宽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6,39,共6页
针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低和排放废水量大等问题,开发了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改性剂、Na_(2)CO_(3)协同增效、汽蒸固色的新型低盐低碱染色工艺,探究了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电位、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P... 针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低和排放废水量大等问题,开发了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改性剂、Na_(2)CO_(3)协同增效、汽蒸固色的新型低盐低碱染色工艺,探究了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电位、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PDADMAC改性后棉织物表面电位由-19.82 mV升高到+19.10 mV,明显改善了活性染料的上染率;通过红外谱图确认改性织物表面成功引入季铵基。Na_(2)CO_(3)与PDADMAC的协同作用使得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共价键加强,汽蒸固色后,织物颜色深度进一步加深。该研究为棉织物染色提供了一条高效环保的工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活性染料 阳离子改性 甲基丙基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盼盼 张杰 +3 位作者 张艳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主要针对雄虫,雌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其嗅觉感知能力尚不明确,成为限制以ME为基础的雌性引诱剂全面优化的瓶颈。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嗅觉感知能力,探索ME在橘小实蝇雌虫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优化应用ME的雌虫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明确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和感知能力,选择生理状态活跃的12日龄雌雄成虫作为试虫,首先利用嗅觉陷阱实验与四臂嗅觉仪实验测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剂量为1000和100μg的ME以及具有类似诱雄功能的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2-allyl-4,5-dimethoxy phenol,DMP)的趋向行为,对剂量为1000μg ME和DMP的取食行为;其次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0.1,1,10和100μg的ME和DMP引起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EAG反应;最后利用单感器技术(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SSR)记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对ME和DMP的SSR反应。【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未对ME和DMP表现出明显的趋向行为或取食倾向,而雄成虫表现强烈的行为反应。然而,EAG实验则显示,橘小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类似,对ME和DMP均产生了显著的嗅觉响应;进一步的SSR实验发现,橘小实蝇雌成虫具有与雄成虫类似的嗅觉感器,负责ME和DMP的感知。【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具备与雄成虫类似的ME嗅觉感知机制,但ME对雌成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对雄成虫的诱集功能,ME对雌成虫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橘小实蝇对ME的感知与行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为改良雌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态行为 甲基丁香酚 2-丙基-4 5-甲氧基苯酚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田立颖 杜杨 +1 位作者 吉法祥 魏焕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69-569,共1页
用二步法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 ,N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第一步 ,向反应瓶中加入 1mol二甲胺的水溶液 ,控制温度 4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和 1molNaOH水溶液 (其质量分数为 40 % )。滴加完后再反应 2h,分取上层有机相 ... 用二步法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 ,N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第一步 ,向反应瓶中加入 1mol二甲胺的水溶液 ,控制温度 4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和 1molNaOH水溶液 (其质量分数为 40 % )。滴加完后再反应 2h,分取上层有机相 ;第二步 ,将有机相加入反应瓶中 ,同时加入适量的丙酮 ,控制温度在 30℃以下 ,滴加 1mol氯丙烯 ,反应 4h。过滤、洗涤、干燥得阳离子单体DMDAAC ,总转化率为 63%。以n(DMDAAC)∶n(丙烯酸胺 ) =1∶3在水溶液中共聚 ,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 [P(DMDAAC AM) ]。反应以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 0 5 %的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 ,反应温度 40℃ ,反应时间 6~ 8h。并利用IR、1HNMR对单体和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 共聚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景霞 范晓东 秦华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考察了影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引发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数[η](30℃,1mol/LNaCl水溶液)的因素:DMDAAC提纯与否;反应物pH值(1~5),单体总浓度(10%~50%);DMDAAC与AM摩尔比(0.2~1.0)... 考察了影响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引发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数[η](30℃,1mol/LNaCl水溶液)的因素:DMDAAC提纯与否;反应物pH值(1~5),单体总浓度(10%~50%);DMDAAC与AM摩尔比(0.2~1.0);引发剂K2S2O8 NaHSO3浓度(0.006%~0.5%)。共聚反应温35℃,时间10h。通过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指认,确定所合成的为DMDAAC/AM共聚物。用所合成的一个共聚物处理造纸黑液,其絮凝和脱色效果均优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工业品和聚丙烯酸。图2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征 甲基丙基氯化铵/丙共聚物 特性粘数 合成 絮凝剂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5
作者 张跃军 顾学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1-527,共7页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归纳了影响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能的诸因素 ,例如 :单体的纯度 ,反应的热效应 ,单体的转化率和PDA产物分子链段的均匀性等。讨论了合成...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归纳了影响聚合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能的诸因素 ,例如 :单体的纯度 ,反应的热效应 ,单体的转化率和PDA产物分子链段的均匀性等。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等方法。对共聚物PD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结构表征、残留单体的含量和阳离子单体转化率等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对PDA在诸多领域 ,如 :日用化工、污水处理、造纸、采矿、石油工业等行业的应用情况作了分类阐述。在此基础上对PDA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甲基丙基氯化 共聚物 凝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乙二醛鞣剂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党鸽 马建中 +2 位作者 吕斌 董雷 李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0-673,共4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以聚合物中单体转化率、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和增厚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对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与乙二醛反应制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乙...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以聚合物中单体转化率、鞣制后坯革的收缩温度和增厚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对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与乙二醛反应制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乙二醛(PDM-AM-GL)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DM-AM与乙二醛反应的最优实验条件为配比是1∶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pH值为3.0,反应温度为40℃;反应后PDM-AM-GL中单体转化率为93%。将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物应用于山羊皮鞣制工艺中,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鞣制后坯革增厚率为13.4%,ΔTs为14℃;PDM-AM-GL具有一定的鞣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基氯化 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田澍 黄丹 +1 位作者 葛存旺 顾学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m(AM):m(DMDAAC)=1:6:0.67、c(Ce^(4+))=0.8 mmol/L 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64%和10.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 CTS-AM-DMDAAC 进行了表征。絮凝实验结果表明,CTS-AM-DMDAAC 对高岭土水样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可在很宽的 pH 范围内使用。用 CTS-AM-DMDAAC 处理 COD 为165.5 mg/L 的啤酒生产废水,COD 去除率达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槠 甲基丙基氯化 接枝共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的合成及其与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张万忠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1-765,共5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DM),提出适宜DM提纯的流程为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时溶液pH在11左右时,DM单体中杂质(特别是强阻聚性化合物烯丙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高纯度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DM),提出适宜DM提纯的流程为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吸附。水蒸气蒸馏时溶液pH在11左右时,DM单体中杂质(特别是强阻聚性化合物烯丙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RH)引发体系引发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反应,在n(AM)∶n(DM)=4∶1、温度30℃、时间6h时,其适宜的共聚条件为:w(AM+DM)=40%;w(KPS)=0.010%。使用高活性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亚硫酸氢钠(A IBA.2HC l-RH)引发体系引发共聚反应,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可达11.6dL/g;采用聚酰胺-胺类大分子单体(PAA)-过硫酸铵(NPS)引发体系,共聚物的特性粘数高达15.3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甲基丙基 合成 共聚 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酸/N,N-二烯丙基油酰胺/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苟绍华 马永涛 +3 位作者 何杨 夏鸿 张勤 周艳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二烯丙基油酰胺(DNDA)、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合成了水溶性丙烯酰胺共聚物(PMADD)。利用FTIR、流变等方法分析了PMADD的结构,研究了PMADD的性能,并利用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PMADD对...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二烯丙基油酰胺(DNDA)、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合成了水溶性丙烯酰胺共聚物(PMADD)。利用FTIR、流变等方法分析了PMADD的结构,研究了PMADD的性能,并利用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PMADD对模拟原油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合成PMADD适宜的条件为:m(AM)∶m(AA)∶m(DMDAAC)∶m(DNDA)=5∶5∶0.3∶0.04、聚合温度45℃、Na HSO3-(NH4)S2O8引发剂用量0.3%(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反应体系p H=7。PMADD具有良好的增黏、抗剪切、耐温、抗盐和耐老化性能。当PMADD的质量浓度为2 000mg/L时,其溶液的表观黏度为590.3 m Pa·s;在剪切速率为1 000 s-1时,其黏度保留率为7.0%;当Na Cl质量浓度为12 000 mg/L时,PMADD溶液的黏度保留率为23.7%。当模拟地层水的总矿化度为5 200 mg/L时,2 000 mg/L的PMADD溶液可提高模拟原油采收率1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聚丙 聚合物驱油剂 原油采收率 N N-丙基油酰 N N-甲基丙基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溶液性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杨 田立颖 吉法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8,92,共4页
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与丙烯酰胺(AAM)的共聚物。对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包括导电性质和粘性行为。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丙共聚物 合成 溶液性质 导电性质 粘性行为 :聚电解质 溶液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王湘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用水溶性偶氮化合物 -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 ,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 -AM ) ,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证实了聚合物的结构。对P(DMDAAC -AM )的分子量测定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丙共聚物 结构表征 分子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引发制备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福胜 徐世莹 于世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07-310,328,共5页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物P(AM-DMDAAC)。考察了引发体系、单体配比、引发温度、溶液pH值、络合剂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物P(AM-DMDAAC)。考察了引发体系、单体配比、引发温度、溶液pH值、络合剂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发剂引发聚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单体浓度30%,m(DMDAAC)∶m(AM)=20∶80,引发温度20℃,pH值6.0,EDTA.2Na用量0.001 0%,引发剂质量分数0.003 0%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达12 dL/g以上,溶解时间67 min,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 光辅助引发 阳离子聚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毕可臻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99-805,共7页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结果为主线,分析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实例。进一步归纳分析了聚合反应条件... 对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在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结果为主线,分析讨论了合成PDA的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实例。进一步归纳分析了聚合反应条件如:单体的摩尔比和浓度,单体所含杂质种类数及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聚合反应温度等对产物PDA特征黏度和单体转化率等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PDA合成研究工作的前景作了展望。引用文献5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 共聚物 合成方法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接枝聚多糖的研究 Ⅰ.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子恒 张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57,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 KMnO4/H+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 KMnO4/H+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 甲基丙基氯化 水溶性接枝聚多糖 自由基溶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英明 张兴英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9-583,共5页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已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已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仪对该体系的形成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达到微乳液状态时,体系主要由10~100nm的单体微珠及少量粒径小于10nm的胶束组成;随聚合过程的进行,胶束消失,乳胶粒子体积增大。乳胶粒子体积的增大主要是通过扩散和碰撞两种机理完成的。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045,复合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33%,助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1.6%。在此条件下达到微乳液状态时的水相增容体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 反相微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改性蒙脱土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党鸽 马建中 +2 位作者 吕斌 李运 董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67-71,共5页
制备了系列数均分子量为5500、6000、8500和20000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处理后,采用提纯聚合物、未提纯聚合物和质子化后的提纯聚合物进行钠基蒙脱土的改性;选用数均分子量为6000的提纯聚合物进行了不同... 制备了系列数均分子量为5500、6000、8500和20000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处理后,采用提纯聚合物、未提纯聚合物和质子化后的提纯聚合物进行钠基蒙脱土的改性;选用数均分子量为6000的提纯聚合物进行了不同用量聚合物改性钠基蒙脱土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提纯聚合物能够顺利进行蒙脱土插层;聚合物中未反应单体的存在不利于聚合物大分子插层蒙脱土;对聚合物进行质子化处理后,其对蒙脱土的插层无明显影响;提纯PDM-AM聚合物(6000Mn)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随聚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聚合物用量为1.4CEC时,聚合物改性蒙脱土XRD谱图中的衍射峰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基氯化 蒙脱土 插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动力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毕可臻 张跃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4-1359,共6页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在水溶液中的共聚反应动力学,测定了相应的聚合表观活化能、聚合速率方程和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当AM与DMDAAC摩尔比分别为5∶5、6∶4和7...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在水溶液中的共聚反应动力学,测定了相应的聚合表观活化能、聚合速率方程和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当AM与DMDAAC摩尔比分别为5∶5、6∶4和7∶3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Ea1=90.61 kJ/mol、Ea2=88.88 kJ/mol和Ea3=85.15 kJ/mol;聚合反应温度为45℃下,聚合速率方程分别为Rp1=kc(M)2.84 c(IO)0.51.c(IR)0.61,Rp2=kc(M)2.77 c(IO)0.51 c(IR)0.59和Rp3=kc(M)2.73 c(IO)0.50 c(IR)0.56;2种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AM=6.11,rDMDAAC=0.14。上述实验结果可从动力学角度为不同阳离子度共聚物Poly(DMDAAC-co-AM)(PDA)聚合反应速率差别及产物特征黏度值差异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 聚合动力学 聚合速率方程 表观活化能 竞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烯丙基胺氯化产物的质谱分析及氯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希召 王美兰 +3 位作者 景治中 陈涑年 郭文松 周训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4-68,共5页
根据GC/MS分析得到的质谱图,推断N,N-二甲基烯丙基胺氯化产物的各个结构式;按照邻基参与观点解释产物分布。
关键词 甲基 丙基 氯化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对钨和SiO_(2)去除速率选择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丁杰 周建伟 +4 位作者 罗翀 王辰伟 孙纪元 杨云点 冯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提高钨(W)和SiO_(2)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的去除速率选择比,提出将绿色环保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作为SiO_(2)去除速率的抑制剂;以普通硅溶胶为磨料,研究酸性抛光液中不同PDADMAC添加量对W和SiO_(2)去除速率以及... 为了提高钨(W)和SiO_(2)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的去除速率选择比,提出将绿色环保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作为SiO_(2)去除速率的抑制剂;以普通硅溶胶为磨料,研究酸性抛光液中不同PDADMAC添加量对W和SiO_(2)去除速率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探究PDADMAC在CMP过程中对W和SiO_(2)的不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DADMAC添加量的增加,W的去除速率小幅度下降,SiO_(2)的去除速率大幅度下降,从而提高了W和SiO_(2)之间的去除速率选择比;PDADMAC会在W表面发生静电吸引作用和在SiO_(2)表面发生吸附作用,这些作用会明显增加W和SiO_(2)的去除速率选择比和改善W和SiO_(2)镀膜片的表面质量;以PDADMAC为抑制剂,使用普通硅溶胶为磨料即可实现较高的W去除速率和较高的W和SiO_(2)去除速率选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去除速率选择性 表面粗糙度 丙基甲基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制备与表征
20
作者 高党鸽 马建中 +1 位作者 高丹丹 吕斌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7-161,共5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用量和体系pH等作为考察因素,以聚合物配合质量分数为2%铬粉应用于皮革鞣制工艺的应用效果为指标,对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PDM-AM-AA)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n(DM)∶n(AM)∶n(A...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用量和体系pH等作为考察因素,以聚合物配合质量分数为2%铬粉应用于皮革鞣制工艺的应用效果为指标,对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丙烯酸(PDM-AM-AA)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n(DM)∶n(AM)∶n(AA)=1∶2∶3,体系pH=5.5时,聚合物产率达94.53%,配合质量分数为2%铬粉应用于皮革鞣制工艺效果较好。对所制备产物的结构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单体成功发生了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基氯化 聚合物 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