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对大鼠离体肾内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邝素娟 邓春玉 +6 位作者 张光燕 饶芳 李晓红 单志新 林秋雄 杨敏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离体肾内动脉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脱臼处死后,显微操作下取出肾内动脉,制备成1.8~2.0 mm长的血管条,每根血管条固定于微血管测定仪的浴槽内,记录张...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离体肾内动脉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脱臼处死后,显微操作下取出肾内动脉,制备成1.8~2.0 mm长的血管条,每根血管条固定于微血管测定仪的浴槽内,记录张力变化。分别给予血管收缩剂苯肾上腺素(Phe)、血栓素A2受体激动剂(U46619)、5-羟色胺(5-HT)和KCl刺激血管产生持续性收缩,采用累积给药法加入DATS,观察不同浓度的DATS对肾内动脉张力的影响。观察DATS舒张效应的同时用等体积的药物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对照。结果 DATS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舒张1μmol.L-1 Phe、0.1μmol.L-1 U46619和2μmol.L-1 5-HT预收缩内皮完整的肾内动脉环,pD2分别为(6.06±0.17),(6.14±0.26)和(5.37±0.16),其最大舒张率(Emax)分别为(91.24±2.71)%,(93.44±2.14)%和(92.51±1.15)%;但是,对60 mmol.L-1 KCl预收缩的肾内动脉环无明显舒张作用;分别用eNOS抑制剂L-NAME和sGC抑制剂ODQ预处理内皮完整的肾内动脉环不影响DATS舒张效应;去除肾内动脉血管内皮也不影响DATS对其舒张作用。结论 DATS有浓度依赖性舒张大鼠肾内动脉作用,无明显内皮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肾内动脉 血管舒张 内皮 一氧化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键合硅胶的制备、表征及抗菌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来生 杨汉荣 +2 位作者 罗丽萍 周礼胜 陈雄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2-785,共4页
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制备含硫的偶联剂γ-巯基丙基键合硅胶(MPS),通过引发剂,使偶联剂键合硅胶表面的巯基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发生巯烯加成反应制备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键合硅胶(DTS)。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质谱分析测... 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制备含硫的偶联剂γ-巯基丙基键合硅胶(MPS),通过引发剂,使偶联剂键合硅胶表面的巯基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发生巯烯加成反应制备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键合硅胶(DTS)。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质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结构表征,MPS和DTS的键合量分别为1.73和0.27 mmol/g。通过抑菌环试验考察了DT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活性,抑菌环分别为9.0、8.1、10.1、9.2和8.9 mm。实验同时采用搅拌涂布平板法考察了牛肉膏蛋白胨基中DTS含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TS对5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消除了蒜素固有的浓烈的大蒜气味,同时保存了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的抗菌活性。初步探讨了该DTS的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制备 表征 抗菌作用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新素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下肢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欧阳欢 刘博 +4 位作者 刘逸 查斌山 丁洋 胡先宇 陈智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化性质,红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生物安全性。采用吸附法将DATS负载至HMSNs里,获得缓释DATS的纳米颗粒(DATS-HMSN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并制作DATS的累积释放曲线。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DATS组、DATS-HMSNs组),下肢缺血模型采用股动脉结扎切除法制作。测试各组小鼠肢体缺血前后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活性氧(R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制备出的HMSNs为中空的球形且粒径均一,DLS结果显示粒径为(226.5±11.8)nm。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MSNs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MSNs对DATS的最大载药率为27.89%,7 d DATS的累积释放率80.12%,21 d可达到97.27%。与对照组比较,DATS-HMSNs用于下肢缺血小鼠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31、α-SMA、bFGF及VEGF的水平增高(P<0.05),ELISA实验发现TNF-α、IL-6、MCP-1和ROS的含量减低(P<0.05),并且缺血后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满意。结论DATS-HMSNs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DATS,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新素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中空介孔硅 下肢缺血 硫化 纳米载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蒜有机硫化合物开发抗癌药的潜在可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琳琳 白勇 +2 位作者 邹俊 丁卓玲 黄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63-1467,共5页
有机硫化合物(OSCS)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油溶性有机硫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OSCS能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该文主要综述大蒜素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三硫、二烯丙基二硫的抗癌机制及其作为抗癌药的... 有机硫化合物(OSCS)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油溶性有机硫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OSCS能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该文主要综述大蒜素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成分二烯丙基三硫、二烯丙基二硫的抗癌机制及其作为抗癌药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丙基硫化物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包被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管壁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尚华 李庚山 +5 位作者 吴可贵 江洪 蒋学俊 李晓艳 陈元秀 吴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19-1720,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DT)包被支架置入后对血管内膜增生及管壁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直接支架置入术建立犬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模型,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点冠状动脉壁内c-fos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单纯蛋白包被... 目的探讨大蒜素(DT)包被支架置入后对血管内膜增生及管壁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直接支架置入术建立犬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模型,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点冠状动脉壁内c-fos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单纯蛋白包被支架置入后4周管壁内膜明显增生,DT包被支架明显抑制内膜增生。对照组c-fos基因在术后1d有大量的表达,7d达高峰,以后随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下降,28d仍可检出。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DT包被支架均显著抑制c-fosmRNA的表达。结论DT包被支架具有抑制c-fos基因的表达与内膜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冠状血管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基因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在抗人巨细胞病毒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甄宏 方峰 +4 位作者 舒赛男 周玉峰 董永绥 聂兴草 李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复制的作用环节和机制。方法采用时间依赖的药物添加和移除实验分析大蒜新素在HCM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作用环节。用Southern blot检测大蒜新素处理后感染细胞中HCMV DNA负荷量变化。用Northern blo...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复制的作用环节和机制。方法采用时间依赖的药物添加和移除实验分析大蒜新素在HCM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作用环节。用Southern blot检测大蒜新素处理后感染细胞中HCMV DNA负荷量变化。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大蒜新素对HCMV即刻早期(ie)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影响,并与相应浓度更昔洛韦(GCV)的作用效应作比较。结果时间依赖的药物添加和移除实验发现大蒜新素只有在HCMV感染复制周期的早期存在时才能发挥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大蒜新素对ie 1 mRNA的抑制率达30.4%-46.6%。在感染后24 h 病毒表达IE蛋白的高峰期时,大蒜新素对IE72表达的抑制率为42.6%-64.9%,对IE86表达的抑制率为50.7%- 70.6%。到感染后72 h时(子代病毒表达IE蛋白的时期),大蒜新素对IE蛋白仍然有抑制作用,对IE72的抑制率为 36.4%-49.3%,对IE86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抑制率达77.9%-87.7%,接近于对IE72抑制率的2倍。而GCV对一个 HCMV复制周期内的ie 1 mRNA和IE蛋白表达均无抑制作用。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在感染后72 h(HCMV完成一个复制周期的时间点),大蒜新素和GCV均能减少HCMV DNA负荷量,两药相当剂量的抑制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蒜新素抑制HCMV ie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增殖,是其抗HCMV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新素 更昔洛韦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巨细胞病毒 即刻早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丹 方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6期379-381,共3页
大蒜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发现其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和蒜氨酸等硫化物,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感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调节肝脏药物代谢酶、抗神经变性和调节细... 大蒜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发现其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和蒜氨酸等硫化物,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感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调节肝脏药物代谢酶、抗神经变性和调节细胞内Ca^(2+)水平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丙基硫化物 丙基硫化物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