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耗制备试剂级二水氯化铜的新工艺
1
作者 宋传京 黄萍 朱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11期59-61,66,共4页
基于二水氯化铜的溶解特性及铜离子的配位特性,首次提出氯化铜饱和溶液盐析法制备二水氯化铜的新工艺。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盐酸浓度、溶解温度及冷却结晶温度,可一次性制备出试剂级二水氯化铜产品;铜单次回收率跟盐酸浓度和冷却结晶温... 基于二水氯化铜的溶解特性及铜离子的配位特性,首次提出氯化铜饱和溶液盐析法制备二水氯化铜的新工艺。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盐酸浓度、溶解温度及冷却结晶温度,可一次性制备出试剂级二水氯化铜产品;铜单次回收率跟盐酸浓度和冷却结晶温度有关。结晶方式对二水氯化铜晶型有较大影响,搅拌条件下得粉末状的二水氯化铜晶体,静置或缓慢结晶得针状的二水氯化铜晶体。氢氧化铜和硫酸钡共沉淀法可有效降低母液的有害杂质含量,母液可和盐酸调配使用,用于二次制备二水氯化铜,或者返回碱式氯化铜生产工段,用于生产碱式氯化铜产品,实现母液的循环利用。该工艺避免了常规生产方法的蒸发浓缩工段,有效降低了生产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氯化铜 碱式氯化铜 盐酸 饱和溶液盐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微米球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光吸收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卫军 傅小明 刘照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二水氯化铜为铜源、碳酸钠为沉淀剂,利用水热法于180℃下保温24h,合成了直径为1~3μm的CuO微米球。利用X射线衍射、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钠加入量的增加,CuO形貌由颗粒状演... 以二水氯化铜为铜源、碳酸钠为沉淀剂,利用水热法于180℃下保温24h,合成了直径为1~3μm的CuO微米球。利用X射线衍射、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钠加入量的增加,CuO形貌由颗粒状演变为针状,再由针状CuO自发组成微米球状CuO;微米球状CuO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微米球 热法 二水氯化铜 碳酸钠 光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剂(CuCl_2·2H_2O)对多元醇热法制备纳米银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智淳 张哲娟 才滨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41,共5页
纳米银材料的性能主要是由其微观尺寸和形貌决定,制备形貌均匀、高纯度且尺寸可控的一维纳米银,即纳米银线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引入控制剂的多元醇化学还原法快速制备纳米银线,研究了控制剂剂量和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在聚... 纳米银材料的性能主要是由其微观尺寸和形貌决定,制备形貌均匀、高纯度且尺寸可控的一维纳米银,即纳米银线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引入控制剂的多元醇化学还原法快速制备纳米银线,研究了控制剂剂量和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的浓度比为6∶1,当二水氯化铜的浓度为5 mmol/L,剂量为700μL时,可以批量制备出线长为10μm以上、线径150 nm左右、长径比为70的高纯度纳米银线材料。可用于透明显示、生物制药、印刷电路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多元醇热法 高纯度 控制剂 二水氯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条件下微波合成苯甲酸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郢 余训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探讨了以苯甲醛、氢氧化钠为原料,二水合氯化铜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微波辐射反应有效的合成苯甲酸。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二水氯化铜为催化剂,用量为4.5%(摩尔百分比)、微波功率640 W、辐射时间10 min和料液比2∶3(苯... 探讨了以苯甲醛、氢氧化钠为原料,二水合氯化铜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微波辐射反应有效的合成苯甲酸。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二水氯化铜为催化剂,用量为4.5%(摩尔百分比)、微波功率640 W、辐射时间10 min和料液比2∶3(苯甲醛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的比值),收率可达82.30%。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处理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微波 无溶剂反应 正交试验 绿色合成 二水氯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