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环境生态毒理及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程禹 林宏芳 +3 位作者 杨丽静 刘思雨 郭永泽 张玉婷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1-90,共10页
为评估二氰蒽醌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化学农药环境评价及农药登记环境评估相关规范文件,对模式生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96 h)为0.057 2 mg·a.i.·L^(-1),毒性等级为剧毒;... 为评估二氰蒽醌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化学农药环境评价及农药登记环境评估相关规范文件,对模式生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96 h)为0.057 2 mg·a.i.·L^(-1),毒性等级为剧毒;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大型溞急性半数活动受抑制浓度EC_(50)(48 h)为0.174 0 mg·a.i.·L^(-1),毒性等级为高毒;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鹌鹑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LD_(50)为510.9 mg·a.i.(kg·bw)^(-1),毒性等级为低毒,但在喷施场景下,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鸟类的长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应在产品标签上标注“鸟类保护区禁用”;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家蚕急性半致死浓度LC_(50)(96 h)>2 000 mg·a.i.·L^(-1),毒性等级为低毒,但在喷施场景下,50%二氰蒽醌悬浮剂对家蚕最外围桑树的初级风险不可接受,应在产品标签上标注“禁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综上,基于目前发展现状,亟需更新评估手段,针对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特性和暴露程度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提升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模式生物 急性毒性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兰丰 刘传德 +5 位作者 周先学 王志新 鹿泽启 姚杰 柳璇 姜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6-714,共9页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在枣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水平以及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加盐酸后,用乙腈匀浆提取,Florisil柱净化,HPLC—VWD检测,外...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在枣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水平以及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加盐酸后,用乙腈匀浆提取,Florisil柱净化,HPLC—VWD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对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不同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0.1~5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6%~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9.6%之间;两种农药在枣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1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2.5d和12.4~18.4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3.83和〈0.1~3.07mg/kg。对2~6、7—14、18—30和60~70岁4类人群进行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施药后7d,枣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2~6岁的幼儿存在不可接受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其他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二氰蒽醌在施药后7、14和21d,吡唑醚菌酯在14和21d对4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枣树炭疽病,用药量为2.67∥kg,施药间隔期7d,最大施药次数3次,采收间隔期14d,收获期的枣对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吡唑醚菌酯 残留 风险评估 安全间隔期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7
3
作者 兰丰 周先学 +5 位作者 李晓亮 王志新 段小娜 鹿泽启 姜蔚 刘传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定量限均为0.1 mg/kg。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和13.5~23.6 d。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水施药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0.43和0.64 g/L,分别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苹果中二氰蒽醌残留量为〈0.1~0.80 mg/kg,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10~0.34 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苹果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5.0 mg/kg和0.5 mg/kg。建议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在苹果上的最大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43 g/L,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吡唑醚菌酯 苹果 残留 消解 安全间隔期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法前处理结合HPLC法测定苹果和土壤中二氰蒽醌的残留 被引量:7
4
作者 秦旭 徐应明 +4 位作者 赵立杰 黄青青 王林 孙约兵 梁学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73-278,共6页
建立苹果和土壤样品中二氰蒽醌的快速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改进的QuEChERS法净化,安捷伦EclipseXDB-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波长250nm,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定量分析。二氰蒽醌在0.02~5.00mg/L质量浓度范围... 建立苹果和土壤样品中二氰蒽醌的快速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改进的QuEChERS法净化,安捷伦EclipseXDB-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波长250nm,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定量分析。二氰蒽醌在0.02~5.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92%,相对标准偏差为1.02%~6.20%,最小检出量(RSN>3)为0.005ng,检出限为0.02mg/kg。田间实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8~12.6d和1.0~8.3d,在收获期苹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5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 苹果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宋晓兵 彭埃天 +3 位作者 凌金锋 陈霞 程保平 崔一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0-233,共4页
为筛选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新型防腐保鲜药剂,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配药剂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采后保鲜试验,对该药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2%吡唑醚菌... 为筛选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新型防腐保鲜药剂,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配药剂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采后保鲜试验,对该药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40 mg/kg对香蕉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药剂处理后12 d的防治效果为81.80%,2016年药剂处理后6 d的防治效果为83.3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2.7%二氰蒽醌悬浮剂500 mg/kg处理,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0 mg/kg的处理防效相当。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香蕉果实安全,蕉果催熟后,果实颜色金黄,风味正常,值得推广应用于香蕉果实的采后保鲜贮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 香蕉炭疽病 采后保鲜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定量分析食品中福美双、二氰蒽醌和灭蝇胺的残留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漾 李攻科 胡玉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7-312,共6页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以Au@SiO2和Au纳米增强粒子建立了食品中福美双、二氰蒽醌和灭蝇胺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3种农药的检出限分别为1.4μg/L、0.020mg/L和0.030mg/L。采用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评价,福美双在生活饮用水...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以Au@SiO2和Au纳米增强粒子建立了食品中福美双、二氰蒽醌和灭蝇胺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3种农药的检出限分别为1.4μg/L、0.020mg/L和0.030mg/L。采用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评价,福美双在生活饮用水和碳酸梨汁饮料中的回收率在104.5%~107.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0%~6.2%;二氰蒽醌在生活饮用水中的回收率在81.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1%~7.8%,灭蝇胺在碳酸饮料和果皮中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0%,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高。方法成功用于加标碳酸果汁饮料、果皮表面二氰蒽醌及灭蝇胺的检测,为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农残提供了SER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定量分析 福美双 二氰蒽醌 灭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二氰蒽醌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树鹏 郭振豪 +2 位作者 李新忠 赵磊 任天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流点法对二氰蒽醌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筛,利用黏度法确定了润湿分散剂的最佳用量通过分析二氰蒽醌悬浮剂54℃下热贮前后平均粒径、悬浮率等物化性能确定了50%二氰蒽醌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产品热贮14d后,悬浮率在97... 采用流点法对二氰蒽醌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进行了初筛,利用黏度法确定了润湿分散剂的最佳用量通过分析二氰蒽醌悬浮剂54℃下热贮前后平均粒径、悬浮率等物化性能确定了50%二氰蒽醌悬浮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产品热贮14d后,悬浮率在97%以上,分解率<2%,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悬浮剂 流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在几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焦少俊 石利利 +1 位作者 单正军 孔德洋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11期23-28,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二氰蒽醌在国内3种典型土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二氰蒽醌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与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14、1.939、4.767d,其在土壤中化...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二氰蒽醌在国内3种典型土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二氰蒽醌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与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14、1.939、4.767d,其在土壤中化学稳定性较弱,易于降解,且pH越高,降解越快。二氰蒽醌在江西红壤的吸附等温线可以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在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则可用线性方程拟合,吸附系数Kd值分别为36.4、114.6和51.9,Koc值分别为3 661.9、6 741.1、4 119.0,二氰蒽醌在土壤中具有中等或较强的吸附性能,在环境中迁移扩散的能力较弱。采用土壤薄层试验得到二氰蒽醌在这三种土壤中的移动分配系数Rf均<0.1,属于难于淋溶的农药,对地下水影响较小。二氰蒽醌在我国的几种典型土壤中均表现出了易降解性,难迁移以及难淋溶的特性,在目前的使用情况下,二氰蒽醌的环境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土壤降解 吸附解吸 淋溶移动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菁 吴燕 +1 位作者 牛艳 赵子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936-10937,共2页
[目的]建立苹果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苹果、土壤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经C18净化后,以水-乙腈为流动相(3∶7,V/V),在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采用HPLC-UV测定了其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结果]方法的... [目的]建立苹果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苹果、土壤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经C18净化后,以水-乙腈为流动相(3∶7,V/V),在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采用HPLC-UV测定了其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9.5μ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8%~92.4%,相对标准偏差为0.8%~7.2%。[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苹果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二氰蒽醌 苹果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燕 姜瑞 +1 位作者 牛艳 赵子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469-1471,共3页
为准确分析辣椒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用酸性乙腈提取,用弗罗里硅柱净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7∶3,V/V),SB-C18为固定相,在254 nm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9.5μg/kg,平均... 为准确分析辣椒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用酸性乙腈提取,用弗罗里硅柱净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7∶3,V/V),SB-C18为固定相,在254 nm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9.5μg/kg,平均回收率在75.3%-9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5.0%,该方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辣椒及土壤中二氰蒽醌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二氰蒽醌 辣椒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7%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试验结果初报 被引量:16
11
作者 伏松平 谢谦 +2 位作者 魏云林 张升恒 卢凯洁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10期45-46,共2页
用 2 2 .7%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在发病初期喷施 2 2 .7%二氰蒽醌悬浮剂 80 0倍液的效果最好 ,药后 7d、14 d的防效分别为 83.9%、84 .7% ,均极显著优于常用药剂 5 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 0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二氰蒽醌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杀菌剂在棉花套作羊角椒田防治果实炭疽病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兆全 李长根 +1 位作者 季红进 蒋守清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棉花套作羊角椒两种作物果实炭疽病害在本地常年发生都较重,传统防治是对两作物分别用药,费时费工。试验用27.7%二氰蒽醌悬浮剂一种药剂,全田普喷有较好的防效,在设计浓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400倍液和600倍液防效均达显著水平,... 棉花套作羊角椒两种作物果实炭疽病害在本地常年发生都较重,传统防治是对两作物分别用药,费时费工。试验用27.7%二氰蒽醌悬浮剂一种药剂,全田普喷有较好的防效,在设计浓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400倍液和600倍液防效均达显著水平,但二者无明显差异,从降低用药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考虑,建议喷施浓度以600倍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棉花 羊角椒 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农药废盐热处理特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苏梦 祝建中 +2 位作者 朱晓强 季晖 徐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23-429,共7页
二氰蒽醌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渣,这些废渣中含有大量的盐、有机中间产物及副产物,成分复杂,难以妥善处理。为了解决农药废盐处置问题,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表征手段对废盐进行基本成分分析,通过热重实验、热... 二氰蒽醌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渣,这些废渣中含有大量的盐、有机中间产物及副产物,成分复杂,难以妥善处理。为了解决农药废盐处置问题,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表征手段对废盐进行基本成分分析,通过热重实验、热动力学对废盐燃烧/热解过程进行探究。废盐的燃烧/热解的热重/微商热重(thermogravimetic/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ic,TG/DTG)TG/DTG曲线有两个主要的失重峰,最终的减重率分别为45.92%和51.81%。确定了废盐燃烧/热解的反应机理函数,表观动力学参数,废盐燃烧/热解的第二阶段反应机理函数相同。废盐的热处理减重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停留时间为30 min时,废盐的减重率基本不再变化,减重率为45%左右。废盐经过900℃高温热处理后,残余物中的有机物含量明显减小,说明热处理可以降低废盐中有机物的含量,为后续的废盐处置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废盐 二氰蒽醌 燃烧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中的二氰蒽醌残留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彩霞 王雅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建立了测定苹果、葡萄、梨等水果中二氰蒽醌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水果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HPLC-UV检测器测定。液相色谱条件为: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70:30),流速为1.0 mL/min,检... 建立了测定苹果、葡萄、梨等水果中二氰蒽醌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水果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HPLC-UV检测器测定。液相色谱条件为: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外标法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5.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8%~116.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方法检出限为0.04μg/mL。该方法适用于水果中二氰蒽醌农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 二氰蒽醌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15
作者 陈凌敏 孙新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5期10-11,共2页
在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进行了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对辣椒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制剂用量900g/hm^2、1350g/hm^2和1800g/hm^2第二次药后7... 在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进行了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对辣椒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制剂用量900g/hm^2、1350g/hm^2和1800g/hm^2第二次药后7d防效分别达到85.3%、88.2%和92.6%,第二次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1.7%、85.4%和89.0%,平均防效好于几种对照药剂。说明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用量900g/hm^2、1350g/hm^2和1800g/hm^2对辣椒炭疽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果率低,对辣椒安全,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 辣椒炭疽病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戊唑35%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6
作者 刘海全 石金霞 唐香玲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S01期37-39,51,共4页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氰蒽醌和戊唑醇混配制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同柱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方法标准偏差分别为0.062、0.055;变异系数分别为0.31%、0.37%;线性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9999、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3%、99.53%.
关键词 二氰蒽醌 戊唑醇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