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锰纳米片改性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娜 翟鹏飞 +2 位作者 王景涛 王俊晓 刘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89-2400,共12页
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穿过隔膜形成的穿梭效应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过快、使用寿命降低,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商业化。以层状氧化石墨烯为模板,采用氧化还原法... 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穿过隔膜形成的穿梭效应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过快、使用寿命降低,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商业化。以层状氧化石墨烯为模板,采用氧化还原法合成了二氧化锰纳米片,通过低压抽滤获得二氧化锰改性隔膜。利用TEM、XRD、FTIR、SEM、AFM等对该二氧化锰纳米片及改性隔膜的微观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法对二氧化锰改性隔膜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纳米片能均匀覆盖聚丙烯隔膜表面的微孔,通过物理阻隔和催化作用,有效抑制了多硫化物的穿梭,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催化作用 锂硫电池 二氧化锰纳米片 抑制穿梭效应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和核酸外切酶Ⅰ构建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氯霉素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鹏飞 齐硕 +2 位作者 吕艳 周游 王周平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创建食品中氯霉素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以二氧化锰纳米片淬灭适配体的荧光,核酸外切酶I酶切放大荧光信号,构建了检测氯霉素的适配体传感器。结果表明:在适配体浓度50nmol/L,二氧化锰质量浓度0.05mg/mL,核酸外切酶用量0.4U/μL,酶切时间... 为创建食品中氯霉素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以二氧化锰纳米片淬灭适配体的荧光,核酸外切酶I酶切放大荧光信号,构建了检测氯霉素的适配体传感器。结果表明:在适配体浓度50nmol/L,二氧化锰质量浓度0.05mg/mL,核酸外切酶用量0.4U/μL,酶切时间50min的最佳荧光检测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1~80.0nmol/L,检出限为0.08nmol/L。构建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并实现了在食品样品中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氯霉素 二氧化锰纳米片 核酸外切酶Ⅰ 适配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包金纳米片介导免疫荧光传感器测定玉米面中呕吐毒素
3
作者 冯馨锐 王思佳 +4 位作者 宋军澎 孙瑛楠 李晓娟 刘琰 彭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4,共8页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效的呕吐毒素免疫荧光传感器(DON-icELISA),试验以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氧化锰包金纳米片(AuNP@MnO_(2))独特的光学特性作为荧光猝灭剂。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DON-icELISA方法线性...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效的呕吐毒素免疫荧光传感器(DON-icELISA),试验以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氧化锰包金纳米片(AuNP@MnO_(2))独特的光学特性作为荧光猝灭剂。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DON-icELISA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Y=54.116 X+110.53(R 2=0.9906)。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0.021~0.273 ng/mL,检测限为0.013 ng/mL,且方法准确度较高。将所建立的DON-icELISA用于DON及其结构类似物3-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DON)、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5-DON)、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均无交叉反应。采用市售玉米面作为待检测食品,采用高(270 pg/mL)、中(150 pg/mL)、低(30 pg/mL)剂量进行加标回收测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4.74%~103.46%,平均变异系数为5.88%,通过3名不同专业试验人员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5.00%,说明建立的DON-icELISA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操作简单且结果稳定的优势,可用于DON的快速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免疫荧光测定 二氧化锰纳米片 玉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基二维复合纳米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星星 左涵琪 +2 位作者 李春巧 杜婷 杜欣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为研发抗动物源性病毒感染的新型广谱纳米材料,将氧化石墨烯(GO)与二氧化锰纳米片(MnO_(2) NSs)通过π-π堆叠作用制备合成二维复合纳米片材料(GO-MnO_(2) NSs),分别通过TEM、XRD、XPS对GO-MnO_(2) NSs的形貌、结构、结晶度和元素价态... 为研发抗动物源性病毒感染的新型广谱纳米材料,将氧化石墨烯(GO)与二氧化锰纳米片(MnO_(2) NSs)通过π-π堆叠作用制备合成二维复合纳米片材料(GO-MnO_(2) NSs),分别通过TEM、XRD、XPS对GO-MnO_(2) NSs的形貌、结构、结晶度和元素价态进行表征,并采用MTT法对GO-MnO_(2) NSs的细胞毒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625μg/mLGO-MnO_(2)NSs的细胞存活率超过85%;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作为冠状病毒的模式病毒,EC50、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证实GO-MnO_(2) NSs对PEDV感染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GO-MnO_(2)NSs能够清除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活性氧过表达并抑制细胞凋亡,同时还能上调细胞内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等抗病毒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锰纳米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抗病毒活性 纳米治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型探针检测乙酰胆碱酶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方凯 李梦汝 +3 位作者 莫远健 谭学才 黄乃阳 黄安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7-1352,共6页
以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制备聚多巴胺荧光纳米粒子(F-PDA),再与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进行复合,构建了用于检测乙酰胆碱酶(AChE)的F-PDA@MnO2复合物荧光探针。MnO2纳米片和F-PDA复合,体系的荧光被猝灭。在底物乙... 以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制备聚多巴胺荧光纳米粒子(F-PDA),再与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进行复合,构建了用于检测乙酰胆碱酶(AChE)的F-PDA@MnO2复合物荧光探针。MnO2纳米片和F-PDA复合,体系的荧光被猝灭。在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存在下,加入AChE后,体系荧光恢复,恢复程度与AChE浓度在5.0~100 m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4 mU/mL(S/N=3)。该方法用于缓冲溶液中AChE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9.5%~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为基于F-PDA传感体系构建提供新的方法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纳米粒子 二氧化锰纳米片 荧光 乙酰胆碱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激活荧光-磁共振双模态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潇 周玉洁 +3 位作者 高静茹 余薇 许翠 韩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7-102,共6页
本工作以二水合柠檬酸钠和尿素为原料,运用无溶剂法在200℃的高温条件下反应1 h,得到量子产率为93%的荧光碳点。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为耦合剂,将制备的CDs与MnO2纳米片通过静电组装结合起来,构建谷胱甘肽(GSH)可激活荧... 本工作以二水合柠檬酸钠和尿素为原料,运用无溶剂法在200℃的高温条件下反应1 h,得到量子产率为93%的荧光碳点。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为耦合剂,将制备的CDs与MnO2纳米片通过静电组装结合起来,构建谷胱甘肽(GSH)可激活荧光-磁共振双模态纳米材料MnO2-CDs,并对MnO 2-CDs的制备进行优化,提高成像质量。考察MnO2-CDs的荧光和磁共振信号的可激活性,在GSH存在下,荧光得以恢复,T1加权信号增强,T1弛豫效率r1为7.01 mmol^-1·L·s^-1。材料浓度高达2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在85%以上。MnO 2-CDs与HO-8910卵巢癌细胞孵育后,细胞呈现明亮的荧光和T1加权信号,而Ea.hy926正常细胞仅显示微弱的低信号。本工作所研制GSH激活的荧光-磁共振双模态MnO2-CDs不仅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和弛豫效率的成像性能要求,同时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此外,这些纳米粒子通过肿瘤细胞内高表达的GSH激活信号,可以同时利用荧光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癌细胞进行检测,将大大增加信噪比,提高成像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激活 荧光碳点 二氧化锰纳米片 磁共振成像 双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