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钛(TiO2)表面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志钢 张红星 +1 位作者 李前树 Lewis James P.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4-826,共3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拟原子轨道方法对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110)表面的表面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表面能与表面缺陷的百分率相关.完整的表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表面能随着表面缺陷百分率的增大而升高,这与自然环境下二...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拟原子轨道方法对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110)表面的表面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表面能与表面缺陷的百分率相关.完整的表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表面能随着表面缺陷百分率的增大而升高,这与自然环境下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具有规整的(110)表面一致.在光催化实验中利用二氧化钛表面的缺陷作催化剂需要考虑到表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完整的表面五配位Ti4+上填加氧原子与表面作用时,表面能起初变化很小,直到50%的五配位Ti4+被填充后表面能才开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红石(tio2)(110)表面 表面 缺陷表面 火球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TiO_2)表面上水分解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志钢 李前树 +1 位作者 张红星 Lewis James P.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0-351,共2页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pseudopotential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one water molecule decomposition on perfect TiO2 rutile(110) surface.First we build up a surface,which is large enough to simulate thi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pseudopotential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one water molecule decomposition on perfect TiO2 rutile(110) surface.First we build up a surface,which is large enough to simulate this reaction as under the real condition.Then we put a water molecule on the top of one five-fold-coordinate Ti atom on the surface as the reactant;we put two OH radicals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surface as the product.At last we simulate the reaction from the reactant to the product to get the reaction free energy,which is about 15.562 kJ/mol.This free energy can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红石(tio2)表面 水分解 火球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二氧化钛纳米片的性质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丹丹 于彦龙 +1 位作者 高东子 曹亚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质子交换和层状剥离的方法,制备出金红石TiO_2纳米片。利用X射线电子衍射谱(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光电子能谱(XPS)的价带谱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生载流子的... 采用溶胶–凝胶、质子交换和层状剥离的方法,制备出金红石TiO_2纳米片。利用X射线电子衍射谱(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光电子能谱(XPS)的价带谱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过程。结果证明:金红石TiO_2纳米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85.7 m2/g),厚度约5 nm,与金红石TiO_2样品相比,金红石TiO_2纳米片的禁带宽度增加,氧化还原能力增强;此外,纳米片结构能够促使光生载流子快速转移到纳米片的表面并产生有效分离,阻止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反应中光生载流子的利用率。金红石纳米片的这些特性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催化降解对氯苯酚的实验表明:金红石TiO_2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高于金红石TiO_2和锐钛矿TiO_2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tio2纳米片 表面 能带结构 光生载流子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金红石型TiO2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郎旭 孙艳辉 +1 位作者 董佩佩 陈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5,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六次甲基四胺(HTM)3种表面活性剂,制取特殊形貌的TiO2.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产品具有花簇状的微纳...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六次甲基四胺(HTM)3种表面活性剂,制取特殊形貌的TiO2.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产品具有花簇状的微纳米结构,都为金红石型TiO2.表面活性剂不影响TiO2的晶型,但影响TiO2的形貌、尺寸及分散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有利于提高TiO2的分散度,改善团聚程度;HTM利于TiO2自组装成由纳米棒构成的球形颗粒.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TiO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充放电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167.5 m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128 mAh/g,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为110 mAh/g,显示了该电极材料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水热法 红石tio2 表面活性剂 电化学性能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_2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姚超 吴凤芹 +1 位作者 林西平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1-1316,共6页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修饰,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仪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硅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和颗粒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网络体系,有效...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修饰,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仪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硅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和颗粒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网络体系,有效地抑制了TiO2晶粒尺寸和原始粒径的长大。当热处理温度低于700℃时,经氧化硅处理的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原始粒径和比表面积几乎不变;当热处理温度高于700℃时,经氧化硅处理的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和原始粒径开始缓慢变大,比表面积快速下降,在900℃下煅烧2h,经氧化硅处理的纳米TiO2原始粒径仍为20~40nm。氧化硅的存在使纳米TiO2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并使其平均孔径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红石 纳米tio2 微结构 晶粒尺寸 氧化 原始粒径 表面 孔径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水热法低温制备金红石型TiO_2纳米颗粒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竟先 鄢程 庄志强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以硫酸钛为原料,通过水解-水热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利用XRD和TEM研究了其结晶度、晶型和粒度情况和水热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度以及前驱物的pH值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常规条件和水热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状况,... 以硫酸钛为原料,通过水解-水热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利用XRD和TEM研究了其结晶度、晶型和粒度情况和水热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度以及前驱物的pH值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常规条件和水热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状况,并探讨了水热条件下晶相转化机理,以及控制晶相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水热法 红石tio2 纳米颗粒 晶相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直接纳米二氧化钛化学复合镀的方法
7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6,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表面直接纳米二氧化钛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镀液,并用氨水和氢氟酸调整镀液的pH为5.0~7.5,温度为75~95℃;将3—30g/L的纳米TiO2粉末超声分散30~60min后加入镀液中,并进行搅拌,使纳米...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表面直接纳米二氧化钛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镀液,并用氨水和氢氟酸调整镀液的pH为5.0~7.5,温度为75~95℃;将3—30g/L的纳米TiO2粉末超声分散30~60min后加入镀液中,并进行搅拌,使纳米TiO2粉末均匀悬浮在镀液中,以得到均匀的(Ni-P).TiO2复合镀层;2)将镁合金试样经过100—1000砂纸磨光,除油,在室温下干燥;碱洗后进行水洗;在室温酸洗1~3min,并用蒸馏水冲洗;并在室温下放入活化液中活化处理8~15min,然后进行水洗;3)将处理好的试样浸入镀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化学复合镀 表面 纳米tio2粉末 均匀悬浮 超声分散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铁掺杂TiO_2锐钛矿-金红石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晓东 雷佳浩 +2 位作者 王尘茜 朱然苒 冯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_2和不同浓度Fe掺杂TiO_2纳米粉末,并对各样品进行了350℃、500℃、650℃的热处理。通过SEM、XRD、EDS、XPS等测试方法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成分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Fe掺杂TiO_2相变的影...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_2和不同浓度Fe掺杂TiO_2纳米粉末,并对各样品进行了350℃、500℃、650℃的热处理。通过SEM、XRD、EDS、XPS等测试方法对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成分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Fe掺杂TiO_2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纯TiO_2与Fe-TiO_2在350℃、500℃时均为单一的锐钛矿,650℃时大部分转变为金红石;热处理温度升高有利于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Fe掺杂后以+3价的形式存在,Fe离子掺杂能够明显减小TiO_2的晶粒尺寸,高浓度的Fe掺杂对锐钛矿-金红石相变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掺杂 tio2 热处理温度 锐钛矿-红石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新 贾振斌 +1 位作者 魏雨 王延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5,共4页
以TiCl_4原料加水配制成0.5~2.0mol/L的TiOCl_2溶液,在反应温度为120~180℃时可获得纳米级针形(轴比4~5)及球形8~10nm的金红石粒子。研究了升温速率、搅拌等对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使用TEM及XRD对产物粒子进行... 以TiCl_4原料加水配制成0.5~2.0mol/L的TiOCl_2溶液,在反应温度为120~180℃时可获得纳米级针形(轴比4~5)及球形8~10nm的金红石粒子。研究了升温速率、搅拌等对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使用TEM及XRD对产物粒子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金红石纳米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浓度的TiOCl_2溶液,当反应温度高于140℃时,可生成纯相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粒,搅拌和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生成纳米球形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二氧化钛 纳米晶 水热法 形成机理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功保 彭同江 +1 位作者 万朴 李博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属纳米薄膜材料 ,具有优异的珠光效应。本文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不同类型 (单覆层、多覆层 )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 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属纳米薄膜材料 ,具有优异的珠光效应。本文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不同类型 (单覆层、多覆层 )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SEM分析显示 :所制备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TiO2 的颗粒直径在 2 0~ 60nm之间 ,且颗粒均匀、界限清晰 ,表面平整。XRD分析表明 :导晶剂Sn4+ 对于提高TiO2 向金红石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XPS研究发现TiO2 纳米镀层除Ti、O外还有以类质同像替代Ti4+ 形式存在的导晶离子Sn4+ 和由载体白云母扩散的Si、Al、K成分。同时 ,表面O不足 ,偏离TiO2 理想组成 ;随TiO2 纳米镀层厚度的加大 ,TiO2 逐渐接近理想成分 ;并且O(1s)、Ti(2p)向高结合能漂移 ,结合能增大 ,次外层比最外层组分具有较强的化学键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白云母 红石 表面化学 二氧化钛 珠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TiO_2机械力化学变化XRD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其胜 高树军 +1 位作者 张少明 杨南如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采用X 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能球磨金红石型TiO2 机械力化学变化 ,并解释了机械力活化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 :随着粉磨的进行 ,金红石型TiO2 的晶粒大小D减少、显微应变ε增加 ,有效温度系数增加 ,晶格无序化程度增强。晶粒大小D和显微应... 采用X 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高能球磨金红石型TiO2 机械力化学变化 ,并解释了机械力活化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 :随着粉磨的进行 ,金红石型TiO2 的晶粒大小D减少、显微应变ε增加 ,有效温度系数增加 ,晶格无序化程度增强。晶粒大小D和显微应变ε成ε =17 4 98D- 0 5571 的逆变关系变化。机械力化学效应具有阶段性 ,采用晶粒尺寸、有效温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tio2 机械力化学 晶粒大小 显微应变 有效温度系数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纳米TiO_2改性PC阳光板抗老化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刚 于杰 +2 位作者 罗筑 黄婉霞 涂铭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178-181,共4页
采用TEM,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性能特征;分别制备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和0.8%的改性PC阳光板,并采用氙灯气候试验机对纯PC和改性PC阳光板进行了人工加速老化.结果表明: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PC... 采用TEM,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性能特征;分别制备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和0.8%的改性PC阳光板,并采用氙灯气候试验机对纯PC和改性PC阳光板进行了人工加速老化.结果表明: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PC阳光板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对PC阳光板有一定的增韧作用,改性PC阳光板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其中,0.1%纳米TiO2改性PC阳光板的效果最好,老化400 h后的色差值为2.56,仅为未改性时的四分之一,老化800 h后的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大于95%,相比纯PC提高了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型纳米tio2 PC阳光板 紫外-可见光学特性 抗老化 色差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金红石型纳米TiO_2对聚乙醇酸抗光老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爱军 辛健 +4 位作者 蔡煜明 薛士瀚 朱晨浩 韦梅俊 陈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200,共6页
用硅烷偶联剂(A-172)对金红石型纳米TiO_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对改性结果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A-172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_2表面;透射电镜照片表明,改性后的纳米TiO_2表现出较强疏水性。将... 用硅烷偶联剂(A-172)对金红石型纳米TiO_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对改性结果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A-172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_2表面;透射电镜照片表明,改性后的纳米TiO_2表现出较强疏水性。将改性后的纳米TiO_2作为紫外线屏蔽剂添加到聚乙醇酸(PGA)中,分别制备了TiO_2质量分数为0.5%、1%、1.5%和2%的复合材料,并采用氙灯气候试验机对纯PGA和PGA/纳米TiO_2复合材料进行加速老化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TiO_2在PGA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使PGA具有更宽的紫外吸收范围和更强的紫外吸收峰,其中,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效果最佳,经过800h加速老化后,复合材料黄色指数只增加4.1,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为56.34%和65.15%,分别比纯PGA提高了42.29%和37.21%,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保持率也分别提高了33.64%和3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型纳米tio2 表面 聚乙醇酸 分散 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红石相TiO_2块体的介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志刚 满一航 +2 位作者 叶锡生 张勇 黄绍艳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9-491,共3页
在大气和真空条件下 ,对纳米金红石相TiO2 块体进行介电频谱测试。发现样品在大气中的相对介电常数比其在真空中的数值高 10 2 ~ 10 3 倍 ;大气中介电损耗高于其在真空中的数值 ,大气中频率约在 3kHz时出现损耗最小值 ,真空中介电损耗... 在大气和真空条件下 ,对纳米金红石相TiO2 块体进行介电频谱测试。发现样品在大气中的相对介电常数比其在真空中的数值高 10 2 ~ 10 3 倍 ;大气中介电损耗高于其在真空中的数值 ,大气中频率约在 3kHz时出现损耗最小值 ,真空中介电损耗则随频率增加而单调减小。分析认为纳米金红石相TiO2 介电常数异常是由材料界面中的缺陷和悬键所引起的。在大气中 ,纳米金红石TiO2 的介电损耗以极化损耗 (电偶极矩转向极化和离子弛豫极化 )为主 ,而在真空中则以电导损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红石tio2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二氧化钛 纳米材料 介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体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其胜 李玉华 +1 位作者 高树军 张少明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14-17,共4页
研究了高能球磨机粉磨锐钛矿型TiO2 的机械力化学变化过程。发现在一定操作参数 (行星磨公转转速30 0r/min、自转 2 0 0r/min)条件下 ,粉磨初期 (5h)为无定形形成期 ,颗粒粒度减小 ,晶格畸变 ,转变为无定形 ,并形成金红石型TiO2 晶核 ;... 研究了高能球磨机粉磨锐钛矿型TiO2 的机械力化学变化过程。发现在一定操作参数 (行星磨公转转速30 0r/min、自转 2 0 0r/min)条件下 ,粉磨初期 (5h)为无定形形成期 ,颗粒粒度减小 ,晶格畸变 ,转变为无定形 ,并形成金红石型TiO2 晶核 ;粉磨中期 (5~ 15h)为晶粒长大期 ,金红石型TiO2 晶粒长大 ;粉磨后期 (15h以后 )为动态平衡期 ,晶粒长大与粉磨引起的晶粒减小处于动态平衡 ;XRD、TEM、FT IR研究表明 :行星磨粉磨锐钛矿型TiO2 可使晶型转变为金红石型TiO2 ,晶粒尺寸为 14 .1nm ,颗粒尺寸为 2 0~ 4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 纳米晶体 晶形转变 tio2 超细粉磨 二氧化钛 红石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掺杂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雪莲 韦萌 潘喜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以TiCl4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不同金属离子掺杂的纳米TiO2粉末,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孔径分析仪等分析金属离子掺杂对产物晶型、晶粒尺寸、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不同金属掺杂纳米TiO2的高温稳定... 以TiCl4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不同金属离子掺杂的纳米TiO2粉末,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孔径分析仪等分析金属离子掺杂对产物晶型、晶粒尺寸、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不同金属掺杂纳米TiO2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掺入Ce^3+、Re^7+、La^3+和Co^2+等金属离子时,制备的纳米TiO2仍为金红石结构,掺入Zr^4+时,纳米TiO2为金红石和锐钛矿混晶结构;Ce-TiO2、Re-TiO2、La-TiO2的初级粒子均为棒状,但直径和长度不同,CoTiO2、Zr-TiO2的初级粒子大部分呈颗粒状,且Zr-TiO2颗粒具有高分散性,比表面积高达198.0 m^2/g;高温煅烧后,掺杂Zr^4+、Ce^3+、Re^7+、Co^2+等金属离子的纳米TiO2粉末均出现新的晶相,其中Ce^3+和Co^2+掺杂出现锐钛矿相,Zr^4+和Re^7+掺杂出现板钛矿相;La^3+、Co^2+促进TiO2粉末高温烧结,而Ce^3+和Re^7+的掺杂可以抑制高温烧结。整体上,金属离子掺杂对烧结影响较小,掺杂样品的晶粒尺寸仍会明显增大,比表面积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红石 属离子掺杂 高温煅烧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的脱酸方法
17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气相法 脱酸 制备 纳米tio2 流化床反应器 混合气体 水蒸气 质量分数 红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熔盐直接还原
18
作者 韩明臣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7年第12期43-44,共2页
目前钛由Kroll工艺生产,即TiO2氯化成TiCl4后由镁还原为海绵钛。50年来,尽管生产设备和工序不断改进,但由于生产热回收困难、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其低成本生产方法的研究工作一直没停止过。以人造金红石作为原料,将TiO2直接转变成... 目前钛由Kroll工艺生产,即TiO2氯化成TiCl4后由镁还原为海绵钛。50年来,尽管生产设备和工序不断改进,但由于生产热回收困难、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其低成本生产方法的研究工作一直没停止过。以人造金红石作为原料,将TiO2直接转变成金属钛,且能连续生产的高能效还原工艺是当前的研发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还原 二氧化钛 熔盐 生产设备 tio2 还原工艺 TICL4 人造红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姚超 丁永红 +3 位作者 林西平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2,共5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KH鄄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鄄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 利用硅烷偶联剂(KH鄄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鄄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鄄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测量,纳米TiO2表面的KH鄄550的质量分数约为2.0%。讨论了产生KH鄄550理论包覆量与实际包覆量差异的原因。TEM、TG和BET得出的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有机表面改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改进分散纳米TiO2的方法是提高有机改性效果的关键。润湿性实验和分散性实验表明,经KH鄄550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表面改性 有机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KH-550 红外光谱 硅烷偶联剂 红石 表面包覆 透射电镜 化学键合 质量分数 团聚现象 改性过程 改性效果 BET 分散性 润湿性 包覆量 氧化 DTA 热分析 实验 包覆层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亚奇 庄大明 +2 位作者 张弓 赵明 吴敏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中频交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TiO2 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 ,检测了TiO2 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实验结果显示 :沉积态TiO2 薄膜为非晶态 ;低温 (70 0℃以下 )退火后 ,TiO2 ...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中频交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TiO2 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 ,检测了TiO2 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实验结果显示 :沉积态TiO2 薄膜为非晶态 ;低温 (70 0℃以下 )退火后 ,TiO2 薄膜出现锐钛矿相 ,晶粒长大不明显 ;高温退火 (90 0℃以上 )后 ,薄膜转变为金红石相 ,晶粒由柱状转变为棱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结构 表面形貌 tio2薄膜 中频交流磁控溅射 锐钛矿 红石 二氧化钛 TEM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