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铜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方婧 周艳萍 温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9-556,共8页
采用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铜在不同土壤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灰褐土和潮土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存在使铜在这两种土壤中迁移能力分别增强了8 432倍和32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铜是铜在土壤... 采用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铜在不同土壤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灰褐土和潮土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存在使铜在这两种土壤中迁移能力分别增强了8 432倍和32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铜是铜在土壤中运移的主要形态。然而这一现象在具有较高有机质含量的褐土和黑土中变得不明显。在褐土中只有1.35%的铜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运移;而在黑土中,几乎没有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运移的铜,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不作为铜离子运移的载体。在运移过程中,铜能部分或完全地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上解吸下来。土壤有机质是引起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吸附态铜解吸的重要因素,铜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上解吸比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对铜离子具有强烈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越高,越容易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上竞争吸附铜离子,从而增加铜的解吸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土壤性质 协同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石 谢洪勇 +1 位作者 王利希 马世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为了解火焰法合成纳米颗粒过程中流体力学和颗粒动力学作用过程,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在湍流扩散火焰中合成TiO2纳米颗粒的过程.模型在没有考虑先驱物TiCl4反应的情况下,计算了在燃烧室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假设当气体温度超过一... 为了解火焰法合成纳米颗粒过程中流体力学和颗粒动力学作用过程,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在湍流扩散火焰中合成TiO2纳米颗粒的过程.模型在没有考虑先驱物TiCl4反应的情况下,计算了在燃烧室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假设当气体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所有先驱物分子迅速转化为TiO2单分子;引入Kruis的颗粒动力学模型对产物颗粒直径、比表面积等进行了预测,研究了不同的火焰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颗粒的烧结特征,即温度是影响一级颗粒及聚集块尺寸的关键因素;火焰温度越高,聚集块中一级颗粒的数目增长得越快,出口处一级颗粒及聚集块的尺寸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数值模拟 合成 燃烧法 颗粒动力学模型 湍流扩散火焰 FLUENT TiO2 TICL4 作用过程 流体力学 商业软件 气体温度 颗粒直径 比表面积 火焰结构 形成原因 火焰温度 先驱物 火焰法 CFD 温度场 速度场 单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重金属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晶晶 王希楠 +2 位作者 代慧 刘赟 许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 O2-NPs)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环境污染、生态和健康风险。随着Ti O2-NPs的废弃量逐年上升,其与环境中重金属的联合毒性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重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二者相互作...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 O2-NPs)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环境污染、生态和健康风险。随着Ti O2-NPs的废弃量逐年上升,其与环境中重金属的联合毒性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重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综述Ti O2-NPs与铅(Pb)、镉(Cd)和砷(As)之间的联合毒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关注重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重金属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汤莹 于洋 +4 位作者 雷长海 范晓燕 羊富光 许珊 杨勇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TiO2溶液加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cell)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收集细胞,制样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单核巨...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TiO2溶液加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cell)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收集细胞,制样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nano-TiO2的粒径为20~35nm。致密的nano-TiO2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当浓度超过200μg/mL时,细胞胞质空泡内吞噬有大量成簇的致密颗粒,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电镜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雪礁 王森 +6 位作者 李姗姗 李志伟 徐巧燕 郑栋 董俊伟 万一平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 NPs浓度为0~5mg/L时SBR对COD平均去除率高于91.07%,但TiO_2 NPs浓度为10~60mg/L时对SBR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微... 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 NPs浓度为0~5mg/L时SBR对COD平均去除率高于91.07%,但TiO_2 NPs浓度为10~60mg/L时对SBR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微抑制。NH_4^+-N平均去除率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均高于98.10%,表明TiO_2 NPs浓度小于60mg/L时对SBR中硝化过程没有影响。磷去除率随着TiO_2 NPs浓度从0mg/L增加到5mg/L而逐渐降低,随后在TiO_2 NPs浓度从10mg/L增加到60mg/L过程中出现了逐渐升高的趋势。活性污泥中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随着进水TiO_2 NPs浓度从0 mg/L增加到60 mg/L而逐渐增加。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随着TiO_2 NPs浓度增加而增加。LB-EPS和TB-EPS的三维荧光(3D-EEM)光谱中代表芳环蛋白类物质、色氨酸蛋白类物质、胡敏酸类物质和富里酸类物质的荧光峰在不同TiO_2 NPs浓度下或增加或消失,且荧光峰位置和强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LB-EPS和TB-EPS的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中不同吸收峰的强度随着TiO_2 NPs浓度变化而变化,表明TiO_2 NPs对活性污泥中LB-EPS和TB-EPS的蛋白质和多糖中C=O键和C-H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 活性污泥 序批式反应器(SBR) LB-EPS TB-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大豆根部吸收芘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玥 袁彬彬 +2 位作者 方国东 高娟 周东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19-2725,共7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NPs)对植物根部吸收与累积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分别选择TiO2 NPs、芘作为NPs和PAHs的代表,对大豆植株根部进行不同的处理。结果表明:芘的存在使大豆根部钛含量增加了82.3%,但TiO2 NPs的添加显著抑制了大豆根部对芘的... 为研究纳米颗粒(NPs)对植物根部吸收与累积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分别选择TiO2 NPs、芘作为NPs和PAHs的代表,对大豆植株根部进行不同的处理。结果表明:芘的存在使大豆根部钛含量增加了82.3%,但TiO2 NPs的添加显著抑制了大豆根部对芘的吸收与累积,使大豆根部芘的累积量降低了97.1%;在芘的胁迫下,TiO2 NPs的存在未能减轻大豆根部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大豆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减少了大豆根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大豆 吸收 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磁控溅射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表面负载纳米金的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翔 马含 沈志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165,共6页
目的将通常不适用于颗粒基底的磁控溅射方法应用于纳米颗粒基底,以探索简单、快速、无污染的纳米颗粒表面负载金属新方法。方法采用往复摆动样品台和变频振动发生器,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充分分散,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其表面负载了金属金纳米... 目的将通常不适用于颗粒基底的磁控溅射方法应用于纳米颗粒基底,以探索简单、快速、无污染的纳米颗粒表面负载金属新方法。方法采用往复摆动样品台和变频振动发生器,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充分分散,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其表面负载了金属金纳米点,并初步研究了不同溅射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颗粒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成分表征。结果使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平均粒径为21 nm的二氧化钛颗粒表面成功负载了粒径约1~10 nm的金属金纳米点,其分布均匀,与基底产生了紧密结合。结论磁控溅射方法可以应用于纳米颗粒表面负载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磁控溅射 分散性 负载金属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腐植酸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聚凝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华 赵天慧 +2 位作者 方梦园 赵晓丽 汤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03-2411,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腐植酸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anoparticles, TiO2 NPs)在水体环境中悬浮/沉降行为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溶液pH条件下,两种不同来源腐植酸(风化褐煤腐植酸, HAL;河水腐植酸HAS)在TiO2 NPs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HA在TiO2...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腐植酸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anoparticles, TiO2 NPs)在水体环境中悬浮/沉降行为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溶液pH条件下,两种不同来源腐植酸(风化褐煤腐植酸, HAL;河水腐植酸HAS)在TiO2 NPs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HA在TiO2 NPs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量随pH的上升呈现下降趋势,在溶液pH=3.0条件下,HAL和HAS的吸附量分别为99.01mg·L^-1和63.46mg·L^-1。两种HA在TiO2 NPs上的吸附动力学都满足二级动力学方程,HAL的初始吸附速率高于HAS;研究了pH、HA对TiO2 NPs在溶液中的悬浮/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越接近等电点TiO2 NPs越容易沉降,而HAL由于吸附量更大,其对TiO2 NPs的悬浮性能影响更加显著;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表明HA中的芳香族和羧酸能够与TiO2 NPs表面的羟基相互作用。因此,在含有不同组分的腐植酸的水体中,TiO2 NPs的环境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腐植酸 吸附行为 悬浮/沉降行为 傅里叶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付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5,共4页
以价格较为低廉的钛酸丁酯为钛源,不同添加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利用氮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及光致发光性能测... 以价格较为低廉的钛酸丁酯为钛源,不同添加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利用氮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及光致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均为锐钛矿结构,粒径较小的纳米颗粒堆积形成介孔结构。样品具有特殊的光致发光特性,由于纳米颗粒粒径大小不同,孔径大小不等使得光致发光特性的强度产生较大差异,发射峰位置产生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介孔结构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在对硝基苯酚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酒琳娜 程永强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4-510,共7页
本文报道了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微量对硝基苯酚(4-NP)的电化学方法.本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复合材料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对该复合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报道了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微量对硝基苯酚(4-NP)的电化学方法.本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复合材料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对该复合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特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4-NP进行微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这主要得益于TiO2NPs/RGO复合物对4-NP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电流峰值与浓度呈较高的线性关系,DPV的检测范围为10μmol·L-1~350μmol·L-1,检测限为0.13μmol·L-1.与其他报道的一些电化学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检测范围大,检测限低,且工作稳定,成本低,分析简单快速,具有很好的应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还原氧化石墨烯 对硝基苯酚 差分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锌离子复合细菌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梅 裴建川 +1 位作者 付勇 郭晓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0-2739,共10页
纳米颗粒和重金属的复合生态毒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影响纳米颗粒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本文选取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以Zn^(2+)为重金属代表,... 纳米颗粒和重金属的复合生态毒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影响纳米颗粒和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本文选取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以Zn^(2+)为重金属代表,通过细菌毒性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对nano-TiO_2和Zn^(2+)对大肠杆菌复合毒性的影响,通过纳米颗粒性质表征、颗粒沉降实验、吸附实验、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测定等揭示毒性影响机制.研究表明,nano-TiO_2通过吸附Zn^(2+)降低了Zn^(2+)在介质中的溶解浓度,两者复合毒性小于其叠加毒性; SDBS和Zn^(2+)作用后降低了Zn^(2+)自身的生物可利用性,同时增强了细胞外膜渗透性.当SDBS浓度大于50 mg·L-1,Zn^(2+)浓度大于4 mg·L-1时,两者复合毒性表现为协同效应.3种污染物共存时,nano-TiO_2的存在降低了Zn^(2+)和SDBS的复合毒性.Tween 80对nano-TiO_2和Zn^(2+)的单独毒性及复合毒性影响均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纳米颗粒和重金属对细菌或其它生物的复合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重金属 复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沼泽土壤反硝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峰华 郑荣波 +1 位作者 刘爽 郭雪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525-6532,共8页
近年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环境释放量不断增加,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湿地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和功能。然而,关于TiO_(2)NPs对沼泽土壤反硝化作用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机及制尚不明确。选择典型... 近年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NPs)环境释放量不断增加,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湿地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和功能。然而,关于TiO_(2)NPs对沼泽土壤反硝化作用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机及制尚不明确。选择典型沼泽土壤,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反硝化酶活性、反硝化速率(DNR)和N_(2)O排放对不同剂量TiO_(2) NPs 0 mg/kg(CK)、10 mg/kg(A10)、100 mg/kg(A100)、1000 mg/kg(A1000)输入的响应,探讨TiO_(2) NPs输入对沼泽土壤反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TiO_(2) NP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A10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P<0.01),A1000处理显著降低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_(2)^(-)-N)含量(P<0.05)。TiO_(2) NPs处理抑制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促进一氧化氮还原酶(NOR)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S)活性(P<0.01),A1000处理先促进后抑制了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P<0.05)。不同剂量TiO_(2)NPs处理抑制了土壤DNR,促进了N2O排放,TiO_(2) NPs处理通过抑制NIR活性,降低土壤DNR,同时通过促进NOR活性,提高N2O排放。综上,TiO_(2)NPs输入通过影响反硝化还原酶活性改变沼泽土壤反硝化过程,导致沼泽土壤N2O排放增加,改变湿地氮的源、汇功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TiO_(2) NPs输入的湿地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反硝化作用 N_(2)O排放 酶活性 沼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钯/氧化铜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3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56,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钯/氧化铜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化学脱合金将Ti-CuPd非晶条带制成待复合的Pd/CuO纳米多孔结构;将一定量油酸、钛酸四丁酯、油胺依次加入到环己烷中并不断搅拌,而后转移到反应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钯/氧化铜纳米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化学脱合金将Ti-CuPd非晶条带制成待复合的Pd/CuO纳米多孔结构;将一定量油酸、钛酸四丁酯、油胺依次加入到环己烷中并不断搅拌,而后转移到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后得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将上述Pd/CuO纳米多孔结构加入到正己烷溶液中超声后得到黑色悬浮液,向其中加入不同量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纳米多孔结构 结构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氧化 负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的荧光增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夏峥嵘 李荣青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利用新合成的复合纳米结构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研究了金属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层荧光的增强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复合金属纳米结构能极大地增强发光纳米晶层的荧光强度.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是以水合肼、硝酸银和四异丙... 利用新合成的复合纳米结构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研究了金属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层荧光的增强情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复合金属纳米结构能极大地增强发光纳米晶层的荧光强度.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是以水合肼、硝酸银和四异丙氧基钛为原材料,利用胶体化学法在水溶液中合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这种新合成的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基本上呈球形,有较为明显的核壳结构,中间黑色的核是银纳米颗粒,外层颜色较浅部分是二氧化钛壳层.另外,包裹二氧化钛壳层后,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吸收带从409nm红移至430nm,也证实了这种新型核壳纳米材料的形成.将此合成方法得到的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碲化镉纳米晶用旋转涂覆方法进行直接组合后,得到了银纳米颗粒对碲化镉纳米晶荧光的明显增强,并对其增强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这种能够增强荧光团发光的新型复合银纳米结构将在发光器件、荧光成像、生物探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二氧化钛核壳纳米颗粒 旋转涂覆 吸收光谱 表面等离子体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
15
作者 史佳琪 马莺 +2 位作者 张奕 陈章健 贾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399,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_(2)NPs)对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epG2)中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ibonucleic acid,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_(2)NPs)对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epG2)中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ibonucleic acid,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iO_(2)NPs肝细胞毒性的潜在机制。方法:分别从粒径、形状、团聚状态等方面对TiO_(2)NPs进行表征,在暴露于0、1.56、3.13、6.25、12.5、25、50、100和200 mg/L TiO_(2)NPs 24 h或48 h后,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TiO_(2)NPs对HepG2的细胞毒性。以0 mg/L(对照组)和100 mg/L(染毒组)的TiO_(2)NPs处理HepG2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样本,提取RNA并进行测序。筛选出对照组和TiO_(2)NPs染毒组之间的差异circRNA,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差异circRNA靶基因的富集通路。根据测序结果,筛选出显著改变的基因以及显著富集通路中的重要基因,对HepG2细胞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TiO_(2)NPs为球形锐钛矿,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水合粒径为(323.50±85.44)nm,Zeta电位为(-21.00±0.72)mV。CCK8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发现,随着TiO_(2)NPs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RNA测序共发现11478个circRNA,与对照组相比,TiO_(2)NPs染毒组(100 mg/L)中共有89个差异circRNA,其中59个上调,30个下调。根据日本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差异circRNA的靶向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降解、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通路以及脂肪酸代谢等通路上。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显示,代表性差异circRNA(包括circRNA.6730、circRNA.3650和circRNA.4321)的相对表达量在TiO_(2)NPs染毒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TiO_(2)NPs可诱导circ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提示表观遗传学可能在肝细胞毒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肝细胞毒性 环状RNA 表观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与碳纳米管协同作用的葡萄糖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吴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8-1483,共6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壳聚糖(TiO2-MWNT-CS)复合物,待干后在其TiO2-MWNT-CS修饰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均匀而致密的纳米铂(Pt),然后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最后,为了防止酶的泄漏和干扰物质的干扰...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壳聚糖(TiO2-MWNT-CS)复合物,待干后在其TiO2-MWNT-CS修饰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均匀而致密的纳米铂(Pt),然后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最后,为了防止酶的泄漏和干扰物质的干扰,将Nafion滴涂于修饰电极表面,制得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技术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3.0×10-6~1.45×10-3 mol/L范围内对葡萄糖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7(n=15),检测下限为9.5×10-7 mol/L(S/N=3)。由于纳米粒子间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纳米管(MWNT) 纳米铂(Pt)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氧化钼包覆钼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17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氧化钼包覆钼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其中三氧化钼包覆在三价钼离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表面:其中,二氧化钛为锐钛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二氧化钛颗粒之间具有烧结界面且呈类链状结构。本发明采用一步火焰...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氧化钼包覆钼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其中三氧化钼包覆在三价钼离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表面:其中,二氧化钛为锐钛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二氧化钛颗粒之间具有烧结界面且呈类链状结构。本发明采用一步火焰喷雾燃烧技术.可快速连续化制备所述的三氧化钼包覆钼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材料:最大限度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了TiO2的电导率,且与表面生长的MoO3一起提供额外嵌锂空间.提高了比容量.保证材料的高的电化学活性和高倍率性能.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颗粒 氧化 制备方法 钼掺杂 包覆 应用 二氧化钛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颗粒及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体外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海美 黄鹏程 +6 位作者 赵田田 周长慧 李若婉 于春荣 陈志勇 顾林峰 常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2-1200,共9页
纳米物质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广泛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工业,但它们的安全性和遗传毒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人成淋巴TK6细胞的体外彗星实验整合体外PIG-A基因突变实验对纳米银颗粒(AgNPs)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NPs)的致DN... 纳米物质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广泛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工业,但它们的安全性和遗传毒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人成淋巴TK6细胞的体外彗星实验整合体外PIG-A基因突变实验对纳米银颗粒(AgNPs)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NPs)的致DNA断裂作用和致突变性进行初步研究。本研究探究了最高至200μmol/L浓度时,TK6细胞暴露于两种纳米物质4 h时的彗星实验和经过暴露24 h以及10 d基因突变表达期后的PIG-A基因突变结果。同时,本研究还检测了TK6细胞暴露于纳米颗粒4 h及24 h对纳米物质的摄取能力。在纳米物质摄取实验中,随着纳米物质浓度的升高,TK6细胞在流式细胞仪检测图中的侧向散射角(side scatter,SSC)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升高,表明TK6细胞可摄取两种纳米颗粒。在4 h彗星实验中,AgNPs可导致彗星尾DNA荧光%强度呈现浓度依赖性显著升高,为阳性结果。而TiO2NPs则不能诱导彗星尾DNA荧光%强度呈现浓度依赖性显著升高,但最高浓度组尾DNA荧光%超过本实验室阴性历史对照数据,为可疑结果。而在体外PIG-A基因突变实验结果中,AgNPs和TiO2NPs均不能诱导TK6细胞的PIG-A基因突变率出现阳性升高。AgNPs可导致TK6细胞出现DNA损伤,但不能诱导PIG-A基因突变率升高。TiO2NPs既不能诱导TK6细胞出现DNA损伤,也不能诱导PIG-A基因突变率升高,TiO2NPs的遗传毒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彗星实验 PIG-A基因突变实验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镉胁迫下小白菜毒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苗苗 强沥文 +2 位作者 王伟 张克强 孙斌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5-1195,共11页
为了探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对镉(Cd)胁迫下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为受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测定了生物量、丙二醛(MDA)、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微结构及小白菜根部、地上部中Cd、Ti含量等... 为了探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对镉(Cd)胁迫下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为受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测定了生物量、丙二醛(MDA)、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微结构及小白菜根部、地上部中Cd、Ti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TiO2 NPs增强了Cd对小白菜的生长抑制,株高和干质量分别降低了5.31%和29.79%(P<0.05);TiO2 NPs使Cd在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的富集水平分别显著增加了64.86%和58.30%(P<0.05);TiO2 NPs显著加强Cd对小白菜幼苗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超微结构显示,单一Cd胁迫下小白菜幼苗叶绿体基粒片层模糊且排列紊乱;Cd与TiO2 NPs共存时小白菜根、叶细胞中有大量的TiO2 NPs团聚体,细胞壁折叠、内陷,椭圆叶绿体变圆,类囊体膨胀解体,残存的基粒和基质类囊体更加肿胀、疏松,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TiO2 NPs作为载体显著促进了小白菜根系对Cd的吸收,并使其转运至地上部,引起膜脂过氧化,破坏幼苗的叶绿体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增强Cd对小白菜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 Cd 小白菜 植物毒性 氧化损伤 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植物有益蜡样芽胞杆菌存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爽 常立艳 +1 位作者 王琦 梅汝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以生物活体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病害生防制剂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受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中的纳米颗粒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植物有益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905)受纳米颗粒影响而存活率明显降低。二氧化钛表面... 以生物活体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病害生防制剂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受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中的纳米颗粒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植物有益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905)受纳米颗粒影响而存活率明显降低。二氧化钛表面产生的.OH和其他活性氧如H2O2、O2-.等都参与了灭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杆菌纳米颗粒二氧化钛存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