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乳液水热法低温制备TiO_(2)纳米棒阵列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凯 刘鎏 +2 位作者 梁桂杰 徐可 汪竞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利用微乳液水热法降低反应能,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低温合成出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阻抗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体... 利用微乳液水热法降低反应能,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低温合成出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阻抗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体系表面能,诱发前驱物发生水解缩聚反应,促进TiO_(2)晶粒在溶液-液相-固相三相界面成核和生长,实现低温80℃直接在基底表面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同等条件下相比常规水热法,该方法制备TiO_(2)纳米棒阵列相比于传统水热法在同一反应温度下具有更低的反应能且阵列形貌更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 微乳液水热法 结构形貌 光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逯亚博 刘祥萱 +2 位作者 杨玉雪 李飞 谢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206,共5页
为了提高经典光催化剂TiO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以水热法和真空浸渍煅烧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石墨相氮化碳/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g-C_(3)N_(4)/TiO_(2) NRAs)。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紫外-可见光和光... 为了提高经典光催化剂TiO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以水热法和真空浸渍煅烧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石墨相氮化碳/TiO_(2)纳米棒阵列薄膜(g-C_(3)N_(4)/TiO_(2) NRAs)。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紫外-可见光和光电化学等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包裹在TiO_(2)纳米棒表面,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照射180min后,g-C_(3)N_(4)/TiO_(2)NRAs降解偏二甲肼(UDMH)废水的效率是单纯TiO_(2)的2倍,其光催化性能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催化剂对可见光响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异质结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此外,g-C_(3)N_(4)与TiO_(2)NRAs的复合研究也为光催化降解UDMH废水提供了一种易回收且不易引起二次污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薄膜 偏二甲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PTPAT纳米核/壳结构复合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
3
作者 欧阳密 陈璐 +6 位作者 胡旭明 李裕文 戴大程 屠袁波 白茹 吕晓静 张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96-2803,共8页
通过水热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垂直生长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棒阵列,以TiO2纳米棒阵列为模板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原位制备了TiO2-聚三[2-(4-噻吩)苯]胺(PTPAT)纳米核/壳结构的复合薄膜,相比于纯PTPAT薄膜,TiO2-PTPA... 通过水热法在氟掺杂氧化锡(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垂直生长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棒阵列,以TiO2纳米棒阵列为模板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原位制备了TiO2-聚三[2-(4-噻吩)苯]胺(PTPAT)纳米核/壳结构的复合薄膜,相比于纯PTPAT薄膜,TiO2-PTPAT复合薄膜显示出更好的电致变色(EC)性能.PTPAT薄膜在6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28%,在11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60%,其褪色时间为3.86 s,着色时间为5.52 s;TiO2-PTPAT复合薄膜在6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43%,在1100 nm波长下的对比度为79%,其褪色时间为3.35 s,着色时间为4.43 s,表明核/壳复合结构薄膜的光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性能更加优异.将PTPAT薄膜和TiO2-PTPAT复合薄膜作为电致变色层组装成固态EC器件,基于复合薄膜的器件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高的耐受电压.复合薄膜在保持PTPAT薄膜原有的EC性能的基础上,由于有序生长的纳米阵列结构的引入增加了薄膜的比表面积,为电致变色过程中离子的掺杂和脱掺杂提供了更多有序通道,从而加快了离子扩散速度.TiO2阵列的引入也改善了聚合物薄膜与透明导电电极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从而提升了器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 聚三[2-(4-噻吩)苯]胺 纳米复合 电致变色 电化学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