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鞠剑峰 李澄俊 +1 位作者 徐铭 叶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3,681,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TiO2 SiO2和V2O5/TiO2 SiO2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TiO2 SiO2和V2O5/TiO2 SiO2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杀抑率均在99%以上。对其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合成条件对其处理含氰废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平 杨静 +1 位作者 史娟华 张亚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以乙醇为有机溶剂,硅酸钠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吸附材料,并进行热重分析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硅酸钠∶钛酸丁酯∶乙醇∶水=7∶5∶30∶20(体积比),pH=2,硅酸钠用量30mL,继续搅拌时... 以乙醇为有机溶剂,硅酸钠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吸附材料,并进行热重分析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硅酸钠∶钛酸丁酯∶乙醇∶水=7∶5∶30∶20(体积比),pH=2,硅酸钠用量30mL,继续搅拌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2h。此条件下制备的材料用于含氰废水处理,铜吸附量最大,氰分解率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溶胶法 两步法 二氧化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含氰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钒酸铋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雅男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1,共4页
为综合二氧化钛、钒酸铋光催化剂的性能,制备了二氧化钛-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并以布洛芬为目标降解物,与二氧化钛、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加入无水乙醇、盐酸、去离子水,采用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 为综合二氧化钛、钒酸铋光催化剂的性能,制备了二氧化钛-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并以布洛芬为目标降解物,与二氧化钛、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加入无水乙醇、盐酸、去离子水,采用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五水硝酸铋、偏钒酸铵为原料,加入浓硝酸、氢氧化钠,制备了钒酸铋、二氧化钛-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此制备方法简便、高效。在可见光照射下,使用二氧化钛、钒酸铋、二氧化钛-钒酸铋3种光催化剂对布洛芬进行光催化降解,并将3种光催化剂分别联合过氧化氢对布洛芬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3种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未加入过氧化氢条件下,3种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氧化钛-钒酸铋、二氧化钛、钒酸铋;加入电子捕获剂过氧化氢后,提高了光催化剂降解布洛芬的效率,减少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度,并且3种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氧化钛-钒酸铋、钒酸铋、二氧化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钒酸铋 二氧化钛-钒酸铋复合材料 布洛芬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二氧化钛/分子筛复合光催化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元盛 李建伟 +3 位作者 马炎 李国旺 张茂亮 单雪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7,共5页
将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钛负载在分子筛上,再与硫化镉复合,制备了硫化镉-二氧化钛/分子筛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形貌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 将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钛负载在分子筛上,再与硫化镉复合,制备了硫化镉-二氧化钛/分子筛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形貌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纯二氧化钛相比,二氧化钛/分子筛具有更快的吸附降解效率;与二氧化钛/分子筛、硫化镉/分子筛相比,硫化镉-二氧化钛/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为优越。硫化镉-二氧化钛/分子筛优化制备条件:硫化镉溶液质量浓度为2.0g/L、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二氧化钛/分子筛复合材料 催化剂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瑞娟 黄莉莉 +2 位作者 王蓉 施灿璨 景钇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05,210,共5页
通过水热反应法制备了TiO_(2),再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不同TiO_(2)含量的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聚苯胺复合材料吸附甲基橙的性能及其动力学过程,... 通过水热反应法制备了TiO_(2),再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不同TiO_(2)含量的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聚苯胺复合材料吸附甲基橙的性能及其动力学过程,并探讨了TiO_(2)含量、吸附时间、吸附剂质量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PANI和PANI/TiO_(2)复合材料形貌均为颗粒状;PANI/TiO_(2)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率比纯PANI吸附率较高,TiO_(2)含量为8%的PANI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率较高;随着吸附剂质量的增加,PANI/TiO_(2)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率呈现不断增大趋势,当PANI/TiO_(2)质量不大于0.033g时,其吸附率增加较快;对吸附过程通过动力学准一级和准二级方程拟合可知,PANI/TiO_(2)复合材料吸附甲基橙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吸附性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TiO_2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被引量:35
6
作者 鞠剑峰 李澄俊 徐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Sol gel法制备掺杂不同质量分数银的纳米Ag/TiO2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掺杂后的复合材料和应用其整理的纺织品不需紫外光照射就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透明抑菌圈达到13~17mm。... 采用Sol gel法制备掺杂不同质量分数银的纳米Ag/TiO2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掺杂后的复合材料和应用其整理的纺织品不需紫外光照射就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透明抑菌圈达到13~17mm。复合材料中银的掺杂能抑制粒径的长大,促进TiO2从锐钛型向金红石相的转移,但其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影响不大。n(Ti)∶n(Ag)=20∶1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最佳,透明抑菌圈达到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普萘洛尔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海波 戴珂 陈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4-38,共5页
水环境中普萘洛尔残留会对水产食品安全造成危害,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普萘洛尔。本实验以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MWCNTs-TiO2)为光催化剂,对普萘洛尔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普... 水环境中普萘洛尔残留会对水产食品安全造成危害,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普萘洛尔。本实验以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MWCNTs-TiO2)为光催化剂,对普萘洛尔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普萘洛尔质量浓度20mg/L、溶液初始pH值为7、10%MWCNTs-TiO2光催化剂加入量2.0g/L时,紫外光照射180min普萘洛尔的降解率达到95%。并对普萘洛尔的降解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MWCNT-TiO2降解普萘洛尔主要发生·OH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有效降解普萘洛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MWCNTs-TiO2) 光催化剂 普萘洛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二氧化钛的三氧化二铬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霏 庄全超 孙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0-313,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三氧化二铬(Cr2O3)/二氧化钛(TiO2)复合材料,用XRD、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以20mA... 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三氧化二铬(Cr2O3)/二氧化钛(TiO2)复合材料,用XRD、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以20mA/g的电流在0-3V充放电,第2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625.4mAh/g,放电容量保持率达61.9%。TiO2对Cr2O3的包覆,抑制了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稳定了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的结构,提高了电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二铬(Cr2O3) 二氧化钛(TiO2)复合材料 包覆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孔钼酸铋纳米片/TiO_(2)纳米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自涛 吴方棣 +2 位作者 胡家朋 付兴平 吴惠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酸化处理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带为基底,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三维多孔Bi_(2)MoO_(6)纳米片/TiO_(2)纳米带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曲线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表... 以酸化处理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带为基底,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三维多孔Bi_(2)MoO_(6)纳米片/TiO_(2)纳米带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曲线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表征样品的形貌、物相、孔结构和光催化性能。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有机污染物,考察了n(Bi_(2)MoO_(6))∶n(TiO_(2))、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i_(2)MoO_(6))∶n(TiO_(2))=4∶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24h时,Bi_(2)MoO_(6)/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最好,降解率最高可达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带 钼酸铋纳米片 钼酸铋/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春晓 黄茹婷 石先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采用Shewanellaoneidensis MR-1合成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Fe_(2)O_(3)/TNT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_(2)O_(3... 采用Shewanellaoneidensis MR-1合成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Fe_(2)O_(3)/TNT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_(2)O_(3)成功负载在TiO_(2)纳米管上;在紫外光照射下,Fe_(2)O_(3)/TNTs在60min内对苯胺蓝的脱色率可达到97.5%,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Shewanellaoneidensis MR-1协同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对苯胺蓝脱色率较So.neidensis MR-1提高了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 Shewanellaoneidensis MR-1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过氧化氢的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时巧翠 王素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通过将碳纳米管及二氧化钛复合材料(CNT-TiO2)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并借其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静电吸附和对羧酸基的高反应特性,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CNT-TiO2表面,制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HRP-CNT-TiO2)。对此修饰电... 通过将碳纳米管及二氧化钛复合材料(CNT-TiO2)修饰于金电极表面,并借其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静电吸附和对羧酸基的高反应特性,使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CNT-TiO2表面,制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HRP-CNT-TiO2)。对此修饰电极在磷酸盐缓冲介质(pH7.2)中的电催化性质及其电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电极对过氧化氢有很好的电催化特性,且发现当过氧化氢的浓度在4.2×10^-7-3.2×10^-4mol·L^-1之间与ΔI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7.2×10^-8mol·L^-1。为试验方法的精密度,对过氧化氢的浓度水平为5×10^-5mol·L^-1的条件下进行了8次测定,结果的RSD值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材料(CNT-TiO2)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生物传感器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催化剂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12
作者 徐文媛 徐雨 +4 位作者 刘思琪 樊俊杰 陈曦 杨绍明 廖梦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0-197,203,共9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以石墨烯为载体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分别采用水热法、共沉淀法和Hummers法制备了石墨烯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TiO_(2)/RGO)、磁性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这3种催化...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以石墨烯为载体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分别采用水热法、共沉淀法和Hummers法制备了石墨烯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TiO_(2)/RGO)、磁性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这3种催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分析了3种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TiO_(2)/RGO、磁性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这3种体系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69.2%和98.89%、76.99%和98.26%、78.1%和98.11%。氧化石墨烯的处理效果最佳,次之为磁性石墨烯,而TiO_(2)/RGO的处理效果较差。再对3种材料进行BET测试,并对处理前后二沉水进行红外以及气相-质谱联用的表征,与优化实验处理结果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磁性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催化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reased photo-catalytic removal of sulfur using titania/MWCNT composite 被引量:1
13
作者 Molood Barmala Abdolsamad Zarringhalam Moghadam Mohammad Reza Omidkha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66-1070,共5页
Titania coating of multi wall carbon nano tube(MWCNT) was carried out by sol-gel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photo catalytic properties.The effect of MWCNT/TiO_2 mass to volume ratio on adsorption ability,reaction ... Titania coating of multi wall carbon nano tube(MWCNT) was carried out by sol-gel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photo catalytic properties.The effect of MWCNT/TiO_2 mass to volume ratio on adsorption ability,reaction rate and photo-catalytic removal efficiency of dibenzothiophene(DBT) from n-hexan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9 W UV lam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nanotubes improves the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iO_2 by two factors;however,the DBT removal rate versus MWCNT content is found to follow a bimodal pattern.Two factors are observed to affect the removal rate of DBT and produce two optimum values for MWCNT content.First,large quantities of MWCNTs prevent light absorption by the solution and decrease removal efficiency.By contrast,a low dosage of MWCNT causes recombination of the electron holes,which also decreases the DBT removal rate.The optimum MWCNT contents in the composite are found to be 0.25 g and 0.75 g MWCNT per 80 m L of s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 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SOL-GEL TITANIA multi wall carbon nano tube (MWC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iO_2 addition on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in-situ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of Si-Al-Zr-O amorphous bulk
14
作者 梁叔全 刘荣 +1 位作者 谭小平 官迪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321-1325,共5页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in-situ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of Si-Al-Zr-O amorphous bulk. The effects of TiO2 addition on the fabrication of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in-situ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of Si-Al-Zr-O amorphous bulk. The effects of TiO2 addition on the fabrication of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ultra-fine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 ceramic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amorphous bulk treated at 980 ℃ for nucleation and 1 140℃ for crystallization.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eramics was examin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amples were evaluat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X)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determined using Vickers ind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O2 additives with mass fraction of 1%-7% reduce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t-ZrO2 and mullite.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TiO2 additives is less than 5%, the phases do not change, and most of TiO2 dissolves in ZrO2.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TiO2 additives is over 5%, the excessive TiO2 forms a new phase, ZrTiO4. Meanwhile,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iO2 additiv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s. As the TiO2 content increases from 1% to 7% (mass fraction), the grain size and the Vickers hardness of zirconia-mullite composites increase. The composite with 3% (mass fraction) TiO2 additives attains relatively higher fracture t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ZRO2 MULLITE comoposi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