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乐果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芳 廖婵娟 +3 位作者 罗琳 易建龙 李凯 刘富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7-333,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TiO2/MWCNTs)复合材料,其m(TiO2)∶m(MWCNTs)=3∶4、表面平均孔径为5.724 nm。选用该复合材料对乐果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探讨不同光源及光照时间、乐果初始浓度、复合材料添加量、温度等对...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TiO2/MWCNTs)复合材料,其m(TiO2)∶m(MWCNTs)=3∶4、表面平均孔径为5.724 nm。选用该复合材料对乐果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探讨不同光源及光照时间、乐果初始浓度、复合材料添加量、温度等对其光催化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在25℃、紫外光照30 min、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和TiO2/MWCNTs复合材料添加量为0.25 g/L条件下的降解率为80.7%,TiO2/MWCNTs复合材料的最大吸附量为16.15 mg/g;在其他条件相同,仅将紫外光改为自然光条件下,乐果的催化降解率为79.2%,与紫外光下的催化降解率相差不大;而同等条件下,Ti O2对乐果在紫外光下的催化降解率比TiO2/MWCNTs低33.1%。因此,可以用自然光代替紫外光用于吸附试验,自然条件下采取该工艺可有效降解环境中乐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 吸附 光催化降解 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聚芳醚腈三元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旭 刘孝波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9,共5页
通过溶剂流延成膜法配合超声辅助分散制备一种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聚芳醚腈(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对纯PEN薄膜和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的脆断面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iO2/PEN二组分复合材料薄膜、MWCNT... 通过溶剂流延成膜法配合超声辅助分散制备一种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聚芳醚腈(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对纯PEN薄膜和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的脆断面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iO2/PEN二组分复合材料薄膜、MWCNT/PEN二组分复合材料薄膜以及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在50 Hz^100 kHz频率内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超声分散技术使TiO2和MWCNT在PEN基体中分散均匀;同时加入20%TiO2和3%MWCNT的TiO2/MWCNT/PEN复合材料薄膜的介电常数达到26(50Hz),说明这两种填料对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提高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壁碳纳米管 聚芳醚腈 复合材料薄膜 介电性能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涂覆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丛野 秦云 +3 位作者 李轩科 董志军 袁观明 崔正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9-1515,共7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反应性模板,金属钛粉为钛源,采用熔盐法制备碳化钛涂覆的MWCNTs中间体,然后通过控制氧化制备二氧化钛涂覆的MWCNTs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熔盐反应温度、MWCNTs和钛粉的摩尔比及氧化温度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的影...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反应性模板,金属钛粉为钛源,采用熔盐法制备碳化钛涂覆的MWCNTs中间体,然后通过控制氧化制备二氧化钛涂覆的MWCNTs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熔盐反应温度、MWCNTs和钛粉的摩尔比及氧化温度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可见光(λ>420nm)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基本保持了原始MWCNTs的纤维状形貌,二氧化钛涂层在MWCNTs表面分布均匀,并与MWCNTs之间结合紧密,形成了Ti-O-C键.MWCNTs增强了污染物亚甲基蓝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Ti-O-C键的形成使得在二氧化钛价带附近形成了杂质能级,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所制备的TiO2/MWCNTs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碳掺杂 涂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和单壁碳纳米管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晓静 陈灏 +1 位作者 闫海 秦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污染物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污染物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0.01~500mg·L-1浓度范围内,nano-TiO2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现象,而SWCNTs却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其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为261.5mg·L-1.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nano-TiO2相比,SWCNTs能够发生凝聚并吸附大量的普通小球藻细胞,因此严重抑制了普通小球藻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纳米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二氧化硅包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热与电绝缘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瑾朝 杜飞鹏 +2 位作者 崔伟 周兴平 解孝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06,110,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厚度为30nm-50nm的二氧化硅(SiO2)包覆多壁碳纳米管(SiO2-MWNTs),并与聚氨酯(PU)复合制备了PU/SiO2-MWNT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MWNTs对PU导热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包覆层增强了MWNTs与PU之间的界面相...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厚度为30nm-50nm的二氧化硅(SiO2)包覆多壁碳纳米管(SiO2-MWNTs),并与聚氨酯(PU)复合制备了PU/SiO2-MWNT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MWNTs对PU导热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包覆层增强了MWNTs与PU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促进了MWNTs在PU中的分散。由于SiO2包覆层的电绝缘作用,PU/SiO2-MWNT复合材料保持了PU的电绝缘性能。同时SiO2包覆层作为过渡层,降低了PU与MWNTs间的模量失配,减少了声子的界面散射,提高了PU/SiO2-MWNT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SiO2-MWNTs的质量分数为0.5%和1.0%时,PU/SiO2-MWNT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提高了53.7%和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氨酯 导热 电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纳米复合薄膜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俊华 邝代治 +2 位作者 冯泳兰 刘梦琴 邓华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72-2178,共7页
利用壳聚糖(CHI)溶液分散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该分散液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复合薄膜;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在该纳米复合层上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GOx),同时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 利用壳聚糖(CHI)溶液分散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该分散液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复合薄膜;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在该纳米复合层上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GOx),同时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AC)对所制备的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同时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考察了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测试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在0.5~20.0 mmol.L-1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2 mmol.L-1;电流达到95%的稳态时间小于5 s;此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能有效排除抗坏血酸、尿酸等常见干扰物的影响并成功应用于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葡萄糖氧化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价修饰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环颖 李文军 +1 位作者 常志东 郭会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5,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非共价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积二氧化钛粒子制得纳米复合材料。用TEM、XRD、FTIR、N2吸脱附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均匀沉积在被修饰碳纳米管表面,且二氧化钛...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非共价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积二氧化钛粒子制得纳米复合材料。用TEM、XRD、FTIR、N2吸脱附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均匀沉积在被修饰碳纳米管表面,且二氧化钛为纯锐钛矿晶体结构,没有金红石和板钛矿相。非共价修饰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其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6~10 nm,且比表面积与纯的二氧化钛相比明显增大,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相比纯的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价修饰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性能
8
作者 杨晓武 李宏涛 +2 位作者 张康 李培枝 王晨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5,I0003,共9页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和电子传递效率.为准确评估该催化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过电位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TA与CNTs的最佳比例为10∶5,该比例下的催化剂展现出卓越的ORR性能;当CNTs比例过高时会掩蔽反应活性位点;而CNTs比例过低时,则可能影响电子传递效率.在最优比例下,催化剂的极限电流密度高达−7.57 mA·cm^(−2),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4.67 mA·cm^(−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为考察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潜力,还深入评估了其在燃料交叉反应(甲醇)中的稳定性.与商用Pt/C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电流波动较小,证明其对燃料交叉反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O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电催化 多壁碳纳米管 对苯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环颖 李文军 +2 位作者 常志东 周花蕾 郭会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29-253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积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子制得复合光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沉积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子制得复合光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子是呈球形、团聚,随机沉积在未修饰碳纳米管任意表面,甚至部分碳纳米管表面是完全裸露的。经PVP修饰后的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均匀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二氧化钛为纯锐钛矿晶体结构,没有金红石和板钛矿相。表面修饰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相比纯的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聚乙烯吡咯烷酮 表面修饰 复合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负载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文一 王恩霞 +4 位作者 霍腾波 朱刘勇 山伯晋 连伟涛 李银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4,7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oCNTs)为载体,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成功制备了TiO_2纳米粒子负载碳纳米管的复合光催化剂(TiO_2/o CNTs).通过XRD、TEM、UV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oCNTs)为载体,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成功制备了TiO_2纳米粒子负载碳纳米管的复合光催化剂(TiO_2/o CNTs).通过XRD、TEM、UV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450℃煅烧3 h后制备的TiO_2/o CNTs复合体系中,纳米TiO_2呈现锐钛矿且均匀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o CNTs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变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以实现TiO_2对紫外光的敏感性.当TiO_2和o CNTs的质量比为1∶0.03、TiO_2/3%o CNTs催化剂使用量为0.8 g/L时,对20 mg/L甲基橙溶液紫外灯照射1 h,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9%,而同等条件下纯TiO_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不到50%,说明o CNTs能够有效提高TiO_2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TiO_2/3%o CNTs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进行5次循环降解,降解率保持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二氧化钛 甲基橙 溶胶-凝肢法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纳米粒子(AuNPs) 重金属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刚 方俊飞 冯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79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将TiO2和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TiO2/CNTs复合物纳米流体。利用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TEM)在内的测试方法对TiO2和CNTs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自制光热转换装置对单组分纳米流体和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表现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添加CNTs后纳米流体的光吸收性能得到有效增强,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纳米流体 光吸收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志 李星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77,共3页
以钛酸丁酯和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合成了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光催化剂。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不同碳纳米管含量对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谱研究了光催... 以钛酸丁酯和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合成了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光催化剂。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不同碳纳米管含量对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谱研究了光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吸光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碳纳米管能够有效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但过多将导致其活性降低;原位添加的碳纳米管没有影响二氧化钛的晶型结构,但会抑制其晶粒的生长;引入碳纳米管后二氧化钛在吸收边带发生了明显红移,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与碳纳米管协同作用的葡萄糖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吴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8-1483,共6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壳聚糖(TiO2-MWNT-CS)复合物,待干后在其TiO2-MWNT-CS修饰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均匀而致密的纳米铂(Pt),然后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最后,为了防止酶的泄漏和干扰物质的干扰...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壳聚糖(TiO2-MWNT-CS)复合物,待干后在其TiO2-MWNT-CS修饰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均匀而致密的纳米铂(Pt),然后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最后,为了防止酶的泄漏和干扰物质的干扰,将Nafion滴涂于修饰电极表面,制得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技术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3.0×10-6~1.45×10-3 mol/L范围内对葡萄糖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7(n=15),检测下限为9.5×10-7 mol/L(S/N=3)。由于纳米粒子间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碳纳米管(MWNT) 纳米铂(Pt)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接枝氨基化碳纳米管桥接金属有机骨架储存二氧化碳研究
15
作者 郑佳佳 杭建嵘 +2 位作者 俞娟 王晓东 黄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通过化学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CNT)表面引入氨基,并利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将其桥接到金属有机骨架(MOFs),合成一种具有吸附CO_(2)能力的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O_(2)吸附-... 通过化学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CNT)表面引入氨基,并利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将其桥接到金属有机骨架(MOFs),合成一种具有吸附CO_(2)能力的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CO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新型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热稳定性及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通过添加超支化PEI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CO_(2)吸附性能,其表面丰富的多氨基位点促进了CO_(2)的存储。氨基化后的CNT与MOFs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复合材料的CO_(2)储存能力,吸附量达到462.33cm^(3)/g,同时增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 二氧化碳储存 聚乙烯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盐冻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续 田威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NTs的混凝土经历200次耦合循环后抗压强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4.5%,此掺量下MWCNTs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改善效果最好;建立的基于Weibull分布可靠性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盐冻环境下MWCNTs混凝土的损伤劣化情况,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 冻融损伤 硫酸盐侵蚀 WEIBULL分布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武玉瑄 刘儒平 +4 位作者 侯兰兰 辛智青 孙志成 李长林 曹梅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从实例分析了修饰对电极产生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进行神经递质检测的原理和应用。本文将为开发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探索神经系统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电活性 电化学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安洋 杨柳 +1 位作者 彭邦华 刘志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583-588,共6页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溶剂热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碳纳米管—二氧化钛(CNTs-Ti 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对该复合材料形貌和晶型的结构...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溶剂热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碳纳米管—二氧化钛(CNTs-Ti 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对该复合材料形貌和晶型的结构进行表征;对比CNTs-Ti O2和市售Ti O(P25)UV-vis2图谱,结果显示P25只能吸收单一的紫外光,而CNTs-Ti O2则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均有良好的光吸收性,并且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CNTs-Ti O2对光的吸收性能越好;采用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研究CNTs-Ti O2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NTs-Ti O2在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上述结果表明可以将CNTs-Ti 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降解工业废水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溶剂热法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辅助作用下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导电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李康 邵会菊 +3 位作者 高伟 伍明蜜 杨曼 刘玉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FMWCNT/SMANa/PSF)导电分离膜。成功制备了具有指状孔和网状支撑体的理想结构。导电粒子FMWCNT在膜表面呈现偏析现象,而在膜内部则实现了均匀分散。对该导电分离膜的黏度、电导率、结构形貌、渗透分离性能以及抗污染能力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精细调控FMWCNT添加量和外场辅助技术改良了膜的内部结构,促进了膜内FMWCNT的分布和排列,优化了膜内导电网络,使得该导电分离膜具备了优异的渗透通量和导电性能。在添加质量分数2.5%的FMWCNT及1 min的外场辅助处理下,导电分离膜展现出优良的电导率(1362μs/cm)、纯水渗透通量[3512.16 L/(m^(2)·h·bar)],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98.13%)及抗污染性能(通量恢复率9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外场辅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