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及液相区中甲醇核磁弛豫速率比较研究(英文)
1
作者 程晓蒙 李宇 +2 位作者 陈总 李宏平 郑晓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71-2677,共7页
用核磁共振氢谱测量了不同温度(293.15和308.15 K)及压力高达25 MPa下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超临界)及液相区(亚临界)中甲醇(羟基及甲基)的纵向弛豫时间T1,exp。本工作的目的是考察近临界区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压力、温度及组成对甲... 用核磁共振氢谱测量了不同温度(293.15和308.15 K)及压力高达25 MPa下二氧化碳-甲醇混合气相(超临界)及液相区(亚临界)中甲醇(羟基及甲基)的纵向弛豫时间T1,exp。本工作的目的是考察近临界区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压力、温度及组成对甲醇弛豫速率的影响,揭示混合物不同相区(气相及液相区)中自旋-晶格弛豫(SLR)过程的机理。此外,还对比研究了等温条件下超临界和亚临界混合气相及液相区中甲醇的SLR速率1/T1,exp随混合物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本工作所涉及的温度及压力区间,对于纯甲醇或液相区其SLR过程是以偶极-偶极(DD)作用机理为主导,而在气相区SLR过程则是以自旋-转动(SR)作用机理占优势,也即,超临界和亚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SLR过程在不同相区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控制。由于甲醇的SLR弛豫速率1/T1,exp是由甲醇分子间及分子内的DD作用和SR作用三部分共同决定的,所以研究超临界和亚临界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的SLR弛豫速率随压力、浓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供更多该混合物不同相态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甲醇混合物 偶极-偶极作用机理 亚临界和超临界流体 自旋-晶格弛豫速率 自旋-转动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商敏静 陈绍云 +1 位作者 李桂民 张永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2,54,共4页
采用并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对其进行了改性,在固定窗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Ag2O和La2O32种助剂对CuO-ZnO-ZrO2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及不同La2O3含量的CuO-ZnO-ZrO2的催... 采用并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对其进行了改性,在固定窗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Ag2O和La2O32种助剂对CuO-ZnO-ZrO2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及不同La2O3含量的CuO-ZnO-ZrO2的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g2O和La2O3都可以提高CuO-ZnO-ZrO2催化剂的活性,而且添加6%La2O3(文中均指质量分数)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添加Ag2O的催化剂中Ag作为活性中心参与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对于La2O3改性的CuO-ZnO-ZrO2催化剂,适量La2O3有利于提高催化剂中CuO和ZnO的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氧化-氧化-氧化 氧化 氧化 助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壁式萃取精馏分离环氧丙烷-水-甲醇混合物的模拟
3
作者 高晓新 谭建凯 +2 位作者 陶阳 张振羽 马正飞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本文对环氧丙烷(PO)-水-甲醇混合物的分离提出了分壁式萃取精馏的方法。在满足PO产品纯度为9999%时,运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模拟、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塔板数为45,萃取剂进料流量为11 t/h,萃取剂进料板为第12块,质量回流比为025,再... 本文对环氧丙烷(PO)-水-甲醇混合物的分离提出了分壁式萃取精馏的方法。在满足PO产品纯度为9999%时,运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模拟、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塔板数为45,萃取剂进料流量为11 t/h,萃取剂进料板为第12块,质量回流比为025,再沸器能耗为5569 MW。与传统萃取精馏相比,分壁式萃取精馏可降低能耗1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壁式萃取精馏 环氧丙烷 环氧丙烷--甲醇混合物 模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水二元混合物中Co(bpb)与叠氮离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HASHEMI Javad ALIZADEH Naader +1 位作者 MEGHDADI Soraia AMIRNASR Mehdi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9-1243,共5页
Co(bpb) [bpbH2is N,N′-o-phenylenebis(pyridine-2-carboxamide) ,C18H12N4O2] complex has active axial sites like a porphyrin complex. We studied the coordination of azide ion(N3-) to Co(bpb) in binary methanol-water mix... Co(bpb) [bpbH2is N,N′-o-phenylenebis(pyridine-2-carboxamide) ,C18H12N4O2] complex has active axial sites like a porphyrin complex. We studied the coordination of azide ion(N3-) to Co(bpb) in binary methanol-water mixtures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83-303 K. From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rate constant,activation parameters(Ea,ΔH,ΔS,and ΔG) were obtained. An isokinetic temperature at about 302 K was observed at which the formation rate of Co(bpb) -N3-was more or less independent of the solvent composition. The resulting ΔH against TΔS plot showed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enthalpy-entropy compensation in azide complexation process.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and based on the absorbance of Co(bpb) -N3-produced through complex formation,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 3-in solution was develop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rbance and N3-concentration was obtained in the range of(0.85-5.00) × 10-4 mol·L-1(3.6-21.0 μg·mL-1) .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2.5×10-5 mol·L-1(1.0 μg·mL-1) .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N3-anion in real wat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二元混合物 Co(bpb) 叠氮离子反应 动力学 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的CuO-ZnO/Al_2O_3及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孔秀琴 唐兴江 +1 位作者 许珊 王晓来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以柠檬酸为燃料制备了多种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N2静态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研究了柠檬酸与硝酸盐比例关系对催化剂物化性...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以柠檬酸为燃料制备了多种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N2静态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研究了柠檬酸与硝酸盐比例关系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形貌和还原性能的影响.并将其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考察催化剂的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以及甲醇时空收率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用量等于化学计量比时,CuO-ZnO/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当柠檬酸用量大于化学计量比时,催化性能次之,且变化不大,但当柠檬酸用量小于化学计量比时,催化性能明显降低.这一结果与其物化性质和还原性能有关,当柠檬酸用量等于或大于化学计量比时,催化剂中CuO颗粒较小,分散均匀,且分散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自燃烧法 柠檬酸 CUO-ZNO AL2O3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原文传递
Cu/ZnO/Al_2O_3催化剂的共沉淀-蒸氨法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丹君 陶芙蓉 +2 位作者 赵华华 宋焕玲 丑凌军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分别以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蒸氨法(CAE)和以碳酸铵(CCA)、碳酸钠(CCS)为沉淀剂采用常规共沉淀法制备了三种Cu/ZnO/A l2O3催化剂,并运用XRD,BET,TPR和N2O滴定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 分别以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蒸氨法(CAE)和以碳酸铵(CCA)、碳酸钠(CCS)为沉淀剂采用常规共沉淀法制备了三种Cu/ZnO/A l2O3催化剂,并运用XRD,BET,TPR和N2O滴定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蒸氨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较大的Cu(0)比表面积;以碳酸铵为沉淀剂常规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尽管有最大的比表面积,但Cu(0)比表面积却相对较低;催化剂表面的Na+比NH4+难洗脱,残留Na+导致催化剂表面铜组分聚集,减小了Cu(0)的比表面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活性评价显示:甲醇收率随催化剂Cu(0)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CAE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优于传统共沉淀方法制备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二氧化碳加氢 共沉淀-蒸氨 Cu/ZnO/Al2O3催化剂
原文传递
甲基弯菌IMV 3011细胞生物催化二氧化碳制甲醇 被引量:7
7
作者 辛嘉英 蔡岩松 +2 位作者 王艳 张颖鑫 夏春谷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甲基弯菌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细胞悬浮液中充入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产生.但是甲烷氧化细菌细胞合成甲醇的能力受到了细胞内还原当量的限制.研究发现,细胞内贮存的聚-β羟基丁酸(P... 甲基弯菌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细胞悬浮液中充入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产生.但是甲烷氧化细菌细胞合成甲醇的能力受到了细胞内还原当量的限制.研究发现,细胞内贮存的聚-β羟基丁酸(PHB)分解后能够产生还原当量,可以提高甲醇的产生能力.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氮和铜的起始浓度对PHB积累量进行调节来提高甲基弯菌IMV 3011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醇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细胞内PHB含量的增加甲醇的产生能力也会增加.当细胞内PHB的积累量达到38.6%时,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的能力最强.当PHB的积累量超过38.6%时细胞生成甲醇的能力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合成甲醇 甲烷氧化细菌 -β羟基丁酸 还原当量
原文传递
助剂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树鹏 张永春 +1 位作者 陈绍云 商敏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2-485,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并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对其进行了改性,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6种助剂改性的CuO-ZnO-Al2O3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N2静态吸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并以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对其进行了改性,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考察了6种助剂改性的CuO-ZnO-Al2O3催化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N2静态吸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用ZrO2或Ag2O改性CuO-ZnO-Al2O3催化剂后,在240℃、2.0MPa、重时空速3600h-1、n(H2):n(CO2)=3:1的反应条件下,CO2转化率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甲醇选择性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甲醇收率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ZrO2改性增大了CuO-ZnO-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分散度;Ag2O改性可能使CuO-ZnO-Al2O3催化剂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氧化-氧化-氧化铝催化剂 氧化 氧化 合成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对Fe-Zr-O催化CO_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红萍 郑小满 +1 位作者 梁英华 赵新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49-1155,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Fe-Zr-O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SEM-EDX、TEM、XRD和NH3-TPD等方法对Si-Fe-Zr-O催化剂的织构性质、组成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i-Fe-Zr-O催化剂催化CO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Si加...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Fe-Zr-O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SEM-EDX、TEM、XRD和NH3-TPD等方法对Si-Fe-Zr-O催化剂的织构性质、组成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i-Fe-Zr-O催化剂催化CO2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Si加入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减小且孔分布集中;当n(Fe)∶n(Zr)∶n(Si)=5∶1∶2时,存在便于传质的5~11 nm的孔且孔体积最大,催化活性最高;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径是引入Si后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si的加入所形成的锆硅和铁硅固溶体可与铁锆固溶体协同作用,提高Si-Fe-Zr-O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甲醇 二氧化碳 --氧催化剂 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AFT理论对CO_2-甲醇体系相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传 付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73-276,287,共5页
本文结合统计缔合流体理论(PC-SAFT),把纯流体关联而得的分子参数作为输入,对某一确定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甲醇二元体系相平衡进行研究,并且分析温度、压力和两相密度对界面性质的影响,并对PC-SAFT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 本文结合统计缔合流体理论(PC-SAFT),把纯流体关联而得的分子参数作为输入,对某一确定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甲醇二元体系相平衡进行研究,并且分析温度、压力和两相密度对界面性质的影响,并对PC-SAFT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AFT 二氧化碳-甲醇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助剂对Cu-ZnO/ZrO_2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杨 郝爱香 +3 位作者 陈海波 贺健 魏士新 殷玉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516,共6页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u-ZnO/ZrO2(CZ/Z)和Cu-ZnO/ZrO2-TiO2 (CZ/ZT)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研究了TiO2对CZ/Z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原料气空速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XRD、N2O吸附分解、H2-TPR和...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了Cu-ZnO/ZrO2(CZ/Z)和Cu-ZnO/ZrO2-TiO2 (CZ/ZT)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研究了TiO2对CZ/Z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原料气空速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XRD、N2O吸附分解、H2-TPR和SEM方法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n(Cu)∶n(Zn)∶n(Zr+Ti) =5∶3∶2的前提下,当n(Zr)∶n(Ti)=1.0∶1.0时得到的CZ/ZT3催化剂拥有较多与载体强相互作用的表面CuO、较大的活性Cu0比表面积和较小的Cu晶粒尺寸,从而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与CZ/Z催化剂相比,甲醇收率提高了29.7%;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40 ~ 250℃;原料气空速提高导致CO2转化率降低,对甲醇选择性的影响不大;CZ/ZT3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120 h稳定性实验中,甲醇收率为20.0% ~ 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氧化 氧化锆催化剂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O对合成DMC用Cu- Ni/V_2O_5- 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汉生 钟顺和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V2O5- SiO2(VSiO) supported Cu- Ni- K2O catalysts for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were prepared using isovolumic impregnation. Based on TPR,TPD, IR and micro- reactor techniques, the effect of K2O on the adso... V2O5- SiO2(VSiO) supported Cu- Ni- K2O catalysts for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were prepared using isovolumic impregnation. Based on TPR,TPD, IR and micro- reactor techniques, the effect of K2O on the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CO2 and CH3OH on the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tion of K2O exert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e sites on Cu- Ni/VSiO catalyst,increases the intensities of CO2 horizontal adsorption state, while that of the dissociation state of methanol descends. When the ratio of K is above 15% , K2CO3 is formed on the catalyst. Moreover,the main reaction products of CO2 and CH3OH on Cu- Ni- K2O/VSiO catalyst are still DMC, H2O, CO and CH2O,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K2O, the conversion of reactants rise, but the selectivity of by- products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钾助剂 负载型铜-镍催化剂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u-ZnO-ZrO2催化剂:柠檬酸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晓峰 高文桂 +3 位作者 毛文硕 纳薇 霍海辉 常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32-4040,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铜、锌、锆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改变柠檬酸用量,制备出一系列Cu-ZnO-ZrO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DTG-DTA)、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红外光谱仪(FTIR)及BET比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铜、锌、锆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改变柠檬酸用量,制备出一系列Cu-ZnO-ZrO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DTG-DTA)、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红外光谱仪(FTIR)及BET比表面积等表征手段对干凝胶及催化剂理化性能进行测试,并在催化反应活性评价装置上对催化剂的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活性进行评价,研究凝胶过程中Cu^2+、Zn^2+、Zr^4+与柠檬酸结合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柠檬酸用量可调控Cu^2+、Zn^2+、Zr^4+与羧酸的配位方式,配位能力较强的Cu^2+、Zn^2+在凝胶制备过程中参与三维网络的构筑,而配位能力相对较弱的Zr^4+游离于三维网络之外,从而差异化地调控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O、ZnO、ZrO2晶粒尺寸大小。当柠檬酸的摩尔量为金属离子摩尔量的1.5倍时,催化剂中的活性成分CuO、ZnO、ZrO2晶粒尺寸相互匹配,表现出较好的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柠檬酸 二氧化碳 催化剂 甲醇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Cu-ZnO-ZrO2催化剂:pH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文桂 毛文硕 +3 位作者 纳薇 马茹瑰 闫晓峰 霍海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5-1633,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盐、柠檬酸为原料,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制备出一系列Cu-ZnO-ZrO2催化剂。并通过粉末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N2吸附-脱附(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SEM、TEM及傅...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盐、柠檬酸为原料,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制备出一系列Cu-ZnO-ZrO2催化剂。并通过粉末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N2吸附-脱附(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SEM、T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干凝胶及催化剂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并在高温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剂活性评价。讨论了溶液pH对干凝胶结构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0.5制备得到的干凝胶中存在未配位的游离羧酸,又有部分羧酸通过羧基与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而pH为4、6、8、10制备得到的干凝胶中不存在游离羧酸,羧酸均通过羧基与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pH的改变调控着Cu2+、Zn2+、Zr4+与柠檬酸之间的配位能力,pH为6时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铜分散度,比表面积为92.5 m2/g,铜分散度为18.63%,并表现出较好的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CO2转化率为24.7%,甲醇选择性为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碳 甲醇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CO2合成甲醇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侯瑞君 邱瑞 孙克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9-2647,共9页
氧化物载体与Cu之间的相互作用、CO2的活化位点、表面反应机理、表面反应路径直接影响CO2催化加氢的产物分布。因此,探明不同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微观结构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Cu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现状,重... 氧化物载体与Cu之间的相互作用、CO2的活化位点、表面反应机理、表面反应路径直接影响CO2催化加氢的产物分布。因此,探明不同金属–载体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微观结构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Cu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ZnO、ZrO2、CeO2、TiO2这4种具有氧空位的载体,并简单总结了SiO2、Al2O3、Zn-Zr、Ce-Zr、钙钛矿等其他氧化物载体。Cu与ZnO之间的强金属相互作用(SMSI)所形成的Cu/ZnOx是主要的活性位点,对其微观结构与反应机理研究得较为充分;对Cu/Zr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ZrO2晶相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所获得的结论尚存在争议;对Cu/CeO2的机理研究停留在反向CeO2/Cu(111)模型表面,负载型催化剂上不同晶面的CeO2与Cu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并影响反应性能;Cu/TiO2中TiO2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晶型、晶面等,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全面。最后,本文分析并展望了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方向,未来将采用与实际催化剂一致的正向模型表面进行基础研究,并基于原位表征手段对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变化进行探索,最终设计高效、低成本的多元复合物载体的Cu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催化 加氢 甲醇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Cu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
16
作者 张历朴 钮东方 张新胜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以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dpim)为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催化剂Ni(dpim)_2Cl_2.循环伏安研究表明,Ni(dpim)2Cl2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下表现出两步还原的电化学行为,在-0.7 V下为两电子的不可逆还原,在-1.3 V下为单电子准可逆还原.向电解... 以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dpim)为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催化剂Ni(dpim)_2Cl_2.循环伏安研究表明,Ni(dpim)2Cl2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下表现出两步还原的电化学行为,在-0.7 V下为两电子的不可逆还原,在-1.3 V下为单电子准可逆还原.向电解液中通入CO_2后,在-1.3 V下的还原峰变得不可逆,且其峰电流从0.48 m A·cm^(-2)增大到0.55 m A·cm^(-2).在质子源(CH3OH)存在的条件下,该还原峰电流可继续增大到0.72 m A·cm^(-2).该研究结果表明,Ni(dpim)_2Cl_2配合物对CO_2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且其电催化还原过程符合ECE机理.在-1.3 V下恒电位电解得到的还原产物主要为CO,催化转换频率(Turnover of Frenquency,TOF)为0.17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苯基-1-甲基咪唑膦氯化镍 甲醇 二氧化碳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CH_3OH及C_2H_5OH二元系的气液平衡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虎刚 田宜灵 +2 位作者 陈丽 冯季军 付华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88-1591,共4页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测定了超临界 CO2 +CH3OH及 C2 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为 5 0~ 2 0 0℃ ,压力 4.0~ 1 6.0 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 ,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 ,...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测定了超临界 CO2 +CH3OH及 C2 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为 5 0~ 2 0 0℃ ,压力 4.0~ 1 6.0 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 ,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CH3OH C2H5OH 气液平衡 相平衡 甲醇 乙醇 二元混合物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抑制剂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水合物抑制剂 碳氢化合物 液化天然气 混合物 烃类气体 1-丁烯 甲基乙炔 二氧化碳 气体混合物 气体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