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对鸭梨采后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家政 杨卫东 马骏 《保鲜与加工》 CAS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对7个月贮藏期间鸭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很高的二氧化碳/氧气渗透系数比,在保持包装袋内较低二氧化碳浓度的... 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对7个月贮藏期间鸭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具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很高的二氧化碳/氧气渗透系数比,在保持包装袋内较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也能维持较低的氧气浓度。两种保鲜膜包装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均低于0.5%的水平;微孔保鲜膜包装袋内的氧气浓度接近于空气(20%左右),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袋内的氧气浓度在5%~6%之间;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的鸭梨贮藏期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显著高于微孔膜包装(P<0.05),细胞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微孔膜包装的果实(P<0.05);两种包装的鸭梨果心褐变程度无明显差异。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有利于延缓鸭梨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的良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 微孔保鲜 包装 鸭梨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可保持冬枣贮藏品质
2
作者 王晓辉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第4期56-56,共1页
据《北方园艺》2012年第4期《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家政等)报道,以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采后冬枣,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冬枣保鲜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维... 据《北方园艺》2012年第4期《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家政等)报道,以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采后冬枣,以微孔保鲜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冬枣保鲜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果肉乙醇和乙醛含量、果肉风味及好果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保鲜包装 渗透 贮藏品质 冬枣 维生素C含量 可溶固形物 包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二氧化碳处理草莓保鲜效果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郁志芳 徐长宝 +2 位作者 章镇 戴文浩 盛炳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A04期134-134,共1页
草莓(Fragaria vesca L.)是鲜嫩多汁的浆果,在采收运输过程中极易遭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的侵染而引起腐烂损失。另外,采收以后的草莓,蒸腾失水的速率很快,易萎蔫软化。因此,不管从耐藏性还是抗病性来说,草莓在常温下,如无其它处理一般... 草莓(Fragaria vesca L.)是鲜嫩多汁的浆果,在采收运输过程中极易遭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的侵染而引起腐烂损失。另外,采收以后的草莓,蒸腾失水的速率很快,易萎蔫软化。因此,不管从耐藏性还是抗病性来说,草莓在常温下,如无其它处理一般只能贮藏1~2天。为了减少腐烂损失,延长市场供应期,采用高二氧化碳(CO<sub>2</sub>)处理进行保鲜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保鲜 效果初报 碳处理 二氧化碳 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 腐烂率 机械损伤 保鲜试验 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同工业二氧化碳分离体系的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佳铭 阮雪华 贺高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17-3432,共16页
膜法二氧化碳分离具有无相变、低能耗等优势,在碳捕集和气体净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膜分离是一种基于组分渗透速率差异的分离过程,其中,气体组分的物化性质差异是实现分离的前提,而膜材料有效识别组分的差异则是高效分离的关键。烟... 膜法二氧化碳分离具有无相变、低能耗等优势,在碳捕集和气体净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膜分离是一种基于组分渗透速率差异的分离过程,其中,气体组分的物化性质差异是实现分离的前提,而膜材料有效识别组分的差异则是高效分离的关键。烟道气、天然气、合成气是最典型的三种二氧化碳分离体系,组成以及操作条件都存在显著的不同。膜材料的设计,既要充分利用组分的性质差异,进行功能基团和聚集结构的针对性设计,实现高分离性能,又要充分考虑操作条件的特殊性,保证良好的分离效率、耐受性和操作稳定性。以二氧化碳分离膜的渗透传质机理为基础,结合不同体系的组成差异和操作条件差异,综述近年来二氧化碳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瓶颈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二氧化碳 烟道气 天然气 合成气 渗透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抗污染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刘新典 戴磊 +2 位作者 庄思杰 孙昌 龙柱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7,共12页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聚酰胺(PA)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添加剂提高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1.0%、CMC的质量分数为0.2%时,制得的含PVA-1...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聚酰胺(PA)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添加剂提高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1.0%、CMC的质量分数为0.2%时,制得的含PVA-1.0/CMC-0.2/GA涂层的聚酰胺复合膜纯水通量为53.2 L/(m^(2)·h),相较于仅含PVA-1.0/GA涂层的膜[纯水通量为46.5 L/(m^(2)·h)],纯水通量提升了14.4%。这一提升归因于PVA相对规整且含有大量的羟基,易通过氢键形成结晶区,从而阻碍水分子的渗透;而CMC的加入降低了涂层的结晶度,从而改善了膜的水渗透性。抗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聚酰胺膜相比,PVA/GA和PVA/CMC/GA涂层显著提升了聚酰胺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且添加CMC后,涂层的渗透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高纯水通量且抗污染的复合膜在水处理、分离及环境净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复合 抗污染 渗透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和CO_2高渗透保鲜膜包装对茄子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史君彦 高丽朴 +2 位作者 左进华 夏春丽 王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保鲜膜包装延长长茄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采用CO_2高渗透保鲜膜和PVC膜包装"布利塔"长茄,以PE膜包装作为对照,测定其在室温(20±2)℃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PVC膜和CO_2高渗透保... 目的探究不同保鲜膜包装延长长茄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采用CO_2高渗透保鲜膜和PVC膜包装"布利塔"长茄,以PE膜包装作为对照,测定其在室温(20±2)℃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PVC膜和CO_2高渗透保鲜膜包装均对长茄起到了保鲜效果,2种膜包装可有效地抑制长茄外观指数下降和萼片衰老,控制水分散失,延缓花青素含量的下降和总酚含量的积累,同时抑制PPO活性的升高,进而抑制酶促褐变反应,延缓其衰老。结论 CO_2高渗透保鲜膜和PVC膜包装对长茄均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其中PVC膜包装的长茄保鲜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CO2渗透保鲜 PVC 外观指数 多酚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卡罗来纳大学研发出世界最薄高渗透性氧化石墨烯过滤膜
7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7-167,共1页
近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工程师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氧化石墨烯过滤膜。这种薄膜拥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氢气和氦气能够轻易通过这种薄膜,而其他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通过的速度则要慢得多。并且,它... 近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工程师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氧化石墨烯过滤膜。这种薄膜拥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氢气和氦气能够轻易通过这种薄膜,而其他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通过的速度则要慢得多。并且,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厚度不到2nm。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过滤 渗透 世界 大学 研发 渗透选择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科学技术院开发具有可切换功能的机械稳定聚合物分子筛膜用于提高CO_(2)分离性能
8
作者 贺美晋(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05,共1页
开发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性的高性能膜,对于推进高能效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至关重要。尽管分子筛一直以来都是极具吸引力的膜材料,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膜应用却一直具有挑战性。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院Tae-Hyun Bae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 开发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性的高性能膜,对于推进高能效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至关重要。尽管分子筛一直以来都是极具吸引力的膜材料,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膜应用却一直具有挑战性。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院Tae-Hyun Bae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制备聚合物分子筛膜,使其能够在保持机械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出色的二氧化碳分离性能。首先,利用可溶解加工、可高度交联化和可官能化的聚合物,设计制造出了一种具有高气体渗透性和机械稳定性的聚合物分子筛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稳定 分子筛 韩国科学技术院 气体渗透 度交联 二氧化碳分离 分离 研究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复合膜表面高渗透性抗污染涂层的构建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炎锋 吕振华 +1 位作者 姜鹏 俞三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6,52,共7页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在聚酰胺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研究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涂层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制备兼具优抗污染性能及高渗透性能的聚酰胺复合膜.分离性能研究表明:含纯PVA涂层的聚酰胺复合膜...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在聚酰胺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研究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涂层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制备兼具优抗污染性能及高渗透性能的聚酰胺复合膜.分离性能研究表明:含纯PVA涂层的聚酰胺复合膜纯水通量为46.4 L/(m^2·h),而含PVA/HPMC涂层的聚酰胺复合膜纯水通量为54.3 L/(m^2·h),纯水通量提升17%.这主要是因为PVA相对较为规整且含有大量的羟基,易因氢键形成结晶区,不利于水分子的渗透;而HPMC的加入,PVA分子链之间的规整度被破坏,降低涂层结晶度,更加利于水分子的渗透.抗污染实验表明:PVA与PVA/HPMC涂层均能明显提升聚酰胺复合膜抗污染性能,而添加HPMC既能保持PVA涂层优良的抗污染性能,又能提高PVA涂层的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复合 抗污染 渗透 聚乙烯醇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中间层的纳滤膜及其镁锂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红旭 王乃鑫 安全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实现盐湖卤水中镁锂的分离成为盐湖提锂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发具有高镁锂分离性能的纳滤膜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化学刻蚀法获得了多孔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纳米片,然后将其沉积在聚丙烯腈多孔... 实现盐湖卤水中镁锂的分离成为盐湖提锂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发具有高镁锂分离性能的纳滤膜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化学刻蚀法获得了多孔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纳米片,然后将其沉积在聚丙烯腈多孔膜表面作为中间层,在该中间层上通过聚乙烯亚胺与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形成聚酰胺分离层,最终获得表面荷正电的LDH/聚酰胺纳滤膜。LDH中间层不仅增强了膜表面的荷正电性,且诱导聚酰胺层形成咖啡环结构,提高了膜表面的粗糙度,因此同步提高了膜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当分离镁锂比为20的混合溶液时,LDH/聚酰胺纳滤膜的镁锂分离因子为17,渗透性为1.15×10^(-4)L/(m^(2)·h·Pa),且在实验时间(100 h)范围内性能稳定,展现出良好的镁锂分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分离 纳滤 荷正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 中间层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刊编委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教授团队界面修饰层构筑高性能超薄有机复合膜
11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24,共1页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有望实现CO2高效分离的新型低碳技术,具有能效高、易操作、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然而,目前商业膜的性能仍不足以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渗透性需求.因此,由超薄有机选择层、高渗透性中间层(...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有望实现CO2高效分离的新型低碳技术,具有能效高、易操作、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然而,目前商业膜的性能仍不足以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渗透性需求.因此,由超薄有机选择层、高渗透性中间层(gutter layer)和多孔支撑体组成的复合薄膜由于其实现高渗透性的良好潜力引起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界面修饰 南京工业大学 分离技术 中间层 二氧化碳 复合薄 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志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Water发文报道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的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
12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79,共1页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3月6日讯:王志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香港大学汤初阳教授和范德堡大学林士弘副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Water上发表了题为“Nanovehicle-assisted monomer shuttling enables highly permeable and sel...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3月6日讯:王志伟教授团队联合中国香港大学汤初阳教授和范德堡大学林士弘副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Water上发表了题为“Nanovehicle-assisted monomer shuttling enables highly permeable and selectiv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water purification”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一种纳米乳液介导界面聚合反应(NERIP)策略,制备了一种高渗透性、高选择性水处理纳滤膜.NERIP基于纳米乳液辅助单体跨界面穿梭机制,在聚酰胺层表面形成纳米环形山结构,大幅增加聚酰胺层的比表面积与空腔含量,同时单体穿梭作用诱导形成超薄、高度交联、孔径更均匀的聚酰胺层.由此制备的NERIP纳滤膜具有优异的水渗透性和盐截留率.NERIP策略在传统两相界面聚合中引入了第三相,该策略成本较低、易与现有制膜工艺兼容,为高渗透性、高选择性水处理纳滤膜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单体 渗透 选择 度交联 界面聚合 工艺 纳米乳液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处理提高聚合物膜的选择性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1-1201,共1页
膜为传统的气体分离技术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法,传统的气体分离技术是能源密集型的。现有的聚合物膜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无法同时提高的缺点。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同时提高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办法。他们发... 膜为传统的气体分离技术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高效节能和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法,传统的气体分离技术是能源密集型的。现有的聚合物膜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无法同时提高的缺点。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同时提高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办法。他们发现,在氧存在下接触紫外线会在聚合物基质的表面产生臭氧,引诱聚合物的氧化,从而使较长的链断裂成较短的链段,这将产生带有比大部分膜孔更小的孔的密集表面,从而增加膜的选择性。研究人员选择具有高渗透性的聚合物膜(但选择性低),并在氧的存在下将它暴露在紫外线下,紫外线只稍微穿透超越该膜的表面,从而导致该区域的孔塌陷和表面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处理 聚合物 气体分离技术 渗透 研究人员 聚合物基质 环境友好 效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层引入中空微球的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4
作者 付维贵 张许 +3 位作者 毛云云 裴腾飞 张欢 孙宝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了提高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渗透性,分别使用溶胶凝胶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勃姆石溶胶、羧基化聚苯乙烯(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再通过浸渍-提拉结合高温煅烧,将γ-Al_2O_3中空微球引入到复合膜的过渡层中,利用物理... 为了提高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渗透性,分别使用溶胶凝胶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勃姆石溶胶、羧基化聚苯乙烯(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再通过浸渍-提拉结合高温煅烧,将γ-Al_2O_3中空微球引入到复合膜的过渡层中,利用物理吸附仪、动态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修饰层的孔径、亲水性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分析勃姆石胶粒、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并测试γ-Al_2O_3超滤复合膜对牛血清蛋白和溶菌酶的抗污染性能及其纯水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勃姆石胶粒与PSA微球表面带有相反电荷,二者自组装形成了平均粒径为412.0 nm的微球,中空微球的引入提高了超滤膜的纯水通量,达到了205.3 L/(m2·h),水接触角为31.2°,对溶菌酶和牛血清蛋白的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1.5%和72.2%,对应的截留率分别为91.2%和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Γ-AL2O3 超滤 渗透 中空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工大林立刚研究员团队在油水分离膜改性上获新进展
15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0,共1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含油污水被排放,同时海洋原油泄漏事件频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油水分离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是工业界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利用膜分离技术来实现油水分离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分离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含油污水被排放,同时海洋原油泄漏事件频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油水分离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是工业界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利用膜分离技术来实现油水分离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分离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膜分离材料在油水分离过程中易发生膜污染,导致膜通量和分离效率急剧降低,且传统分离膜在选择性/渗透性方面很难做到最优化,高选择性和高渗透性往往难以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生态环境 油水分离 污染 分离手段 通量 泄漏事件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冷库与保鲜膜
16
《云南农业》 2012年第9期59-60,共2页
1保鲜膜的基本特征由于高聚物材料的化学结构不同,其薄膜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各有差异。如果选用具有能使适当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透过的薄膜进行包装,使外界氧气能进入包装内部,而内部积累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又能往外排出,就能使包装内部... 1保鲜膜的基本特征由于高聚物材料的化学结构不同,其薄膜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各有差异。如果选用具有能使适当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透过的薄膜进行包装,使外界氧气能进入包装内部,而内部积累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又能往外排出,就能使包装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规定的合适范围,实现贮藏保鲜的要求。气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薄膜的渗透率与膜的面积成正比,与膜的厚度成反比,与膜两侧气体的压力差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 微型冷库 二氧化碳浓度 聚物材料 化学结构 贮藏保鲜 单位时间 透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粒子界面限域结晶连续化制备大面积MOFs杂化膜
17
作者 安全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0,共1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新型结晶性多孔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结构,逐渐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分离膜.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采用不同方法制备MOFs膜,其对溶液体系中物质的分离表现出高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然而,由于M...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新型结晶性多孔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结构,逐渐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分离膜.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采用不同方法制备MOFs膜,其对溶液体系中物质的分离表现出高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然而,由于MOFs成膜结晶过程通常难以控制,易产生晶界缺陷,膜层较厚(一般为几百纳米至几微米);同时,MOFs结晶材料固有脆性以及在水溶液中结构不稳定性等问题,极大限制了MOFs分离膜的规模化制备及其在水溶液分离体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粒子 分离选择 结构不稳定 结晶材料 渗透 分离 分离体系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Pebax膜的制备及CO_(2)分离测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卓 刘红晶 +3 位作者 闫海龙 于丹 姚辉 张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135,共7页
为了提高聚醚共聚酰胺(Pebax1657)的CO_(2)分离性能,利用氨基酸离子液体(AAIL)改性Pebax材料制备AAIL/Pebax共混膜,通过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对AAIL/Pebax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AIL与Pebax发生物理共混,AAIL的... 为了提高聚醚共聚酰胺(Pebax1657)的CO_(2)分离性能,利用氨基酸离子液体(AAIL)改性Pebax材料制备AAIL/Pebax共混膜,通过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对AAIL/Pebax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AIL与Pebax发生物理共混,AAIL的加入提高了膜的热稳定性能。对CO_(2)进行气体分离性能测试,确定了氨基酸离子液体的含量、操作压力和温度对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离子液体的加入使得CO_(2)的渗透性和CO_(2)/N_(2)选择性均有所提升,当AAIL的质量分数为0.8%时,CO_(2)的渗透系数为101.03 Barrer、CO_(2)/N_(2)选择性为91.84,达到最优,对比Pebax1657纯膜CO_(2)的渗透系数提高了66.47%,CO_(2)/N_(2)选择性提高了86.14%,突破了2008年Robeson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离子液体 Pebax 二氧化碳捕集 气体分离 渗透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层极化诱导法制备低晶态MOF超薄膜
19
作者 乔志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79,共1页
烯烃/烷烃分离为石化行业最重要,也是最耗能的分离过程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低温精馏进行分离.膜分离作为新型高效节能分离技术,有望在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优异的孔道结构和化学特性,在膜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 烯烃/烷烃分离为石化行业最重要,也是最耗能的分离过程之一,目前主要采用低温精馏进行分离.膜分离作为新型高效节能分离技术,有望在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优异的孔道结构和化学特性,在膜分离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前景.而超薄膜有望克服分离膜的选择性与渗透性的制约难题,获得整体性能优异的分离膜.但是,现有MOF超薄膜难以同时兼具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且主要在无机或金属支撑体上制备,限制了其工业应用.鉴于此,天津工业大学仲崇立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王志教授和Michael D.Guiver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合作发表题为“Ultra-thin low-crystallinity MOF membranes fabricated by interface layer polarization induction”的学术论文(DOI:10.1002/adma.202002165).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通过界面诱导制备MOF超薄膜的方法,可以在聚合物支撑体上原位生成厚度在45~150 nm的MOF超薄膜.由于界面层的极化诱导作用,该工作发现了一种新的MOF膜状态,即“低晶态MOF膜”(LC-MOF memb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 超薄 天津工业大学 分离 渗透 分离 低温精馏 学术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低分离费用的反向选择性分子筛
20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分离 反向选择 分子筛 降低费用 渗透 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