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渗透非均质油藏二氧化碳非混相驱窜逸控制实验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郝宏达
侯吉瑞
赵凤兰
侯利斌
王志兴
宋兆杰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中国石油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室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0,115,共7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北煤化工CO2捕集
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2012BAC26B00)
-
文摘
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发育等特点,导致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窜现象。为了研究非均质性及裂缝对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影响,建立均质岩心模型、不同渗透率级差的人造非均质模型、高渗透气窜通道模型及裂缝模型4种室内实验模型,用以模拟低渗透储层的非均质性及裂缝发育。利用4种模型依次开展水驱和二氧化碳连续气驱实验,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心模型采取相应的封窜体系对二氧化碳实施气窜封堵。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连续气驱的采出程度与渗透率级差呈幂函数下降趋势,岩心非均质性越强,气体窜逸现象越严重,气驱效果越差。针对不同非均质级别的岩心,可采用不同的封窜体系实现二氧化碳的窜逸控制。其中,乙二胺体系可用于封堵渗透率级差小于等于100的非均质模型的高渗透层,改性淀粉凝胶与乙二胺体系可用于封堵岩心内渗透率级差大于100的高渗透气窜通道以及裂缝。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
非均质性封窜
波及体积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CO2 immiscible flooding
heterogeneity
gas channeling control
sweep volume
-
分类号
TE357.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储家楼油田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钱卫明
张奉东
张家仁
孟彩仁
-
机构
中石化江苏油气试采工程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
文摘
经过充分的地质论证和研究 ,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储家楼油田开展了CO2 非混相驱油试验 ,截至 2 0 0 1年 6月底 ,已累积注入CO2 2 6 0 5t,增产原油 988t,提高采收率 0 5 %。在现场试验过程中 ,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分析 ,对CO2 非混相驱油开采过程及生产动态特点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
关键词
储家楼油田
矿场试验
动态监测
应用
效果评价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
-
Keywords
Chujialou oilfield, CO 2 immiscible oil displacement, field tes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
分类号
TE35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两级封窜扩大波及体积技术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王凤刚
侯吉瑞
赵凤兰
唐永强
张震
-
机构
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院
-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1,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北煤化工CO2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项目编号2012BAC26B00)
-
文摘
为降低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过程中窜逸现象的发生,选取低渗二维饼状岩心,用压裂设备逐渐加压对岩心造裂缝,采用反五点法模拟超前注水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进行改性淀粉凝胶封堵裂缝后水驱、乙二胺封堵气窜通道后CO2驱两级封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凝胶可有效封堵地层中的裂缝,水驱及改性淀粉凝胶一级封窜裂缝后的采收率为23.4%;一次CO2驱期间出现气窜,但气窜阶段仍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阶段,一次CO2驱的采收率为21.3%;乙二胺可有效封堵低渗层气窜通道,扩大CO2波及体积,乙二胺二级封窜后CO2驱采收率为15.0%。在反五点法岩心物理模拟实验中,水驱及水驱后改性淀粉凝胶一级封窜地层中裂缝+CO2非混相驱后乙二胺二级封窜气窜通道的采收率为59.6%,增油效果明显。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
反五点法
两级封窜
采收率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2 immiscible flooding
anti-five-point method
two stages sealing
recovery rate
-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