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MOF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研究
1
作者 张辉 孙懿辉 +3 位作者 吕妍 安胜利 郭瑞华 王瑞芬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1178,共8页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阻抗、光电流测试和CO_(2)还原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光电学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BTC与g-C_(3)N_(4)的复合可能使得g-C_(3)N_(4)层间距发生改变,在细化晶体颗粒的同时提高样品比表面积,使复合样品获得更高的可见光捕获能力且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更高;在仅加入1 mL H2O作为质子提供源的前提下,Ce-BTC/g-C_(3)N_(4)-3拥有最优光催化性能。CO产率为19.02μmol/(h·g),是g-C_(3)N_(4)的2.25倍,循环测试后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Ce-BTC 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铜铋复合氧化物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
2
作者 王镪 魏呵呵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为提高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酸的效率,并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用盐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铜铋比例的复合材料。通过引入氯化钠,促进了氧缺陷的形成,从而增强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Cu_(1)Bi_(18.2)O_(x)催化剂,在-1... 为提高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酸的效率,并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用盐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铜铋比例的复合材料。通过引入氯化钠,促进了氧缺陷的形成,从而增强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Cu_(1)Bi_(18.2)O_(x)催化剂,在-1.0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即vs.RHE)的电位下,展现出了高达99.4%的甲酸法拉第效率。此外,Cu_(1)Bi_(18.2)O_(x)催化剂还表现出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且在34 h连续运行后,甲酸的法拉第效率仍然能维持在95%以上。研究结果不仅为盐模板法在电催化剂制备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甲酸 盐模板法 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界面调控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子姗 邹亢 杨雪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1-913,共13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可高效合成高值化学品与燃料,为缓解大气CO_(2)浓度上升及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重要技术途径。本综述系统梳理了电催化CO_(2)RR中构建稳定三相界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增强CO_(2)传质的调控策略以及影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可高效合成高值化学品与燃料,为缓解大气CO_(2)浓度上升及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重要技术途径。本综述系统梳理了电催化CO_(2)RR中构建稳定三相界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增强CO_(2)传质的调控策略以及影响膜电极/气体扩散电极体系稳定性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了这些策略的适用范围以及对电催化CO_(2)RR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三相界面,进一步指出了CO_(2)RR在面向工业化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科学与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三相界面调控 二氧化碳传质 体系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泽林 王聪伟 +2 位作者 张晓祥 郭全贵 王俊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30,共31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CO_(2)),同时生产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克服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CO_(2)稳定的分子结构,设计高选择性、高能效和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关键... 通过电化学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CO_(2)),同时生产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克服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CO_(2)稳定的分子结构,设计高选择性、高能效和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关键。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且优异的物理、力学和电学性能,相对较低的成本,使其在CO_(2)电还原方面具有竞争力。此外,石墨烯基材料的表面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改性,包括掺杂、缺陷工程、构建复合结构和包覆形状。首先,本文综述了电化学CO_(2)还原的基本概念、评价标准,以及催化原理和过程。其次,简要介绍了石墨烯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按照催化位点的类别,总结了石墨烯基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对CO_(2)电还原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碳还原 电催化 纳米材料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镍纳米颗粒在宽电位窗口内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被引量:1
5
作者 邵碧珠 董慧君 +5 位作者 龚云南 梅剑华 蔡锋石 刘金彪 钟地长 鲁统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被认为是将CO_(2)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高效完成这一重要反应是关键。镍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电催化CO_(2)还原研究,但是,镍纳米颗粒经常表现较差的催化性能。在本... 电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被认为是将CO_(2)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高效完成这一重要反应是关键。镍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电催化CO_(2)还原研究,但是,镍纳米颗粒经常表现较差的催化性能。在本文中,通过在氮气气氛中高温热解镍基金属有机骨架(MOF)、尿素和炭黑混合物,获得了镍纳米颗粒负载于多孔碳氮中的催化材料(NiNPs-NC)。有趣的是,NiNPs-NC在H型和流动相电池中都表现出优异的CO_(2)电还原性能。在H型电解池和-0.67–-1.07 V vs.RHE(可逆氢电极)电位窗口内,NiNPs-NC催化CO_(2)还原为CO的法拉第效率大于90%,其中,在-0.87 V vs.RHE时,CO的法拉第效率约为100%。在流动相电解池和-0.50–-0.70 V vs.RHE电位窗口内,NiNPs-NC催化CO_(2)还原为CO的选择性大于95%。电化学阻抗谱图和塔菲尔斜率表征显示,NiNPs-NC的高催化活性归因于其在催化过程中的快速电荷转移。本文提供了一种制备高效CO_(2)电还原催化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颗粒 电催化剂 二氧化碳还原 金属有机框架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银成 林介本 +1 位作者 梁俊辉 郭震宁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7,43,共8页
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全无机铅卤钙钛矿是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理想材料,但是铅的毒性和固有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为此,采用反溶剂法分别制备了无铅钙钛矿材料Cs_(2)PtBr_(6)微晶和Cs_(2)PtBr_(6)纳米晶,利用SEM、TEM、XRD... 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全无机铅卤钙钛矿是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理想材料,但是铅的毒性和固有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为此,采用反溶剂法分别制备了无铅钙钛矿材料Cs_(2)PtBr_(6)微晶和Cs_(2)PtBr_(6)纳米晶,利用SEM、TEM、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组成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Cs_(2)PtBr_(6)微晶转化为Cs_(2)PtBr_(6)纳米晶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增大,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性能增强,光生载流子平均寿命由Cs_(2)PtBr_(6)微晶的1.83 ns延长到Cs_(2)PtBr_(6)纳米晶的2.42 ns,并且Cs_(2)PtBr_(6)纳米晶中的平均光电流密度是Cs_(2)PtBr_(6)微晶相应值的6.4倍,Cs_(2)PtBr_(6)纳米晶的电荷转移电阻值小于Cs_(2)PtBr_(6)微晶的电荷转移电阻值,Cs_(2)PtBr_(6)纳米晶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转移效率得到提高。其中,在搅拌温度为50℃时合成的Cs_(2)PtBr_(6)纳米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反应气组成为V_(CO_(2)):V_(H_(2)):V_(N_(2))=21:63:16、总质量空速为20000 mL/(g·h)和可见光照射反应3 h的条件下,其一氧化碳的产量为74.8μmol/g,且一氧化碳选择性达到100%。以上结果可为开发高性能的光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无铅钙钛矿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活性位点印迹法制备碳基单原子镍及其二氧化碳还原应用研究
7
作者 梁心虹 郭宇辰 +1 位作者 程风顺 朱远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38-344,共7页
利用具有分级多孔结构且导电性能优异的MOF衍生材料为碳基底,通过设计高温活性位点原子印迹法制备了碳基二氧化碳还原(ECR)催化剂。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将活性较低的ZnN_(x)或氮空位(V-N_(x))转化为M-N_(x)。通过前驱体(Zn-N-C)合成时加入S... 利用具有分级多孔结构且导电性能优异的MOF衍生材料为碳基底,通过设计高温活性位点原子印迹法制备了碳基二氧化碳还原(ECR)催化剂。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将活性较低的ZnN_(x)或氮空位(V-N_(x))转化为M-N_(x)。通过前驱体(Zn-N-C)合成时加入Super P进行插层,结合高温活性位点印迹制备高活性原子分散的Ni-N-C-sp ECR电催化剂。Super P可对催化剂的局部环境进行协调,并同步提升了碳基底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碳化后的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高活性。Ni-N-C-sp催化剂在-0.76V(vs.RHE)的电位范围内表现出100%的法拉第效率。同时电流密度能够达到33.2mA/cm^(2)。优异的法拉第效率和较大的电流密度表明Ni-N-C-sp催化剂在电催化ECR领域的高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活性位点原子印迹法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高负载 镍单原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用铜基催化剂设计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逸群 李敦 +2 位作者 闵媛媛 李雨窈 黄宏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7,共17页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进而推动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导致CO_(2)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为有效应对这一环境挑战,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不仅可将CO_(2)转换为燃料和化学...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进而推动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导致CO_(2)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为有效应对这一环境挑战,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不仅可将CO_(2)转换为燃料和化学品,而且有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储存。在众多催化剂中,铜基催化剂因其能高效将CO_(2)直接转化为高价值多碳化学品(如乙烯和乙醇)而受到关注。近年来,铜基CO_(2)RR催化剂优化设计进展显著,主要集中在提高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电催化CO_(2)RR用铜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进展。从调控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稳定性2方面,分别讨论了晶面工程、合金化处理、铜氧化态调节、催化剂表面功能化和缺陷工程等代表性调控策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催化剂的核心参数(组成、微观结构、形貌、尺寸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协同效应。最后对未来电催化CO_(2)RR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 电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 纳米晶体合成 改性 高值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还原转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志敏 孙振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共2页
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温室气体,也是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碳一资源。其化学转化不仅可固定CO_(2),还可获得高附加值能源产品、化学品以及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此其资源化利用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本专刊中收集了我... 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温室气体,也是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碳一资源。其化学转化不仅可固定CO_(2),还可获得高附加值能源产品、化学品以及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此其资源化利用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本专刊中收集了我国部分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展示通过热、电、光催化还原CO_(2)制备化学品和能源产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能源产品 化学转化 高分子材料 温室气体 化学品 光催化还原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池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佳 韩娜 李彦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20,共11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为基础化学品或碳基燃料是目前极具前景的碳资源利用新方式.考虑到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大规模应用需求,人们亟需开发具有高转化效率和高稳定性的电解设备.在本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发展...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为基础化学品或碳基燃料是目前极具前景的碳资源利用新方式.考虑到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大规模应用需求,人们亟需开发具有高转化效率和高稳定性的电解设备.在本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发展的两种流动池的结构特点及性能优势,阐述了每种反应体系的内在局限性,深入分析了整个反应体系所用组件(电解池、气体扩散电极、离子交换膜)对于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电催化 流动池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材料应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和光催化分解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时晓羽 李会鹏 赵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催化剂和电子传输介质建立的Z-Scheme光催化体系,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分别在两种半导体催化剂上进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实现两步法光催化分解水和二氧化碳还原.相较于离子型Z-Scheme光催化体系,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 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催化剂和电子传输介质建立的Z-Scheme光催化体系,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分别在两种半导体催化剂上进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实现两步法光催化分解水和二氧化碳还原.相较于离子型Z-Scheme光催化体系,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具有适用范围广、无副反应、光源利用率高等特性,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我们简述了Z-Scheme光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综述了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在光催化分解水和光催化还原CO2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全固态Z-Scheme光催化体系 分解水 二氧化碳还原
原文传递
铋基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睿 韩娜 李彦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可再生的碳资源化合物,其高效回收利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2还原转化生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对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介绍了电化学CO...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可再生的碳资源化合物,其高效回收利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2还原转化生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对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介绍了电化学CO2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与过程,综述了近年来铋基催化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对这类催化材料的制备合成、结构调控、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电催化 纳米技术 铋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水滑石基催化剂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寇佳伟 程淑艳 程芳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90-198,共9页
类水滑石材料是一类特殊的二维层状阴离子黏土,其具有结构组成可调、记忆效应、结构有序等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安全绿色的新型光催化剂。本文总结了类水滑石材料结构和特性,并阐明其主要特性在光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对各种类水滑石材料... 类水滑石材料是一类特殊的二维层状阴离子黏土,其具有结构组成可调、记忆效应、结构有序等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安全绿色的新型光催化剂。本文总结了类水滑石材料结构和特性,并阐明其主要特性在光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对各种类水滑石材料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进行了对比;综述了光催化CO_(2)还原的机理及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根据光催化CO_(2)还原的基本过程,从光吸收、载流子分离和界面反应等角度对类水滑石基光催化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类介绍。尽管类水滑石基光催化剂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其光催化机理、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及界面反应机理,以期实现类水滑石基光催化剂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活性位点的精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化合物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太阳能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HF纳米棒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栋 钟达忠 +2 位作者 郝根彦 李晋平 赵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9-1388,共10页
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或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推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走向工业化的关键。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CO_(2)还原制备CO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能... 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或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推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走向工业化的关键。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CO_(2)还原制备CO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能够将CO_(2)转化为CO的高活性贵金属催化剂难以大规模应用,地球储量丰富的Zn基催化剂是具有潜力的替代者。然而,Zn基催化剂还原活性仍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且种类不够丰富。作者将ZnOHF材料引入到电催化CO_(2)还原中,通过简单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HF纳米棒并利用流动型电解池测试其性能。纳米棒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材料表面F原子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流动型电解池的使用加速了反应传质过程,在−1.28 V(vs.RHE)电势下,R2-ZnOHF纳米棒的CO法拉第效率最高为76.4%,CO分电流密度为57.53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HF 二氧化碳还原 氧化碳 电催化 流动型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n-S纳米线促进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一氧化碳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达忠 郝根彦 +1 位作者 李晋平 赵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缓解温室效应。发展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是抑制析氢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有效方法。铜是目前报道的非常有潜力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但是,铜往往表现出比较低的二氧化碳还...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缓解温室效应。发展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是抑制析氢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有效方法。铜是目前报道的非常有潜力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但是,铜往往表现出比较低的二氧化碳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活性。对Cu纳米线引入S和In制备Cu-In-S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结果表明,Cu-In-S表现出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活性,其催化电流密度和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S的引入有效地提升了电催化剂的粗糙度,提升其电化学活性面积;In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析氢,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 二氧化碳还原 氧化碳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极上二氧化碳还原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Matthew M Sartin 陈微 +1 位作者 贺凡 陈艳霞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3,共13页
本文从历史角度综述了二氧化碳在铜基催化剂上的还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区分C1和C2产物路径发生的机制,以及调控二氧化碳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电化学红外光谱与微分电化学质谱等技术在... 本文从历史角度综述了二氧化碳在铜基催化剂上的还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区分C1和C2产物路径发生的机制,以及调控二氧化碳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电化学红外光谱与微分电化学质谱等技术在揭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反应机理 红外光谱 微分电化学质谱 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电解液、反应器和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芦苇 张杨 +2 位作者 何瑞楠 徐能能 乔锦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2,共24页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非常依赖化石能源,然而化石能源的消耗已导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同时空气中CO_(2)的含量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攀升。将CO_(2)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以缓解环境问题,还开辟了一种燃料合成新...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非常依赖化石能源,然而化石能源的消耗已导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同时空气中CO_(2)的含量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攀升。将CO_(2)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以缓解环境问题,还开辟了一种燃料合成新路径,其中电催化CO_(2)还原技术由于条件温和、反应可控、对环境友好和产物众多受到广泛关注。电催化CO_(2)技术有四个关键步骤:(1)电荷传输(电子从导电基底传输到电催化剂);(2)表面转化(CO_(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被活化);(3)电荷传输(电子从催化剂表面传输到CO_(2)中间体);(4)传质效应(CO_(2)从电解质扩散到催化剂表面,产物以反向路径扩散),前两个步骤依赖于具有丰富有效活性位点的催化剂,后两个步骤依赖于电解质的性质、隔膜的类型和电解池的配置。本文从工业化和商业化电催化CO_(2)技术出发,系统地归纳催化剂的发展、电解液的影响、反应器的进展和隔膜的类型,最后对电催化CO_(2)还原的产业化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催化剂 电解液 隔膜 反应器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电极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雨珂 谢文富 邵明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2,共16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_(2)RR)可在温和条件下将CO_(2)转化成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在实际反应中涉及到气体扩散和多电子转移等复杂过程,构筑高效、稳定的催化电极是其发展的核心之一。然而,传统涂敷电极制...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_(2)RR)可在温和条件下将CO_(2)转化成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在实际反应中涉及到气体扩散和多电子转移等复杂过程,构筑高效、稳定的催化电极是其发展的核心之一。然而,传统涂敷电极制备时,需要将催化剂与粘结剂混合涂覆于集流体表面,此过程会造成活性位点包埋和传质过程受限,致使催化剂活性位利用率下降,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容易粉化,造成稳定性下降,难以重复利用。因此,如何调控电极反应界面,提升催化剂活性位的利用率仍面临挑战。将催化剂原位生长于集流体上得到的一体化电极可直接应用于电催化反应,不仅有利于提升活性位利用率以及电荷传输能力,还能有效调控三相界面处的微观反应环境(如pH、反应物及反应中间体的浓度等),从而实现电催化性能强化。本文综述了一体化电极用于E-CO_(2)RR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结构和表界面调控对E-CO_(2)RR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该领域仍然存在的挑战和未来一体化E-CO_(2)RR电极的发展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电极 电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结构化设计 表界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氮配位单原子铜催化剂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润瑶 纪桂鹏 刘志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165,共7页
采用温度控制的浸渍-热解法,合成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一系列铜单原子催化剂.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单原子铜位点分别由吡啶氮和吡咯氮配位.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 采用温度控制的浸渍-热解法,合成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一系列铜单原子催化剂.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表明,催化剂中的单原子铜位点分别由吡啶氮和吡咯氮配位.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由吡啶氮配位的铜单原子催化剂的反应选择性较差,而由吡咯氮配位的铜单原子催化剂则具有更强的活性,CO法拉第效率在−0.70 V(vs.RHE)时可达到96.3%;吡咯氮配位的铜单原子中心对于析氢反应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碳纳米管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二氧化钛掺杂铜提升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智佳 王岁岁 匡勤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0,共6页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作为一种新兴绿色技术,有望同时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TiO_(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光催化剂之一,但也存在光吸收范围有限、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等不足。通过高温热解Ti基MOF(金属有机框架)...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作为一种新兴绿色技术,有望同时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TiO_(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光催化剂之一,但也存在光吸收范围有限、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等不足。通过高温热解Ti基MOF(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可以将Cu掺杂进空心结构的TiO_(2)中。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所制备的光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并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探究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的掺杂可以增强光吸收能力,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从而改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当Cu掺杂质量分数为0.50%时催化剂性能最佳,CO和CH_(4)的产量分别为6.3µmol/g和1.6µ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铜掺杂空心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