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综合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祝晓琳 王国玮 +4 位作者 刘会娥 金鑫 李军 李春义 杨朝合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63,共6页
围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设计了CO_(2)和环氧化物共聚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综合实验,主要包括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和高分子产物表征分析两部分。首先,通过聚合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核心反应参数的考察优化,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 围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设计了CO_(2)和环氧化物共聚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综合实验,主要包括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和高分子产物表征分析两部分。首先,通过聚合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核心反应参数的考察优化,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分析,成功合成了分子量为5.2 kg·mol^(–1)且分布较窄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随后,借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表明目标产物聚碳酸酯二元醇上同时含有聚碳酸酯和聚醚链节,其链段上CO_(2)摩尔分数为28.6%,而环状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质量含量仅为7.3%,实现了CO_(2)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共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资源化 共聚反应 聚碳酸酯二元醇 聚合物表征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资源化转化纳米碳材料对硫酸盐化铅盘电极的活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宇桥 朱华 +3 位作者 赵光金 吴文龙 周寿斌 汪的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5-432,共8页
负极板硫酸盐化是铅酸蓄电池早期容量下降、提前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碳材料制备活化剂加入电池电解液中,可以有效减少或修复不可逆硫酸盐化现象.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高导电纳米碳材料—CO2高温熔盐电化学转化制备碳粉,对硫酸盐化铅... 负极板硫酸盐化是铅酸蓄电池早期容量下降、提前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碳材料制备活化剂加入电池电解液中,可以有效减少或修复不可逆硫酸盐化现象.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高导电纳米碳材料—CO2高温熔盐电化学转化制备碳粉,对硫酸盐化铅盘电极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碳粉对于铅盘电极电量和电流效率的提升效果比乙炔黑和碳纳米管更显著,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析氢无影响,碳粉的存在提高了电极活性物质间的导电性,并可在其表面吸附富集铅离子和提供还原位点,从而促进硫酸铅的溶解、抑制大颗粒硫酸盐晶体的产生,表明CO2高温熔盐资源化转化制备的碳粉作为一种新的铅蓄电池碳材料活化剂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硫酸盐 碳材料 二氧化碳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反应技术在滨海电厂的CO_(2)资源化利用和海洋防污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安仓 陈川 +7 位作者 陈建忠 陈裕忠 朱晨亮 江永 鲁福身 王双喜 钟子宜 宋一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45-5155,共11页
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是滨海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CO_(2)固体吸附材料及新能源催化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的实用化进程。在燃煤火电厂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将其... 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是滨海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CO_(2)固体吸附材料及新能源催化反应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碳捕集与利用技术(CCU)的实用化进程。在燃煤火电厂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将其改造成碳捕集与CO_(2)资源化电厂,有望从根本上实现CO_(2)减排的目标,是火电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洁净能源驱动的催化反应技术也已延伸至海洋生物污损防治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综述了固体CO_(2)吸附材料研发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结构改性和功能化修饰对提高CO_(2)选择性吸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滨海火电厂的生产实况和能源资源优势,分析、总结了热催化、光/电催化反应技术在CO_(2)资源化利用及生物污损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利用光触媒涂层阻断或抑制海洋生物黏附与生长的污损防护策略及其在具体场景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从环保和实用化的角度对滨海电厂在CO_(2)减排和生物污损防治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海洋防污 新能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煤化工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相宏伟 杨勇 李永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9-1408,共10页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_(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_(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措施可明显但有限地降低CO_(2)排放量,认为要实现煤化工亿吨级规模的碳减排必须采用绿电绿氢、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S/CCUS和CO_(2))资源化利用技术。文中评述了近年来绿电绿氢、CCS/CCUS和CO_(2)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的主要进展,指出2030年碳达峰前这些碳减排技术将处于关键的示范考验期,能否成熟可靠将决定之后的煤化工发展走向,同时预测氢冶金与绿氨合成示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可能导致煤化工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最后基于空气直接捕集CO_(2)技术与光电催化CO_(2)转化或模拟光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设想了未来可能呈现的零碳化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绿氢 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