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薄膜分离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向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7年第2期24-30,共7页
使用 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工程增加很快,这就给气体净化提出了新课题。CO_2薄膜分离是以各种气体在薄膜材料中的渗透率不同来实现 CO_2与其他气体的分离。用于 CO_2分离的薄膜分离器有两种:中空纤维管束式和螺旋卷板式薄膜分... 使用 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工程增加很快,这就给气体净化提出了新课题。CO_2薄膜分离是以各种气体在薄膜材料中的渗透率不同来实现 CO_2与其他气体的分离。用于 CO_2分离的薄膜分离器有两种:中空纤维管束式和螺旋卷板式薄膜分离器。目前薄膜分离装置必须与其他CO_2工艺结合使用,而且主要用于 CO_2含量高达70—80%的情况。因此,这项技术还有待于不断完善。此外,笔者还介绍了三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薄膜分离技术 三次采油 原油 提高采收率 气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在烟气分离中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小森 鲁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0,共6页
针对CO2的集中排放源,介绍了各种成熟分离技术在发电厂烟气分离中的应用,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成熟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是如何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有更多的新技术在烟气分离中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而最终选择... 针对CO2的集中排放源,介绍了各种成熟分离技术在发电厂烟气分离中的应用,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成熟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是如何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有更多的新技术在烟气分离中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而最终选择何种技术作为烟气分离的主流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确定无疑的是能耗指标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分离控制技术简介 被引量:5
3
作者 申树芳 王换荣 《化学教学》 CAS 2008年第2期72-73,共2页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CO2的量在急剧增加。198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0亿吨.之后持续增加.至2004年已超过73亿吨。其中2000年至2004年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3.2%,大幅超过1990年至...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CO2的量在急剧增加。198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0亿吨.之后持续增加.至2004年已超过73亿吨。其中2000年至2004年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3.2%,大幅超过1990年至1999年年均1.1%的增长率。目前我国每年CO2的排放量已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排放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燃烧排放 控制技术 分离 化石燃料 CO2 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思维 韩彩芸 +4 位作者 张六一 张严严 杜东泉 何淑芳 罗永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8,共7页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是消除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本文对国内外关于CO2的分离技术进行了综合阐述,并介绍了各种分离技术的机理、发展现状、分离效果和及其优缺点。并简单探讨了目前...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是消除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本文对国内外关于CO2的分离技术进行了综合阐述,并介绍了各种分离技术的机理、发展现状、分离效果和及其优缺点。并简单探讨了目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捕集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渗透膜利用湿度差捕获二氧化碳
5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77,共1页
科技日报7月24日讯:据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报道,来自英国和新西兰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膜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湿度差捕获二氧化碳(CO_(2)).这种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为实现气候目标提供了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分离过程深刻... 科技日报7月24日讯:据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报道,来自英国和新西兰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膜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湿度差捕获二氧化碳(CO_(2)).这种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为实现气候目标提供了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分离过程深刻影响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吃的食物、药物,到汽车中的燃料或电池,人们使用的大多数产品都经过了多个分离过程.在迈向循环经济的世界中,直接从空气捕获某种成分的分离技术将变得更加关键,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化学分离技术”之一.但是,由于CO_(2)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约为0.04%,因此从空气中分离CO_(2)非常具有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开发 化学分离 渗透膜 分离过程 二氧化碳 科技日报 技术 捕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回收处理废润滑油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奕炜 沈伽华 +1 位作者 吴克宏 徐思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21-223,共3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具有临界温度低,渗透性和溶解能力强,无杂质残留,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降粘剂,结合膜分离技术,用于废润滑油回收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废润滑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 环境友好型溶剂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吸收/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晓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49,共5页
综述了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种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根据分离技术原理的不同,对吸收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技术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于吸收法根据吸收剂的使用温度分为高温吸收剂和低温吸收剂进行了分类综述;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对吸附剂做了详... 综述了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种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根据分离技术原理的不同,对吸收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技术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于吸收法根据吸收剂的使用温度分为高温吸收剂和低温吸收剂进行了分类综述;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对吸附剂做了详尽的评述;并且展望了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鉴于目前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满足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要求,应该综合各种技术的优点,制造吸附容量更高、选择性更强的复合材料,如吸附剂浸渍有机胺吸收液来提高吸附剂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膜材料浸渍胺的水溶液,多孔聚合物浸渍有机溶液,以及一些新型结构的吸收剂如离子溶液和金属有机骨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减排 吸收法 吸附剂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膜材料可高效分离二氧化碳和氮气
8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11-4011,共1页
高效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减缓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意义重大。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 高效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减缓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意义重大。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效分离 膜材料 氮气 气体膜分离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 微孔聚合物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膜材料高效分离二氧化碳
9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91,共1页
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该成果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 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该成果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效分离 膜材料 气体膜分离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 微孔聚合物 天津大学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AP~低能耗二氧化碳分离新工艺
10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共1页
日本新日铁住金开发了ESCAP(能源节约CO2吸收工艺)低能耗CO2分离工艺,采用的吸收剂是新日铁住金与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日本东京大学合作COCS项目时联合开发的新型胺液RN,原料气为炼铁厂的高炉煤气,解吸热为炼... 日本新日铁住金开发了ESCAP(能源节约CO2吸收工艺)低能耗CO2分离工艺,采用的吸收剂是新日铁住金与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日本东京大学合作COCS项目时联合开发的新型胺液RN,原料气为炼铁厂的高炉煤气,解吸热为炼铁厂内尚未利用的低品位余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工艺 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低能耗 二氧化碳 日本东京大学 吸收工艺 能源节约 高炉煤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渣与二氧化碳协同转化合成9-芴甲酸联产菲研究
11
作者 高卿 王睿楠 +2 位作者 叶翠平 穆建丽 梁美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煤基有机固废——蒽渣富含菲和芴等高附加值成分,为了解决菲和芴采用常规分离方法难以有效分离及温室气体CO_(2)的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以碳酸铯为催化剂,将蒽渣中的芴与CO_(2)反应生成9... 【目的】煤基有机固废——蒽渣富含菲和芴等高附加值成分,为了解决菲和芴采用常规分离方法难以有效分离及温室气体CO_(2)的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以碳酸铯为催化剂,将蒽渣中的芴与CO_(2)反应生成9-芴甲酸,根据9-芴甲酸与菲溶解性的差异,得到高附加值9-芴甲酸的同时可联产菲。实验考察了碳酸铯用量和粒径等对9-芴甲酸收率的影响及其循环稳定性,并用于芴菲模型混合物及实际蒽渣的反应-分离。【结果】结果表明,9-芴甲酸收率随碳酸铯用量增加而增大,碳酸铯与芴摩尔比从2∶1增加到6∶1,9-芴甲酸收率从80.63%提高到95.76%.随着粒径减小,碳酸铯含水量增加,催化活性下降。碳酸铯经250℃N_(2)气氛焙烧再生后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经3次循环再生后,9-芴甲酸的收率仍保持在80%以上。蒽渣中其他组分菲、蒽和咔唑不参与芴与CO_(2)的反应,可在反应过程中实现分离。芴菲模型混合物经过二次反应-分离,得到的9-芴甲酸纯度为99.06%,收率为90.63%.菲的纯度为99.14%,收率为95.00%.以蒽渣为原料,由于其他组分的影响,9-芴甲酸纯度和收率下降,分别为93.33%和83.80%;菲的纯度和收率降为91.03%和9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有机固废 二氧化碳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碳酸铯 9-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科学技术院开发具有可切换功能的机械稳定聚合物分子筛膜用于提高CO_(2)分离性能
12
作者 贺美晋(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05,共1页
开发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性的高性能膜,对于推进高能效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至关重要。尽管分子筛一直以来都是极具吸引力的膜材料,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膜应用却一直具有挑战性。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院Tae-Hyun Bae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 开发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性的高性能膜,对于推进高能效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至关重要。尽管分子筛一直以来都是极具吸引力的膜材料,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膜应用却一直具有挑战性。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院Tae-Hyun Bae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制备聚合物分子筛膜,使其能够在保持机械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出色的二氧化碳分离性能。首先,利用可溶解加工、可高度交联化和可官能化的聚合物,设计制造出了一种具有高气体渗透性和机械稳定性的聚合物分子筛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稳定性 分子筛膜 韩国科学技术 气体渗透性 高度交联 二氧化碳分离 分离性能 研究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歧阜大学研究员采用钯薄膜技术分离氢气
13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日本歧阜大学 薄膜技术 分离 氢气 重整甲烷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74
14
作者 费维扬 艾宁 陈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采用溶剂吸收、膜分离和变压吸附等方法捕集和分离温室气体CO2的最新进展,并对技术发展 动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捕集和分离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春晓 王世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38-40,共3页
对几种高新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分子蒸馏技术、酶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 分离技术 半仿生提取法 分子蒸馏技术 酶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分离封存技术研发情况介绍
16
作者 姚惠珍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燃煤电站 二氧化碳 分离封存技术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空气分离技术
17
作者 陆惊帆 《教育学报》 1996年第6期40-40,共1页
一种新的空气分离技术陆惊帆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和氮气采用的方法是液态空气的分馏。这种方法由于要将空气加压深度冷却成液体,故要消耗能源。能不能找到一种膜,类似固液分离的过程,只让氧气通过,不让氮气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 一种新的空气分离技术陆惊帆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和氮气采用的方法是液态空气的分馏。这种方法由于要将空气加压深度冷却成液体,故要消耗能源。能不能找到一种膜,类似固液分离的过程,只让氧气通过,不让氮气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呢?这种想法是符合化学科学思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离技术 氧气透过率 薄膜材料 富氧膜 富氧空气 有机硅 呼吸道疾病 纤维素薄膜 透气性膜 薄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法分离烟气(CO_2/N_2)中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小森 鲁涛 +3 位作者 陈朝阳 颜克凤 吴慧杰 李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40,共4页
利用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为促进剂进行了水合物法分离烟气(CO2/N2)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TBAB浓度下生成的水合物较多,其中包含更多的未填充气体的纯TBAB水合物;解析气中的CO2含量受到气体消耗率及实验初始压力的影响;TBAB浓度、实... 利用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为促进剂进行了水合物法分离烟气(CO2/N2)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TBAB浓度下生成的水合物较多,其中包含更多的未填充气体的纯TBAB水合物;解析气中的CO2含量受到气体消耗率及实验初始压力的影响;TBAB浓度、实验温度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对解析气中的CO2含量影响并不明显。CO2摩尔分数为17.4%的CO2/N2混合气通过二级水合物/膜分离流程可回收到CO2摩尔分数为95.0%的解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TBAB 二氧化碳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静 刘培勋 龙伟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1058-1060,共3页
介绍几种中药提取新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酶法、微波萃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这些新技术在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现状及应用。
关键词 中药提取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分离技术 双水相萃取技术 酶法 微波萃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学红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6期33-34,共2页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研究基础、工艺原理与技术特点,以及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