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器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贞潜 丁国良 +1 位作者 张春路 黄冬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96-1400,共5页
建立了 CO2 汽车空调器的系统稳态仿真模型 ,其中 ,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采用二维分布参数模型 ;吸气热交换器采用集中参数模型 ;压缩机的热力计算模型由实验数据回归而得 ;膨胀阀的节流过程近似为等焓过程 .主要参数的仿真结果与文献实... 建立了 CO2 汽车空调器的系统稳态仿真模型 ,其中 ,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采用二维分布参数模型 ;吸气热交换器采用集中参数模型 ;压缩机的热力计算模型由实验数据回归而得 ;膨胀阀的节流过程近似为等焓过程 .主要参数的仿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的误差小于± 5 % .其于仿真模型 ,在换热器总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研究了气体冷却器占换热器总体积百分比对系统 COP的影响 .结果表明 ,系统 COP随气体冷却器体积百分比变化存在一个最优值区间 ,在此区间内系统都能获得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 系统仿真 气体冷却器 蒸发器 吸气热交换器 CO2跨临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用润滑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端 杨涛 +1 位作者 陈江平 陈芝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2-66,88,共6页
介绍了PAG、POE、PVE、PAO和AB等几类合成润滑油的特点,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它们在CO2制冷系统中的可溶性、润滑性、稳定性、使用寿命、互溶性,在换热器和吸气管道中的滞留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G类润滑油的综合性能... 介绍了PAG、POE、PVE、PAO和AB等几类合成润滑油的特点,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它们在CO2制冷系统中的可溶性、润滑性、稳定性、使用寿命、互溶性,在换热器和吸气管道中的滞留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G类润滑油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 压缩机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散热与余热回收的车辆一体化CO_(2)热管理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3
作者 曹锋 何凯程 +3 位作者 宋昱龙 谢宏生 白刚 杨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4-913,共10页
为在紧凑的车辆空间内实现高效的热管理,本文设计了一种车辆一体化CO_(2)热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阀的切换和水-气体冷却器的多样化利用,可起到余热回收与辅助散热的双重作用,实现对电机、电池与乘员舱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CO_(2)热泵... 为在紧凑的车辆空间内实现高效的热管理,本文设计了一种车辆一体化CO_(2)热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阀的切换和水-气体冷却器的多样化利用,可起到余热回收与辅助散热的双重作用,实现对电机、电池与乘员舱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CO_(2)热泵空调系统性能.通过仿真平台AMESim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并经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将电机与电池纳入热管理CO_(2)空调热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热模式下,水-气体冷却器可起到余热回收的作用,在冷却电机、电池的同时,利用二者的发热量提高系统制热能效;该模式下,电机、电池热负荷升高,水-气体冷却器换热量提高,系统的蒸发温度提高,对制热量和性能系数有可观增益,且环境温度越低,该增益效果越强.在-20℃/20℃的工况下,回收16 kW的余热可使系统制热量和性能系数分别提高21.42%、11.13%,但过高的电机、电池热负荷将使系统蒸发温度进一步提高至超过环境温度,室外换热器将向环境放热,从而抑制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制冷模式下,水-气体冷却器可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在冷却电机与电池的同时,减少室外换热器的散热负担,辅助其散热从而提高系统制冷能效;该模式下,水-气体冷却器的换热量与电机热负荷负相关,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制冷量和性能系数可分别提高2.84%、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 水-气体冷却器 余热回收 辅助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CO_(2)空调涡旋压缩机变工况工作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安钟衍 宋盼盼 +4 位作者 鲁振博 郑思宇 魏名山 诸葛伟林 张扬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5,共8页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研究了CO_(2)空调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及涡旋压缩机工作特性。构建了耦合涡旋压缩机一维通流模型的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的性能预测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校核了模型有效性。对比了压缩机简单模型与通流模型变工...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研究了CO_(2)空调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及涡旋压缩机工作特性。构建了耦合涡旋压缩机一维通流模型的跨临界CO_(2)空调系统的性能预测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校核了模型有效性。对比了压缩机简单模型与通流模型变工况条件下对系统性能预测的差异,分析了涡旋压缩机吸气预压缩及排气非对称流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工况工作条件下,用恒定效率的压缩机简单模型所预测的系统工作特性指数(系统制冷量与压缩机功耗之比),比用一维通流模型,最多高20%;压缩机吸气真空度是影响吸气预压缩程度的主要因素,压缩机转速从2500 r/min增至6000 r/min,吸气预压缩程度增加1.92%,容积效率提高4.72%;排气口通流面积变化主导排气腔压力非对称分布,减小压缩机排气腔压力非对称度,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等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续航里程 二氧化碳空调 涡旋压缩机 工作特性 通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