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信号反应谱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沈鑫 李志清 +1 位作者 胡瑞林 高玮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5-651,共7页
为研究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过程对结构的影响,对现场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反应谱分析。首先将速度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其频谱特性,然后将速度信号直接微分,运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其进行低通滤波去噪处理,提取主要特征频段的重... 为研究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过程对结构的影响,对现场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反应谱分析。首先将速度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其频谱特性,然后将速度信号直接微分,运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其进行低通滤波去噪处理,提取主要特征频段的重构信号,获得清晰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并将去噪后的加速度曲线作为输入信号,研究不同阻尼比下二氧化碳相变致裂信号反应谱。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信号频率集中于低频,速度峰值与主频在安全允许范围内,适用于对振动敏感的环境;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可有效抑制因对速度信号直接微分引起的高频振荡,信噪比可超过25dB;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反应谱形态简单,峰值对应周期小,有利于结构安全;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反应谱峰值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峰值对应的周期不变,绝对加速度和标准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在阻尼比不为0时相等,不受阻尼比影响;注意反应谱上对结构影响大的周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 反应谱 信号 速度 加速度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现场试验 快速傅里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软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燕 孙伟博 张丁丁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相变产生的高压气体动态破岩的机理,通过建立设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物理模型结合数值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体的内部效应,得到了二氧化碳相变高压气体动压破岩的机理及岩体裂隙、强度和二氧化碳相变气...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相变产生的高压气体动态破岩的机理,通过建立设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物理模型结合数值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体的内部效应,得到了二氧化碳相变高压气体动压破岩的机理及岩体裂隙、强度和二氧化碳相变气体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气体准静压破坏煤体主要集中在煤体强度薄弱的区域,且气体压力要高于煤体破坏的最低极限值;原生裂隙会改变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体的空间范围和煤体的破坏程度,原生裂隙与炮孔之间的夹角越小、距离越近,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相变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岩石致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透技术 被引量:21
3
作者 秦江涛 陈玉涛 黄文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84,共5页
针对白皎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应力大、煤层透气性差、抽采瓦斯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高压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透技术,分析了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透技术的原理;并在238底板巷对B4煤层进行了联合增透对比试验... 针对白皎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应力大、煤层透气性差、抽采瓦斯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高压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透技术,分析了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透技术的原理;并在238底板巷对B4煤层进行了联合增透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煤层透气性显著提高,单孔初抽瓦斯体积分数分别是高压水力压裂试验区域和普通抽采试验区域平均瓦斯体积分数的1.70、3.48倍;瓦斯抽采纯量较水力压裂区域和普通抽采区域分别提高了1.49、3.04倍;抽采65 d以后,高压水力压裂和二氧化碳相变致裂联合增透区域汇总瓦斯体积分数仍保持在40%以上,抽采效果良好,该技术可供类似矿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力压裂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 低透气性煤层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相变爆破中的振动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明 吴英杰 +2 位作者 赵瑞 赵明生 商武锋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分析二氧化碳相变爆破产生的振动信号特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衰减规律,通过现场二氧化碳相变爆破试验,分别对距离爆源处5、8、12 m位置设置质点速度监测仪,分别对得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频谱、能量谱分析,得到关于二氧化碳相变爆破振... 为分析二氧化碳相变爆破产生的振动信号特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衰减规律,通过现场二氧化碳相变爆破试验,分别对距离爆源处5、8、12 m位置设置质点速度监测仪,分别对得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频谱、能量谱分析,得到关于二氧化碳相变爆破振动信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衰减规律。随着距离的增加,低频部分逐渐衰减只剩下高频段部分。在能量的分布上,二氧化碳相变爆破的能量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0 Hz<f<500 Hz),在距离上的衰减速度快,且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衰减明显大于垂直方向。研究结果对二氧化碳相变爆破的安全距离的确定和合理爆破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相变爆破 爆破振动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振动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小雄 李启月 +2 位作者 冯国伟 陈冠 谢晓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0,共6页
采用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对地铁基坑开挖工程中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时引起的振动信号的频谱特征、能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时引起质点振动的频率主要分布于0~100 Hz范围内,能量主要集中于0~20 Hz,且随距... 采用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对地铁基坑开挖工程中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时引起的振动信号的频谱特征、能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时引起质点振动的频率主要分布于0~100 Hz范围内,能量主要集中于0~20 Hz,且随距离增加能量逐渐向高频带集中分布;一定距离条件下能量分布主频带内的垂向分量能量比例最高,水平径向次之,水平切向最小,平均值占信号总能量的70%以上,且随震源距增加逐步降低并趋于一致;质点瞬时能量起伏与其振动幅值对应,主要作用于0~0.5 s的时间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 振动 Hilbert-Huang换方法 地铁基坑 时频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方法的二氧化碳爆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小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0,共5页
为了考察二氧化碳爆破的环保性能,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析了从原材料和能源生产、致裂器加工组装、现场爆破和最终废弃物处置全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定量地得出了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爆破生命周期对海洋生... 为了考察二氧化碳爆破的环保性能,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析了从原材料和能源生产、致裂器加工组装、现场爆破和最终废弃物处置全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定量地得出了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爆破生命周期对海洋生态毒性方面的环境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淡水生态毒性、淡水富营养化、金属资源枯竭以及人类毒性。在二氧化碳爆破整个生命周期中,主要污染环节是包括钢铁生产过程和电能生产过程在内的原材料和能源生产阶段,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占比超过50%。通过与传统爆破方法生命周期评价对比发现,二氧化碳爆破并不比传统爆破方法更清洁环保,反而对水体造成了巨量污染,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爆破 生命周期评价 定量分析 环境影响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层全直径岩心对CO_2相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樊建明 何永宏 +3 位作者 董妍 郭平 陈文龙 张庆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3,共3页
为了研究储层孔隙介质对CO2注入地层后相态的影响情况,建立了真实岩心中相变的超声波测试方法.对比CO2在低于临界温度26.0℃和高于临界温度48.0℃两种情况下,分别在超声波测试装置、空筒、DBRPVT分析装置中的相变情况.对比可以得出:①... 为了研究储层孔隙介质对CO2注入地层后相态的影响情况,建立了真实岩心中相变的超声波测试方法.对比CO2在低于临界温度26.0℃和高于临界温度48.0℃两种情况下,分别在超声波测试装置、空筒、DBRPVT分析装置中的相变情况.对比可以得出:①在临界温度以下,孔隙介质的存在对CO2相变点的影响不大;②临界温度以上时,孔隙介质的存在使CO2的p-V关系曲线的拐点值有比较大的降低,从空筒中测试的10.89 MPa降到5.51 MPa;③温度对CO2在孔隙介质中的p-V关系曲线的拐点的影响比较小;④超声波在测试孔隙介质中CO2的相变点时,振幅变化比较明显,时差的变化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全直径岩心 储层孔隙介质 二氧化碳相变 超声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相变爆炸激发药剂热化学安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明燃 王任松 +4 位作者 王尹军 杨海斌 李继红 曹稳 胡赏赏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4,共8页
为了研究CO_(2)相变爆炸激发药剂的热化学安定性,采用热重法(TG)、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和耐温试验测试了其热分解特性和耐温性能,用Ozawa法对所得热力学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该激发药剂的温度指数。结果表明:升温速率... 为了研究CO_(2)相变爆炸激发药剂的热化学安定性,采用热重法(TG)、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和耐温试验测试了其热分解特性和耐温性能,用Ozawa法对所得热力学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该激发药剂的温度指数。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分别为1、2.5、5℃/min的条件下,激发药剂在90℃时开始有质量损失;在非密闭条件下,整个升温过程中各组分之间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激发药剂的热化学安定性主要体现为各组分的热稳定性,平均活化能为86.986 kJ/mol;在密闭条件下,升温至460℃之后激发药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明激发药剂热化学安定性良好,且一定的压力作用有利于激发药剂燃烧反应;耐温试验中,80℃保存48 h激发药剂未发生状态变化,而200℃下激发药剂组分损失严重,说明温度指数TS计算值90.199℃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相变爆炸 热重法 绝热加速量热仪 激发药剂 热化学安定性 耐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