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技术进展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国锋 吕伟峰 +4 位作者 崔凯 姬泽敏 王恒 何畅 何春雨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7,共10页
系统梳理全球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CCUS产业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中国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挑战和对策。全球CCUS产业已明显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北美地区在大规模CO_(2)捕集、... 系统梳理全球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CCUS产业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中国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挑战和对策。全球CCUS产业已明显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北美地区在大规模CO_(2)捕集、长距离管道输送、管网优化和大规模驱油等方面已形成关键技术体系,集群建设较为成熟,且产业模式逐渐由CO_(2)-EOR向地质封存转变。中国CCUS产业各环节发展迅速,目前处于集群化发展初期,面临商业模式缺失、政策保障不足、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等挑战。未来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推动全流程集群示范项目建设;攻关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加强低成本捕集技术、管网优化技术、驱油和埋存技术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学科建设和校企科研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集、利用封存 产业 商业模式 政策保障 全产业链技术 运行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矿化技术的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工业试验
2
作者 宋作玉 田景奇 +4 位作者 蔡力宏 李卫国 丁春宏 孙志国 马志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494,共9页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 以工业废料通过化学链矿化捕集二氧化碳制备微细碳酸钙,是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大同热电厂建设的电石渣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化试验装置的工艺、运行情况、碳减排量以及碳酸钙产品特性。该中试采用氯化氨为循环提取剂,二氧化碳的吸收矿化在三相反应器中一步完成。试验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000 t/a(以二氧化碳计),试验累计运行超3000 h,最长连续运行时间为768 h,最大运行负荷达设计值为148%。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吸收率大于90%,原料钙提取矿化率大于90%,经第三方评测,二氧化碳净减排率达到68.6%;碳酸钙产品达到工业沉淀碳酸钙标准,粒度(D_(50))小于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利用(CCUS) 二氧化碳矿化 电石渣 碳酸钙 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及其原位甲烷化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花花 刘日新 +5 位作者 赵明辉 宋婷婷 崔鹏俊 王露潞 郑浩 曾亮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共16页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在减少CO_(2)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高能耗和复杂的工艺流程限制了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integrated CO_(2)c...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在减少CO_(2)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高能耗和复杂的工艺流程限制了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integrated CO_(2)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该技术通过双功能材料(dual-functional materials,DFM)实现CO_(2)的捕集与原位转化,直接将捕集的CO_(2)高效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与传统CCU技术相比,ICCU技术大幅简化了CO_(2)解吸、压缩和运输等步骤,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围绕ICCU-甲烷化(ICCU-Methanation,ICCU-Met)技术,首先系统介绍了ICCU-Met过程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该技术实现CO_(2)捕集与转化的可行性;随后重点探讨了应用于该过程的双功能材料,分析了其在CO_(2)捕集能力、催化活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并针对ICCU-Met技术面临的过程放大挑战,分析了实际工业烟气条件、反应器设计及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利用 原位甲烷化 双功能材料 过程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光付 李阳 +2 位作者 王锐 周银邦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条件。CO_(2)封存与利用研究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①CO_(2)地质封存体表征和建模采用表征体元(REV)技术,将微观尺度的属性应用于宏观尺度的地质模型,用应变张量数据进行封存体动态表征和监测。综合应用地球化学成像、微地震、地温以及大气监测技术方法进行封存体泄漏监测。建立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模拟技术,模拟封存体内不同CO_(2)羽流迁移情景和封存潜力。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CCUS。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和耦合地质力学的CO_(2)封存风险快速评估代理模型。用机器学习预测或评估剩余油区CO_(2)提高采收率和封存效率。③CO_(2)驱油新技术及应用新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CO_(2)驱与低矿化度水驱交替注入、CO_(2)微纳米气泡驱油、CO_(2)加增黏剂驱油和CO_(2)泡沫驱油等技术,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CO_(2)驱油领域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拓展到残余油带、页岩油藏及天然气藏。CCUS也面临长期封存安全性、经济性、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多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新技术,保障CO_(2)长期封存安全性,提高商业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表征体元(REV) 微纳米气泡 残余油带(ROZ) 地质封存 CO_(2)驱油 CO_(2)封存(CCS) CO_(2)集、利用 封存(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探索研究——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江 宋世杰 +1 位作者 刘兰兰 白治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323,共8页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在借鉴神华10万t CCS示范项目经验基础上,依据已建180万t/a乙二醇项目中产生的CO_(2),设计了高纯(98.94%)和低纯(77.78%)2种超临界CO_(2)封存流程;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三叠系、二叠系咸水层的认识,找寻了3套物性较好且CO_(2)封存潜力巨大的地质咸水层(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在深入CO_(2)储存层盖层及存储容量评估分析,认为CO_(2)在超过1000 m的咸水层封存环境最佳;通过设计4口注入封存井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40万t/a CO_(2)的封存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理论可行;设计采用PNX测井、井下光纤传感及地表InSAR等监测方法搭建起CO_(2)从井筒到储层再到储层扩散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管理平台;从CCS当前经济技术成本、产业政策发展以及机遇挑战现状展望出煤化工开展CCS非常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碳降碳 二氧化碳集、运输及封存 咸水层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的技术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海滨 卢迪 +4 位作者 王永昌 田文爽 沈国飞 宋学行 魏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21,共14页
全球变暖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碳减排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努力目标。作为CO_(2)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近年来备受关注并且发展迅猛。CO_(2)海洋封存作... 全球变暖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碳减排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努力目标。作为CO_(2)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近年来备受关注并且发展迅猛。CO_(2)海洋封存作为其中一种最具潜力的减排方式,了解其发展现状对进一步研究CO_(2)封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CO_(2)海洋封存的方法和封存机理,总结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我国在CO_(2)海洋封存上的巨大潜力和库源匹配上的优势,以及海洋封存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指出推进CO_(2)海洋封存技术的研究并开发相应的能力,将有助于加速推进碳减排进程、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集、利用封存 海洋封存 研究进展 海洋环境 海洋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17-520,共4页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之一。CC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CO2捕集、运输和封存。本文首先介绍了CO2捕集技术,该技术按工艺主要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之一。CCS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CO2捕集、运输和封存。本文首先介绍了CO2捕集技术,该技术按工艺主要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和燃烧后捕集。随后介绍了CO2封存技术,该技术根据封存地点不同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在众多的CO2封存技术中,CO2强化采油(CO2-EOR)技术由于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虽然CCS技术发展很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CO2泄漏问题、资金投入大等。但是,随着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CCS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相信未来该技术在抵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封存 强化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可接受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胡虎 李宏军 昌敦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3-87,共5页
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可接受度调查的背景,阐述了调查方法和调查的具体操作,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CCS在中国的宣传和培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认为CCS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信息缺乏是影响社会公众接受CCS的关键因素,公众忧虑和... 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可接受度调查的背景,阐述了调查方法和调查的具体操作,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CCS在中国的宣传和培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认为CCS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信息缺乏是影响社会公众接受CCS的关键因素,公众忧虑和法律、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我国推广CCS的两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可接受程度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顾永正 王天堃 +2 位作者 黄艳 赵瑞 徐冬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燃煤发电作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迫切需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系统梳理了全球碳减排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开展了低能耗煤电CCUS工程创新实践,依托600 MW等级燃...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燃煤发电作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迫切需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系统梳理了全球碳减排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开展了低能耗煤电CCUS工程创新实践,依托600 MW等级燃煤机组,于2021年6月25日建成并投运国内最大规模的15万t/a燃烧后CO_(2)捕集-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结果表明:CCUS示范装置由洗涤、捕集、压缩、干燥、液化、储存装车6个单元组成,创新开发了新型复合胺吸收新技术,率先应用了增强型改性塑料填料、汽提式降膜再沸器等新设备,首创形成了“级间冷却+分流解吸+机械式蒸汽再压缩闪蒸”高效节能新工艺;168 h试运期间,CCUS示范装置各单元在不同负荷(50%~100%)下运行稳定,连续产出纯度99.5%的工业级液态CO_(2),产品参数在-16~-21℃、2.0 MPa左右,满负荷时CO_(2)产量>18.75 t/h,实现了低浓度(体积分数11%~15%)、大流量(约10万m^(3)/h)燃煤烟气CO_(2)捕集率>90%、再生能耗<2.4 GJ/t(以CO_(2)计)的重大突破,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保障我国煤电应对2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利用封存(CCUS) 再生能耗 碳达峰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典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研发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黎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7,89,共5页
瑞典参与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多是欧盟项目,与英国、德国、丹麦、挪威、法国等国一起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建设。瑞典在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封存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政策都有研究,捕集技术的实验平台和示范项目则多设... 瑞典参与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多是欧盟项目,与英国、德国、丹麦、挪威、法国等国一起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建设。瑞典在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封存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政策都有研究,捕集技术的实验平台和示范项目则多设在瑞典境外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封存地则需要考虑运输、地质条件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封存 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经济性与规模预测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小令 肖晋宇 +4 位作者 侯金鸣 吴佳玮 吕循岩 张瑾轩 刘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68,共12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封存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构建2060年中国不同地区成本-规模计算模型,预测CCUS技术的全流程经济成本及其对应规模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宜采用就地和异地相结合的封存调度方式,以及就地利用的方式,满足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27×10^(8)t/a的CO_(2)减排需求。其中,采用利用方式减排CO_(2)约5×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1400~200元/t;采用地质封存方式减排CO_(2)约22×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200~450元/t。基于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重点发展基于电制原材料(P2X)技术的化工利用产业、构建CCUS产业集群、探索多方共赢合作模式的建议,形成连接减排需求密集地区和封存靶区的全国主干输送管道推荐方案,计算得到基于CCUS技术的火电减排成本约为0.1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集、利用封存(CCUS) 全流程建模 成本-规模计算模型 运输管道 火电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伟峰 李昱澍 +4 位作者 王明远 林千果 贾宁洪 姬泽敏 何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5,共11页
系统梳理了不同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在CO_(2)封存监测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涡度相关法... 系统梳理了不同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在CO_(2)封存监测领域应用的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涡度相关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5类,涉及监测数据获取、定位与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等3个环节。空间信息技术在CO_(2)封存监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监测目的、不同搭载平台以及不同监测场地,需选取与其相匹配的空间信息技术;针对空间信息监测数据来源广、数据量大的特点,需建立有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空间信息技术需要与目前成熟的监测技术进行交互验证,促进协同作业。未来需建立空间信息技术监测方案设计方法与标准,建立跨尺度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方法,形成空间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技术协同应用,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碳封存项目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CO_(2)封存监测 空间信息技术 CO_(2)泄漏 CO_(2)利用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赤泥捕集二氧化碳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建飞 李忆冬 +3 位作者 韩敏芳 伊元荣 高立晟 戴运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以拜耳法生产氧化铝产生的赤泥为捕集剂,对CO2进行捕集,考察了液固比、反应温度、搅拌速率、CO2流量对单位CO2捕集量(以每克赤泥捕集的CO2质量计)和赤泥脱碱率(以钠去除率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7∶1、反应温度为30℃、搅... 以拜耳法生产氧化铝产生的赤泥为捕集剂,对CO2进行捕集,考察了液固比、反应温度、搅拌速率、CO2流量对单位CO2捕集量(以每克赤泥捕集的CO2质量计)和赤泥脱碱率(以钠去除率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7∶1、反应温度为30℃、搅拌转速为500 r/min、CO2流量为200 mL/min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最大单位CO2捕集量为0.026 3 g/g,赤泥的脱碱率可达到42.43%。赤泥具有较强的捕集CO2的能力,因此,利用固体废弃物赤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CO2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二氧化碳 脱碱 综合利用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可行性研究》中英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蒂 孙珍 +3 位作者 赵中贤 张云帆 李鹏春 廖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156,共2页
2010年3月18日,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所)牵头的中英合作项目《广东省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可行性研究》正式启动, 并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所)联合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了盛大的研讨会.
关键词 合作项目 二氧化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省 封存 海洋研究所 花园酒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15
作者 张立麒 方梦祥 +2 位作者 赵传文 杜振 王乐乐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旨在推动存量煤电机组的低碳改造及新建煤电机组的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双碳目标 利用封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市场实施现状与制度路径
16
作者 白洋 赵艺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共8页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认为,碳市场是支持CCUS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可通过履约市场或自愿市场对CCUS进行支持。目前CCUS的碳市场实施面临核算标准不明、法律法规缺失、政策支持不足等多方面阻碍。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经验,如欧盟通过发放免费碳配额、美国通过低碳燃料标准支持CCUS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CCUS碳市场实施的制度路径,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市场监管、健全司法保障、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和开展国际合作等举措,以此推动我国CCUS在碳市场中的价值转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利用封存 碳市场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美国低碳燃料标准制度 碳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澳合作开展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可行性研究
17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8,共1页
近日.中国国家能源局与澳大利亚联邦资源、能源与旅游部在北京签署《中澳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可行性研究谅解备忘录》。双方再次确认中国与澳大利亚为减排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这一挑战建立起紧密和富有成果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 项目可行性 二氧化碳 合作关系 燃烧 封存 澳大利亚 谅解备忘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真良 卞晓律 +3 位作者 杜宇搏 张纹超 姚丁丁 杨海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吸附和原位转化两个主要过程,实现CO_(2)的高效转化并获得含碳燃料。本工作综述了ICCU中主要技术之一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首先对实现该过程的双功能材料的组成和特性进行概述,重点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体成分等角度探讨了影响ICCU甲烷化反应的因素,并对该技术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中国“双碳”目标下致力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利用 甲烷化 双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固体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婉 严格 +1 位作者 徐永辉 冯艳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体吸附剂被分为3类:适用温度为200℃以下的低温吸附剂,如碳基材料、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碱金属碳酸盐和胺基吸附剂;适用温度为200~400℃的中温吸附剂,如氧化镁和类水滑石衍生吸附剂;适用温度为400℃以上的高温吸附剂,如氧化钙和硅酸盐吸附剂。介绍了3类固体吸附剂的合成方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等)、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和稳定性,以及改性方法等,并对固体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利用 多孔材料 固体吸附剂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布局研究
20
作者 苏小宁 邱纪翔 +1 位作者 栾利民 梅应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6,共14页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对考虑碳利用场景前后的CCUS最优源汇匹配路径和集群布局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CCUS的年捕集规模需达到513.33 Mt,与仅考虑咸水层封存、气田封存和CO_(2)强化石油开采为储碳方式的情景相比,考虑钢渣矿化利用和化学转化技术后,需要进行CCUS技术改造的碳源数量将从332个增加至434个,涉及碳汇数量从49个增加至276个,运输管道修建长度由21237.96 km增加至31473.33 km,部署CCUS在30年规划期内的总减排成本将从7604亿美元下降至5141亿美元,单位减排成本将从49.38美元/t CO_(2)减少至33.38美元/t CO_(2)。碳利用技术示范能够优化集群布局方案,发挥集群规模优势,降低布局成本,并有助于形成特色集群,其中苏-鲁集群、蒙-宁-陕-晋-冀集群是未来CCUS部署的重点区域,在环渤海湾集群、东北集群部署CCUS最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集、利用封存(CCUS) 源汇匹配 群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