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化学新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双绍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46,共7页
介绍了近年来由CO2制取CO、烃类、醇类、甲酸和甲胺等化学品的研究新进展。论述了在相关催化剂制备方面的凝胶法、回流浸渍法、均相胶化法、快速燃烧法和超细粉体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由CO2制DMC。
关键词 二氧化碳化学 利用 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用铜基催化剂设计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逸群 李敦 +2 位作者 闵媛媛 李雨窈 黄宏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7,共17页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进而推动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导致CO_(2)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为有效应对这一环境挑战,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不仅可将CO_(2)转换为燃料和化学...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进而推动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导致CO_(2)排放量的持续上升。为有效应对这一环境挑战,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该技术不仅可将CO_(2)转换为燃料和化学品,而且有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储存。在众多催化剂中,铜基催化剂因其能高效将CO_(2)直接转化为高价值多碳化学品(如乙烯和乙醇)而受到关注。近年来,铜基CO_(2)RR催化剂优化设计进展显著,主要集中在提高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电催化CO_(2)RR用铜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进展。从调控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稳定性2方面,分别讨论了晶面工程、合金化处理、铜氧化态调节、催化剂表面功能化和缺陷工程等代表性调控策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催化剂的核心参数(组成、微观结构、形貌、尺寸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协同效应。最后对未来电催化CO_(2)RR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化学还原 电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 纳米晶体合成 改性 高值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纤化学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6
3
作者 鲁中明 戴民汉 +1 位作者 许昆明 陈进顺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38-43,共6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指示剂的二氧化碳光纤化学传感器,采用具有高气体可透过性和低折射率的无定型聚四氟乙烯(Teflon AF)材料作为液芯波导管,高灵敏度微型CCD分光光度计作为检测器,溴百里酚蓝(BTB,bromothymol blue)和Na2CO3为指示剂缓... 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指示剂的二氧化碳光纤化学传感器,采用具有高气体可透过性和低折射率的无定型聚四氟乙烯(Teflon AF)材料作为液芯波导管,高灵敏度微型CCD分光光度计作为检测器,溴百里酚蓝(BTB,bromothymol blue)和Na2CO3为指示剂缓冲溶液。在0~194 ppm的CO2浓度范围内,传感器最佳精度为±1.21ppm,响应时间(99%)约为2 min。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等特点,适于现场长期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化学二氧化碳传感器 指示剂 聚四氟乙烯 液芯波导管 溴百里酚蓝 NA2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二氧化碳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淑英 陈立班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7-49,63,共4页
简要介绍了我国二氧化碳化学领域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CO_2还原,利用CO_2进行羰基化反应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
关键词 中国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二氧化碳浓缩器多参量测控系统的研究
5
作者 刘玉强 李成伟 姜大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2-535,共4页
在密闭的载人航天舱中 ,通过可再生式电化学二氧化碳浓缩器 (EDC)能将环境中一定浓度的CO2浓缩、转移 ,从而净化空气 .该系统转移能力强 ,可在较低的CO2 分压下长时间连续工作 .基于EDC手动控制实验研究 ,为提高EDC电池组的长期工作稳定... 在密闭的载人航天舱中 ,通过可再生式电化学二氧化碳浓缩器 (EDC)能将环境中一定浓度的CO2浓缩、转移 ,从而净化空气 .该系统转移能力强 ,可在较低的CO2 分压下长时间连续工作 .基于EDC手动控制实验研究 ,为提高EDC电池组的长期工作稳定性 ,设计制作了温度测量、信号多量程扩展及可控硅调功等硬件电路 ,结合智能变速积分PID算法 ,完成了对温度、湿度、浓度及较大量程范围的电池电压等多通道过程参数的自动监控 ,实现了将空气中的CO2 浓缩、转移的目的 .该多参量测控系统具有易操作性及通用性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二氧化碳浓缩器 EDC 参量测控系统 载人航天舱 过程控制 再生式环境生命保障系统 ECLSS 宇宙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催化材料在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琦钰 高利军 +4 位作者 苏宇航 马晓博 王翊丞 张亚婷 胡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53-2772,共20页
利用电化学还原技术将二氧化碳(CO_(2))转化为高能燃料或高值化学品是提升CO_(2)利用附加值、缓解CO_(2)排放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转化与存储方式之一,对间歇性电能“削峰填谷”意义重大。实现高效电化学... 利用电化学还原技术将二氧化碳(CO_(2))转化为高能燃料或高值化学品是提升CO_(2)利用附加值、缓解CO_(2)排放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转化与存储方式之一,对间歇性电能“削峰填谷”意义重大。实现高效电化学还原CO_(2)的关键之一在于创制高性能的电催化材料。综述了碳基催化材料在电化学还原CO_(2)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探讨了本征缺陷碳材料、掺杂碳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整体式碳材料的结构特点以及与电催化还原CO_(2)性能的构效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碳基催化材料在电化学还原CO_(2)领域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催化剂 多孔炭 化学还原二氧化碳 单原子催化剂 杂原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UST-1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固定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欧沙 杨昌云 王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保持碳循环的平衡,通过化学固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增值产品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兴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高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催化位点...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保持碳循环的平衡,通过化学固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增值产品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兴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高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催化位点,被认为是CO_2捕获和固定的理想的多相催化剂。本文研究了在温和反应条件(1atm CO_2和35℃)下,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助催化剂,HKUST-1催化环氧乙基苯与二氧化碳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HKUST-1显示出高效催化氧化苯乙烯环加成反应的活性,反应48 h后转化率可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化学固定二氧化碳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氧化物材料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11
8
作者 郝磊端 孙振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102,共19页
电催化方法还原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在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平衡碳循环和储存可再生途径产生的电能等方面展现较大潜力。通过设计高效电催化剂来降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过程所需的过电位并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和电流密度,对电催化还... 电催化方法还原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在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平衡碳循环和储存可再生途径产生的电能等方面展现较大潜力。通过设计高效电催化剂来降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过程所需的过电位并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和电流密度,对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金属氧化物基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金属氧化物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稳定性及结构性能关系,并对金属氧化物基材料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未来的设计和研究方向做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化学还原 金属氧化 电催化剂 选择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大力开展CO_2化学科研工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12,共3页
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使空气中CO_2浓度急剧增加,人类将面临灾难。而地球上的碳酸盐、大气和水中的CO_2的含碳量远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及煤的含碳量,这是良好的碳源后备物资,应立即着手CO_2化学的科研、推广及建厂工作。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科学研究 二氧化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醌类衍生物捕获CO2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慧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47-1856,共10页
采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6-二氯苯醌(DCBQ)和2,6-二甲氧基苯醌(DMOBQ)在乙腈溶液中对CO2的电化学捕获过程.结果表明, 2种醌类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遵循连续两步单电子过程.加入CO2... 采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6-二氯苯醌(DCBQ)和2,6-二甲氧基苯醌(DMOBQ)在乙腈溶液中对CO2的电化学捕获过程.结果表明, 2种醌类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遵循连续两步单电子过程.加入CO2后,由于取代基亲电性的不同, 2种衍生物发生了不同的变化:DCBQ仍然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但是第二对还原峰发生了正移动;而DMOBQ的2对氧化还原峰变成1对峰.根据现场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分别得到了DCBQ和DMOBQ电化学捕获CO2过程的不同机理. DCBQ是二价阴离子发生化学变化的电化学-电化学-化学(EEC)机理,而DMOBQ则是还原产物一价阴离子自由基参与化学变化的电化学-化学-电化学(ECE)机理.进一步对CO2捕获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2种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2 6-二氯苯醌 2 6-二甲氧基苯醌 二氧化碳化学捕获 氧化还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氧化镉-炭黑界面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生成CO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君 李欣 +4 位作者 洪崧 詹新雨 王迪 郝磊端 孙振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3-201,共9页
通过调节氧化镉与炭黑之间的界面实现了高效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不同氧化镉和炭黑含量的CdO/CB复合材料利用超声处理方法制备.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得复合材料进行表征,揭示了其结构组成和形貌.用H型电... 通过调节氧化镉与炭黑之间的界面实现了高效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不同氧化镉和炭黑含量的CdO/CB复合材料利用超声处理方法制备.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得复合材料进行表征,揭示了其结构组成和形貌.用H型电解池对CdO/CB复合材料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性能进行测试发现,CdO质量分数为20%的CdO/CB可在−1.0 V(vs.RHE)电位下获得高达92.7%的总法拉第效率,而纯CdO在相同条件下的法拉第效率仅为69.5%.CO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87.4%.进一步的对比实验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dO/CB具有更高的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源于复合材料中氧化镉与炭黑之间的界面和高接触面积.此外,CdO/CB可在至少10 h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保持稳定的CO法拉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二氧化碳还原 氧化碳 氧化 炭黑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锌-离子液体复合催化体系高效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福伟 肖林飞 夏春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345,共3页
Ionic liquid mediated ZnBr2 system could catalyze the chemical fixation of CO2 with epoxides with a high selectivity(>98%) and TOF(5 580 h -1)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catalyst could be reused fiv... Ionic liquid mediated ZnBr2 system could catalyze the chemical fixation of CO2 with epoxides with a high selectivity(>98%) and TOF(5 580 h -1)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catalyst could be reused five times almost without losing its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Besides, the pure cis-cyclic carbonate of cyclohexene oxide was obtained over this catalys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二氧化碳 顺式环状碳酸酯 溴化锌-离子液体 复合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议消息
13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111,共1页
会议名称:中国化学会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会议时间:2019年11月8-10日会议地点:天津市主办方: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协办方:清华大学会议主题: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二氧化碳化学研究大会主席:何良年预计规模:20... 会议名称:中国化学会全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学术会议会议时间:2019年11月8-10日会议地点:天津市主办方: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协办方:清华大学会议主题: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二氧化碳化学研究大会主席:何良年预计规模:200人联系人:王婵电子邮箱:wangchan@nankai.edu.cn电话:15922037899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4号 300071会议内容:全国二氧化碳化学大会作为交流平台,将围绕二氧化碳化学领域的基础、应用和前沿问题,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催化活化、反应机理与催化剂设计、二氧化碳化学转化新反应/新途径/新方法、光化学催化反应、电催化方法、CO2 制备化学品/能源产品/聚合物等为主题,全面展示我国二氧化碳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深入探讨二氧化碳化学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议将采取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等交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化学 中国化学 可持续发展 消息 化学领域 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催化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 dioxide reforming of methane over bimetallic catalysts of Pt-Ru/γ-Al_2O_3 for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娟 杨晓西 +4 位作者 丁静 魏小兰 杨建平 王维龙 杨敏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07-1313,共7页
The reaction of CO2 reforming of CH4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y-A1203-supported platinum and ruthenium bimetallic catalysts, with the specific purpose of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h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O2 reforming of CH4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y-A1203-supported platinum and ruthenium bimetallic catalysts, with the specific purpose of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Th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BET surface area, thermo-gravimetric (T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 addition, the amount of carbon deposi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s and the type of the carbonaceous species were discussed by TG. It was found that the bimetallic Pt-Ru/7-A1203 catalysts exhibit both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markable stability by comparison of monometallic catalysts. During the 500 h stability test, the bimetallic catalyst showed a good performance at 800 ~C in CO2 reforming of CH4, exhibiting an excellent anti-carbon performance with the mass loss of less than 8.5%.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CO2 and CH4 have quite stable conversions of 96.0 % and 94.0 %, respectively. Also, the sele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is excellent with the products ratio of CO/H2 maintaining at 1.02.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in TEM images that the active carbonaceous specie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catalytic reaction, and well-distributed dot-shaped metallic particles with a relatively uniform size of about 3 nm as well as amorphous carbon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Combined with BET, TG, TEM te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lected bimetallic catalysts can work continuously in a stable state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which has a potential to be utilized for the closed-loop cycle of the solar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in future industr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reforming of methane Pt-Ru/7-A1203 catalysts long-term stability therm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给受体对电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凤 彭小连 张文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680,共15页
质子给受体是众多电催化反应中重要的参与者,质子给受体种类和浓度对电催化反应速率甚至产物种类均会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电催化析氢、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电催化析氧及醇的电化学氧化生成醛酮的典型反应机理出发,总结这4种电催化反... 质子给受体是众多电催化反应中重要的参与者,质子给受体种类和浓度对电催化反应速率甚至产物种类均会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电催化析氢、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电催化析氧及醇的电化学氧化生成醛酮的典型反应机理出发,总结这4种电催化反应中所用质子给受体种类及质子转移路径等,探讨它们对电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给/受体 析氢 二氧化碳化学还原 析氧 醇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CO_(2)还原立方体Cu_(2)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大面积膜电极反应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朝龙 罗希 +2 位作者 张杨 徐能能 徐开兵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1002,F0002,共13页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产乙烯目前已成为电催化CO_(2)RR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耦合化学还原保护法成功获得了富含(111)晶面的立方体结构Cu_(2)O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在...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产乙烯目前已成为电催化CO_(2)RR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耦合化学还原保护法成功获得了富含(111)晶面的立方体结构Cu_(2)O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在H型反应器以及零间距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反应器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富含(111)晶面的立方体结构Cu_(2)O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产乙烯活性;相比于H型反应器,零间距MEA反应器进行CO_(2)RR时的最佳法拉第效率(Faradaic efficiency,FE)提升了13.94%,总电流密度也基本可以满足工业化的需求(>200 mA/cm^(2));设计并组装的大面积(25 cm^(2))零间距MEA反应器在CO_(2)RR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在槽压大于2.9 V时表现出了独特的“面积效应”.“面积效应”的出现表明零极距MEA反应器在有效面积放大时,除电极面积、电解质浓度、CO_(2)流速等关键因素的调控外,极板的流道设计、导电性优化等均可能会影响催化反应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Cu_(2)O催化剂 (111)晶面 零间距膜电极组件反应器 面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