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春兰 刘士伟 +4 位作者 尚盈辛 陶慧 温志丹 刘吉平 宋开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1-818,共8页
河流仅占地球非冰川陆地表面积的0.58%,但其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全球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研究存在较多盲点,导致全球河流CO_(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测量手段的改进... 河流仅占地球非冰川陆地表面积的0.58%,但其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全球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研究存在较多盲点,导致全球河流CO_(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测量手段的改进及全球数据累积量的增多,国内外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修订与更新。本文分别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对全球河流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CO_(2)排放通量的差异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明确目前全球河流CO_(2)排放通量及气候变化与人为扰动对该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河流与溪流表层水体pCO_(2)具有极强的时空异质性,全球河流与溪流pCO_(2)整体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趋势,热带河流和溪流pCO_(2)普遍高于温带、北方和北极地区;河流与溪流pCO_(2)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普遍高于冬季。目前全球溪流和河流的年CO_(2)排放通量最新估算结果为(2.0±0.2)Pg/a,河流及溪流水体CO_(2)排放通量随河流分支等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细小河流在河流生态系统碳排放中的作用需引起关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河流与溪流在CO_(2)的产生与排放机制上表现出独特性,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筑坝、城市化、农业灌溉等)会增加河流CO_(2)排放通量估计的不确定性。此外,全球河流与溪流水气界面的CO_(2)排放通量计算仍存在一定的时空偏差,为了提高CO_(2)排放通量评估的准确性,需在精细化的河网尺度上对其进行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二氧化碳(pco_(2)) 碳通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对胃粘膜pH值及胃粘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东 耿智隆 +2 位作者 马辉兰 汪惠文 张翠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全麻患者胃粘膜pH(i-pH)和胃粘膜-动脉CO2分压差(Pg-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2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6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患者i-pH和Pg-aCO2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全麻患者胃粘膜pH(i-pH)和胃粘膜-动脉CO2分压差(Pg-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2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6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患者i-pH和Pg-aCO2的变化。结果气腹后动脉血CO2分压(PaCO2)较气腹前明显增加,pH值明显下降(P<0.05)。气腹后306、0 min i-pH较气腹前显著降低,而Pg-aCO2显著增加(P<0.01)。放气30 min i-pH虽较气腹期间有所回升,但与气腹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CO2气腹可引起高碳酸血症和胃粘膜血流灌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气腹 胃粘膜PH 胃粘膜pco2 动脉血CO2 二氧化碳 胃粘膜PH值 后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CO2气腹 手术患者 高碳酸血症 显著性差异 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苏征 张龙军 王晓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根据2003年秋季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河流水体p(CO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不是影响河流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黄河河流p(CO2)的高... 根据2003年秋季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河流水体p(CO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不是影响河流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黄河河流p(CO2)的高低主要受水体碳酸盐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二氧化碳(p(CO2))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位点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云 汪小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80-681,共2页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监测 位点 气管导管 测定结果 螺纹管 连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测量仪器比对研究
5
作者 张川 王聪 +1 位作者 宁春林 庞永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0-86,共7页
针对两种常见的海洋pCO2测量仪器(基于水汽平衡法的pCO2自动监测系统Underway pCO2System及采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水汽分离的pCO2原位传感器HydroC/CO2)开展了室内比对试验。通过加入Na2CO3/NaHCO3或H3PO4调节水池内水体pH值控制比对环境的... 针对两种常见的海洋pCO2测量仪器(基于水汽平衡法的pCO2自动监测系统Underway pCO2System及采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水汽分离的pCO2原位传感器HydroC/CO2)开展了室内比对试验。通过加入Na2CO3/NaHCO3或H3PO4调节水池内水体pH值控制比对环境的pCO2,在10个水平下采集了两台仪器的测量数据,通过对同步采集水样的总溶解无机碳(DIC)、总碱度(TA)及pH测定,计算得到pCO2的理论值。通过数据分析发现3组结果间一致性很好(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以上),但彼此间存在较大的"系统差"——两台仪器间测量差值在50~80μatm之间,差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差s为(64.52±9.52)μatm;Underway pCO2System及HydroC/CO2与CO2sys计算值之间的差值分别在15~80μatm间及-2^-50μatm间,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40.67±15.88)μatm及(-23.86±14.90)μa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二氧化碳 比对 UNDERWAY pco2 System HydroC/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动脉血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伟武 钟京 崔利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侧卧位 动脉血 呼气末二氧化碳 颅内手术 PET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鸡种腹水症和静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
7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55,共1页
青年肉鸡静脉CO2分压(pvCO2)高是一个能可靠预测腹水症易感度的指标。在对5个高度选择的鸡群(现代品系)和2个抗腹水品种的试验中,研究了每个群体早期pvCO2的水平和变异性。利用生长快的父系、生长慢的母系和杂交商品群,分析了不同时... 青年肉鸡静脉CO2分压(pvCO2)高是一个能可靠预测腹水症易感度的指标。在对5个高度选择的鸡群(现代品系)和2个抗腹水品种的试验中,研究了每个群体早期pvCO2的水平和变异性。利用生长快的父系、生长慢的母系和杂交商品群,分析了不同时期选育性状(主要是生长性状)的不同对动、静脉血液气压(pCO2,pO2)、pH和血细胞比容的影响,并将结果与抗腹水品种的数据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腹水症 静脉 地方鸡种 CO2 血细胞比容 生长性状 选育性状 不同时期 变异性 品种 肉鸡 鸡群 父系 母系 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井筒方向变化的CO_2分压对油管服役时间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翟晓鹏 谢志涛 +3 位作者 楼一珊 张艳 蔡利华 柳耀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开展沿井筒方向变化的CO_2分压下油管服役时间规律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油管使用年限。为此,将CO_2分压引入Q/HS14015标准腐蚀速率模型中,结合坐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油管服役工况,建立了以油气产量和腐蚀环境为参数的井筒CO_2分... 开展沿井筒方向变化的CO_2分压下油管服役时间规律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油管使用年限。为此,将CO_2分压引入Q/HS14015标准腐蚀速率模型中,结合坐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油管服役工况,建立了以油气产量和腐蚀环境为参数的井筒CO_2分压耦合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①沿井深方向CO_2分压呈多项式分布,同一井深处,产量越大,CO_2分压越小;②与实测井筒CO_2分压相比,井底段CO_2分压计算值吻合度高,井口段CO_2分压受温度、井筒压力和CO_2摩尔含量降低影响,计算值误差较大;③相同CO_2分压下,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④CO_2分压与服役时间内油管强度呈反比;⑤一定井深下,相对于温度,CO_2分压对腐蚀后油管强度影响更明显。结论认为:以井筒CO_2分压为基础,结合腐蚀速率和油管坐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所受外挤、内压、拉力服役工况预测油管服役时间的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CO_2腐蚀环境下的油管选材,节约油气井建井成本,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二氧化碳 CO2 油套管 寿命 钻井工程 井筒温度场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秋季海表pCO_(2)分布与海-气CO_(2)通量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欣 于培松 +3 位作者 蔡小霞 潘建明 胡佶 张海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4,共10页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海表p_(CO_2)分布主要受海水碳酸盐热力学的影响,海表温度(SST)是影响海表p_(CO_2)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在局部海域,海表p_(CO_2)分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控制。其中,越南东部局部海域表层海水受湄公河冲淡水的影响呈低盐特征,高p_(CO_2)的冲淡水团和离岸水团的混合作用直接影响该海域海表p_(CO_2)分布。此外,珊瑚礁的钙化活动造成南沙群岛弹丸礁西部海域出现表层p_(CO_2)极高值。秋季南海西部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的分布格局主要受风速的控制。北部海域海-气CO_2分压差(Δp_(CO_2))低于中南部海盆,但其海表风速远高于中南部海盆,造成北部海域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2.9mmol C·m^(-2)·d^(-1))明显高于中南部海盆(0.9mmol C·m^(-2)·d^(-1))。海-气CO_2通量估算中不能忽视局部海域珊瑚礁代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二氧化碳 海-气CO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新丰江水库表层水体CO2分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梅 叶丽菲 +3 位作者 张超 李元 唐文魁 高全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0-781,共12页
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定点采集新丰江水库表层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及生物学参数,计算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大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探讨新丰江水库p(CO_2)的影响因素及其CO_2源/汇机制.结果表明:丰水期p(CO_2)变化范围为16~3545... 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定点采集新丰江水库表层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及生物学参数,计算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大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探讨新丰江水库p(CO_2)的影响因素及其CO_2源/汇机制.结果表明:丰水期p(CO_2)变化范围为16~3545μatm,均值为999μatm,从水库上游到坝前p(CO_2)逐渐升高;枯水期p(CO_2)变化范围为399~1355μatm,均值为756μatm,从水库上游到坝前p(CO_2)呈下降趋势.丰水期p(CO_2)受温度影响较小,与营养盐(NO-3、DSi)浓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呈负相关,与溶解无机碳(DIC)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枯水期p(CO_2)受温度影响也较小,受碳酸盐体系的影响,与NO-3、DSi、Chl.a、DIC浓度呈正相关,与DOC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新丰江水库相对于大气来说是一个通量值偏低的CO_2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水库 二氧化碳 水质参数 CO2扩散通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海西部表层海水中的pCO_2及海-气界面通量 被引量:34
11
作者 谭燕 张龙军 +1 位作者 王凡 胡敦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5,共7页
根据 2 0 0 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2 的实测数据 ,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 ,对该海域pCO2 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长江冲淡水是造成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2 分布不均匀... 根据 2 0 0 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2 的实测数据 ,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 ,对该海域pCO2 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长江冲淡水是造成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2 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利用Wan ninkhof( 1 992 )提出的通量模式计算 ,长江口口门附近海域和浙江近岸海域为CO2 的源区 ,1 2 3°E以东的调查海域表现为大气CO2 的汇 ,尤其是以 1 2 3°E ,32°N为中心 ,存在着一个极强的大气CO2 汇区。就整个东海西部海域而言 ,夏季可从大气净吸收 1 5 3× 1 0 4 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二氧化碳(pco2) 碳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淡水端淡、盐水混合表层pCO_2的急剧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岩 张龙军 +2 位作者 苏征 王晓亮 潘建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5-298,共4页
根据2004年5月长江口淡水端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pC0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淡水端盐度0~15的淡、盐水混合初期,... 根据2004年5月长江口淡水端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pC0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淡水端盐度0~15的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pC02由3500μatm左右大幅度下降至约1000μatm。生源要素的补充使生物活动的急剧增加是pCO2以对数形式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一性质显著体现的拐点为(S〈0.6,50〈浊度〈110)这一范围。同时由于生物活动和物理混合作用的分别控制,使得长江口淡水端淡、盐水混合初期表层水碱度与盐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拐点处的盐度约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二氧化碳(pco2)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黄河pCO_2控制因素及水-气界面通量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龙军 徐雪梅 温志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5,共9页
根据2006年11月1-10日,秋季黄河平水期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现场实测数据及相关同步观测资料,对黄河表层水pCO2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pCO2在80-166 Pa,平均值110 Pa,在世界主要河流中属中等偏下水平;空间分布... 根据2006年11月1-10日,秋季黄河平水期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现场实测数据及相关同步观测资料,对黄河表层水pCO2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pCO2在80-166 Pa,平均值110 Pa,在世界主要河流中属中等偏下水平;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中游高于上游和下游。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pCO2有一定的影响但强度较弱,即使在叶绿素最高值3.58μg/L的包头站pCO2仍达到91 Pa。黄河水体有机物含量较低且继承了陆源有机物难降解的特性,干流和库区EpCO2/AOU的比值为0.14和0.20,远低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控制水体pCO2的理论下限0.62,因此,生物好氧呼吸作用对水体pCO2的贡献不大。悬浮物(TSS)含量为3.77-1308mg/L,溶解无机碳(DIC)含量为3.03-4.14 mmol/L,普遍高于世界其它河流且最大值均出现在潼关站;同时水体pCO2与TSS、PIC、DIC含量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因此黄河流域强烈的机械侵蚀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碳酸盐体系是控制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利用Wanninkhof提出的淡水水-气交换系数的通量模式估算,黄河水域水-气界面CO2交换速率约为0.229μmol/m^2.s,秋季可向大气释放CO214.5亿moL,相当于8 250 km^2草原或是112 km^2森林一年的固碳量。黄河CO2释放通量与渥太华河相近,但要远小于亚马逊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二氧化碳pco2 控制因素 水-气界面CO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同气腹压力下PaCO_2和P_(ET)CO_2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学芳 杜娟 +3 位作者 陈金红 王洁 肖计文 姚盛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9-1030,共2页
通过对机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监测,可了解呼吸、循环及代谢等方面的相关变化。PETCO2监测具有无创、快捷、连续、直观等特点,是肺通气功能监测的重要方法。ASA已将PETCO2的监测作为全麻过程中基... 通过对机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监测,可了解呼吸、循环及代谢等方面的相关变化。PETCO2监测具有无创、快捷、连续、直观等特点,是肺通气功能监测的重要方法。ASA已将PETCO2的监测作为全麻过程中基本的监测项目。在生理状况下PaCO2与PETCO2有很好的相关性,后者能较好地反映前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O2 PACO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相关性 气腹 通气功能监测 动脉血二氧化碳 呼气末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_(ET)CO_2、TcPCO_2与PaCO_2监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洪强 王俊林 +3 位作者 周力 费建 屈美敏 张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ET CO 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 2)与 PaCO 2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月~5岁,ASA Ⅱ~Ⅳ级,分为四组: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组(N1组)、... 目的: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PET CO 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 2)与 PaCO 2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月~5岁,ASA Ⅱ~Ⅳ级,分为四组: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组(N1组)、紫绀型不伴肺动脉高压组(N2组)、非紫绀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血流增加组(N3组)和非紫绀型伴轻度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4组),每组20例。统一选取相同的麻醉方案,在手术开始前记录患儿的 PET CO 2、TcPCO 2与 PaCO 2值,计算PET CO 2、TcPCO 2与 PaCO 2的差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1、N2、N3组PET CO 2与 PaCO 2差值较大,N4组中相对较小;四组患儿 TcPCO 2与 PaCO 2差值都相对较小;N1、N2、N3组中 TcPCO 2-PaCO 2值明显低于PET CO 2-PaCO 2值,N4组中 TcPCO 2-PaCO 2值明显高于PET CO 2-PaCO 2值。PET 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分析中,N1、N2、N3、N4组的 R2分别为0.028、0.197、0.390、0.711(P 〉0.05、0.02〈P 〈0.05、P 〈0.01、P 〈0.01),在 N1、N2组相关性较低,N3、N4组相关性较高;TcP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分析中,R2在 N1、N2、N3、N4组分别为0.750、0.827、0.835、0.691(P 〈0.01),各组均表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论是肺血流增加还是右向左分流均可使PET CO 2与 PaCO 2的相关性较差,PET CO 2与 PaCO 2仅在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表现较好的相关性;TcPCO 2与 PaCO 2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中有良好的相关性,更适合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无创监测 CO 2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PETCO2 经皮二氧化碳 PA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与雨致洪水导致水体pCO_2控制机制的差异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超 张龙军 江春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78-82,共5页
根据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和"05.7"洪水时期利津站pCO_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生物等数据,对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和洪水时期下游水体pCO_2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体表现出低pCO_2、高DIC、高D... 根据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和"05.7"洪水时期利津站pCO_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生物等数据,对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和洪水时期下游水体pCO_2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体表现出低pCO_2、高DIC、高DO的特征;与之相反,洪水时期黄河水体表现出高pCO_2、低DIC和低DO的特征;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水体pCO_2受碳酸盐体系的控制,高含量的泥沙对碳酸盐体系的缓冲作用产生了高的pCO_2;洪水时期下游水体pCO_2受生物耗氧呼吸作用的控制,降雨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带来了大量的陆源易降解有机物,促进了生物耗氧呼吸作用,从而产生了高的p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05.7”洪水 二氧化碳(pco2)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标观测的春季青岛近岸海水pCO_(2)变化及海-气CO_(2)通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学杭 张洪海 +1 位作者 马昕 陈朝晖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共8页
利用海-气界面浮标观测得到的高频数据,分析了春季青岛近岸海域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并对海-气CO_(2)通量进行了估算。观测期间该海域由大气的碳汇转变为碳源,主要是由海表pCO_(2)的不断增长所致。对海表pCO_... 利用海-气界面浮标观测得到的高频数据,分析了春季青岛近岸海域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并对海-气CO_(2)通量进行了估算。观测期间该海域由大气的碳汇转变为碳源,主要是由海表pCO_(2)的不断增长所致。对海表pCO_(2)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升高是pCO_(2)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生物过程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海表pCO_(2)呈现出日变化特征,温度和生物因素对海表pCO_(2)日变化的作用均与太阳辐射相关,但两者的作用相反。此外,分析发现浮标的不同采样频率会对海-气CO_(2)通量估算产生影响,缩短采样间隔能有效降低海-气CO_(2)通量估算的偏差,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海-气CO_(2)通量 浮标观测 青岛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喷淋-鼓泡式平衡器GC法测定海水中的P_(CO_2)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峰 张龙军 +1 位作者 王彬宇 张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全球变化研究中 ,海气交换平衡器是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 ( PCO2 )直接测定的关键。本文在喷淋式平衡器和鼓泡式平衡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喷淋 -鼓泡式平衡器 ,就平衡器体积、平衡后气体进样方式、海气平衡时间等作了改进并与层流式平... 在全球变化研究中 ,海气交换平衡器是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 ( PCO2 )直接测定的关键。本文在喷淋式平衡器和鼓泡式平衡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喷淋 -鼓泡式平衡器 ,就平衡器体积、平衡后气体进样方式、海气平衡时间等作了改进并与层流式平衡器进行了互校 (气相色谱法现场测定 )。经精密度分析和 F法、t法显著性检验 ,本实验室的喷淋 -鼓泡平衡器 -气相色谱系统对大气和海水中 PCO2 的分析 ,都可达到通量计算中 PCO2 的测定精密度需小于 1 %的要求。两种平衡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改进的喷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喷淋-鼓泡式平衡器 GC法 测定 海水 p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中P_(ET)CO_2和PaCO_2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云霞 王文辉 徐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82-982,共1页
关键词 PETCO2 PACO2 后腹腔镜 手术中 呼气末二氧化碳 动脉血二氧化碳 全身麻醉 CO2气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及黄海南部海域走航海-气CO_2通量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登辉 高郭平 +1 位作者 翟惟东 张春玲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85,共12页
根据2003—2008年东海及黄海南部海域多个航次现场观测获得的海表温度、盐度及海水表层pCO_2观测数据,分析该海域海水表层pCO_2及海-气CO_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海-气界面CO_2转移与海表温度、盐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海... 根据2003—2008年东海及黄海南部海域多个航次现场观测获得的海表温度、盐度及海水表层pCO_2观测数据,分析该海域海水表层pCO_2及海-气CO_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海-气界面CO_2转移与海表温度、盐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表层pCO_2及海-气CO_2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近海区域,春季受海表温度上升、生物作用加强的影响黄海南部、东海近岸区及陆架中部、东海南部表现为大气CO_2汇,其海-气界面季平均通量分别为(-7.77±6.59),(-11.08±8.99),(-2.94±6.78)mmol·m^(-2)·d^(-1)。夏季黄海南部区域表现为大气CO_2源(2.99±6.09)mmol·m^(-2)·d^(-1),与该海域的下层海水涌升有关,东海中部陆架区及东海南部近岸区由于淡水输入,形成跃层阻碍水体混合,再加上光合作用增强等的综合作用为大气CO_2汇,通量为(-4.81±8.92),(-0.75±12.14)mmol·m^(-2)·d^(-1)。秋季北风逐渐增强水体混合加剧,向冬季格局转变,底层富含CO_2的海水上涌,致使海表pCO_2升高,整个海区表现为大气CO_2源。在年际变化上,春季碳汇呈减弱趋势,而秋季碳源则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CO2通量 二氧化碳 季节性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