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春兰 刘士伟 +4 位作者 尚盈辛 陶慧 温志丹 刘吉平 宋开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1-818,共8页
河流仅占地球非冰川陆地表面积的0.58%,但其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全球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研究存在较多盲点,导致全球河流CO_(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测量手段的改进... 河流仅占地球非冰川陆地表面积的0.58%,但其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全球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排放的研究存在较多盲点,导致全球河流CO_(2)排放通量的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测量手段的改进及全球数据累积量的增多,国内外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修订与更新。本文分别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对全球河流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CO_(2)排放通量的差异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明确目前全球河流CO_(2)排放通量及气候变化与人为扰动对该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河流与溪流表层水体pCO_(2)具有极强的时空异质性,全球河流与溪流pCO_(2)整体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趋势,热带河流和溪流pCO_(2)普遍高于温带、北方和北极地区;河流与溪流pCO_(2)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普遍高于冬季。目前全球溪流和河流的年CO_(2)排放通量最新估算结果为(2.0±0.2)Pg/a,河流及溪流水体CO_(2)排放通量随河流分支等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细小河流在河流生态系统碳排放中的作用需引起关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河流与溪流在CO_(2)的产生与排放机制上表现出独特性,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筑坝、城市化、农业灌溉等)会增加河流CO_(2)排放通量估计的不确定性。此外,全球河流与溪流水气界面的CO_(2)排放通量计算仍存在一定的时空偏差,为了提高CO_(2)排放通量评估的准确性,需在精细化的河网尺度上对其进行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二氧化碳(pCO_(2)) 碳通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安龙 刘尚昆 +1 位作者 余遥 陈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6-128,F0003,共4页
综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后苏醒室的应用,主要包括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优势、方法、波形分析及应用等,旨在为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苏醒室 苏醒期 呼气末二氧化碳 低氧血症 护理监测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数据的北极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研究
3
作者 张思琪 陈鹏 +1 位作者 张镇华 潘德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5,共9页
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遥感技术,为全球海洋昼夜以及极地冬季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通过使用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对全球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反演,并构建了基于激光数... 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遥感技术,为全球海洋昼夜以及极地冬季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通过使用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对全球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反演,并构建了基于激光数据的前向神经网络模型(FNN-LID),重构了北冰洋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昼/夜长时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主动遥感的极地海水Chla浓度和海水pCO_(2)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该算法的反演产品,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不论是和其他被动遥感的产品还是独立浮标观测数据集都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够有效“填充”极地冬季的数据空白。在北冰洋海区,受陆源强烈影响的边缘海都表现为较高的海表Chla浓度。北冰洋海水pCO_(2)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经向的差异,且pCO_(2)的季节变化十分剧烈,甚至超过80μatm。近20年来,北冰洋稳定地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而在东西伯利亚海和喀拉海等海冰显著衰退的地区,海面pCO_(2)的增长率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反演 北冰洋 海水二氧化碳 极夜 长时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在脓毒症早期目标液体复苏中的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丽娜 艾宇航 +4 位作者 刘志勇 马新华 明广峰 赵双平 徐道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是否能够继续应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作为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指标。方法:56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 目的:探讨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是否能够继续应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作为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指标。方法:56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是否≥6 mmHg,分为高Pcv-aCO2组和低Pcv-aCO2组。观察2组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12,24 h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灌注指标,包括ScvO2,Pcv-aCO2,乳酸(Lac),Lac清除率;器官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PaO2/FiO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MB)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24 h内2组患者总液体入量变化。结果:24例(42.9%)Pcv-aCO2增高≥6 mmHg的患者入高Pcv-aCO2组,其余32例入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低Pcv-aCO2组ScvO2和CO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和SCr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 Lac清除率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24 h液体入量[(3449.47±695.41)mL]明显少于高Pcv-aCO2组[(4070.66±757.43)mL](P=0.002)。低Pcv-aCO2组的24 h SOFA评分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与Pcv-aC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ScvO2达标后仍然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尤其是在Pcv-aCO2≥6 mmHg时提示复苏不充分。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液体复苏 静脉血二氧化碳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62例前瞻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伟 张勇 +7 位作者 倪海滨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丰 陈浩 张蓓蓓 李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苏后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早期复苏6 h后中心静... 目的探讨早期复苏后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早期复苏6 h后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pv-aCO_2)及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pv-aCO_2与Pcv-aCO_2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选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35例,死亡27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4.2±6.0 vs 20.5±4.9,P=0.011)及序贯器官衰竭的评分(SOFA)(14.9±4.7 vs 12.2±4.5,P=0.027)明显升高。6 h复苏后死亡组患者Pcv-aCO_2(5.5±1.6 vs 7.1±1.7,P<0.001),Ppv-aCO_2(7.1±1.8 vs 10.0±2.7,P<0.001),及动脉乳酸(Lac)(3.3±1.2 vs 4.2±1.3,P=0.003)明显高于存活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pvaCO_2与Pcv-aCO_2明显相关,r=0.897,R^2=0.8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v-aCO_2和Lac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pv-aCO_2:β=0.625,P=0.001,相对危险度(OR)=1.869,95%CI:1.311~2.664;Lac:β=0.584,P=0.041,OR=1.794,95%CI:1.024~3.415)]。ROC曲线分析显示,Ppv-aCO_2、Pcv-aCO_2和Lac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Ppv-a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4(95%CI:0.696~0.931,P<0.001),最佳临界值为9.05 mmHg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8.6%;Lac的AUC=0.732(95%CI:0.607~0.858,P=0.002),最佳临界值为3.45 mmol/L时,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4.3%;Pcv-aCO_2的AUC=0.766(95%CI:0.642~0.891,P<0.001),最佳临界值为7.05 mmHg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0.0%。结论Ppv-aCO_2与Pcv-aCO_2相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 感染性休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玉红 赵钗 +1 位作者 赵倩 胡振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Pcv-aCO_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Pcv-aCO_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6例。患者入住ICU后置入双腔抗感染中心导管,尽早开始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液体复苏0 h(T0)、6 h(T6)、24 h(T24)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采集T0、T6、T24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碱剩余(BE)〕,上腔静脉血气分析指标〔pH、ScvO_2、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 CO2),计算Pcv-aCO_2〕。根据液体复苏后24 h ScvO_2和Pcv-aCO_2分为4组:组1:ScvO_2>70%,Pcv-aCO_2<6 mm Hg(1 mm Hg=0.133 k Pa);组2:ScvO_2>70%,Pcv-aCO_2≥6 mm Hg;组3:ScvO_2≤70%,Pcv-aCO_2<6 mm Hg;组4:ScvO_2≤70%,Pcv-aCO_2≥6 mm Hg。比较4组患者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气分析,并计算患者24 h液体入量及Lac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不同时刻,患者MAP、Scr、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R、CVP、Pcv-aCO_2、ScvO_2、pH、BE、Lac、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6、T24的HR、Pcv-aCO_2、Lac低于T0,CVP、ScvO_2、pH、BE、PaO_2/FiO_2高于T0;T24的HR、Pcv-aCO_2、Lac低于T6,CVP、ScvO_2、BE、PaO_2/FiO_2高于T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6、T24时,Pcv-aCO_2与Lac、BE、pH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0、T6、T24时,Pcv-aCO_2与ScvO_2呈负相关(r=-0.755、-0.920、-0.858,P<0.05)。Pcv-aCO_2与6 hLac清除率、24 hLac清除率呈负相关(r=-0.365、-0.864,P<0.05)。4组患者T24时MAP、HR、Hb、Scr、Lac、BE、pH、PaO_2/FiO_2、Scv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Pcv-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24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组2、组3和组4 24 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_2可以作为指导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ScvO_2联合Pcv-aCO_2指导容量管理,两者均达标的患者所需液体量最多,Lac清除率最高,可以避免ScvO_2假性正常化而停止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对胃粘膜pH值及胃粘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东 耿智隆 +2 位作者 马辉兰 汪惠文 张翠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全麻患者胃粘膜pH(i-pH)和胃粘膜-动脉CO2分压差(Pg-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2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6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患者i-pH和Pg-aCO2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全麻患者胃粘膜pH(i-pH)和胃粘膜-动脉CO2分压差(Pg-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20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60 min以及放气后30 min患者i-pH和Pg-aCO2的变化。结果气腹后动脉血CO2分压(PaCO2)较气腹前明显增加,pH值明显下降(P<0.05)。气腹后306、0 min i-pH较气腹前显著降低,而Pg-aCO2显著增加(P<0.01)。放气30 min i-pH虽较气腹期间有所回升,但与气腹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CO2气腹可引起高碳酸血症和胃粘膜血流灌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气腹 胃粘膜PH 胃粘膜PCO2 动脉血CO2 二氧化碳 胃粘膜PH值 后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CO2气腹 手术患者 高碳酸血症 显著性差异 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世江 刘璇 +3 位作者 于颖颖 孙杰 丁正年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评估PaCO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分别测量PaCO2、PETCO2和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评估PaCO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分别测量PaCO2、PETCO2和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差值,数据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共获得76个数据。PaCO2-PETCO2为(13.3±3.9)mmHg,PaCO2-PTCCO2为(5.2±2.4)mmHg。PaCO2与PETCO2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743(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PETCO2=0.42×PaCO2+17.25,r2为0.55(P<0.01);PaCO2与PTCCO2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00(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PTCCO2=0.95×PaCO2-2.39,r2为0.81(P<0.01)。PaCO2-PETCO2差值和PaCO2-PTCCO2差值的均数的95%的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3.3±7.8)mmHg和(5.2±4.8)mmHg。结论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PTCCO2比PETCO2能更准确地估计PaCO2,由于个体间差异,PTCCO2监测仍不能替代动脉血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监测 后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腹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廖婧华 林财珠 高友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5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RR14次/分,Paw16cmH2O。采集桡动脉血测定PaCO2,同时记录PETCO2,计算Pa-ETCO2和Pa-ETCO2/PaCO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5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RR14次/分,Paw16cmH2O。采集桡动脉血测定PaCO2,同时记录PETCO2,计算Pa-ETCO2和Pa-ETCO2/PaCO2。结果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Pa-ETCO2和Pa-ETCO2/Pa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30、60min患者PaCO2和PETCO2明显高于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P<0.05)。在气腹终止后5min,Pa-ETCO2和Pa-ETCO2/PaCO2明显高于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P<0.05)。结论气腹终止后不能用PETCO2来预测Pa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动脉血二氧化碳 呼气末二氧化碳 无效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苏征 张龙军 王晓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根据2003年秋季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河流水体p(CO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不是影响河流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黄河河流p(CO2)的高... 根据2003年秋季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河流水体p(CO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不是影响河流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黄河河流p(CO2)的高低主要受水体碳酸盐系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二氧化碳(p(CO2))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冬 贺琳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6-448,45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在5个同一时间点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在5个同一时间点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主要检测指标为动脉血气检测之下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PETCO_2。结果 38例患儿中,36例患儿PETCO2与PaCO_2呈正相关,且r均>0.75。对患儿进行进一步治疗,2项主要观察指标之间的平均偏差值指标差异明显减少。结论针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儿来说,PETCO_2与PaCO_2之间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性。P_(ET)CO_2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在血流、代谢以及通气等相关方面指标的检测,其操作简便、无创和连续等相关方面的优势,对机械通气的整体治疗效果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动脉二氧化碳 血气 呼吸机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夏季干流、支流(草堂河)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学谦 操满 +4 位作者 傅家楠 魏浩斌 贾晓斌 邓兵 汪福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8,共8页
2013年5-7月对三峡水库库区干流及支流草堂河水体CO_2分压(pco_2)进行走航观测.结果表明:夏季草堂河表层pco_2为15.8~226.4 Pa,三峡水库库区干流表层pco_2为198.8~261.1 Pa.对支流草堂河剖面监测发现,表层pco_2最低为15.8 Pa,随着深度增... 2013年5-7月对三峡水库库区干流及支流草堂河水体CO_2分压(pco_2)进行走航观测.结果表明:夏季草堂河表层pco_2为15.8~226.4 Pa,三峡水库库区干流表层pco_2为198.8~261.1 Pa.对支流草堂河剖面监测发现,表层pco_2最低为15.8 Pa,随着深度增加,pco_2快速增加,在水深5 m后逐渐稳定,最大值为294.2 Pa.通过计算,支流草堂河在5,6,7月的CO_2通量分别为16.46,-4.91和30.85 mmol·m^(-2)·d^(-1),库区干流CO_2通量为45.83 mmol·m^(-2)·d^(-1).因此,三峡库区干流表现为CO_2的"源",支流草堂河CO_2释放远小于库区干流,6月份表现为"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通量 草堂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时呼出气潮气量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正 罗芳 +2 位作者 吴秀静 施丽萍 杜立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HFOV)时呼出气潮气量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应用HFOV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监测记录PaCO2、呼出气潮气量(VTe)、呼吸机频率(F)、平均气道压(MAP)、振幅(ΔP)及吸入氧浓度(FiO2)等指标...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HFOV)时呼出气潮气量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应用HFOV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监测记录PaCO2、呼出气潮气量(VTe)、呼吸机频率(F)、平均气道压(MAP)、振幅(ΔP)及吸入氧浓度(FiO2)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46例患儿接受HFOV治疗,平均胎龄(36.37±3.53)周,出生体质量(2.76±7.77)kg。不同PaCO2组(<35 mmHg、35~45 mmHg、46~55 mmHg、>55 mmHg)对应VTe/kg平均值分别为(2.20±0.40)ml/kg、(1.96±0.46)ml/kg、(1.71±0.44)ml/kg、(1.21±0.33)ml/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4,P<0.05),Vte/kg与PaCO2呈负相关(r=-0.59,P<0.05)。当PaCO2于正常范围(35~45 mmHg),MAP为8~10 cmH2O、11~13 cmH2O、14~16 cmH2O、>16 cmH2O时,对应VTe/kg平均值分别为(1.73±0.33)ml/kg、(1.90±0.39)ml/kg、(2.19±0.54)ml/kg、(2.53±0.53)ml/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P<0.05),VTe/kg和MAP呈正相关(r=0.43,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建立回归方程:PaCO2=-13 VTe/kg+4.32 F+0.13 FiO2+19.68(r=0.68,r2=0.47,P<0.05)。结论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时VTe/kg与PaCO2呈负相关,PaCO2正常范围时VTe/kg和MAP呈正相关;高频振荡通气时监测VTe可作为调控PaCO2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呼出气潮气量 动脉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燕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罗真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 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菊香 陈辉民 +2 位作者 吴彬 林小明 王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探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以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的48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试验前后分别采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探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以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的48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试验前后分别采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P(cv-a)C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乳酸(Lac)、尿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容量负荷试验后CO增加≥10%和<10%认为有反应性组和无反应性组。结果:35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13例无反应。试验前CVP和P(cv-a)CO2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R、MAP、Lac、Scv O2、尿量指标组间无差异。无反应组仅CVP在容量负荷试验后有增高趋势。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上述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前Scv O2≥70%患者18例,其中有15例P(cv-a)CO2>6 mm Hg(8.73±1.71)mm Hg,经补液后P(cv-a)CO2下降(4.47±1.30)mm Hg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患者Scv O2≥70%时,P(cv-a)CO2>6 mm Hg提示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评价容量负荷试验的意义,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脉二氧化碳 容量负荷试验 血流动力学治疗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库回水区夏季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特征及交换通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倩 焦树林 +3 位作者 梁虹 邓飞艳 袁热林 曹玉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了解万峰湖水库回水区夏季水体溶解CO_2变化规律及水体"源/汇"特征,于2016年夏季对万峰湖回水区水体溶解CO_2分压进行走航监测,现场利用水质参数仪测定水体物化参数,其余水质参数于实验室进一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回水区... 为了解万峰湖水库回水区夏季水体溶解CO_2变化规律及水体"源/汇"特征,于2016年夏季对万峰湖回水区水体溶解CO_2分压进行走航监测,现场利用水质参数仪测定水体物化参数,其余水质参数于实验室进一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回水区表层水体pCO_2值变化范围在150.58~220.05Pa之间;水体剖面上,表层水体pCO_2值最低,随水体深度增加pCO_2值逐渐增大,在80 m处到达最大值;回水区不同于大部分云贵高原湖泊和水库,水体pCO_2表现为过饱和状态,经研究分析认为回水区周围环境、水体自身富氧条件与水体中大量物质分解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回水区CO_2释放通量为27.4~44.2mmol·(m^2·d)^(-1),均值为37.1 mmol·(m^2·d)^(-1),水体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峰湖 回水区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晓红 李月春 +3 位作者 张京芬 刘国荣 王宝军 贾艳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37,共2页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因此,正确检测和评价CVR,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对LA患者进行CVR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脑血管储备功能 经颅多普勒超声 患者 脑白质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心输出量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小莉 魏利娟 +3 位作者 耿素娟 马亚飞 郭仲辉 韩艳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_(ET)CO_(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_(ET)CO_(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及七氟醚等常规剂量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CVP、肺动脉压力(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采用旁路法监测P_(ET)CO_(2),采用热稀释法测定CO。记录麻醉稳定后5 min(T_(0))、CPB开始(T_(1))、CPB灌注流量降至50%(T_(2))、CPB灌注流量降至25%(T_(3))、停CPB后10 min(T_(4))、术毕(T_(5))的P_(ET)CO_(2)、CO。记录T_(1)—T_(5)时P_(ET)CO_(2)、CO分别与T_(0)时P_(ET)CO_(2)、CO的差值(记为ΔP_(ET)CO_(2)、ΔCO),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P_(ET)CO_(2)、CO明显降低,T_(4)、T_(5)时CO明显升高(P<0.05)。T_(1)—T_(5)时ΔP_(ET)CO_(2)与ΔCO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r_(1)=0.744,r_(2)=0.815,r_(3)=0.818,r_(4)=0.810,r_(5)=0.696,P<0.001),其中T_(2)—T_(4)时ΔP_(ET)CO_(2)与ΔCO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P_(ET)CO_(2)与CO的变化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心输出量 相关性 心肺转流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通气对动物颅内高压时脑组织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包映晖 江基尧 +3 位作者 朱诚 卢亦成 蔡如珏 马驰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猪急性脑内血肿颅内高压状态下脑组织氧分压(PtiO2)及二氧化碳分压(PtiCO2)、pH值和颅内压(ICP)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微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猪急性脑内血肿模型,注入自体血并待颅内压稳定在较高水平(4.0~5.33 k...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猪急性脑内血肿颅内高压状态下脑组织氧分压(PtiO2)及二氧化碳分压(PtiCO2)、pH值和颅内压(ICP)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微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猪急性脑内血肿模型,注入自体血并待颅内压稳定在较高水平(4.0~5.33 kPa)后,给予过度通气15 min,使PaCO2<4.0 kPa,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ICP、脑灌注压(CPP)、PtiO2、PtiCO2、pH和HCO3-的变化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脑内血肿组动物过度通气后,ICP、PtiCO2显著下降,CPP、pH值明显上升,而PtiO2却急剧下降至缺血水平.结论:过度通气可显著地降低ICP,但也显著地降低脑PtiO2,因此颅脑外伤后早期应避免使用过度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通气 组织氧 组织二氧化碳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珊珊 刘雪白 +6 位作者 李翠萍 周秀梅 刘健群 张雪芹 高俊霞 马杰 阎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A组),COPD组30例,将COPD组按照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A组),COPD组30例,将COPD组按照治疗前后分为急性期组(B组)和缓解期组(C组)。同时测定患者PaCO2和PetCO2值,并计算PaCO2与PetCO2的差值(ADCO2)。结果1)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其PaCO2和ADCO2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与A组比较,其PetCO2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组比较其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PetCO2明显高于B组,PaCO2和ADCO2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组和C组PaCO2与PetCO2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95和0.56,P均<0.01)。结论PetCO2可以用来判断正常人和COPD缓解期患者体内PaCO2的变化,但在COPD急性加重期PetCO2的监测缺乏敏感性,不能作为直接判断机体PaCO2变化的指标。ADCO2是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动脉血二氧化碳 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