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皂苷单体R1抑制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淑君 刘立宾 +5 位作者 黎关龙 王园园 周俊辉 赵珊 刘亚坤 王万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1(R1)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CO2)性肺动脉收缩的作用及其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取第2至5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至低氧高CO2(1%O2,6%CO2)条件下继续培养,并分别用8...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1(R1)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CO2)性肺动脉收缩的作用及其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取第2至5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至低氧高CO2(1%O2,6%CO2)条件下继续培养,并分别用8、40、100 mg/L R1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p38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p38 MAPK mRNA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低氧高CO2组p-p38 MAPK蛋白和p38 MAPK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N)组(P<0.01)。与低氧高CO2组相比,R1(8、40、100 mg/L)不同程度抑制了p-p38 MAPK蛋白和p38 MAPK mRNA的表达(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低氧高CO2诱导PASMCs p38 MAPK活化,三七皂苷单体R1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减轻低氧高CO2性肺动脉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高二氧化碳 肺动脉高压 P38MAPK通路 三七皂苷单体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工业制冷装置中用二氧化碳替代R502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早校 郁永章 曲天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对二氧化碳制冷的亚临界循环和跨临界循环进行了计算分析 ,并和R50 2制冷循环进行了比较 ,指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范围内 ,二氧化碳制冷循环的性能接近或优于R50 2循环。在二氧化碳液化系统中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循环比使用R50
关键词 二氧化碳 r502 制冷循环 节能 工业制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单体R_1对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平滑肌细胞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兰兰 王淑君 +5 位作者 黎关龙 王园园 周俊辉 赵珊 刘亚坤 王万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216-1221,共6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1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hypoxia hypercapnia-in-duced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HPV)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1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hypoxia hypercapnia-in-duced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HPV)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随机分为6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组),DMSO对照组(HD组),R1干预组(R8、R40、R100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磷酸化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RK1、ERK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ERK蛋白在N组表达弱,与H、HD组比较,R8、R40、R100组均不同程度下调,以R8组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K1mRNA、ERK2mRNA在N组弱表达,与H、HD组比较,R8、R40、R100组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和P<0.05),以R8组为著。结论:ERK1/2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三七皂苷单体R1可能通过抑制ERK1/2通路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高二氧化碳 肺动脉高压 ErK1/2通路 三七皂苷单体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喷射器的喷射系数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小桃 刘向农 +3 位作者 李鹏程 毕笑维 何睿祺 刘如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40-1045,共6页
考虑到实际气体在喷射器内流动的复杂多变性,文章基于CO_(2)实际气体的热物性,在临界圆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工作流体在临界圆处的速度分布,构建制冷系统中喷射器内部气体流动特性的喷射系数计算模型。基于实际气体改进的临界圆模型相较于... 考虑到实际气体在喷射器内流动的复杂多变性,文章基于CO_(2)实际气体的热物性,在临界圆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工作流体在临界圆处的速度分布,构建制冷系统中喷射器内部气体流动特性的喷射系数计算模型。基于实际气体改进的临界圆模型相较于传统的一维喷射器模型和临界圆模型更加精确,高压工况下误差波动小且更为稳定;在工作流体压力为7.460、7.475、7.555、7.710、7.760 MPa时,喷射系数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0.366 7、0.387 2、0.390 5、0.350 8、0.371 5,与实验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7.4%、8.3%、9.6%、9.2%,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器 气体动力函数 数学模型 喷射系数 r744制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744/R600及R744/R600a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晓伟 张仙平 +2 位作者 王凤坤 沈恒根 陈圣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于换热器中的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744/R600及R744/R600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分别替代传统制冷剂R22的亚临界热泵循环特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744/R600和R744/R600a具有不同的最优配比,可以使得制热性能系数(COPh)最大;... 基于换热器中的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744/R600及R744/R600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分别替代传统制冷剂R22的亚临界热泵循环特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744/R600和R744/R600a具有不同的最优配比,可以使得制热性能系数(COPh)最大;R744/R600及R744/R600a在最优配比下的COPh分别比R22系统增大11.98%和8.24%,分别比纯质R600和R600a大36.43%和36.24%,比跨临界循环R744系统增加7.07%和4.71%。在最优配比下,R744/R600和R744/R600a的冷凝压力低于R22,分别为0.84MPa和1.18MPa;压缩机排气温度也低于R22,在9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 r744/r600 r744/r600a 传热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744的混合工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仙平 郑慧凡 +2 位作者 王方 薛永飞 段焕林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5 28,共8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制冷空调行业氟利昂类制冷工质的替代受到普遍关注,绿色环保制冷剂R744因此得到重新启用。单一工质R744热泵系统存在放热侧压力高、系统效率低的缺点,在R744中混入合适的第二组分工质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或同时...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制冷空调行业氟利昂类制冷工质的替代受到普遍关注,绿色环保制冷剂R744因此得到重新启用。单一工质R744热泵系统存在放热侧压力高、系统效率低的缺点,在R744中混入合适的第二组分工质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或同时改善其效率。本文主要从R744混合工质的热物性、流动传热特性、应用于热泵空调系统、应用于复叠式制冷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R744混合工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744(CO2) 混合工质 替代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R744新型低温混合工质物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士鸣 张丽 高红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2-646,共5页
采用pT状态方程并结合van der Waals混合规则,对R290/R744混合物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中采用了Kay规则计算的虚拟临界参数来代替混合物的真实临界参数,计算得到了R290/R744混合物饱和气体比容、饱和液体密度、比焓和比熵等... 采用pT状态方程并结合van der Waals混合规则,对R290/R744混合物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中采用了Kay规则计算的虚拟临界参数来代替混合物的真实临界参数,计算得到了R290/R744混合物饱和气体比容、饱和液体密度、比焓和比熵等物性参数,并对计算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计算结果为R290/R744混合物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 r744混合物 pT状态方程 物性 自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744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宁静红 刘圣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49-2056,共8页
对R717循环辅助过冷、R744主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与R744过冷液直接接触冷凝的R717/R744-DCC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出: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存在最佳的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并获得最优的性能系数和最低的R717... 对R717循环辅助过冷、R744主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与R744过冷液直接接触冷凝的R717/R744-DCC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出: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存在最佳的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并获得最优的性能系数和最低的R717冷凝器散热量。R744主循环过冷液体的过冷度增大,最优的性能系数降低,最低R717冷凝器散热量增大,对应的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升高,R744蒸发器的质量流量减少。与常规R717/R744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比较,在相同的运行工况和最佳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下,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最优性能系数提高了5.2%,最低R717冷凝器散热量减少了1.6%。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在-10~8℃范围内,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R744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少了1.75%~2.61%,R717冷凝器的制冷剂流量减少了0.51%~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744气体 r744过冷液体 直接接触冷凝 r717辅助过冷 制冷循环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744混合自然工质热泵系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仙平 杨磊 +2 位作者 魏新利 王方 陈爱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采用EES(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软件建立了跨临界循环混合工质热力学模型,以中原地区典型城市—郑州的气象和水文条件模拟R744/R290自然混合工质热泵系统的性能,基于计算数据,对总当量变暖影响(TEWI)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设计... 采用EES(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软件建立了跨临界循环混合工质热力学模型,以中原地区典型城市—郑州的气象和水文条件模拟R744/R290自然混合工质热泵系统的性能,基于计算数据,对总当量变暖影响(TEWI)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不带回热器跨临界R744/R290热泵热水装置的最优制热COP可达4.104.经计算,用于郑州地区的年平均制热COP为4.202.与其他常规能源热水器相比,R744/R290热泵热水装置CO2排放量平均可减少36.39%.论文还计算并探讨了回热器和压缩机等熵效率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R744/R290热泵热水装置具有能效高且环保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744 混合自然工质 热泵 TEWI 雾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744混合工质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巨福军 穆珍珍 +3 位作者 王方 郑慧凡 范晓伟 冯臻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了寻找用于热泵热水器的低GWP替代工质,构建了基于EES软件的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预测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循环性能,理论评价了6组R744环保混合工质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中替代R22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工质浓度对R74... 为了寻找用于热泵热水器的低GWP替代工质,构建了基于EES软件的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预测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循环性能,理论评价了6组R744环保混合工质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中替代R22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工质浓度对R744混合工质热泵热水器的循环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所有R744混合工质均存在最优质量浓度使其系统分别获得最大COP_(th);相比于R22系统,R744/R290和R744/R1270系统在最优质量浓度14/86下均获得了显著提升的COP_(th)和制热量以及较低的排气温度,因此R744/R290(14/86)和R744/R1270(14/86)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中均具有显著的替代优势;其余4组混合工质均不适宜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中作为替代工质。本研究拓宽了热泵热水器用环保工质的选择范围,并为其工质替代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744混合工质 自然工质 氢氟烯烃 热泵热水器 工质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2与R744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红兵 钟瑜 +2 位作者 戴琳 昝世超 杨敏玲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63,共5页
热泵热水机组因其具有较好的节能性,日益受到热水器市场关注,本文在制冷剂R744与R22的热物性的对比基础上,对以R744为工质和以R2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机组从理论热力学循环,机组系统部件及结构、除霜控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对以R744... 热泵热水机组因其具有较好的节能性,日益受到热水器市场关注,本文在制冷剂R744与R22的热物性的对比基础上,对以R744为工质和以R2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机组从理论热力学循环,机组系统部件及结构、除霜控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对以R744为工质和以R2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机组样机在GB/T21362-2008的名义工况下进行了测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R744为工质的热泵热水机组COP比以R2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机组约高5%,并且以R744为工质的热泵热水机组可以实现65℃以上的高出水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2 r744 热泵热水机组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压缩-吸收式CO_2与R134a汽车空调系统性能实验比较
12
作者 牛永明 陈江平 陈芝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8,共4页
在现有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的基础上,搭建了湿压缩-吸收式二氧化碳(CO2)循环汽车空调样机;并与采用同样零部件的R134a系统进行了对比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工况下,湿压缩-吸收式CO2系统的压力不超过3.5MPa,制冷量达到R134a系统的... 在现有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的基础上,搭建了湿压缩-吸收式二氧化碳(CO2)循环汽车空调样机;并与采用同样零部件的R134a系统进行了对比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工况下,湿压缩-吸收式CO2系统的压力不超过3.5MPa,制冷量达到R134a系统的80%,COP达到了60%。显示了湿压缩-吸收式CO2汽车空调系统具有的潜在竞争力,为CO2汽车空调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压缩-吸收 二氧化碳 r134A 汽车空调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50控制系统在PSA提纯CO2装置中的应用
13
作者 武杭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5,共5页
利用R150控制系统,通过编程和组态。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提纯 r150控制系统 变压吸附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R41混合工质小管径管内流动传热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智博 陶乐仁 +1 位作者 虞中旸 邱晗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33,共6页
采用CO_(2)/R41(氟甲烷)混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工质,建立其在小管径管内冷却过程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压力、管径和混合比例对管内流动传热的影响。通过对比超临界流体模拟中常用的湍流模型,得到RNG模型能更好地应用... 采用CO_(2)/R41(氟甲烷)混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工质,建立其在小管径管内冷却过程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压力、管径和混合比例对管内流动传热的影响。通过对比超临界流体模拟中常用的湍流模型,得到RNG模型能更好地应用于超临界混合工质的管内流动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压力对CO_(2)/R41混合工质的换热系数影响显著,其工况越接近临界点换热系数越大;超临界混合工质的管内换热系数极值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增大,2 mm光管的换热系数极大值相较4 mm和6 mm光管分别增加了14.4%和30.7%,并且流动传热的均匀性更好,但是Nu数较低;6.5 MPa下的CO_(2)/R41(20/80)相较于8.0 MPa下的纯CO_(2),其管内最大换热系数提高了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r41 混合物 对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CO_(2)工质替代方案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15
作者 宗硕 肖迪 +3 位作者 王海丹 宋昱龙 殷翔 曹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针对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传统制冷剂面临淘汰以及电动车辆冬季“续航里程”焦虑问题,对具有极佳制热能力的天然工质二氧化碳制冷剂(R744)作为工质的热管理系统进行了能效寻优与续航影响评估。搭建跨临界R744系统实验平台,基于GT-suite开... 针对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传统制冷剂面临淘汰以及电动车辆冬季“续航里程”焦虑问题,对具有极佳制热能力的天然工质二氧化碳制冷剂(R744)作为工质的热管理系统进行了能效寻优与续航影响评估。搭建跨临界R744系统实验平台,基于GT-suite开发了包含R134a制冷剂和R744制冷剂在内的高精度动态整车热系统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电系统、动力系统、座舱热模型和控制器,以评估真实驾驶条件下的热管理系统能耗和续航表现。实验与模拟结果显示,电池冷却器的进口冷却液温度对最优排气压力几乎没有影响,冷却液流量的增大使得最优压力增长约0.2~0.3 MPa,环境温度是影响最优排气压力最明显的因素。此外,定义了热管理能耗系数用以定量评估热管理系统能量消耗对整车能耗的影响,对比分析发现:在40℃时,R744系统的能耗系数较R134a高出0.066,续航里程减小了7.02%,而在-25℃环境下,R744的能耗系数比R134a低0.27,续航里程增加了44.52%。综合全年平均续航里程、运行成本和环保性因素,R744系统在严寒、寒冷和温和气候区更具优势,而R134a则更适合炎热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辆热管理 跨临界r744系统 续航里程 热管理能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热和压降耦合的混合工质冷凝器结构优化
16
作者 王方 张仙平 +3 位作者 范晓伟 连之伟 徐菂 付一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0,共8页
基于传热和压降的耦合作用,针对R744/R290(20/80)和R125/R290(25/75)混合工质逆流换热冷凝器建立基于熵产最小化的管长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Cavallini凝换热性能评价指标PEI(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和温度惩罚因子TTP(total tempe... 基于传热和压降的耦合作用,针对R744/R290(20/80)和R125/R290(25/75)混合工质逆流换热冷凝器建立基于熵产最小化的管长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Cavallini凝换热性能评价指标PEI(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和温度惩罚因子TTP(total temperature penalization),得到了混合工质PEI与传热系数α之间的函数关系,具体分析了管径、冷凝温度和被动压降对管长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冷剂饱和温度降为制冷剂与壁面之间传热驱动温差的0.6倍,高压工质R744/R290(20/80)(临界温度低的工质)的PEI值更小,冷凝换热性能更优,同时小管径的冷凝器最优管长更小,且最优管长随随着冷凝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被动压降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压降 r744/r290 r125/r290 温度惩罚因子 最优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