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玉琪 万寅涛 +3 位作者 张贵泉 李俊菀 吴乐 丁鑫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5-120,共16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持续上升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寻找清洁高效的二氧化碳利用途径已成为研究焦点。甲醇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清洁能源,通过催化加氢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能够减少二氧化碳...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持续上升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寻找清洁高效的二氧化碳利用途径已成为研究焦点。甲醇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清洁能源,通过催化加氢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有效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对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一直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技术。文章综述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机制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催化剂中活性位、载体和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指出需要在提高活性金属分散度、调控活性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活性位点H/C比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未来可在引入新型载体、优化制备工艺、低温合成甲醇等方面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氢 甲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水动力学模型的乌江渡水库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2
作者 吴晓玲 马晨皓 +1 位作者 王志伟 王文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随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在现有巨大存量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其低碳属性却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存在质疑。水库作为受人类活动深度影响的水生生态系统,其碳循环至今尚未明确。因此,... 随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在现有巨大存量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其低碳属性却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存在质疑。水库作为受人类活动深度影响的水生生态系统,其碳循环至今尚未明确。因此,基于垂向二维水质水动力学模型(CE-QUAL-W2),结合2017年的实测数据,针对乌江干流上的乌江渡水库进行建模,模拟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扩散通量的时空分布情况。计算发现,库区水—气界面二氧化碳扩散通量呈现冷季高、暖季低,库区中心高、回水区及坝上低的时空分布特点。该模型针对水电站取、泄水口高程位置,模拟水—气界面二氧化碳扩散通量,可为水库碳排放的计算及水库低碳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渡水库 二氧化碳 碳排放 CE-QUAL-W2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US的二氧化碳无水压裂与驱油技术体系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3
作者 祁贤业 姚孔 +2 位作者 小萌 郭蕴槿 汪可 《中外能源》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通过捕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油气开采,从而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碳封存的双重目标。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替代传统水基压裂液,通过高压注入地层形...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通过捕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油气开采,从而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碳封存的双重目标。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替代传统水基压裂液,通过高压注入地层形成裂缝,建立油气渗流通道,提高原油产量。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则通过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地层弹性能量,提升原油采收率。重点对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及驱油技术的工艺装备配置、装备参数、工艺参数、实施流程进行详细设计,并从二氧化碳捕集、处理、运输、封存与利用全流程建立CCUS在油气开采行业的技术体系架构。在东北某页岩油平台和新疆某油田的技术应用验证表明: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后,原油产量比作业前提高1.5倍以上,二氧化碳有效封存量占注入量的65%;二氧化碳驱油后,采收率可达到28%,是注水驱油的2倍,封存二氧化碳约占注入量的85%左右。两项技术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技术 二氧化碳无水压裂 二氧化碳驱油 提高采收率 碳封存 产业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纤维及其二氧化碳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彦沣 李卿 +1 位作者 黄域沧 钱庆荣 《福建轻纺》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静电纺丝纤维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在能源与环境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基本原理,分类、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实际应用,分析对比了含MOF、ZIF、金属氧化物以及胺基官能团材料的静... 静电纺丝纤维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在能源与环境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基本原理,分类、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实际应用,分析对比了含MOF、ZIF、金属氧化物以及胺基官能团材料的静电纺丝复合纤维的二氧化碳吸附特性,对其在二氧化碳捕集及监测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纤维 二氧化碳吸附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油罐外浮顶沉没处置中的应用探究
5
作者 李大祖 王龙 田清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基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经济开发区一化工仓储企业10万m^(3)轻质油品储罐外浮顶全沉没案例,详细复盘储罐全沉盘的紧急事故及消防应急处置历程,利用二氧化碳在灭火方面的优势特点,介绍了采用注入二氧化碳开展惰化应急处置的经过,分析了该... 基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经济开发区一化工仓储企业10万m^(3)轻质油品储罐外浮顶全沉没案例,详细复盘储罐全沉盘的紧急事故及消防应急处置历程,利用二氧化碳在灭火方面的优势特点,介绍了采用注入二氧化碳开展惰化应急处置的经过,分析了该类事故处置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和思考,为同类事故处置提供工作启示和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石化储罐 外浮顶 二氧化碳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高效捕获空气中二氧化碳
6
作者 燕春晖(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2,共1页
直接空气捕获(DAC)技术因其能够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DAC技术存在的能耗高、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mar Yaghi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COF... 直接空气捕获(DAC)技术因其能够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DAC技术存在的能耗高、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mar Yaghi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COF-999,该材料在二氧化碳捕获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有望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团队开发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二氧化碳 COF 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方法的造纸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区间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胡雨沙 周建钊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造纸行业是我国高碳排放的主要工业之一。精准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对开发以低碳排放为目标的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造纸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鉴于造纸过程中碳排放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大,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方法... 造纸行业是我国高碳排放的主要工业之一。精准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对开发以低碳排放为目标的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造纸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鉴于造纸过程中碳排放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大,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方法的造纸过程二氧化碳区间预测模型,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原始数据进行信号分解,采用贝叶斯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O-BPNN)建立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分位数回归(QR)构建区间预测模型。本研究通过采集实际生产数据和建立基于VMD-BO-LSSVM-QR的对比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准确度高,R^(2)为0.9936,预测区间置信概率为0.8924,显著优于对比模型,对造纸工业生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过程 二氧化碳排放 区间预测模型 建模与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COFs/Pb_(3)(CO_(3))_(2)(OH)_(2)复合材料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温东炼 林昭勇 卜冬蕾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或化工原料,以应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一种可持续有效策略。然而,该过程中的还原产物选择性较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结构可调性和强可...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或化工原料,以应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一种可持续有效策略。然而,该过程中的还原产物选择性较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结构可调性和强可见光吸收能力等优势,近年来在光催化领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COFs材料缺少二氧化碳还原所需的活性位点,因此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碱式碳酸铅(Pb_(3)(CO_(3))_(2)(OH)_(2))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电催化剂,可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酸盐,并将其引入COF体系中,从而提升体系的催化性能。首先在无氧高温条件下,采用油浴法合成TP-COFs,然后通过原位光化学与湿化学反应,将Pb_(3)(CO_(3))_(2)(OH)_(2)负载于TP-COFs上,最终制备出TP-COFs/Pb_(3)(CO_(3))_(2)(OH)_(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P-COFs/Pb_(3)(CO_(3))_(2)(OH)_(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发现该复合材料为两相良好接触的片状材料;通过微量气体分析系统配备气相色谱仪测试发现,该复合材料在二氧化碳还原制甲酸盐的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效率和选择性,甲酸盐产率高达28.5 mmol·g^(-1)·h^(-1),选择性超过99%。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酸盐的策略,为未来开发高效光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甲酸盐 共价有机框架 碱式碳酸铅 活性位点 复合材料 非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0PCTC滚装船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9
作者 温先斌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2期58-59,共2页
在海上,船员们最为关注的便是他们的生命安全。船舶火灾,作为海上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引人注目,它不仅直接威胁到船上人员的安全,而且由于海上救援的局限性,通常需要依赖船只自身的防火和灭火设备来控制火情。在这一背景下,... 在海上,船员们最为关注的便是他们的生命安全。船舶火灾,作为海上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尤其引人注目,它不仅直接威胁到船上人员的安全,而且由于海上救援的局限性,通常需要依赖船只自身的防火和灭火设备来控制火情。在这一背景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作为固定式灭火系统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灭火中的应用效能,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并结合船舶规范和法规的具体要求,专门针对7500PCTC汽车滚装船设计了一套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本文旨在为船舶火灾安全管理提供一个既高效又可靠的灭火解决方案,确保船舶及船员在面临火灾威胁时,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从而保障海上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二氧化碳 灭火 滚装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碳捕集二氧化碳于卤水净化的研究
10
作者 邓腊梅 邱常义 徐波 《中国井矿盐》 2025年第1期4-5,8,共3页
采用变压吸附捕集燃煤锅炉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硫酸钠含量不同的卤水进行净化实验,将清卤中钙离子去除,净化得到合格的精卤。本实验验证了硫酸钠含量和系统pH值对二氧化碳净化卤水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卤水 二氧化碳 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其在油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温娅晴 郭梦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独特、清洁、高效、节能的分离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提取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如使用有毒的有机试剂、高能源的使用以及低萃取得率等,因此在食品加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油脂作为人体的3大营养素之一,在...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独特、清洁、高效、节能的分离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提取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如使用有毒的有机试剂、高能源的使用以及低萃取得率等,因此在食品加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油脂作为人体的3大营养素之一,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同时,也具有诸多有益的生理功能,对改善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聚焦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系统地总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概念、作用机制、工艺流程及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近几年在如小麦胚芽油、米糠油、大豆胚芽油等植物油脂和鱼油、昆虫油等动物油脂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科学研究和食品加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的使用与维护
12
作者 曾尊祥 胡玉斐 +2 位作者 胡玉玲 凌连生 肖华 《化学分析计量》 202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的工作原理,通过精准调控温度、压力,使二氧化碳流体呈现介于气液之间的超临界态,利用其高扩散性与可调溶解能力选择性萃取目标组分,最终通过减压分离实现目标组分的回收。从样品准备、工作方式、7个仪器模...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的工作原理,通过精准调控温度、压力,使二氧化碳流体呈现介于气液之间的超临界态,利用其高扩散性与可调溶解能力选择性萃取目标组分,最终通过减压分离实现目标组分的回收。从样品准备、工作方式、7个仪器模块、萃取时间等方面,阐述了仪器使用和参数设置的注意问题。细致讲解了如何依据不同样品特性进行预处理,以确保萃取效果。阐述了其自动化与手动操作相结合的模式,以及不同工作模式的适用场景。对于仪器的7个关键模块,即萃取剂模块、制冷模块、高压模块、改性剂模块、温度控制模块、萃取模块和分离模块,深入介绍了各模块参数设置的要点,并分别说明了仪器的日常维护内容,针对常见问题,详细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仪器使用 仪器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电热储能与液态储能系统热力性能对比分析
13
作者 张涛 刘嘉楷 +1 位作者 戴天乐 许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4-1563,共10页
二氧化碳电热储能与液态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储能密度大等特点,是目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的研究热点,然而,上述系统在储能形式及流程上的差异造成了系统在储能效率、储能密度等方面的不同,目前尚无系统性研究。基于此,本工... 二氧化碳电热储能与液态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储能密度大等特点,是目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的研究热点,然而,上述系统在储能形式及流程上的差异造成了系统在储能效率、储能密度等方面的不同,目前尚无系统性研究。基于此,本工作阐述了上述系统的能量存储原理及流程构型特点,建立了热力学分析模型,在设定工况下比较了两者性能指标以及不可逆损失分布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关键参数变化对两种储能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电热储能系统通过将工质的压力势能进一步转化为冷能储存,从而获得了更高的储能密度(7.36 kWh/m^(3)),而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通过高压罐将压力势能直接储存,避免了额外的叶轮机械损失,具有更高的循环效率(63.60%);此外,通过参数研究发现,提高压缩机等熵效率和出口压力对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的性能提升更加明显,提高透平等熵效率对二氧化碳电热储能系统的提升更加明显。研究成果将为二氧化碳储能技术路径选择和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热储能 液态二氧化碳储能 热力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液化方式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平洋 郝佳豪 +6 位作者 常鸿 张振涛 杨俊玲 李亚南 张家俊 越云凯 荆亚楠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新能源发电并网面临的挑战不断突显,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二氧化碳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大、寿命长、系统设计灵活等优势... [目的]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新能源发电并网面临的挑战不断突显,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二氧化碳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大、寿命长、系统设计灵活等优势。其中液态二氧化碳储能(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LCES)技术在系统高压侧和低压侧均采用液相存储二氧化碳,储能密度高、运行稳定性强。[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LCES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指标,指出二氧化碳液化的重要性和常见工艺。然后介绍了针对LCES系统低压侧CO_(2)液化的研究现状,包括采用混合储能工质、自冷凝、利用LNG冷能、采用蓄冷器,详细分析了各种方式的特点。[结果]研究表明,采用蓄冷器是最具优势的方式。进一步分析蓄冷液化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发展前景具有必要性。[结论]研究为LCES系统CO_(2)液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储能 二氧化碳液化 相变蓄冷 研究现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CCUS示范项目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
15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9期107-107,共1页
2024年9月9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工程顺利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CCUS,是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业过程的简称。宁夏300万吨/年CCU... 2024年9月9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一期工程——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工程顺利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CCUS,是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业过程的简称。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同合作打造的绿色低碳示范项目,项目一期工程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然后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该技术被认为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和工业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一期工程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集团 示范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冶金跨行业耦合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双德 李振荣 +6 位作者 董笑 陈为 刘一凡 李少鹏 程景才 李会泉 陈运法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8,共8页
双碳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我国化工冶金每年碳排放约36亿t,约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36%,此外化工冶金废气、固废、废热产生量大、堆存量多、难利用、循... 双碳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我国化工冶金每年碳排放约36亿t,约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36%,此外化工冶金废气、固废、废热产生量大、堆存量多、难利用、循环利用率低。发展化工冶金低碳化转型和变革,是我国工业领域双碳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我国化工冶金历时百年,已发展成熟,仅通过原料燃料替代及绿色工艺转型减碳容量有限,亟需开展化工冶金跨行业耦合与循环利用技术变革,深入推动工业领域减碳。我国化工冶金大多是孤立、非循环连续工艺过程,引起跨行业耦合难、循环利用难度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化工冶金行业碳排放治理现状及国家战略需求;其次,提出了废气与废热耦合热化学转化制高质气体、废气与废气耦合定向催化制高端化学品、废气与固废耦合制低碳材料3个减碳增效策略。结合其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拟重点发展的化工冶金跨行业耦合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以期为工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冶金 二氧化碳 碳减排 跨行业耦合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音速膨胀凝结的油田伴生气脱二氧化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路 韩卓 +3 位作者 蒲晓莉 马立辉 李炜 边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油田伴生气通常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为了提升油田伴生气质量,必须对天然气进行脱二氧化碳处理;将超音速旋流分离技术用于伴生气脱除二氧化碳是一条全新路径,但二氧化碳在超音速流动条件下的冷凝特性有待进一步明晰。建立二氧... 油田伴生气通常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为了提升油田伴生气质量,必须对天然气进行脱二氧化碳处理;将超音速旋流分离技术用于伴生气脱除二氧化碳是一条全新路径,但二氧化碳在超音速流动条件下的冷凝特性有待进一步明晰。建立二氧化碳在喷管中的相变过程数学模型,讨论二氧化碳超音速凝结流动特性,分析入口温度和压力对二氧化碳超音速凝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喷管喉部之后的扩张段发生凝结,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液滴;随着喷管入口温度增加,尽管凝结的二氧化碳液滴数量增加,但喷管出口和中轴线上的液相质量分数减小,凝结位置越靠近喷管出口;随着喷管入口压力增加,混合气体在喷管出口的压力和温度升高、速度减小,二氧化碳在喷管内凝结产生的液滴数量减少,喷管出口和中心轴线上的液相质量分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二氧化碳 喷管 超音速 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页岩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一波 陈耀旺 +3 位作者 赵金洲 王志强 魏兵 Kadet Valeriy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0-1194,共1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页岩相互作用机制及规律对页岩油气开发非常重要。目前缺少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页岩储层后页岩润湿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了明确在不同条件下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处理后页岩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变...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页岩相互作用机制及规律对页岩油气开发非常重要。目前缺少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页岩储层后页岩润湿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了明确在不同条件下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处理后页岩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四川盆地龙马溪地区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总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表面形貌及低压N2和CO_(2) 吸附进行了测试。通过对不同浸泡时间、压力和含水条件下页岩处理前、后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页岩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浸泡时间和浸泡压力的增加,页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降低,石英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明显。②扫描电镜图像显示页岩中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受萃取作用、溶蚀作用和吸附膨胀作用共同影响。页岩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变。页岩渗透率变化受到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③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处理后页岩的润湿性发生改变,随着浸泡时间和压力的增加,页岩-水接触角增大,页岩的润湿性由强水湿转变为弱水湿和中等润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 萃取 渗透率 润湿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 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9
作者 孙鑫 杜明勇 +4 位作者 韩彬彬 孙永鹏 赵明伟 管保山 戴彩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380,共7页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具有低伤害、易返排等优点,特别适合低压低渗透、致密及水敏性强的复杂岩层,对油层污染严重、含水率较低的储层改造效果良好。本文从技术原理、压裂液制备、特点及应用方面介绍了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技术和二氧化碳干法压...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具有低伤害、易返排等优点,特别适合低压低渗透、致密及水敏性强的复杂岩层,对油层污染严重、含水率较低的储层改造效果良好。本文从技术原理、压裂液制备、特点及应用方面介绍了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技术和二氧化碳干法压裂技术,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和二氧化碳干法泡沫压裂技术两类比较特殊的二氧化碳压裂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压裂 二氧化碳泡沫压裂 二氧化碳干法压裂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 二氧化碳干法泡沫压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液氧冷量冻结清除二氧化碳实现AIP潜艇节能增效
20
作者 彭文波 张诗 +1 位作者 李志印 张瑶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1-237,共7页
[目的]AIP潜艇携带巨量液氧,在液氧消耗过程中冷量往往未被充分利用,而潜艇密闭空间二氧化碳清除方式存在缺点。针对长期困扰AIP潜艇的两大痛点,提出将AIP潜艇液氧冷量回收利用与潜艇二氧化碳清除两者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方法... [目的]AIP潜艇携带巨量液氧,在液氧消耗过程中冷量往往未被充分利用,而潜艇密闭空间二氧化碳清除方式存在缺点。针对长期困扰AIP潜艇的两大痛点,提出将AIP潜艇液氧冷量回收利用与潜艇二氧化碳清除两者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方法]将液氧作为冷源处理舱室空气,依据空气各组分相变点温度不同的特性,在常压下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冻结(凝华)分离出来。[结果]通过数据量化分析,论证了在潜艇自持力范围内液氧储存的能量基本上能满足冻结艇员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冷量的需求,并提出了三级工作流程与实施方案。[结论]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回收利用占比5%的低温冷量,是一种符合综合集成、节能降噪和总体资源充分融合思想的解决方案,可用于以AIP系统作动力的潜艇、潜器和深海空间站等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和二氧化碳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 二氧化碳清除 AIP潜艇 冷量回收 能量再利用 低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