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负载型催化剂钛酸四丁酯/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被引量:6
1
作者 叶冲 姜敏 +2 位作者 张强 刘茜 周光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以钛酸酯偶联剂(TMC-201)为改性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对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浸渍法将钛酯四丁酯(Ti(OC4H9)4)负载于表面改性的nano-SiO2上,制备了纳米级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偶联... 以钛酸酯偶联剂(TMC-201)为改性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对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浸渍法将钛酯四丁酯(Ti(OC4H9)4)负载于表面改性的nano-SiO2上,制备了纳米级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偶联剂用量、温度、时间对纳米SiO2表面改性的影响,研究了负载时间、负载温度和Ti(OC4H9)4用量对表面改性后纳米SiO2负载Ti(OC4H9)4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MC-201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5 h时,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的偶联剂量最大;在室温下,负载48 h,Ti(OC4H9)4用量为表面改性纳米SiO2量的1/2时得到的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负载Ti(OC4H9)4量最大;运用ICP-AES、FESEM等测试技术对修饰后的纳米SiO2及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酯合成的结果表明,与均相Ti(OC4H9)4催化剂相比,Ti(OC4H9)4/nano-SiO2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合成PTT聚酯过程中酯化时间177 min,与均相催化剂催化酯化时间相近,在缩聚2 h后得到PTT的特性粘度高达1.05,证明该负载型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既可催化酯化反应又可催化缩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钛酸四丁酯 纳米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 浸渍法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硅氢加成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建波 孙雨安 +2 位作者 谢冰 吴诗德 孙红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共3页
将壳聚糖(CS)负载到SiO2上得到SiO2-CS,再与Pt配位,制得二氧化硅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剂(SiO2-CS-Pt)。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为模型反应,考察了SiO2-CS-Pt的催化性能,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目的产... 将壳聚糖(CS)负载到SiO2上得到SiO2-CS,再与Pt配位,制得二氧化硅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剂(SiO2-CS-Pt)。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为模型反应,考察了SiO2-CS-Pt的催化性能,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目的产物的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利用性能。目的产物收率达59.7%,催化剂连续使用4次,活性下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剂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硅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Cr/SiO_2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宏 王清遐 +3 位作者 徐龙伢 谢素娟 刘盛林 林励吾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3,共4页
在常压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 ,对CO2 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催化剂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载体及活性组份的筛选 ,发现 6Cr/SiO2 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反应性能。温度在 82 3~ 92 3K之间 ,该催化剂的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1 2 1 %~... 在常压固定床微反反应器上 ,对CO2 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催化剂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载体及活性组份的筛选 ,发现 6Cr/SiO2 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反应性能。温度在 82 3~ 92 3K之间 ,该催化剂的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1 2 1 %~ 3 2 1 %和 85 2 %~ 77 3 %。增加V(CO2 ) /V(C2 H6 ) ,有利于提高乙烷转化率和乙烯产率 ,随V(CO2 ) /V(C2 H6 )从1 0增加到 4 0 ,乙烷转化率从 3 1 2 %增加到 49 1 % ,乙烯产率从 2 4 8%增加到 3 5 1 %。另外 ,考察了Cr担载在不同载体上CO2 对乙烷脱氢的作用。对于 6Cr/SiO2 和 6Cr/AC催化剂 ,CO2 对乙烷脱氢起促进作用 ,而对于 6Cr/MCM41和 6Cr/Al2 O3催化剂 ,CO2 对乙烷脱氢却起抑制作用。对 6Cr/SiO2 催化剂上CO2 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再生实验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 92 3K下反应后的催化剂用O2 可完全再生 ,而用CO2 则不能完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二氧化 乙烯 6Cr/SiO2催化剂 催化氧化 再生 催化活性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负载纳米Co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升高 汪建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钴等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含钴物质均匀分散的SiO2 凝胶。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波等离子体还原 ,获得了结构比较疏松的SiO2 载体材料 ,其上负载的金属钴颗粒具有较规则的球形以及均一的粒度 ,适宜用作合成... 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钴等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含钴物质均匀分散的SiO2 凝胶。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波等离子体还原 ,获得了结构比较疏松的SiO2 载体材料 ,其上负载的金属钴颗粒具有较规则的球形以及均一的粒度 ,适宜用作合成纳米碳管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负载纳米 CO 催化剂 制备 溶胶-凝胶法 微波等离子体 二氧化硅负载纳米钴催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W-Mn/SiO_2催化剂中的金属-载体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宏善 牛建中 +1 位作者 张兵 李树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4-816,共3页
研究了 Na-W-Mn/Si O2 催化剂中不同活性组份对载体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Na的诱导作用使无定型氧化硅在焙烧过程中相变为 α-方石英结构 ,同时伴有比表面积的大幅度下降 ;单独担载 Na时 ,硅小球经焙烧后基本无微孔存在 ,担载 W则能使... 研究了 Na-W-Mn/Si O2 催化剂中不同活性组份对载体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Na的诱导作用使无定型氧化硅在焙烧过程中相变为 α-方石英结构 ,同时伴有比表面积的大幅度下降 ;单独担载 Na时 ,硅小球经焙烧后基本无微孔存在 ,担载 W则能使硅小球焙烧后形成较为均一的微米孔道 .Si O2 载体在 Na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 甲烷 氧化偶联 金属载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杂多酸H_3PW_(12)O_(40)/S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立群 柳士忠 孙聚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7-122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出具有Keggin结构的纳米复合杂多酸H3 PW12 O40 /SiO2 催化材料 ,用IR ,UV ,XRD ,TEM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形态 ;并考察了纳米催化剂对合成丙烯酸正丁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H3 PW12 O40 /SiO2 催化剂平均粒径为 4 0... 采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出具有Keggin结构的纳米复合杂多酸H3 PW12 O40 /SiO2 催化材料 ,用IR ,UV ,XRD ,TEM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形态 ;并考察了纳米催化剂对合成丙烯酸正丁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H3 PW12 O40 /SiO2 催化剂平均粒径为 4 0nm ,是一种非晶态复合物 ,H3 PW12 O40 和SiO2 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化学作用 ,纳米粒子对合成丙烯酸正丁酯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其最佳催化条件为 :酸醇摩尔比为 1∶1 2 ,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 10 % ,反应温度为 90~ 96℃ ,反应时间 5h ,酯化率达到 94 37% ,酯收率为 91 2 %。这与纳米粒子具有较强的酸表面中心 ,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假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负载纳米复合杂多酸催化剂 制备 丙烯酸正丁酯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倍半硅氧烷衍生物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黄彪 傅智盛 范志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3,共5页
阐述了含钛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机理,介绍了各种含钛的倍半硅氧烷衍生物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和金属-POSS配合物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 模型化合物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催化臭氧氧化法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邰佳 刘勇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1-175,181,共6页
以硅酸钠为原料,含稀土的盐酸为溶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型稀土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硅酸钠浓度0.3 mol/L、盐酸浓度1.0 mol/L、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稀土投加量0.1 g、温度在800℃以上... 以硅酸钠为原料,含稀土的盐酸为溶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型稀土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硅酸钠浓度0.3 mol/L、盐酸浓度1.0 mol/L、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稀土投加量0.1 g、温度在800℃以上、煅烧时间1 h。利用IR、UV-VIS、XRD、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二氧化硅负载型稀土催化剂的组成、形貌。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催化剂平均粒径为17 nm,比表面积为1 365 m2/g。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且附着的稀土离子不易流失,解决了稀土流失问题,并易与反应体系分离,可回收和重复利用。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臭氧对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进行处理,在pH为2,稀土催化剂的投加量为5 g,反应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的最佳反应条件下的COD降解率分别是90.3%和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负载型稀土催化剂 臭氧氧化 化学沉淀法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硫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9
作者 王晶 耿艳楼 +3 位作者 赵新强 郭莲 安华良 王延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制备了SiO2负载硫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以碳酸二甲酯(DMC)为溶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该缩合反应的... 制备了SiO2负载硫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以碳酸二甲酯(DMC)为溶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该缩合反应的影响。得到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酸量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3、MPC与甲醛的摩尔比为4、DMC与MPC的质量比为8、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4,4′-MDC的收率为56.0%,选择性为75.0%。在催化剂循环使用过程中,催化剂初次使用后,活性有所降低,但选择性提高;此后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稳定,循环使用4次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负载硫酸催化剂 苯氨基甲酸甲酯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甲醛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SiO_2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永祥 武志刚 +2 位作者 张临卿 刘滇生 徐贤伦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9-373,共5页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硝酸镍为硅源和镍源 ,采用溶胶 -凝胶法 ,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和普通干燥制备了Ni O- A- Si O2 、 Ni O- G- Si O2 催化剂 ;以气凝胶和干凝胶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 Ni O/ A- Si O2 、 Ni O/ G- Si O2 催化剂 .并用 ...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硝酸镍为硅源和镍源 ,采用溶胶 -凝胶法 ,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和普通干燥制备了Ni O- A- Si O2 、 Ni O- G- Si O2 催化剂 ;以气凝胶和干凝胶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 Ni O/ A- Si O2 、 Ni O/ G- Si O2 催化剂 .并用 XRD、 TEM、 BET、 TPR等手段 ,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织构、结构和 Ni物种存在形态的影响 .发现Ni O- A- Si O2 和 Ni O- G- Si O2 催化剂上高度分散的 Ni O簇团与 Si O2 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转化率低于 10 % ;Ni O/ G- Si O2 催化剂上 ,以单一物种形态存在的 Ni O与 Si O2 相互作用弱 ,顺酐转化率为 42 % ;Ni O/ A- Si O2 催化剂上 ,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微晶 Ni O与 Si O2 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 ,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的转化率和丁二酸酐的选择性分别可达 10 0 %和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iO/SiO2催化剂 催化加氢 氧化 顺酐 选择性 二氧化硅负载催化剂 丁二酸酐
原文传递
PNB/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苏蕾 徐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负载乙酰丙酮二氯化钯催化剂(记作负载钯催化剂),并以三五氟苯硼[B(C6F5)3]为助催化剂,通过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降冰片烯/nano-SiO_(2)(PNB/nano-SiO_(2))复合材料。通过改变聚合工艺,实现对聚合行... 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负载乙酰丙酮二氯化钯催化剂(记作负载钯催化剂),并以三五氟苯硼[B(C6F5)3]为助催化剂,通过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降冰片烯/nano-SiO_(2)(PNB/nano-SiO_(2))复合材料。通过改变聚合工艺,实现对聚合行为的调控。结果表明:当负载钯催化剂为10μmol,B(C6F5)3为0.20 mmol,聚合温度为60℃,聚合物活性为1.02×10^(6) gPNB/(molPd·h)时,PNB/nano-SiO_(2)复合材料中的SiO_(2)粒子分散良好、分布较均匀,体系相容性较好。制备的PNB/nano-SiO_(2)薄膜拉伸强度随着SiO_(2)含量增加而提高,且透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负载乙酰丙酮二氯化钯催化剂 原位聚合 聚降冰片烯/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