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娃 李凤云 +3 位作者 史志胜 黄珏 蔡强 张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5-1660,共6页
以F127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液体石蜡/水(W/O)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分析仪... 以F127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液体石蜡/水(W/O)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分析仪及纳米压痕仪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是直径为(1.40±0.20)mm的球形颗粒,球内存在大量多级孔洞,从2 nm到几十纳米的多级孔径并存,样品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为498.00 m2/g.另外,毫米级多孔二氧化硅球的表观密度为0.44 g/cm3,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为549.00 MPa和9.1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级二氧化硅球 轻质高强度二氧化硅 液体石蜡/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包载吲哚美辛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媛 孙明辉 +2 位作者 任智慧 周芳 晋兴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45-2150,共6页
采用硬模板法在室温下、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中空部分直径为250nm,外壳厚度25nm。利用氮气吸附-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该微球球形度良好,BET结果显示其比表面积为730... 采用硬模板法在室温下、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中空部分直径为250nm,外壳厚度25nm。利用氮气吸附-解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该微球球形度良好,BET结果显示其比表面积为730.0m^2/g,平均孔容1.084cm^3/g,平均孔道直径6.58nm。利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较好的载药性能负载吲哚美辛,并采用三因素的Box-Behnke实验设计对药物负载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当IMC/HMSNs质量比为22:1,超声1.4h,震荡吸附23h时实验条件达到最佳,包封率理论值为85.2%。在此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吲哚美辛的包封率可达理论预测值的98.7%,说明将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用于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包载吲哚美辛的优化筛选是可行的,且得到的实验观察值与数学模型的预测值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 吲哚美辛 Box-Behnken实验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轩宇 岳红彦 +3 位作者 高鑫 张虹 姚龙辉 王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28,共3页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在溶剂中良好的分散性以及好的生物兼容性,在化学、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 制备方法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可控的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测试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琳 张倩倩 +3 位作者 岳萌萌 雷梓萌 夏红军 赵开楼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3-1007,1014,共6页
通过改良的刻蚀-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微米级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粒径不均与团聚难题。实验以无孔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铵(TOM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 通过改良的刻蚀-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微米级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粒径不均与团聚难题。实验以无孔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铵(TOM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实现微球孔径的可控。SEM和BET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微球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的粒径分布不均和团聚问题。最后将全多孔微球经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8)改性后装填色谱柱,并将其应用于50%烯酰·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全多孔二氧化硅 模板刻蚀再沉积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马奇文 于广宁 +2 位作者 石纪 汪成 郑荣荣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微电子封装需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HMSMs,质量分数为0~2.5%)掺杂的HMSMs/PI复合薄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 为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微电子封装需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HMSMs,质量分数为0~2.5%)掺杂的HMSMs/PI复合薄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及介电性能测试系统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HMSMs含量增加,复合薄膜介电常数从纯PI的3.40降至2.5%时的1.90(降幅为44.1%),且介电损耗稳定低于0.005;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始终高于470℃,疏水性显著增强(水接触角从65.5°升至99.7°)。力学性能呈非单调变化,HMSMs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峰值161.7 MPa(弹性模量1311 MPa),过量填充引发微球团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结论表明,含2.5.%HMSMs的复合薄膜在维持力学强度的同时,兼具低介电常数(1.90)及高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复合薄膜 低介电常数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精准制备最新研究亮点
6
作者 白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3-1104,共2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工、制药、食品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是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众所周知,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填料。二氧化硅微球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易于修饰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色... 高效液相色谱(HPLC)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工、制药、食品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是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众所周知,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填料。二氧化硅微球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易于修饰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色谱填料基质。目前,高性能的二氧化硅微球大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其制备技术多为商业机密。因此,开发简单、经济的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商业机密 色谱填料 样品分离 机械强度 色谱分离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方法对Co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杰玉 谯雨 +3 位作者 克德尔叶·阿布都外力 胡佳婕 孙敏 刘清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的分散性更好,主要以Co^(2+)形式存在并与载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掺杂法合成过程简单,催化剂中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载体的结构保持更完整,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丙烷脱氢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体积浸渍法 嫁接法 掺杂法 丙烷脱氢 氧化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羧基化改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赵存挺 冯新星 +1 位作者 吴芳 陈建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42-1945,共4页
采用改进工艺条件的Stber法制备纳米SiO2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形貌、粒径。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法和控制氨水浓度变化制备出高圆度、单分散、粒径可控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微球。用KH-550硅烷偶联剂和丁... 采用改进工艺条件的Stber法制备纳米SiO2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形貌、粒径。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法和控制氨水浓度变化制备出高圆度、单分散、粒径可控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微球。用KH-550硅烷偶联剂和丁二酸酐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羧基化改性。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热重(TGA)、傅里叶红外(FTIR)等手段对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元素种类及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成功接枝了羧基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法 二氧化硅 羧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其荣 杨正龙 +3 位作者 袁俊杰 浦鸿汀 万德成 刘永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扫描电镜、投射电镜、热失重、紫外-可见光吸收和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该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扫描电镜、投射电镜、热失重、紫外-可见光吸收和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该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能,中空二氧化硅微球与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增强效应。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掺杂改性不仅能够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硬度和耐水性,同时该掺杂聚氨酯涂膜还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水性分散体 中空二氧化硅 掺杂改性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的微波辅助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申晓毅 翟玉春 +1 位作者 孙毅 孙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5-987,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氨水作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醇-水-氨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球形SiO2微粉,并采用XRD,SEM,FT-IR和UV-VIS对制备的SiO2微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微粉为非晶态颗粒,外形为规则的球形,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氨水作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醇-水-氨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球形SiO2微粉,并采用XRD,SEM,FT-IR和UV-VIS对制备的SiO2微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微粉为非晶态颗粒,外形为规则的球形,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范围窄.SiO2微球的红外图谱在1 126,805和475 cm-1处分别出现Si—O—Si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弯曲振动峰,且SiO2微球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能力.SiO2微球在形成过程中,氨水浓度影响显著,是正硅酸乙酯水解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醇-水-氨体系 溶胶-凝胶法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的扫描电镜测长及形貌观察条件 被引量:8
11
作者 朴玲钰 常怀秋 +3 位作者 刘军涛 贺蒙 任湘菱 唐芳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4-389,共6页
本文用日立S-4800型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微球进行测长研究及形貌观察,针对二氧化硅材料特性和工作目标,使用多种测试条件,通过结果对比,分别获得测定二氧化硅微球直径和进行形貌观察的适宜条件。
关键词 扫描电镜 二氧化硅 形貌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氧化硅微球法回收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丛宪玲 张德宝 +3 位作者 吴秀丽 于永利 王丽颖 朱广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 :用 3mol L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 ,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 :①... 目的 :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 :用 3mol L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 ,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 :①用二氧化硅微球从凝胶中回收DNA时溶胶液的pH值对回收效率影响最大 ,最佳pH值为 5 0~ 5 5 ;二氧化硅微球大小、用量、溶胶液的浓度、洗液的浓度及酸碱度也会对回收效率产生影响。②DNA片段大小也可影响回收效率 ,5 0 0bp以上片段的回收效率在 80 %以上 ,而 5 0 0bp以下则为 5 0 %~ 70 %。结论 :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可以简便、高效、快速地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目的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回收 二氧化硅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用二氧化硅胶体球的改性制备及其自组装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立营 王秀峰 +1 位作者 章春香 程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53-1955,1958,共4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的单分散SiO2胶体球,并通过垂直沉积法在40℃、60%相对湿度下组装出有序性较好的密排结构的SiO2光子晶体。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明SiO2胶体球表...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的单分散SiO2胶体球,并通过垂直沉积法在40℃、60%相对湿度下组装出有序性较好的密排结构的SiO2光子晶体。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明SiO2胶体球表面接枝上了M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改性后SiO2胶体球平均粒径为284nm,单分散性较高,平均标准偏差<5%;制备出的光子晶体是面心立方(fcc)紧密堆积结构;吸收光谱表明,所制备的光子晶体在(111)方向具有光子晶体的带隙特性,带隙中心波长为64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二氧化硅胶体 改性 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反相胶束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洁 庄峙厦 +4 位作者 鄢庆枇 陈发荣 黄华斌 齐士林 王小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8,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采用反相胶束法合成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中乙醇/水比例、氨水用量、CTAB用量、温度和搅拌速度这5个条件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采用反相胶束法合成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中乙醇/水比例、氨水用量、CTAB用量、温度和搅拌速度这5个条件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均一性及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体系中乙醇/水的比例将减小纳米颗粒的粒径,同时显著提高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和分散性;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微球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加,适当的氨水浓度有利于制备粒径均一的微球;增加CTAB的用量,微球的粒径增加;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合成大粒径、均一性好的微球;同时,提高搅拌速度也有利于制备均一性良好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胶束法 介孔二氧化硅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雪慧 王乐善 赵彦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096,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新方法。利用模板首先合成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再用水热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非功能化和巯基、氨基功能化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另外,...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新方法。利用模板首先合成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再用水热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非功能化和巯基、氨基功能化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另外,对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中空二氧化硅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缓释行为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晓玲 姚珂 朱以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高温煅烧除去模板PS和聚电解质,制得空腔二氧化硅微球.TEM观察的结果显示空腔二氧化硅微球呈单分散性且内部空腔呈球形;XRD图谱显示组装的二氧化硅颗粒热处理后晶化的程度很小,仍基本保持着无定形状态;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测得用10和20nm的二氧化硅组装成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1nm、282.71m2·g-1和15nm、158.17m2·g-1. 染料的装载和释放实验分别验证了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腔壁具有可渗透性和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空腔二氧化硅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稳定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天 田迎 +3 位作者 王建东 滕兆刚 孙晶 恽时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介孔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应用于药物领域,文中制备在溶液中能稳定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esoporousSilicaNanospheres,MSNs)并探讨其生物毒性。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SN... 目的介孔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应用于药物领域,文中制备在溶液中能稳定分散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esoporousSilicaNanospheres,MSNs)并探讨其生物毒性。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SN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仪检测MSNs的物理化学性质;检测MSNs对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20mg/kg和40ms/kg剂量MSNs后肝、脾、肾、心、脑和肺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制备的MSNs在溶液中可稳定分散,平均粒径为100nm,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结构。体外实验结果:50~400μg/ml范围内,MSNs对293T细胞成活率没有影响(P〉0.05);体内实验结果:40mg/kgMSNs导致BALB/c小鼠肝和肺出现病理变化。结论在溶液中稳定分散的MSNs对293T细胞没有毒性;长时间尾静脉注射高剂量MSNs对小鼠肝和肺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通过控制MSNs的使用剂量与使用周期可以避免对动物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 细胞毒性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空腔硅球的制备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晓玲 朱以华 +1 位作者 朱孟钦 李春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均匀壳层,而煅烧后则可得到轮廓分明的球形空腔;热重分析(TG)说明复合球体的硅含量随着所组装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比较PS、SiO_2、复合球体及热处理后的粉体的红外光谱,可分别验证二氧化硅的成功组装和热处理过程中作为中心的PS的完全去除.在吸附相同层的前提下,随着所选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10um,20um,40um)的粒径的增大,复合微球的粒径增大,空腔球体的壁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 空腔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解团聚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媛 杨俊杰 +2 位作者 赖雪 单新志 隋国荣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36-3342,共7页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在无水和水相介质中都极易发生团聚现象,进而严重影响该颗粒的特性研究。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研究二氧化硅微球颗粒,需要进行解团聚工艺研究。实验研究了不同尺度的颗粒的团聚特性和现象,提出了一种工艺,该工艺方法可以很...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在无水和水相介质中都极易发生团聚现象,进而严重影响该颗粒的特性研究。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研究二氧化硅微球颗粒,需要进行解团聚工艺研究。实验研究了不同尺度的颗粒的团聚特性和现象,提出了一种工艺,该工艺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大团聚的二氧化硅微球颗粒的解团聚。经过尼康显微镜观察,显示该工艺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二氧化硅微球的解团聚,而且提高了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无水和水相介质 团聚 解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水解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6
20
作者 颜培力 郭爽 +1 位作者 孙大航 马铁成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8,38,共4页
在10℃下以5 g/min的加料速度,通过超声水解法,以氨催化水解醇介质中的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得到了300 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光滑圆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在10℃下以5 g/min的加料速度,通过超声水解法,以氨催化水解醇介质中的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得到了300 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光滑圆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超声水解时间得到不同粒径、不同粒度分布、不同分散程度和不同水解程度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球;随着时间的增加,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分散情况逐渐改善,形貌呈球形—非球形—球形变化;超声水解4 h制备的单分散微球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水解法 二氧化硅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