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杂化膜漆酶传感电极的邻苯二酚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娄童芳 屈建莹 +2 位作者 邢欢欢 杜学萍 董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1×10-4mol·L。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7.9×10-8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 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普鲁士蓝葡萄糖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淑萍 郭满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5-789,共5页
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普鲁士蓝葡萄糖酶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对电极的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种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葡萄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还原峰电流值和葡... 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普鲁士蓝葡萄糖酶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对电极的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种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葡萄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还原峰电流值和葡萄糖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6×10-6~3.1×10-5 mol/L,检测限为1.0×10-6 mol/L。该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好,45d其响应值仍保持90%,并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尿酸等的干扰,可望用作葡萄糖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普鲁士蓝 葡萄糖酶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表面涂覆SiO_2溶胶-凝胶封孔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峰 徐宏 +2 位作者 关凯书 张而耕 汪皓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非晶态化学镀镍磷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硫化氢、液氨等介质的腐蚀,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Ni-P化学镀层属阴极涂层,一旦出现显微孔隙等缺陷,基体将加剧腐蚀。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复杂性和一定限制。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方法进...  非晶态化学镀镍磷合金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硫化氢、液氨等介质的腐蚀,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Ni-P化学镀层属阴极涂层,一旦出现显微孔隙等缺陷,基体将加剧腐蚀。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复杂性和一定限制。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方法进行封闭镀层针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镀层表面涂覆溶胶凝胶可以封闭针孔大幅度提高镀层的抗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耐蚀 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用于临床血糖的测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彤 姚子华 +1 位作者 丁良 赵志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69,72,共4页
在稳定的普鲁士蓝修饰电极上先涂一酶层 ,然后将二氧化硅溶胶 -凝胶薄膜敷着其上用于固定酶 ,制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电极。采用恒电位安培检测 ,葡萄糖浓度在0.05~4.75mmol/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02mmol/L ,灵敏度高达1... 在稳定的普鲁士蓝修饰电极上先涂一酶层 ,然后将二氧化硅溶胶 -凝胶薄膜敷着其上用于固定酶 ,制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电极。采用恒电位安培检测 ,葡萄糖浓度在0.05~4.75mmol/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02mmol/L ,灵敏度高达1.182μA·mmol -1·L ,响应时间为12s ;该酶电极不受抗坏血酸、尿酸等电活性物质的干扰 ,稳定性较好。该电极用于临床血糖的测定 ,回收率为96 %~110 % ,测定结果与酶偶联比色法结果一致 ,可用于临床糖尿病人血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酶电极 普鲁士蓝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溶胶-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SiO_2杂化材料的受限结晶行为
5
作者 程凤梅 赵丹东 李海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29,共4页
以聚ε-己内酯(PCL)为聚合物基体,在正硅酸乙酯溶液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PCL/SiO2透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对产物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杂化材料的结晶形态。... 以聚ε-己内酯(PCL)为聚合物基体,在正硅酸乙酯溶液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PCL/SiO2透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对产物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杂化材料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该杂化材料体系中有机、无机组分间存在少量共价键;PCL在杂化体系中的结晶度、结晶行为及结晶形态受SiO2的影响,但PCL的结晶结构及微晶尺寸不受SiO2影响,PCL/SiO2杂化材料的熔点低于P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Ε-己内酯 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溶胶-法受限结晶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纤维接枝无机粒子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成薇 王柯 傅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为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的热稳定性,利用原位溶胶-凝胶法分别将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及利用环氧基团和羟基的反应将环氧丙基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GlyPh7POSS)接枝纤维素纤维上,制得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纤维素纤维。红外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的热稳定性,利用原位溶胶-凝胶法分别将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及利用环氧基团和羟基的反应将环氧丙基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GlyPh7POSS)接枝纤维素纤维上,制得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纤维素纤维。红外结果表明,两种纳米粒子分别成功地接枝到了纤维素纤维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GlyPh7POSS接枝纤维素纤维中硅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3%,而二氧化硅接枝纤维素纤维的硅元素质量分数为8.5%。热重分析结果表明GlyPh7POSS分数接枝纤维素纤维的热稳定性并未得到改善;二氧化硅接枝纤维素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其初始分解温度在氮气和空气中分别提高了18℃和16℃,残炭量也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溶胶-二氧化硅 环氧丙基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