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径可控的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测试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琳 张倩倩 +3 位作者 岳萌萌 雷梓萌 夏红军 赵开楼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3-1007,1014,共6页
通过改良的刻蚀-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微米级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粒径不均与团聚难题。实验以无孔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铵(TOM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 通过改良的刻蚀-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微米级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粒径不均与团聚难题。实验以无孔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铵(TOM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实现微球孔径的可控。SEM和BET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微球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的粒径分布不均和团聚问题。最后将全多孔微球经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8)改性后装填色谱柱,并将其应用于50%烯酰·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模板刻蚀再沉积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精准制备最新研究亮点
2
作者 白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3-1104,共2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工、制药、食品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是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众所周知,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填料。二氧化硅微球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易于修饰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色... 高效液相色谱(HPLC)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工、制药、食品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是复杂样品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众所周知,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填料。二氧化硅微球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易于修饰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色谱填料基质。目前,高性能的二氧化硅微球大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其制备技术多为商业机密。因此,开发简单、经济的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商业机密 色谱填料 样品分离 机械强度 色谱分离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马雪慧 王乐善 赵彦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096,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新方法。利用模板首先合成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再用水热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非功能化和巯基、氨基功能化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另外,...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新方法。利用模板首先合成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再用水热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非功能化和巯基、氨基功能化中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另外,对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羧基化改性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存挺 冯新星 +1 位作者 吴芳 陈建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42-1945,共4页
采用改进工艺条件的Stber法制备纳米SiO2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形貌、粒径。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法和控制氨水浓度变化制备出高圆度、单分散、粒径可控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微球。用KH-550硅烷偶联剂和丁... 采用改进工艺条件的Stber法制备纳米SiO2微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形貌、粒径。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法和控制氨水浓度变化制备出高圆度、单分散、粒径可控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微球。用KH-550硅烷偶联剂和丁二酸酐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羧基化改性。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热重(TGA)、傅里叶红外(FTIR)等手段对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元素种类及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成功接枝了羧基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法 二氧化硅微球 羧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其荣 杨正龙 +3 位作者 袁俊杰 浦鸿汀 万德成 刘永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扫描电镜、投射电镜、热失重、紫外-可见光吸收和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该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扫描电镜、投射电镜、热失重、紫外-可见光吸收和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该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能,中空二氧化硅微球与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增强效应。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掺杂改性不仅能够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硬度和耐水性,同时该掺杂聚氨酯涂膜还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水性分散体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 掺杂改性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的扫描电镜测长及形貌观察条件 被引量:8
6
作者 朴玲钰 常怀秋 +3 位作者 刘军涛 贺蒙 任湘菱 唐芳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4-389,共6页
本文用日立S-4800型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粒径二氧化硅微球进行测长研究及形貌观察,针对二氧化硅材料特性和工作目标,使用多种测试条件,通过结果对比,分别获得测定二氧化硅微球直径和进行形貌观察的适宜条件。
关键词 扫描电镜 二氧化硅微球 形貌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氧化硅微球法回收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丛宪玲 张德宝 +3 位作者 吴秀丽 于永利 王丽颖 朱广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 :用 3mol L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 ,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 :①... 目的 :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 :用 3mol L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 ,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 :①用二氧化硅微球从凝胶中回收DNA时溶胶液的pH值对回收效率影响最大 ,最佳pH值为 5 0~ 5 5 ;二氧化硅微球大小、用量、溶胶液的浓度、洗液的浓度及酸碱度也会对回收效率产生影响。②DNA片段大小也可影响回收效率 ,5 0 0bp以上片段的回收效率在 80 %以上 ,而 5 0 0bp以下则为 5 0 %~ 70 %。结论 :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可以简便、高效、快速地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目的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回收 二氧化硅微球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反相胶束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7
8
作者 罗洁 庄峙厦 +4 位作者 鄢庆枇 陈发荣 黄华斌 齐士林 王小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8,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采用反相胶束法合成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中乙醇/水比例、氨水用量、CTAB用量、温度和搅拌速度这5个条件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采用反相胶束法合成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中乙醇/水比例、氨水用量、CTAB用量、温度和搅拌速度这5个条件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均一性及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体系中乙醇/水的比例将减小纳米颗粒的粒径,同时显著提高纳米颗粒的均一性和分散性;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微球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加,适当的氨水浓度有利于制备粒径均一的微球;增加CTAB的用量,微球的粒径增加;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合成大粒径、均一性好的微球;同时,提高搅拌速度也有利于制备均一性良好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胶束法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缓释行为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晓玲 姚珂 朱以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高温煅烧除去模板PS和聚电解质,制得空腔二氧化硅微球.TEM观察的结果显示空腔二氧化硅微球呈单分散性且内部空腔呈球形;XRD图谱显示组装的二氧化硅颗粒热处理后晶化的程度很小,仍基本保持着无定形状态;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测得用10和20nm的二氧化硅组装成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1nm、282.71m2·g-1和15nm、158.17m2·g-1. 染料的装载和释放实验分别验证了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腔壁具有可渗透性和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空腔二氧化硅微球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解团聚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媛 杨俊杰 +2 位作者 赖雪 单新志 隋国荣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36-3342,共7页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在无水和水相介质中都极易发生团聚现象,进而严重影响该颗粒的特性研究。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研究二氧化硅微球颗粒,需要进行解团聚工艺研究。实验研究了不同尺度的颗粒的团聚特性和现象,提出了一种工艺,该工艺方法可以很...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在无水和水相介质中都极易发生团聚现象,进而严重影响该颗粒的特性研究。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研究二氧化硅微球颗粒,需要进行解团聚工艺研究。实验研究了不同尺度的颗粒的团聚特性和现象,提出了一种工艺,该工艺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大团聚的二氧化硅微球颗粒的解团聚。经过尼康显微镜观察,显示该工艺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二氧化硅微球的解团聚,而且提高了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无水和水相介质 团聚 解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水解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被引量:6
11
作者 颜培力 郭爽 +1 位作者 孙大航 马铁成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8,38,共4页
在10℃下以5 g/min的加料速度,通过超声水解法,以氨催化水解醇介质中的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得到了300 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光滑圆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在10℃下以5 g/min的加料速度,通过超声水解法,以氨催化水解醇介质中的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得到了300 nm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光滑圆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超声水解时间得到不同粒径、不同粒度分布、不同分散程度和不同水解程度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球;随着时间的增加,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分散情况逐渐改善,形貌呈球形—非球形—球形变化;超声水解4 h制备的单分散微球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水解法 二氧化硅微球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印迹壳层的制备及其对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苄酯的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微微 龙泽荣 +1 位作者 鹿毅 王吉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9-936,共8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苄酯(DBzP)为模板,以Stober和“种子生长法”相结合获得的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采用表面印迹技术成功制备了纳米印迹壳层(MIPs)。采用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 以邻苯二甲酸二苄酯(DBzP)为模板,以Stober和“种子生长法”相结合获得的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采用表面印迹技术成功制备了纳米印迹壳层(MIPs)。采用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IPs达到平衡吸附的时间约为30 min,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MIPs的最大吸附量达47.35 mg/g。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度比Freundlich模型更高;Scatchard拟合结果证实该印迹壳层仅含1种结合位点,且印迹位点为均相分布。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MIPs对DBz P的吸附明显高于其他结构类似物。MIPs经10次循环吸附后,吸附效率为83%,表明MIPs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以MIPs为吸附剂提取食品包装材料中的DBzP,其加标回收率为88.8%~93.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MIPs可作为食品及其包装材料中DBzP提取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长法 二氧化硅微球 纳米印迹壳层 邻苯二甲酸二苄酯 食品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子晶体自组装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立营 王秀峰 +1 位作者 吴艳霞 章春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7-1220,1229,共5页
为提高SiO2微球的表面电荷密度,通过改进Stber法,引入金属Na,合成SiO2微球,并采用垂直沉积法制备出光子晶体。通过Zeta电位粒度仪、带EDS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其电学性能、显微形貌和光学性... 为提高SiO2微球的表面电荷密度,通过改进Stber法,引入金属Na,合成SiO2微球,并采用垂直沉积法制备出光子晶体。通过Zeta电位粒度仪、带EDS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其电学性能、显微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Zeta电位测试结果显示改性SiO2微球的Zeta电位平均提高13.44mV;EDS能谱分析表明微球中含有钠元素;SEM照片表明样品平均粒径为318nm,平均标准偏差小于5%,所得光子晶体为面心立方密排结构;吸收光谱表明在692nm处具有光子晶体带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胶体晶体 二氧化硅微球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HPLC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建民 王惠柳 李优鑫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9,共4页
分类总结了近15年来对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高纯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及影响因素,同时还总结了其功能化填料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展望了高纯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纯二氧化硅微球 正硅酸乙酯 色谱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修饰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明晖 桂新星 宋宝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1,共5页
根据St9ber法制备5种不同粒径的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考察微球作为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钢球磨斑的表面形貌,利用能... 根据St9ber法制备5种不同粒径的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考察微球作为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钢球磨斑的表面形貌,利用能谱仪检测磨斑表面化学元素的组成,并讨论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微球的减摩抗磨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添加范围内,纳米级别的二氧化硅微球可以改善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微球在钢球表面起填埋和抛光作用,有效地抑制了摩擦表面的黏着磨损和接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表面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6,共5页
通过Stober法合成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成球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随着氨水和正硅酸乙酯浓度的提高,生成的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逐渐减小。而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则会形成粒径... 通过Stober法合成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成球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随着氨水和正硅酸乙酯浓度的提高,生成的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逐渐减小。而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则会形成粒径较小的微球,溶剂粘度的升高也会增大形成的微球的粒径。另一方面,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电解质可以有效地增大球的粒径,从而为制备微米级的二氧化硅微球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了相关的反应机理,根据这些反应条件的变化可以确定制备不同粒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正硅酸乙酯 Stober法 电解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建民 王惠柳 李优鑫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57-1465,共9页
采用酸.碱催化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系统探索了水用量、乙醇用量、旋蒸温度、搅拌速度和致孔剂种类对二氧化硅微球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将制得的二氧化硅微球经简单沉降筛分及功能化后,获得了C18键合硅胶、亲水C18键合... 采用酸.碱催化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系统探索了水用量、乙醇用量、旋蒸温度、搅拌速度和致孔剂种类对二氧化硅微球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将制得的二氧化硅微球经简单沉降筛分及功能化后,获得了C18键合硅胶、亲水C18键合硅胶、氨丙基键合硅胶、乙二胺.Ⅳ.丙基键合硅胶4种键合硅胶。结果表明:最佳的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条件为,n(H20):n[正硅酸乙酯(TEOS)]=6:4,V(EtOH):V(TEOS)=3:5,旋蒸温度为57℃,搅拌速度为2190r/min,致孔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所制二氧化硅微球球形度好、粒径分布为3~10μm、比表面积为464.11m2/g、孔体积为1.14m3/g、平均孔径为9.81nm,且孔径分布窄、硅羟基含量高达0.5450mmol/g。C18键合硅胶和亲水C18键合硅胶的柱效分别为53474/m和86984/m(以甲苯计),且对分析物的分离良好。氨丙基键合硅胶和乙二胺-N-丙基键合硅胶的离子交换容量分别为1.44和1.22mmol/g,对甲苯磺酸吸附量分别为240.8和217.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微球 C18键合硅胶 亲水C18键合硅胶 氨丙基键合硅胶 乙二胺-N-丙基键合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粒径调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丹 高伟洪 +3 位作者 杨树 赵小燕 张之悦 李月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1,66,共5页
为解决传统Stöber法制备的SiO_(2)微球粒径不易调控且尺寸难以突破微米级的问题,首先采用溶剂调控法合成了均匀亚微米级SiO_(2)悬浊液(种子溶液),然后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备大粒径的微米级SiO_(2)微球。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iO_(2)微... 为解决传统Stöber法制备的SiO_(2)微球粒径不易调控且尺寸难以突破微米级的问题,首先采用溶剂调控法合成了均匀亚微米级SiO_(2)悬浊液(种子溶液),然后通过种子生长法制备大粒径的微米级SiO_(2)微球。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iO_(2)微球粒径为300~1600 nm,尺寸均匀可控;匀速加料有助于提高微球的均匀性。该方法具有低成本、可重复操作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种子生长法 溶剂调控法 Stöber法 粒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微球粒径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家豪 师超 +3 位作者 邵亚薇 王艳秋 刘斌 孟国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70-1479,共10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并建立了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的模型。研究并探讨了单因素的变化对粒径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的实验条件为基础,根据响应曲面法设计了实验。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二次回归拟合以及方差分析,删减不...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并建立了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的模型。研究并探讨了单因素的变化对粒径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的实验条件为基础,根据响应曲面法设计了实验。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二次回归拟合以及方差分析,删减不显著项并重新拟合,使得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实际情况。根据拟合后的模型,分析了交互作用的影响,预测溶胶凝胶法的适用范围及特定粒径的合成条件。与实际对比,发现误差值在100 nm以内,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微球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载体中的应用(连载二)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小宁 罗志强 +2 位作者 李昱 万影 杨祥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5-793,共9页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氧化硅微球的制...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策略进行综述;其次探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用于可控药物释放体系的各种响应手段;最后对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药物控释载体 纳米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