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原位合成镍酞菁的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黄娟 郑婵 +1 位作者 冯苗 詹红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7-210,共4页
实现酞菁材料化进而器件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将其引入到固相基质制备酞菁掺杂的复合材料。文章以邻苯二腈和可溶性镍盐为反应试剂,通过一定温度的热处理,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原位合成镍酞菁,制备了复合凝胶玻璃材料... 实现酞菁材料化进而器件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将其引入到固相基质制备酞菁掺杂的复合材料。文章以邻苯二腈和可溶性镍盐为反应试剂,通过一定温度的热处理,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原位合成镍酞菁,制备了复合凝胶玻璃材料,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其制备过程。由于镍酞菁在可见光区域有明显吸收,以镍酞菁物理掺杂的复合凝胶玻璃作为参照,用670 nm处的吸光度来计算原位合成镍酞菁的量。研究了原位合成动力学,拟合出原位合成NiPc的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拟合曲线呈"S"形,与Avrami-Erofeev公式相符。由此推导出在180,185,190,195和200℃时的反应级数分别是4.5,4.5,3.7,3.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原位合成 镍酞菁 二氧化硅玻璃 UV-Vis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专利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熊文婷 罗启基 鄢春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2-1922,共11页
气凝胶为多功能新型材料,其中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是研究最广泛的气凝胶材料,2004年首次在中国产业化,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隔热、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中。但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端产品较少,原始创新略显不足。因此,本文梳理了近20... 气凝胶为多功能新型材料,其中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是研究最广泛的气凝胶材料,2004年首次在中国产业化,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隔热、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中。但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端产品较少,原始创新略显不足。因此,本文梳理了近20年全球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相关专利,从专利的视角挖掘近20年的研究热点。从市场流向和重点申请人的维度分析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指出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专利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市场较大力度的控制,处于领先地位。重点从技术热点及技术路线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气凝胶颗粒、前体的改进和纤维增强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各国对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和透明储能材料的关注度较高。并且通过梳理中国的转移转化专利的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在寻求技术合作时精准找到合作对象。最后总结了技术创新中中国企业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技术研发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基低密度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瑞 于永生 刘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6,共4页
以水玻璃为硅源,通过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及一步置换改性,常温常压下制备了低密度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探讨了pH、老化方式及三甲基氯硅烷(TMCS)用量对凝胶时间、二氧化硅气凝胶表观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以水玻璃为硅源,通过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及一步置换改性,常温常压下制备了低密度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探讨了pH、老化方式及三甲基氯硅烷(TMCS)用量对凝胶时间、二氧化硅气凝胶表观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接触角测试仪分别研究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改性效果及疏水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三维纳米网络结构,表观密度为0.130 1 g/cm3、孔隙率高达94.27%、比表面积为599 m2/g、平均孔径为10~30 nm、接触角为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二氧化硅 低密度 常压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化酞菁镍复合乙烯基改性二氧化硅凝胶玻璃的谱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爱梅 詹红兵 陈文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6-130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硅源,以VTES中的乙烯基(CH CH2)为有机改性剂,制备乙烯基改性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并在此过程中将四磺化酞菁镍(NiTSPc)掺杂其中制得复合凝胶玻璃。所得样品分别进行红外...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硅源,以VTES中的乙烯基(CH CH2)为有机改性剂,制备乙烯基改性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并在此过程中将四磺化酞菁镍(NiTSPc)掺杂其中制得复合凝胶玻璃。所得样品分别进行红外(IR)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的表征以测试其组成、结构和NiTSPc在复合体系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VTES中的乙烯基被成功地引入SiO2网络并实现了对其改性;复合凝胶玻璃中NiTSPc的掺杂对基质的组成、结构未产生影响;NiTSPc在乙烯基改性后的凝胶玻璃基质中得到很好的分散,基本以单体形式存在。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化酞菁镍(NiTSPc) 乙烯改性二氧化硅 复合玻璃 谱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复合二氧化硅干凝胶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詹红兵 邹春林 +1 位作者 陈文哲 王民权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将不同掺杂浓度的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 (AlClPcTS)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 ,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 通过对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和掺杂AlClPcTS后复合干凝胶孔结构的测定和对复合体系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 ,证实了Al... 采用溶胶 凝胶法将不同掺杂浓度的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 (AlClPcTS)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 ,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 通过对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和掺杂AlClPcTS后复合干凝胶孔结构的测定和对复合体系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 ,证实了AlClPcTS在基质中的成功掺杂 ,并发现AlClPcTS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合体系中 ,且AlClPcTS二聚体所占比例随着凝胶化过程的进行而增大 对不同AlClPcTS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对复合体系光限幅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酸酞菁氯化铝(AlClPcTS) 掺杂 二氧化硅 光限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纳米碳管复合二氧化硅凝胶玻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娟 郑婵 +1 位作者 冯苗 詹红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羧基化、酰氯化和酰胺化等三步化学反应实现了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3Si(OC2H5)3,APTES)对纳米碳管(CNTs)的表面修饰。在此基础上,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将其引入到二氧化硅凝胶玻璃中,并通过红外IR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羧基化、酰氯化和酰胺化等三步化学反应实现了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3Si(OC2H5)3,APTES)对纳米碳管(CNTs)的表面修饰。在此基础上,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将其引入到二氧化硅凝胶玻璃中,并通过红外IR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测试方法对所得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成功实现了CNTs与APTES的共价键合而达到表面修饰的效果。溶胶-凝胶过程中,先驱液中正硅酸乙酯(Si(OC2H5)4,TEOS)、r-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OCHCH2O(CH2)3Si(OCH3)3,GPTMS)、CNTs-APTES分别发生水解,并经过共同聚合反应形成二氧化硅三维网络结构,而CNTs也借助于APTES而被化学键合到二氧化硅网络中,实现了在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的均匀分散,从根本上克服了CNTs在固相基质中团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表面修饰 复合玻璃 二氧化硅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炭质-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前驱体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轩科 刘朗 +3 位作者 刘秀然 余高奇 沈士德 吴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和炭质水性中间相为原料,分别制得了炭质醇溶胶和硅醇溶胶,将二者进行混合后再利用常压干燥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分别制备了二元炭质-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粉末.并采用氮吸附、FT-IR、TEM和XRD等测试手段... 以正硅酸乙酯和炭质水性中间相为原料,分别制得了炭质醇溶胶和硅醇溶胶,将二者进行混合后再利用常压干燥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分别制备了二元炭质-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粉末.并采用氮吸附、FT-IR、TEM和XRD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干凝胶和气凝胶粉末的BET表面积、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元干凝胶由几乎球形的、团聚的、无定形二元炭质-二氧化硅颗粒组成,其颗粒尺寸为80~220nm.而二元气凝胶具有较疏松的外观结构和良好的流动性,并且由球形的、分散性较好的、无定形二元炭质-二氧化硅颗粒组成,其颗粒尺寸为10~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气 超细粒子 制备 前驱体 二元碳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锌在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的植入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李广慧 石雁冰 +1 位作者 李福山 詹红兵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采用Sol—gel湿化学工艺将四磺化酞菁锌(ZnTSPc)植入到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复合干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表明ZnTSPc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凝胶基质中。对不同掺杂浓度复合干... 本文采用Sol—gel湿化学工艺将四磺化酞菁锌(ZnTSPc)植入到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复合干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表明ZnTSPc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凝胶基质中。对不同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证明了ZnTSPc的光限幅效应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对复合材料光限幅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化酞菁锌 二氧化硅 植入 研究 光限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丹 龙丽娟 +1 位作者 秦舒浩 何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65,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为增强相,通过溶胶-凝胶和常压干燥分别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GF/SiO_(2)气凝胶)和碳纤维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CF/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为增强相,通过溶胶-凝胶和常压干燥分别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GF/SiO_(2)气凝胶)和碳纤维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CF/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仪、万能力学试验机、导热系数测试仪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对比分析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对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与SiO_(2)颗粒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差,制得的GF/SiO_(2)气凝胶具有较差的力学性能(压缩强度=0.676MPa,应变=60%)和较高的导热系数[0.0410W/(m·K)];而碳纤维与SiO_(2)气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制得的CF/SiO_(2)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压缩强度=1.225MPa,应变=60%)和低的导热系数[0.0342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玻璃纤维 碳纤维 力学性能 导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应宗耀 郑煜铭 +1 位作者 邵再东 程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005-20010,共6页
超轻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极低密度、超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是优异的吸附剂载体。但是,二氧化硅气凝胶骨架表面以硅羟基为主,对污染物的吸附选择性差、吸附容量低。本研究采用共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胺基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块... 超轻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极低密度、超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是优异的吸附剂载体。但是,二氧化硅气凝胶骨架表面以硅羟基为主,对污染物的吸附选择性差、吸附容量低。本研究采用共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胺基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块体材料,系统考察了其对模拟污染物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胺基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对刚果红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较宽pH(3~9)范围内,吸附容量可达800~900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iur模型;胺基改性气凝胶对刚果红的吸附速率快,1 h内吸附量可达饱和吸附量的80%以上,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动态吸附实验也显示胺基改性气凝胶对刚果红具有优异的的吸附穿透容量。故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阴离子染料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改性 吸附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性能受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光武 周斌 +1 位作者 倪星元 祖国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成功地以水玻璃为硅源,经乙醇溶剂替换及六甲基二硅醚和盐酸的混合液对SiO_2湿凝胶表面基团改性后,常压干燥制备出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超疏水、低热导率的高性能SiO_2气凝胶块体.SiO_2气凝胶在室温至400℃附近具有稳定的疏水性能,460... 成功地以水玻璃为硅源,经乙醇溶剂替换及六甲基二硅醚和盐酸的混合液对SiO_2湿凝胶表面基团改性后,常压干燥制备出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超疏水、低热导率的高性能SiO_2气凝胶块体.SiO_2气凝胶在室温至400℃附近具有稳定的疏水性能,460℃附近气凝胶由疏水型完全转变成亲水型.重点研究了室温至400℃之间,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受热处理过程的影响.SiO_2气凝胶即使经过400℃高温热处理后,仍能保持优异的疏水性能、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热导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玻璃 疏水性 热导率 高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微孔增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商孟莹 曹林洪 +5 位作者 刘淼 罗炫 任洪波 叶鑫 唐永建 蒋晓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2-876,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造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酸催化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采用提拉法在K9玻璃基片上双面镀膜,经500℃热处理,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单层微孔二氧化硅增透膜。通过改变造孔剂加入量,膜层峰值透...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造孔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酸催化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采用提拉法在K9玻璃基片上双面镀膜,经500℃热处理,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单层微孔二氧化硅增透膜。通过改变造孔剂加入量,膜层峰值透过率可达到99.7%,而硬度仍保持在2H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及粘附性。加速腐蚀实验表明,膜层的环境稳定性是常规膜层的10倍以上。由于该新型增透膜兼具高透过率、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很强的环境稳定性,因而在改善太阳能玻璃增透性能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玻璃 增透膜 二氧化硅 - 微孔 环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型Sol-gel法制备酚基吡啶硼配合物/二氧化硅复合玻璃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薇 林航 +3 位作者 汤钧 赵晓亮 王悦 王策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利用新型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一种酚基吡啶硼配合物((dppy)BF)掺杂的二氧化硅复合发光玻璃.由于加入Li2CO3中和了溶胶以及环己烷萃取溶剂,使材料的制备时间由传统sol-gel方法的几周减少到几天.用这种方法制备了无断裂、低体积收... 利用新型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一种酚基吡啶硼配合物((dppy)BF)掺杂的二氧化硅复合发光玻璃.由于加入Li2CO3中和了溶胶以及环己烷萃取溶剂,使材料的制备时间由传统sol-gel方法的几周减少到几天.用这种方法制备了无断裂、低体积收缩的(dppy)BF掺杂的二氧化硅复合发光玻璃.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dppy)BF的光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发光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硼配合物((dppy)BF) - 复合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红外隐身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朝江 马拥军 +2 位作者 裴重华 雒敏婷 邢玉静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1-556,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法经过溶胶-凝胶和冷冻干燥制备出SiO2气凝胶基材,并在凝胶老化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含量β-氯乙基二甲胺盐酸盐(β-DCH)制备出兼具中远红外吸收特性的硅基复合气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法经过溶胶-凝胶和冷冻干燥制备出SiO2气凝胶基材,并在凝胶老化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含量β-氯乙基二甲胺盐酸盐(β-DCH)制备出兼具中远红外吸收特性的硅基复合气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吸附-脱附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对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基材和复合气凝胶的表观密度分别为0.25g/cm3和0.36~0.54 g/cm3;基材和大部分复合气凝胶均为非晶型,只有当复合气凝胶中N:Si摩尔比为1时才有微弱的β-DCH结晶峰出现;所添加的胺盐以球形颗粒或无规则块状附着于硅气凝胶网络结构中;基材属于介孔材料,比表面积、最大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524.5m2/g、1.209 cm3/g和9.216 nm,添加胺盐后复合气凝胶不断向非多孔、大孔材料过渡,比表面积、最大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688~103.5 m2/g、0.0079~0.2695 cm3/g和10.42~18.68 nm。复合气凝胶在中远红外窗口具有宽频吸收的特性,且随着β-DCH量的增加,中红外相对吸收强度成比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二氧化硅 β-氯乙二甲胺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二氧化硅多孔凝胶玻璃的制备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令兵 张良莹 姚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23-28,共6页
以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含氧化铁多孔的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分别制备了不同含铁量的凝胶样品,均可获得均匀的溶胶和凝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气氛与氧化铁物相的关乳采用XRD及DTA分析,并对材料中的物相进行了... 以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含氧化铁多孔的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分别制备了不同含铁量的凝胶样品,均可获得均匀的溶胶和凝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气氛与氧化铁物相的关乳采用XRD及DTA分析,并对材料中的物相进行了鉴定,对部分样品进行了SEM形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氧化 二氧化硅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凝胶痘痘贴处方基质及成型工艺
16
作者 杨波 王茜 +3 位作者 王佳 杨雪 马梓峰 王淑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1,共8页
本研究优化了亲水凝胶痘痘贴的基质处方,确定了最佳成型工艺。研究以外观性状、初黏力、黏着力和剥离强度为痘痘贴的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痘痘贴的基质处方,确定贴剂成型工艺的技术参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技术和... 本研究优化了亲水凝胶痘痘贴的基质处方,确定了最佳成型工艺。研究以外观性状、初黏力、黏着力和剥离强度为痘痘贴的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痘痘贴的基质处方,确定贴剂成型工艺的技术参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技术和拉曼光谱技术分析凝胶痘痘贴的分子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痘痘贴最佳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 8 g、甘氨酸铝0.8 g、甘油120 g、高岭土3.4 g、薄荷0.2 mL、酒石酸0.3 g、水适量,建立的水凝胶痘痘贴剂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得的成品外观均匀、平整光滑、黏度适中、涂展性良好、韧性强。SEM扫描结果显示,亲水凝胶痘痘贴为网状结构,立体结构紧密,存在接枝聚合反应;FTIR和拉曼光谱表明存在氢键结合和分子间缠绕,Al^(3+)离子与羧基和羧酸根之间形成交联离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 痘痘贴 处方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工业水玻璃制备纳米孔二氧化硅气凝胶块体材料
17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4,共1页
以工业水玻璃作为硅源,采用三甲基氯硅烷[(CH3)3SiCl,TMCS]、正己烷(C6H14)、乙醇溶液对二氧化硅水凝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水凝胶的溶剂交换和表面改性在一步同时完成。过程包括:1)在水玻璃中[Na2O与SiO2的物质的量比为1:(3... 以工业水玻璃作为硅源,采用三甲基氯硅烷[(CH3)3SiCl,TMCS]、正己烷(C6H14)、乙醇溶液对二氧化硅水凝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水凝胶的溶剂交换和表面改性在一步同时完成。过程包括:1)在水玻璃中[Na2O与SiO2的物质的量比为1:(3.1—3.3)]加入浓硫酸调节pH,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中,在室温下静置,使之成为湿凝胶;2)以三甲基氯硅烷、正己烷为改性剂,将二者的混合溶液倒入盛有湿凝胶的模具中,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在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2d,然后进行干燥得到气凝胶。所制备的气凝胶具有典型的气凝胶结构特征,孔洞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玻璃制备 工业水 块体材料 纳米孔 三甲氯硅烷 表面改性处理 乙醇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硅玻璃粉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新桂 周歧发 +1 位作者 尹荔松 张进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正硅酸乙脂为前驱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SiO2)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和白度测试仪对凝胶粉随温度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干凝胶在1200℃... 采用正硅酸乙脂为前驱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SiO2)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和白度测试仪对凝胶粉随温度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干凝胶在1200℃热处理1h仍是无定型的SiO2粉,其粒度大小为40nm左右,白度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 玻璃 纳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二氧化硅基超疏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鲍田 王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6-164,共9页
超疏水表面带来一些可贵的界面性质,包括防结冰、防污染、防氧化等。对于工业产品中常用的玻璃等无机材料,研究人员参照自然界超疏水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借助含碳、氟等元素的物质,通过各种方法,合成具有微米-纳米二重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 超疏水表面带来一些可贵的界面性质,包括防结冰、防污染、防氧化等。对于工业产品中常用的玻璃等无机材料,研究人员参照自然界超疏水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借助含碳、氟等元素的物质,通过各种方法,合成具有微米-纳米二重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有机-无机杂化涂层与基材结合,从而制备超疏水表面。因玻璃表面亲水性的固有性质,在平板显示、触摸屏、太阳电池盖板、玻璃幕墙等领域,解决既能满足光学性能指标,又能实现疏水性和抗污染性的问题尤为重要。首先讨论了粗糙表面的固液复合接触和非复合接触两种理论模型,进而阐述了超疏水玻璃的实现要素和基于二氧化硅的超疏水膜的制备方法。梳理了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的玻璃表面二氧化硅基透明超疏水膜的制备技术进展,根据涂膜次数、溶胶组成、膜层粗糙结构的实现方法等,将现有制备技术分类、归纳为三种制备路线:共前驱体合成改性二氧化硅溶胶制备单层超疏水膜,表面改性法制备多层结构超疏水膜,添加二氧化硅颗粒引入粗糙层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超疏水原理、膜层特点,分析了部分制备实例的疏水性、粗糙结构、光学透过率等性质的影响因素。对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基超疏水玻璃,实现超疏水性的同时,如何保持玻璃良好的透明性以及膜层的耐磨性、持久性,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接触角 玻璃 二氧化硅 -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氨或/和六甲基二硅氮烷表面处理碱催化二氧化硅增透膜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霍艳芳 罗荣辉 苏永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3-827,共5页
针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1/4波长二氧化硅增透膜耐环境性差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水氨或/和六甲基二硅氮烷的表面处理,并对单一气氛处理和两种气氛联合处理后的膜层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展现了膜层经各项表面处理后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 针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1/4波长二氧化硅增透膜耐环境性差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水氨或/和六甲基二硅氮烷的表面处理,并对单一气氛处理和两种气氛联合处理后的膜层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展现了膜层经各项表面处理后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两种气氛联合处理时因处理顺序不同而引起的最终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水氨蒸汽处理促进了膜层粒子间表面羟基的交联,膜层较处理前厚度降低,但耐摩擦性增强,光学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硅氮烷蒸汽处理向膜层引入了甲基,膜层极性较低,粒子间作用力因此降低,耐摩擦性下降,但疏水性得到良好的改善;先水氨后硅氮烷蒸汽处理时,水氨蒸汽的前处理在提高膜层耐摩擦的同时降低了表面羟基的数量,使后续硅氮烷处理时强度降低,故两步处理后膜层保持了较好的耐摩擦性和一定的疏水性;而先硅氮烷后水氨蒸汽处理时,硅氮烷蒸汽的前处理明显改善了膜层的疏水性,却因膜层表面羟基减少、间距增大而降低了水氨蒸汽的处理强度,耐摩擦性虽有较大提高,但稍弱于单一水氨蒸汽处理时的耐摩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 二氧化硅增透膜 表面处理 水氨 六甲二硅氮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