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恒沸蒸馏干燥超细二氧化硅凝胶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海弟 郭锴 《无机盐工业》 CAS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了利用恒沸蒸馏脱除超细二氧化硅滤饼中水分的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恒沸蒸馏可以明显地减弱颗粒之间的团聚和结块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蒸馏液的正丁醇较为彻底地将颗粒间隙的水分通过形成共沸物的方法脱出。... 研究了利用恒沸蒸馏脱除超细二氧化硅滤饼中水分的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恒沸蒸馏可以明显地减弱颗粒之间的团聚和结块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蒸馏液的正丁醇较为彻底地将颗粒间隙的水分通过形成共沸物的方法脱出。正丁醇本身具有的较低表面张力和较低极性使粉体内部空间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证据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超细二氧化硅凝胶 研究 纳米粉体 恒沸蒸馏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原位合成镍酞菁的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黄娟 郑婵 +1 位作者 冯苗 詹红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7-210,共4页
实现酞菁材料化进而器件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将其引入到固相基质制备酞菁掺杂的复合材料。文章以邻苯二腈和可溶性镍盐为反应试剂,通过一定温度的热处理,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原位合成镍酞菁,制备了复合凝胶玻璃材料... 实现酞菁材料化进而器件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将其引入到固相基质制备酞菁掺杂的复合材料。文章以邻苯二腈和可溶性镍盐为反应试剂,通过一定温度的热处理,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在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原位合成镍酞菁,制备了复合凝胶玻璃材料,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其制备过程。由于镍酞菁在可见光区域有明显吸收,以镍酞菁物理掺杂的复合凝胶玻璃作为参照,用670 nm处的吸光度来计算原位合成镍酞菁的量。研究了原位合成动力学,拟合出原位合成NiPc的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拟合曲线呈"S"形,与Avrami-Erofeev公式相符。由此推导出在180,185,190,195和200℃时的反应级数分别是4.5,4.5,3.7,3.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原位合成 镍酞菁 二氧化硅凝胶玻璃 UV-Vis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锌在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的植入及光学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李广慧 石雁冰 +1 位作者 李福山 詹红兵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采用Sol—gel湿化学工艺将四磺化酞菁锌(ZnTSPc)植入到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复合干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表明ZnTSPc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凝胶基质中。对不同掺杂浓度复合干... 本文采用Sol—gel湿化学工艺将四磺化酞菁锌(ZnTSPc)植入到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复合干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表明ZnTSPc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凝胶基质中。对不同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证明了ZnTSPc的光限幅效应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对复合材料光限幅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化酞菁锌 二氧化硅凝胶 基质 植入 研究 光限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材料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巩亚文 刘应春 +2 位作者 景明举 张英楠 张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材料黏度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制备一种以复合发泡剂、稳泡剂、硅酸钠溶液和乙酸为原料的二氧化硅凝胶泡沫。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正交试验研究硅酸钠溶液交联体系与复配发泡剂的性能;然后,采用博勒飞黏度... 为解决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材料黏度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制备一种以复合发泡剂、稳泡剂、硅酸钠溶液和乙酸为原料的二氧化硅凝胶泡沫。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正交试验研究硅酸钠溶液交联体系与复配发泡剂的性能;然后,采用博勒飞黏度计测试不同配比凝胶的成胶时间及黏度,选出适合固体可燃物(木材)阻燃的凝胶配比;最后,采用同步热重(TG)分析仪进行现场试验,测试凝胶泡沫对固体可燃物(木材)的阻燃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凝胶泡沫对木材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凝胶在成胶过程中可粘结在固体可燃物(木材)的表面;在空气气氛下,木材的残炭率几乎为0,而木材@凝胶泡沫体系试验结束后的残炭率约为48.63%,且在现场木材燃烧试验中,木材比凝胶处理后的木材失重率多46%,说明二氧化硅凝胶泡沫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凝胶泡沫 阻燃性能 热重(TG) 热稳定性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介孔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雷琦锋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模板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并通过常压分级干燥进行干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避免常规溶胶-凝胶法合成时的... 采用表面活性剂模板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并通过常压分级干燥进行干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避免常规溶胶-凝胶法合成时的溶剂交换过程,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可调控SiO_(2)气凝胶的孔结构,制备的SiO_(2)气凝胶具有低导热系数[0.018~0.035 W/(m·K)]、高比表面积(469.56~692.07 m^(2)/g)和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为136.7°~151.8°)。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优异性能SiO_(2)气凝胶的有效方法,制备的气凝胶可作为建筑和工业节能领域的隔热保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硅 常压分级干燥 低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晓凤 刘兵 +1 位作者 郑国保 李政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4,共6页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以及低热导率等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保温隔热、环境净化以及生命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对比分析了不同硅源基气凝胶的性能差异,以及改善二氧化硅力学性能的方法,如纤维和聚合物增强二氧...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以及低热导率等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保温隔热、环境净化以及生命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对比分析了不同硅源基气凝胶的性能差异,以及改善二氧化硅力学性能的方法,如纤维和聚合物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以及制备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介绍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硅源 增强 柔性 保温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不同复配比例浸渍处理对增强杨木阻燃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韦宇 邱哲 +3 位作者 张天鹏 王永贵 谢延军 肖泽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4,共11页
以γ-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液(GPS)、二氧化硅气凝胶(SA)为改性剂原料,在质量分数为30%的GPS水解液中,加入占GPS质量2%、4%、6%、8%、10%的SA颗粒,制备复合改性的浸渍液;以杨木(Populus adenopoda)木材为试材,采用对木材... 以γ-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液(GPS)、二氧化硅气凝胶(SA)为改性剂原料,在质量分数为30%的GPS水解液中,加入占GPS质量2%、4%、6%、8%、10%的SA颗粒,制备复合改性的浸渍液;以杨木(Populus adenopoda)木材为试材,采用对木材试件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方法,使用不同配比的复合改性的浸渍液浸渍处理木材试件制备5种复合改性浸渍液的改性木材、使用GPS水解液浸渍处理木材试件制备GPS改性木材、使用占GPS质量6%的SA水溶液浸渍处理木材试件制备SA改性木材;按照相关标准和试验方案,测定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浸渍液流失率、微观形貌、隔热性能、表面接触角、硅元素化学组分构成、热稳定性、燃烧性能,分析硅烷-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不同复配比例浸渍处理杨木对增强杨木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PS-SA复合改性有效改善了木材的疏水性,与单纯使用SA颗粒处理木材相比较,GPS-SA复合改性组水洗10 d后浸渍液流失率最高可降低了42%。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GPS主要在木材细胞腔中自聚形成大分子聚合物,而SA颗粒则主要附着于木材的导管上,且随着SA颗粒质量比例提高,SA颗粒团聚现象增加。GPS-SA复合改性后,木材的密度比未处理木材提高38%,而密度变大会导致热导率升高,但“GPS+占GPS质量6%的SA”组的热导率仍比未处理木材降低6%,且面积热容比未处理木材提高59%。热质量分析结果表明,GPS-SA处理,提高了木材的热解温度和剩余物质量。锥形量热仪分析结果表明,“GPS+占GPS质量6%的SA”处理木材比未处理木材的点燃时间滞后28s、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44.5%、热释放总量下降47.8%、烟释放速率峰值降低29.4%、烟释放总量减少39.1%,处理材的CO、CO_(2)产量也明显比未处理材少。综合研究结果,GPS-SA复合处理能有效改善木材阻燃性能,并且制备方法简洁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阻燃性能 硅烷偶联剂 二氧化硅 水基型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填充聚酰亚胺泡沫的结构及隔热性能研究
8
作者 胡子扬 马晶晶 +2 位作者 赵一搏 滕冲 赵建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以超轻质开孔柔性聚酰亚胺泡沫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填充的聚酰亚胺复合泡沫。复合泡沫密度10~100 kg/m^(3)可调,厚度1~400 mm可调,最大宏观尺寸可达1m×1m。对其泡孔结构、隔热性能、热性能进行... 以超轻质开孔柔性聚酰亚胺泡沫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填充的聚酰亚胺复合泡沫。复合泡沫密度10~100 kg/m^(3)可调,厚度1~400 mm可调,最大宏观尺寸可达1m×1m。对其泡孔结构、隔热性能、热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填充聚酰亚胺泡沫的隔热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引入,可有效降低复合泡沫室温热导率,提高其隔热性能;随着二氧化硅气凝胶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复合泡沫的热导率由38.8 mW/(m·K)降低至19.6 mW/(m·K);热端温度300℃时,复合泡沫热导率仅为61.1 mW/(m·K);填充二氧化硅气凝胶后,聚酰亚胺复合泡沫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在900℃下热失重残留量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泡沫 泡孔结构 二氧化硅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思盈 周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30,共9页
溶胶-凝胶法常压制备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的产率与性能不足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规模应用。本工作以海泡石纳米纤维作为增强体,正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前驱体,三甲基氯硅烷作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了海泡石纤维/二氧... 溶胶-凝胶法常压制备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的产率与性能不足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规模应用。本工作以海泡石纳米纤维作为增强体,正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前驱体,三甲基氯硅烷作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了海泡石纤维/二氧化硅气凝胶块体材料,测试了力学性能、热性能、火安全性等,并进行了孔隙结构、红外光谱与微观形貌的分析表征。海泡石的纤维骨架可抑制气凝胶块体收缩开裂;纤维在溶胶形成阶段具有异相形核作用,使颗粒细化并提高气凝胶的比表面积,改变孔隙结构;纤维的引入提高了气凝胶的力学性能、高温与烧蚀稳定性和火安全性,降低了导热系数。块体海泡石纤维/二氧化硅气凝胶导热系数可达0.0128 W/(m·K),抗压强度最高为1.20 MPa,阻燃均为V-0级,1300℃烧蚀后形状保持稳定,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海泡石纳米纤维 力学性能 热性能 火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复合二氧化硅干凝胶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红兵 邹春林 +1 位作者 陈文哲 王民权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将不同掺杂浓度的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 (AlClPcTS)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 ,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 通过对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和掺杂AlClPcTS后复合干凝胶孔结构的测定和对复合体系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 ,证实了Al... 采用溶胶 凝胶法将不同掺杂浓度的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 (AlClPcTS)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 ,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 通过对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和掺杂AlClPcTS后复合干凝胶孔结构的测定和对复合体系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 ,证实了AlClPcTS在基质中的成功掺杂 ,并发现AlClPcTS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合体系中 ,且AlClPcTS二聚体所占比例随着凝胶化过程的进行而增大 对不同AlClPcTS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对复合体系光限幅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AlClPcTS) 掺杂 二氧化硅凝胶 光限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董志军 颜家保 +2 位作者 涂红兵 宋子逵 范晓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8,68,共4页
介绍了二氧化硅(SiO2)气凝胶的结构特点及隔热性能;对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并作了适当的评述;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应用 隔热性能 结构特点 制备方法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凯 庞佳伟 +3 位作者 吴伯荣 陈实 吴锋 杨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7,共5页
为了提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网络强度,介绍了对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改性的3种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结果表明,SiO2... 为了提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网络强度,介绍了对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改性的3种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具有较好的疏水特性.表面修饰剂三甲基氯硅烷在正己烷中的体积分数为6%,表面修饰时间为24 h时,气凝胶具有优化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改性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剂对二氧化硅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毕海江 黄冬梅 +3 位作者 何松 李治 杨晖 程旭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疏水性SiO2气凝胶。研究了两种改性剂(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气凝胶样品进行表面微观形态分析、热重差热分...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疏水性SiO2气凝胶。研究了两种改性剂(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气凝胶样品进行表面微观形态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性能,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得到的SiO2气凝胶密度为0.204g/cm3,接触角为128°,BET比表面积为973m2/g,平均孔径7.57nm;使用三甲基氯硅烷改性得到的SiO2气凝胶密度为0.115g/cm3,疏水性优良,接触角为158°,BET比表面积为1067m2/g,平均孔径13.40n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TMCS进行改性制备得到的SiO2气凝胶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疏水性 常压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瞬态传热模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祥发 冯坚 +2 位作者 肖汉宁 张长瑞 姜勇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0,69,共6页
高马赫数、新型航天飞行器承载严重的气动加热环境,其隔热材料的性能与传热计算对飞行器热防护结构的优化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了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进行了瞬态传热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热导率仅为0... 高马赫数、新型航天飞行器承载严重的气动加热环境,其隔热材料的性能与传热计算对飞行器热防护结构的优化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了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进行了瞬态传热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热导率仅为0.018W/m.K,瞬态传热模拟结果与考核测试值吻合,为预测和优化隔热材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 二氧化硅 热导率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姚 酆赵龙 +3 位作者 黄湘桦 于欣伟 郑文芝 任之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6,共3页
作为一种超级隔热材料,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极低的热导率。着重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类型以及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方法为先制成纳米孔气凝胶的颗粒和粉料,再掺入增强纤维和黏结剂,经二次成型制成复合体。... 作为一种超级隔热材料,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极低的热导率。着重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类型以及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方法为先制成纳米孔气凝胶的颗粒和粉料,再掺入增强纤维和黏结剂,经二次成型制成复合体。分析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最新的改进技术,提出今后研究的主要目标,即通过廉价原料制备出较低密度下有良好强度和热导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最后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孔隙率 热导率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等效热导率理论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欣欣 乐恺 +2 位作者 刘育松 王戈 倪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9,23,共6页
应用分子运动论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其微观结构特点,建立了纳米孔隙模型。考虑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推导了纳米孔隙内气体的热导率,得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内气体热导率的表达式。建立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固相结... 应用分子运动论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其微观结构特点,建立了纳米孔隙模型。考虑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推导了纳米孔隙内气体的热导率,得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内气体热导率的表达式。建立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固相结构单元导热模型,运用分子运动论推导了固相结构的热导率,获得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总体等效热导率。结果表明,影响二氧化硅气凝胶内气体热导率的主要因素是气体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与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固相结构单元的直径和接触界面的直径是影响固相结构单元热导率的主要因素,而二氧化硅气凝胶孔隙尺寸的分布严重影响其等效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材料 二氧化硅 分子运动论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遮光剂在二氧化硅气凝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秦艳青 姜勇刚 +2 位作者 冯坚 冯军宗 岳晨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气凝胶作为目前为止最轻的固体,具有极低的热导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轻质、高效、最具潜力的隔热材料。但纯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红外透明性影响了其高温隔热性能。介绍了红外遮光剂红外辐射抑制机理,综述了使用炭黑、TiO2和六钛酸钾晶须等... 气凝胶作为目前为止最轻的固体,具有极低的热导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轻质、高效、最具潜力的隔热材料。但纯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红外透明性影响了其高温隔热性能。介绍了红外遮光剂红外辐射抑制机理,综述了使用炭黑、TiO2和六钛酸钾晶须等作为红外遮光剂提高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红外遮光剂在二氧化硅气凝胶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遮光剂 二氧化硅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飞 赫晓东 +1 位作者 杨丽丽 李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30-33,共4页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主要经历溶胶.凝胶过程以及随后的超临界干燥过程。详细描述了这2个阶段的特点。并对不同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影响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和性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制备 - 超临界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性能受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光武 周斌 +1 位作者 倪星元 祖国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成功地以水玻璃为硅源,经乙醇溶剂替换及六甲基二硅醚和盐酸的混合液对SiO_2湿凝胶表面基团改性后,常压干燥制备出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超疏水、低热导率的高性能SiO_2气凝胶块体.SiO_2气凝胶在室温至400℃附近具有稳定的疏水性能,460... 成功地以水玻璃为硅源,经乙醇溶剂替换及六甲基二硅醚和盐酸的混合液对SiO_2湿凝胶表面基团改性后,常压干燥制备出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超疏水、低热导率的高性能SiO_2气凝胶块体.SiO_2气凝胶在室温至400℃附近具有稳定的疏水性能,460℃附近气凝胶由疏水型完全转变成亲水型.重点研究了室温至400℃之间,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受热处理过程的影响.SiO_2气凝胶即使经过400℃高温热处理后,仍能保持优异的疏水性能、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热导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水玻璃 疏水性 热导率 高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制备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及透光率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建军 姜德立 +1 位作者 魏巍 谢吉民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3,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了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研究了pH、水解时间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气凝胶透光率的影响。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酸(草酸)-碱(氨水)两步催化,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了疏水型介孔二氧化硅气凝胶。正...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常压干燥制备了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研究了pH、水解时间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气凝胶透光率的影响。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酸(草酸)-碱(氨水)两步催化,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了疏水型介孔二氧化硅气凝胶。正硅酸四乙酯、乙醇、草酸、氨水物质的量比为1∶4∶5∶0.2,草酸和氨水的浓度分别为0.008、0.05 mol/L时,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为改性剂常压制备了二氧化硅气凝胶。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测试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纳米介孔结构。接触角测定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与水的接触角为148°,表现出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常压干燥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