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递送体系构建及性能分析
1
作者 朱家建 俞吉阳 +3 位作者 茅张钰 詹乐意 罗奕欣 杜轶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95,201,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并作为SA@Fe_(3)O_(4)@SiO_(2)的磁性核心,从而实现磁靶向。在Fe_(3)O_(4)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得到Fe_(3)O_(4)@SiO_(2)。此外,将海藻酸钠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作为pH响应物质,能够实现在低pH下解离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并作为SA@Fe_(3)O_(4)@SiO_(2)的磁性核心,从而实现磁靶向。在Fe_(3)O_(4)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得到Fe_(3)O_(4)@SiO_(2)。此外,将海藻酸钠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作为pH响应物质,能够实现在低pH下解离并在其他情况下结合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阻塞其孔道,防止在中性pH下发生突释。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BET分析仪、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该药物递送体系进行表征。盐酸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被负载在药物递送体系的介孔中,用于评估药物递送体系的药物负载和释放能力。药物负载和释放研究表明,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62%和24.31%;在pH 7.4和pH 5.0的条件下,SA@Fe_(3)O_(4)@SiO_(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5.82%和88.51%,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体系 PH响应 磁响应 二氧化硅 盐酸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宣民 许永权 +2 位作者 赵瑞红 刘越 侯娟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4-127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碱性催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选用持效期较短的阿维菌素作为模型药物构成缓释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碱性催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选用持效期较短的阿维菌素作为模型药物构成缓释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二氧化硅材料的形貌、粒径、载药量进行表征和测定,同时测试其缓释性能。探讨了溶剂蒸发法和超声浸渍法两种不同载药方法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缓释载体均呈球形,平均粒径 500nm,其中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具有独特的中空介孔复合结构,超声浸渍法载药效果较好,两种载体的载药量分别为 48.89%和 52.58%,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的缓释区间较大,缓释效果较好,31h才基本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结构 二氧化硅 阿维菌素 缓释体系 无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德权 陆新华 +4 位作者 李伟明 胡玉林 段雅婕 庞振才 胡会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9,共12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高容量介孔空间、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MSN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高容量介孔空间、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强、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MSN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进展,详细阐述MSNs作为载运系统在农业投入品和转基因方面的优势,讨论MSNs在环境污染治理、农产品贮藏保鲜、探测传感器等方面应用的特点,解析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MSNs的过程以及其与植物互作的原理,综合评估MSNs的生物安全性。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有效地利用MSNs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粒 载运体系 生物安全性 农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调控合成不同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 被引量:6
4
作者 彭策 牟鸣薇 +1 位作者 谢诗航 蔡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64-1870,共7页
经过简单的水热处理,以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分别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了不同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通过调控2种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R(R=n(... 经过简单的水热处理,以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分别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了不同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通过调控2种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R(R=n(SDS)/[n(SDS)+n(CTAB)]),合成了多种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对合成的不同形貌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X射线粉末衍射仪( XRD)及比表面和孔隙分析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R值从0.01变化到0.50,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经历了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出现了二维六方、层状相和反相堆积的形貌:在R=0.01~0.18之间,主要产物为六方相棒状结构,且长径比随着R值增大而增大;在R=0.20~0.28之间主要得到空心泡状结构且具有明显的演变过程;在R=0.32~0.40之间发生了多层囊泡到单层囊泡的结构转变;当R值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反相堆积的形貌.分析认为, SDS在加入过程中通过影响堆积参数g影响胶束的形貌变化,调控了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各阶段产物形貌和R值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改变R值来合成特定形貌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调控 二氧化硅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转变 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屈文山 夏至 +2 位作者 郭浩乾 李晓峰 窦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0-202,207,共4页
首先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体系,然后在囊泡体系中pH=9.2条件下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源,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用动态光散射仪(DL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 首先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体系,然后在囊泡体系中pH=9.2条件下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源,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用动态光散射仪(DLS),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低温氮吸附仪等对囊泡体系和介孔二氧化硅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浓度均为0.01 mol·L-1的AES溶液与CTAB溶液体积比为1∶1时得到了直径约为50 nm的囊泡体系。在2.88°处出现了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特征衍射峰。测得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平均孔径为3.5 nm,比表面积为670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硅 组装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垂直取向介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若楠 边慧敏 +3 位作者 张凯 李朋 李玉平 韩培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36-1241,共6页
具有大尺度无缺陷垂直孔道的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在生物材料、电化学和光学传感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电化学辅助自组装(EASA)工艺制备大面积(5×5 cm^2)孔道垂直定向的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扫描电子显微镜... 具有大尺度无缺陷垂直孔道的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在生物材料、电化学和光学传感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电化学辅助自组装(EASA)工艺制备大面积(5×5 cm^2)孔道垂直定向的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二维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2D-GISAXS)等手段对薄膜渗透性、表面宏观形貌,及介孔孔道的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同步辐射反射率计测试了该薄膜在极紫外波段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EASA法在大面积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垂直取向孔道且渗透性良好的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其孔径和晶胞参数大小分别为2.83 nm和4.1 nm,且其在极紫外波段(5~11 nm)的反射率最高可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电化学辅助自组装 垂直 薄膜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并用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开业 王健 +1 位作者 费国霞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123,共7页
胶乳法是制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文中在胶乳法的基础上,将静电自主装的技术运用于石墨烯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即,将正电荷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CMNH4H)、表面带负电荷的... 胶乳法是制备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文中在胶乳法的基础上,将静电自主装的技术运用于石墨烯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即,将正电荷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CMNH4H)、表面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带负电荷的橡胶乳胶粒共混,使三者在水溶液中发生静电自组装制备了一种新型三元复合纳米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系统地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O)和MCM-NH4H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M-NH4F和GO之间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当GO的用量为0.75phr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9.4 MPa,提高了32.6%,介电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烯 天然橡胶 静电自组装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和修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雷 史锐 +1 位作者 康廷国 邹长鑫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10期37-39,共3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1∶1)的共同作用,在无水体系中制备氨基和巯基共同修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并通过扫描电镜、X...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硅;通过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1∶1)的共同作用,在无水体系中制备氨基和巯基共同修饰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修饰前后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形态均一,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分散性良好;修饰后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形貌及分散性依然良好,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该研究为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载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氨基 巯基 修饰 载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辅助自组装制备中空球形二氧化硅材料的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付欣 张玉苍 +2 位作者 李瑞松 刘群 郭佳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7-335,共9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混合硅源,不同配比条件下采用气溶胶辅助自组装技术制备高比表面积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MSNs),并应用于原花青素(PC)的负载,以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混合硅源,不同配比条件下采用气溶胶辅助自组装技术制备高比表面积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MSNs),并应用于原花青素(PC)的负载,以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图谱(FTIR)和粒径分析(DLS)等对载体颗粒的形成过程、结构特性以及负载性能进行探究,基于BET分析方法计算HMSNs的比表面积,并对孔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体溶液水解的活性中间体缩合形成二氧化硅网络结构,同时雾化后的气溶胶液滴在径向浓度梯度自组装成球形结构,水解-缩合与自组装过程协同作用促进了分散性良好的介孔二氧化硅(MSNs)的形成。经退火处理、纯化操作去除模板剂NaCl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最终获得具有中空结构的HMSNs。当TEOS/MTES的摩尔比为60/40时,HMSNs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1083m^(2)/g)和较大的孔容积(0.37cm^(3)/g),其孔径主要分布在2~4nm之间,PC在HMSNs上的负载量可达30.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二氧化硅 水解-缩合 气溶胶 组装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SiO_2介孔组装体系的光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一军 刘强春 朱玉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获得块材ZnS纳米颗粒/介孔SiO2组装体系(ZnS/SiO2)样品,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做了退火处理,发现吸收边位置随复合量和退火温度不同而移动.经计算颗粒的理论值与其自由激子半径相当,说明吸收边的移动起因于量子限域效应.
关键词 硫化锌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介孔组装体系 光吸收特性 溶胶-凝胶法 吸收边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SiO_2介孔组装体系、CdS薄膜及纳米晶的光吸收性质
11
作者 杨一军 阚彩侠 +1 位作者 杨保华 刘强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7-731,共5页
通过溶胶 凝胶法获得块材CdS纳米颗粒/介孔SiO2组装体系样品,喷雾热解获得CdS薄膜,水热法合成CdS纳米晶,室温下的拉曼谱中观察到CdS的两个特征峰;在氮气中做了退火处理,发现CdS/SiO2介孔组装体系和CdS薄膜的吸收边随退火温度升高而移动,... 通过溶胶 凝胶法获得块材CdS纳米颗粒/介孔SiO2组装体系样品,喷雾热解获得CdS薄膜,水热法合成CdS纳米晶,室温下的拉曼谱中观察到CdS的两个特征峰;在氮气中做了退火处理,发现CdS/SiO2介孔组装体系和CdS薄膜的吸收边随退火温度升高而移动,与XRD图谱中衍射峰宽化减弱相对应,其分别归属于量子尺寸效应和缺陷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薄膜 吸收边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介孔组装体系 半导体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SiO_2介孔组装体系的制备和吸收边的光学性质
12
作者 杨一军 刘强春 +1 位作者 杨保华 谢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06-309,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获得SiO2介孔固体,用浸泡-加热分解法将Fe2O3颗粒组装在SiO2介孔固体中,构成不同复合量的块材Fe2O3/SiO2介孔组装体系.观察到复合量的不同及退火处理后造成吸收边的移动,表明了量子限域效应.
关键词 光学性质 Fe2O3/SiO2组装体系 制备 吸收边 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量子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CdS/SiO_2介孔组装体系光吸收的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一军 阚彩侠 +1 位作者 毕会娟 张立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3-399,共7页
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_2载体,浸泡合成法得到不同复合量的CdS/SiO_2块材介孔组装体系.研究了复合量、气氛条件及退火温度对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吸收边随复合量增加往长波方向移动;在氮气和空气中退火时,随退火温度升高前者表现... 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_2载体,浸泡合成法得到不同复合量的CdS/SiO_2块材介孔组装体系.研究了复合量、气氛条件及退火温度对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吸收边随复合量增加往长波方向移动;在氮气和空气中退火时,随退火温度升高前者表现为红移而后者表现为蓝移,这归属于量子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颗粒 组装体系 吸收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BA-3介孔组装体系及其磁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棋梁 张建成 +1 位作者 刘健敏 沈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用不同的实验工艺制备了一组Fe/SAB-3介孔复合体系.X射线衍射表明,Fe/SAB-3具有六方排列的孔道结构.通过N2吸附实验可知,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从傅立叶红外光谱可证实,Fe3+进入了SAB-3的骨架.样品磁测量结果表明,与通常的α-Fe2O... 用不同的实验工艺制备了一组Fe/SAB-3介孔复合体系.X射线衍射表明,Fe/SAB-3具有六方排列的孔道结构.通过N2吸附实验可知,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从傅立叶红外光谱可证实,Fe3+进入了SAB-3的骨架.样品磁测量结果表明,与通常的α-Fe2O3纳米颗粒相比,纳米Fe/SAB-3介孔复合体系中的纳米α-Fe2O3粒子的矫顽力(Hc)从1765Oe下降到87Oe,比饱和磁化强度(Ms)增加了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BA-3组装体系 磁特性 复合材料 比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介孔组装体系的结构与光吸收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侠 吴玉程 +1 位作者 李广海 张立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纳米颗粒介孔组装体系的光学特性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浸泡-氢还原的方法制得Ag/SiO2介孔组装体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使用分光光度计(Cary5EUV-Vir)对在不同还原温度下制得的样品进行光吸收测量。TE... 纳米颗粒介孔组装体系的光学特性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浸泡-氢还原的方法制得Ag/SiO2介孔组装体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使用分光光度计(Cary5EUV-Vir)对在不同还原温度下制得的样品进行光吸收测量。TEM结果证明银颗粒近似为球形,呈高度弥散且均匀分布于介孔之中,颗粒直径约为5nm。光吸收测量结果发现,在还原性气氛H2中制备的样品表现出Ag纳米颗粒的吸收,即由自由电子共振引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峰,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吸收边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二氧化硅 组装 结构 光吸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体系合成蜂窝状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
16
作者 胡立 俞秋 +3 位作者 邓斌 余瑞金 宋瑞琦 徐安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8-130,共3页
以无水金属氯化物为前驱体,CH2CHCH2O(C2H4O)12H为模板剂,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合成出三维蜂窝状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利用XRD、BET、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经过400℃焙烧除去表面活性剂后,得到高质量的蜂窝状金属氧化物介孔分子筛。热... 以无水金属氯化物为前驱体,CH2CHCH2O(C2H4O)12H为模板剂,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合成出三维蜂窝状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利用XRD、BET、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经过400℃焙烧除去表面活性剂后,得到高质量的蜂窝状金属氧化物介孔分子筛。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高、孔壁晶化较好的蜂窝状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在催化、吸附与分离、传感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材料 金属氧化 表面活性剂 组装 非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PbS/SiO_2气凝胶介孔组装体的制备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姚连增 叶长辉 +1 位作者 牟季美 蔡维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3-97,共5页
对用自行研制的SCD-I型高压釜制备的SiO2气凝胶与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的PbS纳米粒子的组装体系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形貌,用光吸收谱仪及荧光光谱仪测定其光吸收谱及荧光谱.发现样品的光吸收边随退火... 对用自行研制的SCD-I型高压釜制备的SiO2气凝胶与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的PbS纳米粒子的组装体系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形貌,用光吸收谱仪及荧光光谱仪测定其光吸收谱及荧光谱.发现样品的光吸收边随退火温度升高由可见逐渐移到红外波段.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随退火温度上升先增强直至573K,而后随退火温度上升而减弱.我们认为光吸收边红移是由量子限域效应引起的,而荧光强度变化与PbS表面缺陷及激子的复合几率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 气凝胶 量子限域效应 纳米级 硫化铅 二氧化硅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配合物[C_5H_5NC_(16)H_(33)][Eu(TTA)_4]在改性介孔材料Si-MCM-41孔道中的组装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庆红 李洪武 +2 位作者 李连生 邹永存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58-1760,共3页
It was proved by ICP,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N 2 adsorption that the rare earth complex [C 5H 5NC 16H 33] [Eu(TTA) 4] is in the channel of Si-MCM-41 in the course of assembly. The rare earth complex of 67.9% is in t... It was proved by ICP,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N 2 adsorption that the rare earth complex [C 5H 5NC 16H 33] [Eu(TTA) 4] is in the channel of Si-MCM-41 in the course of assembly. The rare earth complex of 67.9% is in the channel, suggesting that the assembly of the complex molecular on the mesoporous MCM-41 was carried out mainly in the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C5H5NC16H33][Eu(TTA)4] 改性 材料 Si-MCM-41 组装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硅酸钠为前驱物采用间隔自组装法制备有序介孔SBA-15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炜军 王伟 +1 位作者 王宝鑫 茹红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5-1418,共4页
以硅酸钠为前驱物,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分别采用传统过程和间隔自组装(PCSA)过程制备有序介孔二氧化硅(SBA-15).分别考察了两种制备过程中硅酸钠加入量对SBA-15结构的影响.与传统制备过程相比,采用间隔自组装过程,通过简单的调... 以硅酸钠为前驱物,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分别采用传统过程和间隔自组装(PCSA)过程制备有序介孔二氧化硅(SBA-15).分别考察了两种制备过程中硅酸钠加入量对SBA-15结构的影响.与传统制备过程相比,采用间隔自组装过程,通过简单的调节硅酸钠在不同阶段中的加入量,在不使用添加剂及特殊的制备条件下,可制备孔径可调的SBA-15,其最大孔径可达到10.3 nm(KJS法).所提方法也可规律性地调节SBA-15的孔壁厚度和微孔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有序材料 二氧化硅 间隔自组装 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中杂多酸纳米粒子的组装方法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1,共1页
该发明涉及一种介孔分子筛中杂多酸纳米粒子的组装方法,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中杂多酸纳米粒子的组装方法。将孔径介于12—40nm的介孔SBA-15分子筛进行高真空处理,加入杂多酸的水或醇的溶液,在真空条件下浸渍,然后... 该发明涉及一种介孔分子筛中杂多酸纳米粒子的组装方法,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中杂多酸纳米粒子的组装方法。将孔径介于12—40nm的介孔SBA-15分子筛进行高真空处理,加入杂多酸的水或醇的溶液,在真空条件下浸渍,然后抽滤,烘干,得到介孔分子筛中组装的杂多酸纳米粒子材料。该发明具有以下突出效果:选用具有较大介孔孔径的SBA-15分子筛作为载体,利于杂多酸进入介孔孔道;分子筛浸渍前的高真空处理,减少了杂多酸进入孔道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纳米粒子 组装方法 杂多酸 SBA-15分子筛 二氧化硅 真空处理 真空条件 发明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