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动态黏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符韵林 赵广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为弄清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动态黏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不同增重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松弛过程的转变温度及力学损耗角正切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松弛过程数量减少,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 为弄清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动态黏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不同增重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松弛过程的转变温度及力学损耗角正切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松弛过程数量减少,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α松弛过程的转变温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增重率为0,5.10%和28.00%的α松弛过程的转变温度分别为75.2,76.8和93.6℃;α松弛峰的峰值减小,增重率为0,5.10%,12.63%和28.00%的α松弛过程的损耗角正切值分别为0.043,0.041,0.033和0.03。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随着增重率的增加,α松弛过程的起始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增重率为6.61%,8.08%和10.58%的α松弛过程的起始温度分别为44.9,41.0和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 动态黏弹性 松弛过程 损耗角正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晶胞与Matrix区域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符韵林 赵广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了弄清楚由于二氧化硅介入木材细胞壁引起结晶区与Matrix区域的变化,通过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细胞壁膨胀率、XRD测定及分析其结晶度、结晶区长度、宽度,研究结晶区与Matrix区域的形态变化及二氧化硅凝胶粒子介入木材细胞壁的空间位... 为了弄清楚由于二氧化硅介入木材细胞壁引起结晶区与Matrix区域的变化,通过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细胞壁膨胀率、XRD测定及分析其结晶度、结晶区长度、宽度,研究结晶区与Matrix区域的形态变化及二氧化硅凝胶粒子介入木材细胞壁的空间位置.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细胞壁的膨胀率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大,且有两个不同的增大过程,相同增重率条件下,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细胞壁膨胀率比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大.XRD谱分析表明,结晶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减小,有两个不同的减小过程,衍射峰的位置不变,晶胞不变;Scherrer公式计算表明结晶区的宽度及长度均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 结晶区 晶胞 Matrix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 被引量:1
3
作者 符韵林 赵广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为弄清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中二氧化硅与木材的结合方式及粘弹性等性质,通过应力松弛方法研究该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量比未处理材小,并且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应力松弛量减小。加硅烷偶联... 为弄清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中二氧化硅与木材的结合方式及粘弹性等性质,通过应力松弛方法研究该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量比未处理材小,并且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应力松弛量减小。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量比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小,表明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二氧化硅无机体与木材有更多的结合,内部结合力更大。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ΔE)比未处理材大,并且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表观活化能增加。未处理材ΔE为19.50kJ/mol,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增重率为12.63%、28.00%、90.29%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ΔE分别为22.95、25.31、29.06kJ/mol;而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增重率为8.08%、20.69%、89.27%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ΔE分别为23.21、26.01、29.82kJ/mol。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在应力松弛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能量增加。随着增重率增加,热力学量活化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木材复合材料 应力松弛 微观构造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吸附研究
4
作者 张颖 叶宇航 司文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2-487,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溶胶凝胶法制得SiO_(2)溶胶,利用二者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Fe_(3)O_(4)@SiO_(2))。借助XRD、SEM、VSM、FTIR等方法对Fe_(3)O_(4)@S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粒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溶胶凝胶法制得SiO_(2)溶胶,利用二者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Fe_(3)O_(4)@SiO_(2))。借助XRD、SEM、VSM、FTIR等方法对Fe_(3)O_(4)@S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粒径为20 nm左右,BET比表面积约为59 m^(2)/g,平均孔径9.8 nm,具有超顺磁性(39.7 emu/g)。将该复合材料用作磁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MSPE)的吸附剂,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检测水样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于不同添加水平的所有分析物,测定的回收率在78.7%~102.9%之间,平行测定6次,检测的RSD值在1.6%~6.7%之间。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制备价格低廉、方便高效、绿色环保的复合材料,可实现对农药快速吸附、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对环境水样中磺酰脲类农药的快速筛选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吸附 磺酰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与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协同增强CF/PP复合材料
5
作者 王海旭 孙进 +4 位作者 赵巍 时振堂 潘雨曦 刘程 蹇锡高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SiO_(2)-NH_(2))对高熔指PP进行改性,先后通过熔融浸渍和热压成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PP-g-MAH与SiO_(2)-NH_(2)使PP的结晶度提升2.5%,拉伸强度提升4.8%,弯曲强度提升5.3%;CF/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543.7 MPa和17.2 MPa,分别提升112.2%和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维度二氧化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雷 崔凌峰 熊玉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52,共6页
使用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TESPT)改性三种维度二氧化硅(SiO_(2))填充天然橡胶制备复合材料,借助FI-TR、DMA、阿克隆磨耗机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未改性时,零维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抗湿滑性能和... 使用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TESPT)改性三种维度二氧化硅(SiO_(2))填充天然橡胶制备复合材料,借助FI-TR、DMA、阿克隆磨耗机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未改性时,零维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抗湿滑性能和最低的滚动阻力;一维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交联密度;二维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填料-橡胶相互作用和耐磨性。经过TESPT改性后,一维改性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展示了最高的交联密度、拉伸强度、抗湿滑阻力和耐磨性,二维改性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滚动阻力。相对于未改性SiO_(2),三种维度改性SiO_(2)/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硫化时间减小,焦烧行为改善,交联密度增大,填料在基体中分散性变好,填料-橡胶相互作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维度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西成 程之强 +2 位作者 莫小洪 田杰 曹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6-18,共3页
通过引入偶联剂对木材/二氧化硅原位复合材料及其界面状态的生成和界面状态影响的研究,探讨了木材与二氧化硅无机相间的化学键性质及其对复合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偶联剂 木材/二氧化硅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微细构造 被引量:19
8
作者 符韵林 赵广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为弄清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微细构造,通过固体膨胀率与增重率的关系、吸湿处理中尺寸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AX)等方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特性.结果表明:①木材/二氧化... 为弄清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微细构造,通过固体膨胀率与增重率的关系、吸湿处理中尺寸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AX)等方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特性.结果表明:①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增重率与含水率成正相关.固体膨胀率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加,弦向固体膨胀率大于径向.尺寸变化率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减小.②SEM分析表明,二氧化硅凝胶存在于木材细胞空隙中.EDAX分析表明,气干材、水调湿材制备的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二氧化硅存在于木材细胞壁中,硅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4.11%、9.22%;饱水材制备的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二氧化硅存在于细胞壁及细胞腔中,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07%.③XRD分析表明,二氧化硅存在于木材细胞壁中,生成的二氧化硅凝胶越多,结晶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木材/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微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亮 谢水波 +2 位作者 杨金辉 曾涛涛 刘金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4-1271,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_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GOS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GOS吸附U(Ⅵ)效果最佳;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Si O_2成功与GO复合,GOS对U(Ⅵ)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自身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以—COOH、—OH的离子交换作用为主,Si—OH的络合反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铀(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POM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曲敏杰 张金东 +3 位作者 马春 阮久勇 徐东超 刘艳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0,106,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包覆制备了复合增韧剂,然后将复合增韧剂与聚甲醛(POM)进行共混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增韧剂不同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通过熔融共混,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包覆制备了复合增韧剂,然后将复合增韧剂与聚甲醛(POM)进行共混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增韧剂不同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U/nano-SiO2的相互作用能提高TPU/nano-SiO2与POM的界面相容性,使TPU/nano-SiO2均匀地分散在POM中。当POM/TPU/nano-SiO2质量比为100/10/1时,与纯聚甲醛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20%,弹性模量提高了78.3%,冲击强度提高了175%,加入复合增韧剂后,球晶尺寸大幅减小;复合材料在断裂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韧性较好;增韧剂对聚甲醛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同时提高了其结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二氧化硅 聚甲醛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小芳 周会鸽 +2 位作者 刘源 戴亚辉 曹新鑫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6,共6页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其在改善聚合物渗透性、阻燃性、导电性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董志军 颜家保 +2 位作者 涂红兵 宋子逵 范晓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48,68,共4页
介绍了二氧化硅(SiO2)气凝胶的结构特点及隔热性能;对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并作了适当的评述;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复合材料 应用 隔热性能 结构特点 制备方法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共混法天然橡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罗勇悦 邱权芳 +2 位作者 冯春芳 李永振 彭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54,158,共4页
采用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NR/SiO2)纳米复合材料。先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再经乳液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得到PMMA-SiO2粒子,最后将其与用MMA改性的天然胶乳(NR-PMMA)共混制得NR/SiO2纳米... 采用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NR/SiO2)纳米复合材料。先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再经乳液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得到PMMA-SiO2粒子,最后将其与用MMA改性的天然胶乳(NR-PMMA)共混制得NR/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橡胶拉伸测试机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MMA成功地接枝于SiO2表面,PMMA-SiO2在橡胶基体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在60nm~80nm之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的NR提高了35%,定伸应力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纳米复合材料 胶乳共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可溶性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Ⅰ.溶胶一凝胶转变过程和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勇 朱子康 漆宗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8-81,共4页
选取可溶性聚酰亚胺(PI)作为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新型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用UV-Vis、XPS、IR和SEM... 选取可溶性聚酰亚胺(PI)作为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新型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用UV-Vis、XPS、IR和SEM等方法对其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和水解-缩合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解-缩合反应过程中,TEOS与聚酰胺酸发生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中间产物;在高温亚胺化的同时完成溶胶-凝胶转变,原位(in-situ)生成SiO2凝胶网络,最终制得PI/SiO2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艳华 颜世峰 +2 位作者 尹静波 范寅清 杨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13-2215,共3页
为了研究乳酸齐聚物接枝改性SiO2(g-SiO2)对聚乳酸降解行为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得到了聚乳酸/g-SiO2纳米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PLL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和PLLA在PBS缓冲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其表观形貌观察、吸水率、失重率研究发... 为了研究乳酸齐聚物接枝改性SiO2(g-SiO2)对聚乳酸降解行为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得到了聚乳酸/g-SiO2纳米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PLL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和PLLA在PBS缓冲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其表观形貌观察、吸水率、失重率研究发现g-SiO2能够加速PLLA的降解,并且随着g-SiO2含量的增加,其降解速率明显加快。降解过程的DSC测试显示PLLA/g-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Tg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接枝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娜 邵亚薇 +1 位作者 张静 李洪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PMMA为填料时,PMMA与纳米SiO2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能提高纳米SiO2/PMMA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SiO2/PMMA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当聚丙烯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00:1时,与纯聚丙烯相比,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7.0%,弹性模量最高提高了35.8%。加入纳米SiO2/PMMA,使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原位复合 纳米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PA12/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崇珍 付鹏 +3 位作者 徐改稳 刘民英 赵清香 崔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38,共4页
以经过表面胺基改性后的纳米SiO2为核心,通过重复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在其表面接上树枝型结构,合成了SiO2锚合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大分子。然后将不同代数的树枝化SiO2加入到十二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中,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制... 以经过表面胺基改性后的纳米SiO2为核心,通过重复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在其表面接上树枝型结构,合成了SiO2锚合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大分子。然后将不同代数的树枝化SiO2加入到十二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中,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PA12/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接枝率、加入量等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表面树枝状大分子的接枝率随着代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实际接枝率低于理论值。PA12/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较PA12的高,拉伸强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PA12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顾元松 陈莉 陈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介绍了纳米SiO2的分散方法和原理,讨论了使用纳米SiO2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机械强度 热稳定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界面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琳琳 刘文涛 +2 位作者 何素芹 朱诚身 吕晓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2,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6/纳米二氧化硅(PA6/nano-SiO_2)复合材料,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纳米 SiO_2粒子和 PA6的界面黏结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经验公式和力学性能数据计算得知 PA6/改性 SiO_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6/纳米二氧化硅(PA6/nano-SiO_2)复合材料,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纳米 SiO_2粒子和 PA6的界面黏结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经验公式和力学性能数据计算得知 PA6/改性 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参数 B 值都比 PA6/未改性 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 PA6中加入纳米 SiO_2,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改性 SiO_2与 PA6之间形成了较好的界面结合;分散于 PA6中的纳米 SiO_2粒子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改性后的 SiO_2和 PA6之间形成柔性界面层有利于 PA6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学清 刘继延 +2 位作者 朱虎义 甘艳梅 谢大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0,27,共4页
将稻壳用10%的盐酸处理后在600℃焚烧得到纯度为99.3%的SiO2,将SiO2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与环氧树脂(EP)复合,探讨了SiO2质量分数在0~5%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经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后稻壳SiO... 将稻壳用10%的盐酸处理后在600℃焚烧得到纯度为99.3%的SiO2,将SiO2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与环氧树脂(EP)复合,探讨了SiO2质量分数在0~5%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经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后稻壳SiO2粒子为无定形态,尺寸在30~50 nm且能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当稻壳SiO2质量分数为3%时,材料的拉伸性能以及弯曲性能的提高率最大,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的提高率分别为27.25%、6.54%、61.7%和24.56%。SEM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SiO2与基体树脂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二氧化硅 环氧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