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油藏纳米剂驱二次采油潜力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宁 于天忠 +1 位作者 谷团 陈哲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4,共7页
为破解蓄能体积压裂开发后存在的持续补能、降递减和提高采收率等难题,在纳米驱油剂比选基础上,通过多介质渗吸、方式接续、周期驱替等系列实验研究,明确了纳米剂渗吸排油效率变化特征和接续开发提高驱油效率的二次采油开发方式及潜力... 为破解蓄能体积压裂开发后存在的持续补能、降递减和提高采收率等难题,在纳米驱油剂比选基础上,通过多介质渗吸、方式接续、周期驱替等系列实验研究,明确了纳米剂渗吸排油效率变化特征和接续开发提高驱油效率的二次采油开发方式及潜力。渗吸实验表明,纳米剂渗吸的排油效率呈现空窗期、高速期、快速期和低速渗吸排油期4阶段变化特征,有助于从渗吸机理上确定合理闷井时间;接续驱替实验显示,渗吸后驱替仍有较大潜力,质量分数0.02%纳米剂接续驱替阶段的驱油效率接近渗吸阶段驱油效率,二者合计驱油效率达到74.67%,残余油饱和度较水驱降低7.43%;周期驱替能够更好发挥纳米剂渗吸排驱微−纳米孔喉剩余油、提高微观波及体积的作用,驱油效率较连续驱替提高14.1百分点(注入0.478 PV时)。因此,水平井蓄能体积压裂开发后及时转向纳米剂周期驱替是大幅度提高非常规油藏采收率的二次采油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藏 二次采油 周期驱替 纳米剂 渗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胜坨油田坨11南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建军 姜春艳 +2 位作者 肖坤 张孝天 解用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 (简称“2 +3”提高采收率技术 )是指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三次采油。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索 11南的先导试验情况。以铬冻胶和水玻璃 氯化钙为调剖剂 ,对试验区北部的注水井进行了四轮次的充... 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 (简称“2 +3”提高采收率技术 )是指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三次采油。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索 11南的先导试验情况。以铬冻胶和水玻璃 氯化钙为调剖剂 ,对试验区北部的注水井进行了四轮次的充分调剖 ;随后注入牺牲剂段塞、驱油剂段塞和流度控制段塞 ,恢复注水驱油。调剖和驱油阶段 ,试验区相关指标明显改善。通过对试验区的采油曲线和水驱曲线的分析 ,截止到 2 0 0 1年 11月底 ,试验区累计增油 5 493.0t,预计最终采收率将提高 7.1%。提出了试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化学驱油 二次采油 采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矿场试验 胜利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源 阚淑华 +1 位作者 田养林 唐存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3 2 1 ,水驱开发效果改善。该技术在埕东特高含水油藏成功应用 ,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采油 结合技术 埕东油田 东区西北部Ng3^2层 调剖剂 驱油剂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注空气二次采油方式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关密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针对石西油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可以采用注空气作为二次采油的方式.其基本原理是空气中所含21%的氧气与原油所含胶质体及沥青质之间发生放氧化反应,生成烟道气(85%的N_2、15%的CO_2),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在构造高点形成烟道气顶.因此,从本... 针对石西油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可以采用注空气作为二次采油的方式.其基本原理是空气中所含21%的氧气与原油所含胶质体及沥青质之间发生放氧化反应,生成烟道气(85%的N_2、15%的CO_2),由于重力分异作用,在构造高点形成烟道气顶.因此,从本质上讲,注空气对高温压的轻质油油藏而言是间接的烟道气驱.石西油田石炭系油藏具备注空气形成人工气顶,并能达到重力驱油、混相驱替以及多种驱动效应的基本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田 二次采油 注空气 采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余传谋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2期59-61,共3页
为探索高温高盐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油田开展了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探索(简称“2+3”提高采收率技术),“2+3”技术是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介绍了“2+3”技术的原理,充分调剖判别的标准... 为探索高温高盐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油田开展了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探索(简称“2+3”提高采收率技术),“2+3”技术是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介绍了“2+3”技术的原理,充分调剖判别的标准和解决的问题,以及高效驱油剂的筛选,同时介绍了试验区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濮4南块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调剖和驱油剂驱油后,效果明显,试验区最终采收率提高了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采油 驱油 采收率 试验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油藏二次采油中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方礼 许宁 +1 位作者 陈和平 杨周平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2-24,共3页
根据地下油水渗流规律和水驱特征分析,结合矿场实践提出了确定油井各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层驱替特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油层组、砂岩组等的剩余油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的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 根据地下油水渗流规律和水驱特征分析,结合矿场实践提出了确定油井各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层驱替特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油层组、砂岩组等的剩余油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的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的确定,并能够根据地层渗透率的变化修正相渗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油藏数值模拟中相渗数据对地层非均质性适应不足的缺点.经安口沈检1井密闭取心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和欢50块两口挖潜井生产实践检验、证明分层驱替特征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剩余油饱和度 含水率 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二次采油的MF-1多功能杀菌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欧天雄 岳明 +1 位作者 吴建军 蔡爱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3-35,共3页
在现有季铵盐杀菌灭藻剂上加接一个脂键,连接一个有机酸基团,合成一种兼具阻垢缓蚀功能的新型工业水处理用杀菌灭藻剂MF-1。评价试验结果表明:MF-1新型杀菌剂在较低浓度(30mg/L)下,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及腐生菌(TGB)的杀灭效果为100%,... 在现有季铵盐杀菌灭藻剂上加接一个脂键,连接一个有机酸基团,合成一种兼具阻垢缓蚀功能的新型工业水处理用杀菌灭藻剂MF-1。评价试验结果表明:MF-1新型杀菌剂在较低浓度(30mg/L)下,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及腐生菌(TGB)的杀灭效果为100%,优于季铵盐型1227杀菌剂,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缓蚀阻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MF-1多功能杀菌剂 合成 性能 研究 硫酸盐还原菌 腐生菌 缓蚀 阻垢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通过鉴定
8
作者 丁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3-143,共1页
由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完成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由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完成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在调剖充分程度的判别、堵剂系列的建立、高效驱油剂配方的筛选和驱油剂用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采油 结合技术 石油工程学院 调剖 堵剂 驱油剂 项目 中石化 股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合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发忠 樊西惊 +2 位作者 徐家业 陈丽华 李彦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71-77,共7页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是一种最有前途的三次采油方法.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石油磺酸盐合成状况的基础上,探讨原料路线与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的选择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石油磺酸盐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二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采油矿场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凤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采用直流电场在临64 -5井组进行了增油降水矿场试验。该技术以注水井为负极,以油井为正极,在油水井间施加一个直流电场,利用电化学原理使油、水的相渗透率发生变化,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试验中临64 -5井日产油量由通...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采用直流电场在临64 -5井组进行了增油降水矿场试验。该技术以注水井为负极,以油井为正极,在油水井间施加一个直流电场,利用电化学原理使油、水的相渗透率发生变化,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试验中临64 -5井日产油量由通电前的3 .8t上升到5 .8t,综合含水率由82 .3 %下降到7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场 电渗 电泳 矿场试验 临盘油田 增油降水机理 二次采油 物理法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宽度对岩石断裂韧性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广清 陈勉 杨小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45,共4页
深部地层岩石的断裂韧性是水力压裂设计和数值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试验分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 ,研究了试件的裂缝宽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给出了确定无因次应力强度因子与裂尖半径关系的数值方法 ,弥补了解析方法中裂缝零宽度... 深部地层岩石的断裂韧性是水力压裂设计和数值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试验分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 ,研究了试件的裂缝宽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给出了确定无因次应力强度因子与裂尖半径关系的数值方法 ,弥补了解析方法中裂缝零宽度假设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 ,当裂缝宽度较小时 ,解析方法可以用于计算断裂韧性 ;当裂缝宽度较大时 ,采用解析方法计算出的断裂韧性偏差较大。试验测定时 ,应使裂尖半径尽可能小 ,并且破裂压力应该与裂尖半径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宽度 岩石 断裂韧性 测试 影响 二次采油 水力压裂 奇异单元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硼BCL─61交联植物胶压裂液 被引量:35
12
作者 卢拥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8-323,337,共7页
本文报道了用一种新型有机硼交联剂(BCL─61)交联的植物胶及改性植物胶压裂液,介绍了BCL─61的化学组成及性能.考察了该种有机硼压裂液的主要应用性能,报道了在几个油田矿场应用的情况。BCL—61交联的压裂液具有延... 本文报道了用一种新型有机硼交联剂(BCL─61)交联的植物胶及改性植物胶压裂液,介绍了BCL─61的化学组成及性能.考察了该种有机硼压裂液的主要应用性能,报道了在几个油田矿场应用的情况。BCL—61交联的压裂液具有延迟交联、摩阻低、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携砂能力强、易破胶、伤害小等优点,可用于70—150℃地层,能满足高砂液比压裂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交联剂 植物胶 压裂液 压裂 二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馆5^(2+3)层油藏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双截锥体模型驱替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绪龙 王宝瑜 +2 位作者 李可彬 刘异男 袁是高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在模拟孤东小井距试验区水线的双截锥体模型上,使用孤东馆5^(2+3)层原油和地层水,系统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段塞尺寸、段塞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复合注入方式、驱替速度对采收率提高量的影响。由研究结果确定的化学剂总量为0.4PV,段塞... 在模拟孤东小井距试验区水线的双截锥体模型上,使用孤东馆5^(2+3)层原油和地层水,系统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段塞尺寸、段塞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复合注入方式、驱替速度对采收率提高量的影响。由研究结果确定的化学剂总量为0.4PV,段塞中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注入方式为三段塞式%0.2PV(A+S)/0.2PV(A+S+P)/0.2P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体系 驱替 二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微生物注入计划
14
作者 韩常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16-16,共1页
美国能源部正在资助一项微生物注入计划,以便帮助俄克拉荷马州佩恩(Payne)的东南瓦瑟(Vassor)油田的二次采油。自从七十年代末政府资助26个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试验以来,这项计划是联帮政府第一个资助的高级采油技术试验.在33个月的时间内... 美国能源部正在资助一项微生物注入计划,以便帮助俄克拉荷马州佩恩(Payne)的东南瓦瑟(Vassor)油田的二次采油。自从七十年代末政府资助26个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试验以来,这项计划是联帮政府第一个资助的高级采油技术试验.在33个月的时间内,美国能源部可能为该计划花费660,000美元。该实验是能源部已赞助的第二个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油田试验。1986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克拉荷马州 美国能源部 佩恩 二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采油技术 储层条件 含盐度 Payne 储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A-101胶襄破胶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忠扬 田助红 +2 位作者 张秀文 杨振周 刘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4-327,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延缓释放特性的新型破胶剂──胶囊破胶剂NBA-101,评价了NBA-101的延缓释放性能、破胶性能及对植物胶溶液和压裂液稳定性的影响。NBA-101已在长庆、辽河、吉林、胜利等油田应用18井次,获得...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延缓释放特性的新型破胶剂──胶囊破胶剂NBA-101,评价了NBA-101的延缓释放性能、破胶性能及对植物胶溶液和压裂液稳定性的影响。NBA-101已在长庆、辽河、吉林、胜利等油田应用18井次,获得了高砂液比压裂和低破胶液粘度、易返排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胶囊 破胶剂 水基植物胶 压裂液 二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有机钛冻胶压裂液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任占春 秦利平 孙慧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8-331,共4页
本文报道了聚丙烯酰胺/有机钛冻胶压裂液的配方筛选、使用性能(耐温耐剪切性、流变性、破胶性能、对地层伤害)评价及在胜利油田现场应用的效果。该压裂液适合地温100─l50℃的低渗透油层的压裂改造,在中高含水油藏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采油 聚丙烯酰胺 有机钛 压裂液 二次采油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原油采收率的计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Ю.A.巴拉基洛夫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2期48-49,共2页
原油采收率η=∑Q'/∑Q'',式中∑Q’──—指定时间内的总采收量;∑Q──—特定油田的可采储量。在实际条件下,原油采收率必须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但是许多从事三次采油的专家还沿用η=I·h,式中I──—线性驱替系... 原油采收率η=∑Q'/∑Q'',式中∑Q’──—指定时间内的总采收量;∑Q──—特定油田的可采储量。在实际条件下,原油采收率必须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但是许多从事三次采油的专家还沿用η=I·h,式中I──—线性驱替系数(根据实验研究数据确定),h──—来自注水井的波及系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不容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二次采油 计算方法 火烧油层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多层系油田合理开发原则的发展──以罗马什金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Р.Х.Муслимо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39-445,共7页
罗马什金油田作为一个试验场已有几十年了,在其中进行过多种先进的工艺、设备、仪器和开发过程中调控方法的试验,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快速形成注水前缘,生产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之下、改善低... 罗马什金油田作为一个试验场已有几十年了,在其中进行过多种先进的工艺、设备、仪器和开发过程中调控方法的试验,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快速形成注水前缘,生产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之下、改善低渗透层和油水带的生产状况、优化注入压力、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的开发过程的调控等。开发原则的发展反映在3个总体方案和255个局部地区的开发方案中。在罗马什金油田,引入了高效开发陆源低粘油藏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碳酸盐岩层中也进行了试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并确保了油藏开发晚期对易采储量和开发早期对难采储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开发方案 层系 二次采油 多层系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开发表面活性剂提高油田采收率
1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1-1291,共1页
随着大庆油田的长期开发,一次采油(自然采油)和二次采油(水驱采油)所采出的石油已远远不能达到我国探明储量的标准。自主开发驱油用“三采”助剂是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个技术突破。
关键词 油田采收率 油田开发 大庆油田 表面活性剂 二次采油 探明储量 采油 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多聚糖的物理化学研究及它们在油气开采中的运用
20
作者 特.,ВЮ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5期48-52,共5页
阐述了合成生物聚合物--外多聚糖的物理化学特征,在添加少量的外多聚糖,在pH值为8.3 ̄12.4范围内,石棉悬浮液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国外实践证明,外用聚糖聚合物在油气开采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尤其适用于二次采油,作为注... 阐述了合成生物聚合物--外多聚糖的物理化学特征,在添加少量的外多聚糖,在pH值为8.3 ̄12.4范围内,石棉悬浮液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国外实践证明,外用聚糖聚合物在油气开采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尤其适用于二次采油,作为注入液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石油开采 注入液 二次采油 注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