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晓明 邵春福 姚智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81,共6页
为研究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对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的机动车通行能力模型,并基于典型交叉口条件和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左转非机动车平均延误。研究表明:在典型两相位控制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能够... 为研究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对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的机动车通行能力模型,并基于典型交叉口条件和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左转非机动车平均延误。研究表明:在典型两相位控制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能够显著提高直行机动车和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交叉口进口只有一条直行车道的情况,当机动车流量较低时,实施二次过街将较大幅度地增加向左转非机动车延误;当机动车流量较高时,实施二次过街所致的延误增幅相对较小。随着进口直行车道数的增加,二次过街实施前后的延误总体上逐渐接近。在进口有三条直行车道、机动车饱和度较高的条件下,实施二次过街能够减少左转非机动车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二次过街 左转非机动车 自行车 通行能力 延误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相位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振起 陈绍宽 +1 位作者 林琳 毛保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4期57-65,共9页
二次过街信号设计对于行人通过大型信号交叉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了行人信号相位与原机动车信号相位进行叠加组合的相位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在不同的机动车信号相位条件下和二次过街设置方式下的行人信号相位设计方案.为对可选信号... 二次过街信号设计对于行人通过大型信号交叉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了行人信号相位与原机动车信号相位进行叠加组合的相位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在不同的机动车信号相位条件下和二次过街设置方式下的行人信号相位设计方案.为对可选信号相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构建了各周期内各驻足区行人平均最长等待时间模型,并建立了评价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相位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模型.最后针对一个实际交叉口,应用提出的信号相位设计方法和仿真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过街 安全岛 平均最长等待时间 大型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一体化二次过街交通组织方案研究——以南茶坊交叉口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曹瑾鑫 陈丽花 朱家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过街组织方式,保障过街安全,提出一体化行人流的概念。采用实地调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以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与昭君路平面4相位交叉口为例研究一体化行人流。通过实地调查,将一体化行人的过街行为进...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过街组织方式,保障过街安全,提出一体化行人流的概念。采用实地调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以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与昭君路平面4相位交叉口为例研究一体化行人流。通过实地调查,将一体化行人的过街行为进行方式分类,在分析交叉口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交叉口一体化行人二次过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改善方案。结果表明,安全岛的设置、专用信号灯的配置及适当的信号相位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一体化行人在交叉口处过街的安全和便利,减少机动车流与一体化行人流的直接接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安全 一体化行人流 二次过街 安全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过街路口行人违反交通法规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宇彬 刘浩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为了解在不同类型二次过街路口行人违反交通法规闯红灯的违法率,找出二次过街路口不同参数对行人违法率的影响,从而找出降低路口行人违法率的对策,保障路口行人交通安全和人车流畅通,本文选取上海市5种类型的二次过街路口调查行人... 为了解在不同类型二次过街路口行人违反交通法规闯红灯的违法率,找出二次过街路口不同参数对行人违法率的影响,从而找出降低路口行人违法率的对策,保障路口行人交通安全和人车流畅通,本文选取上海市5种类型的二次过街路口调查行人往路口的违法率。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行人在路口一次穿越车道数为2-7,两次穿越车道总数为6-12,违法率随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红灯等待时间90s之内,行人违法率随等待时间的丁}高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红灯等待时问在90-150s之间,行人违法率没有确定的规律。安全岛、引导护栏、中继信号灯等漫施具有明显降低行人违法率的作用。根据二:次过街路口设置安全岛、引导护栏、中继信号灯、车道数以及是否从路边穿越5个影响因素的安全评价系数之和建立综合安全评价系数,得到行人在二次过街路口违法率随综合安全评价系数的增大而降低。研究表明,完善和优化二次过街路口的设施参数可以降低路口行人违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通运输安全工程 二次过街 违法率 行人 过街设施 放行规律 车道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及其对行人延误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昂 沈鸣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2期160-165,共6页
行人过街交通是混合交通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与冲突问题是改善我国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及其对行人的延误进行研究,意在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与冲突问题.通... 行人过街交通是混合交通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解决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与冲突问题是改善我国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及其对行人的延误进行研究,意在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与冲突问题.通过总结行人过街行为及需求特性,结合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的设置条件及评价指标,提出行人二次过街方案,得出行人二次过街延误模型.并以北京北三环四通桥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通过仿真模拟,得出行人延误及交通流量等结果,其结果表明,行人二次过街方式能够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减小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增加行人的通过效率,减少行人违章过街率,从而降低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二次过街 信号配时 行人延误 交通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信号相序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艳丽 卢建涛 吴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2,共6页
针对具有混合交通流特征的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考虑不同信号相序对交叉口交通参与者的影响,选取信号总损失时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平均信控延误最小作为信号相序的优化目标,建立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信号相序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 针对具有混合交通流特征的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考虑不同信号相序对交叉口交通参与者的影响,选取信号总损失时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平均信控延误最小作为信号相序的优化目标,建立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信号相序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交叉口案例进行验证,得到考虑交叉口综合交通效益的最优相序,与现行交叉口相序方案相比,损失时间减少1.86%,机动车延误减少1.43%,行人延误减少1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信号相序 行人二次过街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下右转车通行能力与延误估计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冰 王正辉 +2 位作者 马铭炜 杨鸿宇 冯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通行能力 可插车间隙理论 行人二次过街 右转车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nchro的绿波协调与行人二次过街协同控制
8
作者 王鹏飞 唐克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了达到同时降低主干道上机动车与次干道上行人延误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Synchro的绿波协调与行人二次过街的协同控制方式: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机动车的非对称放行与行人二次过街的相位设置;其次,建立了机动车、行人的时间延... 为了达到同时降低主干道上机动车与次干道上行人延误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Synchro的绿波协调与行人二次过街的协同控制方式: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机动车的非对称放行与行人二次过街的相位设置;其次,建立了机动车、行人的时间延误模型,并且结合Synchro的功能提出了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及流程。以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在交叉口间距不等、双向流量不均匀、行人过街距离较长的条件下,本方法较传统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对机动车与行人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放行 绿波协调控制 行人二次过街 SYNCHRO 服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晓芳 韩印 +1 位作者 付强 马晓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4-206,226,共4页
现行行人过街管理策略缺乏定量依据。提出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安全过街延误模型,在一定路宽、行人流量条件下,以行人延误小于其极限忍耐时间为判定标准,得出一、二次过街适合的机动车流量范围。最后,结合有信号路段的研究得出不同情况下... 现行行人过街管理策略缺乏定量依据。提出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安全过街延误模型,在一定路宽、行人流量条件下,以行人延误小于其极限忍耐时间为判定标准,得出一、二次过街适合的机动车流量范围。最后,结合有信号路段的研究得出不同情况下路段行人过街最佳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管理策略 行人延误 行人“体” 二次过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亦慧 朱艳茹 李晓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A01期215-220,共6页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中,路段上的行人过街受到机动车行驶的干扰显著,同时行人过街也会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了路段的拥堵.本文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设施在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等方面存在的...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中,路段上的行人过街受到机动车行驶的干扰显著,同时行人过街也会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了路段的拥堵.本文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设施在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与行人过街灯、行人便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非机动车道、标识标线来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的措施;最后以公交长椿街路口东站以东为案例展开行人二次过街信号优化设置的实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路段和临近交叉口信号联动,晚高峰行人的有效过街时间增加了25%,午平峰长椿街交叉口东进口的被利用绿灯时间增加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过街设施 行人二次过街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进口放行方式下交叉口行人嵌套相位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小红 张协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1219,共9页
依据单进口放行方式下的信号相位设计原理,考虑到行人与不同相位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利用行人二次过街方案设置原理,提出了单进口放行方式下交叉口行人嵌套相位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下行人过街延误计算模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南宁... 依据单进口放行方式下的信号相位设计原理,考虑到行人与不同相位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利用行人二次过街方案设置原理,提出了单进口放行方式下交叉口行人嵌套相位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下行人过街延误计算模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南宁市快环路下某信号交叉路口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行有效,实施行人二次过街嵌套相位方案后,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降低了22.1%,该相位下行人延误减少了50.7%。进一步,当行人流量不大于1 000 per/h时,行人延误计算模型接近仿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工程 信号控制 嵌套相位 行人二次过街 信号交叉口 进口单独放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的交叉口信号运行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九跃 张顺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所采取的交通信号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过街延误等诸多方面.本文针对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的交叉口上设置二次过街,分析各种信号运行方式对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过街的影响,通过对各种信号运行方式在... 城市道路交叉口所采取的交通信号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过街延误等诸多方面.本文针对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的交叉口上设置二次过街,分析各种信号运行方式对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过街的影响,通过对各种信号运行方式在交通组织管理、信号周期时长、车辆延误、行人延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场交叉口几何结构及实际交通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更有利于充分利用交叉口空间、更大限度减小慢行交通过街延误的交叉口信号运行方式,为交通管理者、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过街 过街时长 过街延误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