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以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晓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4,115,共4页
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 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更少、含油饱和度更低,但在压力平衡、物性较差、井网不完善或断层遮挡等区域,剩余油较水驱更集中、含油饱和度更高。根据研究结果,在H2Ⅱ油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区部署3口新井,完善注采井网,新井投产初期产油量为10.5~22t/d,含水率为20%~70%,使H2Ⅱ油组二次聚合物驱产油高峰期的增油倍比达3.04,表明聚合物驱阶段在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进一步完善井网,可进一步提高增油幅度,延长聚合物驱见效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剩余油 挖潜措施 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作锂/聚合物二次电池正极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丽 成国祥 +1 位作者 朱嫦娥 王立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225,共4页
以聚吡咯/二氧化硅(PPy/S iO2)纳米复合材料作正极,组装成锂/聚吡咯二次电池。初步探讨了集电极、隔膜厚度、正极活性材料堆密度及过充放电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铝箔作为集电极制备的电池,其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较以铝网作集电... 以聚吡咯/二氧化硅(PPy/S iO2)纳米复合材料作正极,组装成锂/聚吡咯二次电池。初步探讨了集电极、隔膜厚度、正极活性材料堆密度及过充放电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铝箔作为集电极制备的电池,其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较以铝网作集电极为优。正极片的成型压力为20M Pa时,电池的性能最优。隔膜的薄厚对正极材料的容量影响不大,但对充放电效率的影响显著。隔膜越厚,循环效率越低;隔膜越薄,循环效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锂/聚合电池 正极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类型对玻纤增强液晶聚合物二次料流变及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水洞 黄汉雄 蒋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挤出过程中螺杆类型的变化对玻纤增强液晶聚合物二次料(RLCP-6130)流变、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长径比为30∶1、直径为30mm的单螺杆挤出,RLCP-6130的流变和热性能下降幅度最低,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 研究了挤出过程中螺杆类型的变化对玻纤增强液晶聚合物二次料(RLCP-6130)流变、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长径比为30∶1、直径为30mm的单螺杆挤出,RLCP-6130的流变和热性能下降幅度最低,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低于8.4%和7.6%。随着单螺杆长径比和直径的增加,复合材料在挤出过程的停留时间加长,受到的剪切作用也增加,材料的玻纤平均长度、力学和热学性能下降幅度增加。RLCP-6130采用双螺杆(L/D=30,Φ=30mm)挤出时,玻纤平均长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分别超过50%和21%,剪切黏度和热学性能也出现最大幅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类型 玻纤 液晶聚合 玻纤长度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立芬 徐德志 +1 位作者 陈欢林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3-1921,共9页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 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首先将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ICIC)与4-甲基-间苯二胺(MMPD)经单面界面聚合形成初生态的基膜,之后将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与初生态基膜上残留的ICIC及未反应完的酰氯基团(—COCl)进行二次界面聚合,再经热处理、水漂洗制得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MMPD-ICIC-DMMPD)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活性分离层的化学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成膜的表面形态,同时测试了膜的耐氯性能,并与单次聚合聚酰胺-脲(MMPD-ICIC)膜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在功能化基膜MMPD-ICIC上引入一超薄ICIC-DMMPD层,使得所成二次聚合膜MMPD-ICIC-DMMPD的活性分离层相对稍厚,表面更光滑,且亲水性和耐氯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异氰酸酯-异酞酰氯 N N′-甲基间苯 聚酰亚胺-脲-酰亚胺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锂二次电池
5
作者 陈幼松 《电池》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6-48,41,共4页
<正> 使用导电性聚合物作为电极的聚合物锂二次电池已经成功地商品化。这种电池具有电压高、容量大、寿命长的特点。可以用作存储器备用电源,用于各种家用电器、OA(办公自动化)设备、FA(工厂无人化)
关键词 蓄电池 聚合物锂电池 电极材料 电池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二次偏好聚合函数的多准则分类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蔷 高阳 王坚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63-1768,共6页
求解多准则分类决策问题,虽有很多方法,但均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准则权系数不完全信息下的非线性多准则层次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层层递进方式对非训练集逐步完成整个分类决策过程。对于每一分类,首先通过训练集和偏好关系,建立... 求解多准则分类决策问题,虽有很多方法,但均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准则权系数不完全信息下的非线性多准则层次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层层递进方式对非训练集逐步完成整个分类决策过程。对于每一分类,首先通过训练集和偏好关系,建立一类二次偏好聚合函数的多准则分类优化模型;再利用基于进化策略和退火罚函数的求解算法求解优化模型,由此得到偏好聚合函数的系数等参数,计算每一方案的属于此类和不属于此类的一致性指标,进而确定方案是否属于此类。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更贴近现实情况和科学合理的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 分类 偏好聚合函数 不完全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定国 刘建红 +1 位作者 慈云祥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63-1268,共6页
采用一种新型胶联剂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oepentylglycoldiacrylate,NPGDA)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液态电解液组成电解质混合溶液,然后加入引发剂并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制备了... 采用一种新型胶联剂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oepentylglycoldiacrylate,NPGDA)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液态电解液组成电解质混合溶液,然后加入引发剂并加热引发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可以用于制备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考察了不同PVDF-HFP/NPGDA质量比对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HFP/NPGDA质量比可以影响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形貌、电化学特性以及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研究发现,当m(PVDF-HFP)/m(NPGDA)=1:1时制备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室温下分别为6.99×10-3S·cm-1和4.8V(vsLi+/Li),以其为电解质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 新戊丙烯酸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合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自由基聚合物PTMA电极的研究与制备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承梅 陈剑 衣宝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2,共5页
利用具有高电导率和高比表面积的碳黑Black Pearl-2000(BP)研制了聚(2,2,6,6-四甲基哌啶-4-甲基丙烯酸酯-1-氮氧自由基)(PTMA)电极(PTMA-BP电极),并研究了PTMA的含量和电极的厚度对PTMA-BP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为20μm,P... 利用具有高电导率和高比表面积的碳黑Black Pearl-2000(BP)研制了聚(2,2,6,6-四甲基哌啶-4-甲基丙烯酸酯-1-氮氧自由基)(PTMA)电极(PTMA-BP电极),并研究了PTMA的含量和电极的厚度对PTMA-BP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为20μm,PTMA含量22.5%的PTMA-BP电极具有最高的比容量(151 mAh/g)和最优的循环稳定性,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大于88%;并且倍率性能优异,以50 C放电,电极的比容量为130mAh/g。提高PTMA的含量和增加电极的厚度,均加大电极极化。因此,提高PTMA在电极中的分布均匀性,增大实际反应面积,以及制备具有较薄结构的电极是研制PTMA电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自由基聚合 有机自由基聚合电池 电池 PT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二元胺单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对哌嗪聚酰胺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新乐 刘铭辉 +3 位作者 于海军 刘中楠 王聪 付晓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3-88,102,共7页
利用前驱体N,N-双(3-氨丙基)甲胺(BAMA)和1,3-二氨基-2-羟基丙烷(DAP)分别合成两种分子尺寸不同的两性离子二胺单体N,N-双(3-氨丙基)甲胺丙烷磺酸(BAMAPS)和2-N,N-二甲基丙二胺丙烷磺酸(DAPPS),分别利用前驱体、两性离子二胺单体与PIP... 利用前驱体N,N-双(3-氨丙基)甲胺(BAMA)和1,3-二氨基-2-羟基丙烷(DAP)分别合成两种分子尺寸不同的两性离子二胺单体N,N-双(3-氨丙基)甲胺丙烷磺酸(BAMAPS)和2-N,N-二甲基丙二胺丙烷磺酸(DAPPS),分别利用前驱体、两性离子二胺单体与PIP共同组成为水相溶液,与TMC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复合纳滤膜,并以二次界面聚合的方式将两性离子二胺单体引入到纳滤膜中。利用ATR/FTIR、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并考察单体结构,加入方式和单体含量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二胺基两性离子都被成功引入到纳滤膜的聚酰胺分离层中,随着水相组成中两性离子二胺单体含量增加,纳滤膜的亲水性增强,水通量提高而截留性能下降。BAMA和BAMAPS的分子结构较长,与分子长度较短的DAP和DAPPS相比,制备的纳滤膜水通量更高,截留性能下降。研究表明,侧基较长的二胺单体的位阻效应较强,使哌嗪聚酰胺链段形成大孔结构,导致无机盐截留率下降,水通量增加。结果表明,二胺单体的链长对于纳滤膜的渗透和分离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两性离子胺单体 空间位阻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凝胶的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晶 陈莉 李凤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聚丙烯酸凝胶和聚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PAMPS)凝胶,并对其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凝胶比其一次凝胶压缩模量明显提高,且其模量随有效交联密度(ρx)增加呈线性增大。...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聚丙烯酸凝胶和聚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PAMPS)凝胶,并对其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凝胶比其一次凝胶压缩模量明显提高,且其模量随有效交联密度(ρx)增加呈线性增大。其中聚丙烯酸二次凝胶的剪切模量最大可提高2.3倍;PAMPS凝胶最大可提高5.5倍。对聚丙烯酸凝胶微观形态的研究发现这种二次凝胶具有更为紧密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二次聚合 强度 力学性能 聚丙烯酸 PAMPS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磊 薛蓉 +1 位作者 赵云鹏 赖小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7-524,共8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性单体,通过反相乳液二次聚合制备出核壳型微球乳液PMPAM。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透射电镜、激光粒度...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性单体,通过反相乳液二次聚合制备出核壳型微球乳液PMPAM。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流变分析仪、稳定性分析仪等对微球乳液PMPAM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PMPAM热稳定性良好,微球呈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的核壳型结构,其乳液存放6个月仍稳定。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和不同矿化度的盐水中PMPAM微球膨胀率表征了其耐温、耐盐性。结果表明:PMPAM微球溶胀5 d后,微球粒径从260 nm膨胀至1 168 nm,与初始粒径相比,溶胀率高达4.49倍;在60℃下,PMPAM微球老化5 d后的膨胀率在蒸馏水中达到4.56倍,在矿化度为1.45×10^3mg/L(Na^+)盐水中达到2.48倍,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盐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PMPAM微球膨胀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从20℃下的1.27倍增加到60℃下的3.63倍。随剪切速率的增大,乳液呈剪切变稀的特性,且具有一定的黏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二次聚合 粒径可控 核壳型结构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广义工程更改的产品模块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章海峰 谭建荣 +1 位作者 冯毅雄 刘振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227-2232,共6页
提出了产品配置设计中广义工程更改的概念,对广义工程更改需求进行了分析,由此映射出模块划分影响因素。采用二次聚合方法对产品进行了模块划分,根据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划分出产品的子功能机构,然后根据广义工程更改需求,建立了机构之... 提出了产品配置设计中广义工程更改的概念,对广义工程更改需求进行了分析,由此映射出模块划分影响因素。采用二次聚合方法对产品进行了模块划分,根据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划分出产品的子功能机构,然后根据广义工程更改需求,建立了机构之间的关联矩阵,采用截取矩阵对机构进行了模块聚合,通过判别矩阵对划分的模块进行验证与优化。最后用平头锁眼机的模块划分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工程更改 功能机构 模块化 二次聚合 模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示踪微球研制及示踪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楠 刘常清 +5 位作者 李彦阅 鲍文博 鞠野 代磊阳 薛宝庆 何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为满足矿场采出液聚合物微球质量浓度检测技术需求,提高对聚合物微球在储层内运移规律的认识,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高压汞灯紫外光光反应器、全自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荧光碳点性能和荧光示踪微球性能。结果表明:荧光碳点... 为满足矿场采出液聚合物微球质量浓度检测技术需求,提高对聚合物微球在储层内运移规律的认识,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高压汞灯紫外光光反应器、全自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荧光碳点性能和荧光示踪微球性能。结果表明:荧光碳点具有良好光照耐受性、pH适应性和生物安全性;以种子二次聚合法将荧光碳点与聚合物微球相结合制备荧光示踪微球,可以避免采出液的背底荧光;以采出液的荧光强度峰值计算采出液微球质量浓度并及时调整调驱方案;荧光示踪微球的聚并现象可提高采收率;将荧光碳点与聚合物微球复合注入地层可提高荧光碳点的热稳定性;普通微球和荧光示踪微球均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差异不大。研究成果为渤海油田实现大规模聚合物微球的化学调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荧光示踪微球 种子二次聚合 荧光强度 微球质量浓度 聚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胍基化聚乙烯胺改性制备抗生物污染反渗透膜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艺璇 王志 +2 位作者 董晨曦 王耀 王纪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8-865,共8页
反渗透作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膜分离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生物污染的侵袭,造成膜性能不可逆下降。制备具有杀菌功能的反渗透膜可以有效缓解膜生物污染问题。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将合成的双胍基化聚乙烯胺(PVAm G)阳离子聚合物引... 反渗透作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膜分离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生物污染的侵袭,造成膜性能不可逆下降。制备具有杀菌功能的反渗透膜可以有效缓解膜生物污染问题。采用二次界面聚合法,将合成的双胍基化聚乙烯胺(PVAm G)阳离子聚合物引入到初生反渗透膜表面,制备出具有杀菌功能的PVAm G改性反渗透膜。结果表明,改性后膜表面的微观形貌和润湿性变化不大,在中性条件下膜表面荷正电。PVAm G改性膜在不降低膜选择透过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抗生物污染性能。PVAm G改性膜与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连续接触4次后,膜面细菌死亡率每次均接近99.9%,表明PVAm G改性膜具有持久的广谱杀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表面改性 界面聚合 抗生物污染 双胍基化聚乙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丽项 蔡志彬 +3 位作者 陈晓林 刘立芬 朱丽芳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5-771,共7页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经二次界面聚合制得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评价膜的分离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次聚合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酰胺-脲-酰亚胺) 反渗透复合膜 稳定性 N N'-甲基间苯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协同作用下的多通道光催化反应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常顺 佘江波 张国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使用具有547个孔道的微结构聚合物预制棒,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体系.通过微波热处理技术,TiO2纳米晶薄膜附着在光催化反应体系的孔道中.使得反应体系增加光催化剂和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光催化效率,同时加入强氧化剂H2O... 使用具有547个孔道的微结构聚合物预制棒,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体系.通过微波热处理技术,TiO2纳米晶薄膜附着在光催化反应体系的孔道中.使得反应体系增加光催化剂和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光催化效率,同时加入强氧化剂H2O2来协同TiO2用于光催化分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研究了H2O2的浓度及RB的初始浓度对光催化的影响,表明该反应体系在光照的条件下具有降解有机染料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微结构聚合物光纤预制棒 氧化钛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掺杂反渗透混合基质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贤鸿 傅倍佳 +3 位作者 钟明强 徐立新 周勇 高从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9-434,共6页
由于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在抗污染性以及耐氯性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在海水淡化等方面的应用。采用往油相中添加氧化石墨烯(GO)的二次界面聚合法改性了商业反渗透膜,评价了GO掺杂反渗透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和耐氯性能,并用接触角仪、... 由于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在抗污染性以及耐氯性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在海水淡化等方面的应用。采用往油相中添加氧化石墨烯(GO)的二次界面聚合法改性了商业反渗透膜,评价了GO掺杂反渗透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和耐氯性能,并用接触角仪、Zeta电位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表征了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能以及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GO的添加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耐氯性能和亲水性能;当GO添加量为30 mg·L-1时,膜的通量为(77.7±0.9)L·m-2·h-1,膜的截留率为97.6%±0.5%,相比商业膜分别提高了38.4%和4.5%。当氯化强度低于4800 mg·L-1·h时,膜的水通量和盐截留率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氧化石墨烯 界面聚合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膨型核壳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左巧林 仝其雷 +3 位作者 范振忠 刘庆旺 乔三原 郑弘扬 《精细化工》 2025年第10期2288-2298,共11页
为解决油田用聚合物微球尺寸较大,并且前期膨胀过快而难以注入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聚合单体,采用反相乳液二次聚合法,首先制备了阴离子核体微球,... 为解决油田用聚合物微球尺寸较大,并且前期膨胀过快而难以注入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聚合单体,采用反相乳液二次聚合法,首先制备了阴离子核体微球,通过加入带有阳离子单体DMC的壳体材料和阳离子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利用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及阳离子引发机制,制备了核壳纳米微球(PAE微球)。采用FTIR、TGA、^(1)HNMR、SEM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盐溶液溶解实验和界面张力测定,评价了PAE微球的化学稳定性、界面张力和润湿能力。通过吸水膨胀实验和模拟填砂管实验,评估了PAE微球的吸水膨胀性能和调驱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5%的PAE微球乳液可将界面张力从70.10 mN/m降至1.12 mN/m。在65℃下,PAE微球可缓膨35 d,膨胀倍数可达13.51。PAE微球的采收率为72.34%,采收率增幅可达1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乳液法 核壳纳米微球 油田调驱 提高采收率 缓膨性能 二次聚合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