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动力作用下线-桥结构动力分析的二次离散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延枢 李宏年 雷俊卿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列车制动力通过移动轮对作用于线桥结构 ,具有明显动力特征。为此 ,提出的二次离散方法先将移动轮对的制动力时程转换为结构固定节点的制动力时程 ,实现空间离散过程 ;再应用直接积分法对线桥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 ,完成时间离散过程。
关键词 线-桥结构 动力特征 二次离散方法 铁路桥梁 列车制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与离散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智能车横纵解耦跟踪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段敏 孙小松 张博涵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6,共9页
为确保智能车在复杂曲率变化道路条件下的跟踪精度与横向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Frenet坐标系的横纵解耦跟踪控制方法,并通过模糊速度规划提升跟踪的可靠性。横向控制采用基于前馈补偿的离散线性二次型调节器(DLQR)使跟踪误差收敛,纵向控... 为确保智能车在复杂曲率变化道路条件下的跟踪精度与横向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Frenet坐标系的横纵解耦跟踪控制方法,并通过模糊速度规划提升跟踪的可靠性。横向控制采用基于前馈补偿的离散线性二次型调节器(DLQR)使跟踪误差收敛,纵向控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输出期望加速度并结合油门制动标定表实现速度跟踪。速度规划方面以横向跟踪误差与道路曲率作为输入信号进行模糊速度规划。基于CarSim/Simulink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方式可有效降低路径跟踪误差,提高车辆横向稳定性以满足不同道路曲率的行车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离散线性型调节器 模型预测控制 跟踪控制 速度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控制系统离散二次型最优控制综合设计
3
作者 牛云 吴旭光 +1 位作者 康军 洪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基于网络QoS如延迟、丢包建立网络化控制系统状态方程,提出一种根据网络QoS离散化连续系统二次型代价函数及设计相应最优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控制器的方法。针对系统控制性能对网络QoS的约束,提出一种能够兼顾系统性能与网... 基于网络QoS如延迟、丢包建立网络化控制系统状态方程,提出一种根据网络QoS离散化连续系统二次型代价函数及设计相应最优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控制器的方法。针对系统控制性能对网络QoS的约束,提出一种能够兼顾系统性能与网络QoS的控制与调度综合协调设计方法。仿真实验证明了提出的网络化控制离散二次型最优综合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和与已有的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相比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控制系统 离散型最优控制 网络QOS 综合协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二次型离散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与镇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智辉 邓飞其 覮刘文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4,共6页
实践中由于成本等因素的约束,考虑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往往会比考虑传统的稳定性更具实用性和经济性.文中讨论了一类二次型离散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与镇定,通过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将反馈控制增益矩阵的设计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求... 实践中由于成本等因素的约束,考虑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往往会比考虑传统的稳定性更具实用性和经济性.文中讨论了一类二次型离散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与镇定,通过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将反馈控制增益矩阵的设计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给出了状态反馈控制下使闭环系统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和反馈控制增益矩阵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系统存在外源干扰的情形,可以使具有干扰的系统实现有限时间有界.最后,用数值例子做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文中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系统 有限时间稳定 状态反馈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教与学算法的离散制造车间能效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军辉 王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19-3026,共8页
针对离散制造车间多目标性、多约束性的特点,以车间总耗能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离散制造车间能效优化模型;针对上述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教与学算法的离散车间能效优化方法,该改进算法在教阶段引入自适应参数,提高算法的学习效率和适应... 针对离散制造车间多目标性、多约束性的特点,以车间总耗能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离散制造车间能效优化模型;针对上述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教与学算法的离散车间能效优化方法,该改进算法在教阶段引入自适应参数,提高算法的学习效率和适应性,同时在教和学两个阶段加入二次离散过程,在保证算法的收敛性快速和寻优能力强的特点的前提下,使该算法能够应用于离散制造车间优化中。对具体实例进行测试,将基本教与学算法、粒子群算法、鸡群算法与改进教与学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分析该改进算法优化的能效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算法,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制造车间 能效优化 教与学优化算法 自适应参数 二次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知识鸽群算法的离散车间能效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单鑫 王艳 纪志成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40-2148,共9页
针对离散制造车间复杂性、约束性特点,以车间总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求解离散车间能效优化的离散型知识鸽群算法。该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引入参数知识以平衡局部收索和全局收索,提高了算法收敛性和寻优能力。在算法中加入离散过程,... 针对离散制造车间复杂性、约束性特点,以车间总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求解离散车间能效优化的离散型知识鸽群算法。该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引入参数知识以平衡局部收索和全局收索,提高了算法收敛性和寻优能力。在算法中加入离散过程,不仅保留算法收敛性和寻优能力的特点,而且具有处理离散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测试,将粒子群,遗传算法与鸽群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鸽群算法在收敛性和寻优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算法,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制造车间 能效优化 鸽群算法 知识参数 二次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gBee-WiFi协同无线传感网络的节能技术 被引量:13
7
作者 董哲 宋红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9,共8页
为使无线传感网络实现高效节能,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ZigBee-WiFi协同方式进行的时钟同步机制。ZigBee无线传感节点可以通过内置的接收信号强度寄存器(RSSI),感知同一频段下WiFi周期性发送的信标帧,并用其作为参考时钟,通过补偿校正本地... 为使无线传感网络实现高效节能,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ZigBee-WiFi协同方式进行的时钟同步机制。ZigBee无线传感节点可以通过内置的接收信号强度寄存器(RSSI),感知同一频段下WiFi周期性发送的信标帧,并用其作为参考时钟,通过补偿校正本地的时钟,但此方法校正后时钟偏差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时钟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和离散线性定常系统的二次型最优控制校正算法跟踪并校正状态变量,获得很好的时钟校正精度。分析时钟同步误差与校正周期的关系,综合多方面因素,与工业中常用的异步时钟机制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该时钟同步机制使ZigBee网络节能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ZIGBEE WIFI 卡尔曼滤波 离散线性系统的型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时延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动态增益调度策略
8
作者 叶秀芬 刘世超 杜志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707-4709,共3页
研究了一种通过网络中间件对原有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外部增益调整的方法,以实现不改变已存在控制器的前提下,动态补偿随机网络时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利用离散二次型最优规划算法设计了二次型最优增益参数序列,建立了与随机时延序列相对... 研究了一种通过网络中间件对原有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外部增益调整的方法,以实现不改变已存在控制器的前提下,动态补偿随机网络时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利用离散二次型最优规划算法设计了二次型最优增益参数序列,建立了与随机时延序列相对应的二次型最优增益参数序列查询表,并介绍了利用查表法进行在线调整增益策略的步骤。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这种外部增益调整策略可以有效地补偿随机时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控制系统 随机时延 离散型最优控制 增益调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MIMO系统的输出通道任意幅值/相角裕度调节方法
9
作者 武杰 孙秀霞 +1 位作者 董文瀚 杨朋松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8,73,共5页
针对一类有限维多输入多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调节输出通道幅值/相角裕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离散线性二次调节器理论设计静态通用采样保持函数控制器,可同时在系统所有反馈控制回路的输出通道实现任意大的幅值裕度和直到90... 针对一类有限维多输入多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调节输出通道幅值/相角裕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离散线性二次调节器理论设计静态通用采样保持函数控制器,可同时在系统所有反馈控制回路的输出通道实现任意大的幅值裕度和直到90°的相角裕度,且控制器形式简单、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线性调节器理论 通用采样保持函数控制器 幅值裕度 相角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