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TDS研究二次硬化钢中氢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昀静 王春芳 +1 位作者 李建锡 王毛球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利用升温脱氢分析装置(TDS)和慢速拉伸试验方法(SSRT)研究了一种二次硬化钢中氢的扩散行为及其对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二次硬化实验钢中存在大量细小碳化物,氢的扩散系数约为3.42×10-8cm2.s-1,明显低于通常淬火回火马氏体钢。... 利用升温脱氢分析装置(TDS)和慢速拉伸试验方法(SSRT)研究了一种二次硬化钢中氢的扩散行为及其对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二次硬化实验钢中存在大量细小碳化物,氢的扩散系数约为3.42×10-8cm2.s-1,明显低于通常淬火回火马氏体钢。TDS分析发现,实验钢中存在两个氢逸出峰,激活能分别为20.2kJ.mol-1和24.6kJ.mol-1,由晶界、位错等弱氢陷阱引起。拉伸试样的断面收缩率随氢质量分数的增加先线性下降,氢质量分数每增加1×10-4%断面收缩率下降约12%;当氢质量分数达到5×10-4%时,断面收缩率低于10%,断口呈沿晶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 氢脆 TDS 慢速拉伸试验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化对3Cr-3Mo-Nb二次硬化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毛球 董瀚 +2 位作者 王琪 李建新 赵隆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13,共5页
研究了淬火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 3Cr - 3Mo -Nb二次硬化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由于微合金化元素Nb的加入有效阻止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当淬火温度高于 110 0℃时 ,奥氏体晶粒才显著长大。随淬火温度的升... 研究了淬火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 3Cr - 3Mo -Nb二次硬化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由于微合金化元素Nb的加入有效阻止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当淬火温度高于 110 0℃时 ,奥氏体晶粒才显著长大。随淬火温度的升高 ,碳化物溶解更充分 ,强度和硬度增加 ,塑韧性在 110 0℃出现峰值。 10 5 0℃淬火保温时间少于 30min时 ,碳化物未充分溶解 ,强度和塑性都较低。因此 ,为保证回火时有足够的M2 C型二次硬化碳化物析出 ,最佳淬火温度为 10 5 0~ 110 0℃ ,保温时间为 30~ 6 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化 3Cr-3Mo-Nb 二次硬化 组织 力学性能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飞 张英杰 +1 位作者 杨卓越 高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142,共6页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新型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M54在850~1 200℃、应变速率为10-2~10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测得了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钢种的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着变形...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新型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M54在850~1 200℃、应变速率为10-2~10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测得了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钢种的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真应变为0.9,应变速率为10-2~10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的温度也随之提高。通过计算可知该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89.712kJ·mol^(-1),并建立了试验钢的热变形方程,并绘制了其热加工图,结合高温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和热加工图,确定了最优热变形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范围1 050~1 100℃,应变速率为0.1~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热加工图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低合金高速钢二次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宇飞 罗湘燕 郑立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9-232,共4页
研究了HJ低合金高速钢在各种回火规范下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果表明:HJ高速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减少,硬度先上升,540℃时达二次硬化峰值;随回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硬度下降,这是二次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导致的。540℃×... 研究了HJ低合金高速钢在各种回火规范下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果表明:HJ高速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减少,硬度先上升,540℃时达二次硬化峰值;随回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硬度下降,这是二次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导致的。540℃×4h回火4次残余奥氏体进一步减少,硬度也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低合金高速钢 回火工艺 硬度 二次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中二次硬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赵振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55,共10页
评述了超高强度钢中二次硬化现象的基本特征,M2C析出热力学、晶体学、动力学和机理等研究现状。研究证明,在位错上单独形核、共格沉淀的介稳定相M2C是一种可用的强化相。M2C比其他稳定碳化物具有更高形核驱动力和聚集抗力,Co提高这一驱... 评述了超高强度钢中二次硬化现象的基本特征,M2C析出热力学、晶体学、动力学和机理等研究现状。研究证明,在位错上单独形核、共格沉淀的介稳定相M2C是一种可用的强化相。M2C比其他稳定碳化物具有更高形核驱动力和聚集抗力,Co提高这一驱动力和形核率。Mo有效增加M2C点阵参数和聚集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现象 超高强度钢 聚集抗力 形核驱动力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H10MOD二次硬化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春东 曾斌 +1 位作者 孟利 董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7-249,253,共4页
利用SEM和TEM技术研究了H10MOD二次硬化钢在不同温度下回火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10MOD钢淬火后在600-700℃回火时,基体中主要碳化物是M2C和M23C6。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的总量逐渐增加,而硬度由47.2 HRC降至26.1 HRC。... 利用SEM和TEM技术研究了H10MOD二次硬化钢在不同温度下回火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10MOD钢淬火后在600-700℃回火时,基体中主要碳化物是M2C和M23C6。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的总量逐渐增加,而硬度由47.2 HRC降至26.1 HRC。在600-625℃回火时,冲击韧性保持在34 J左右,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碳化物对韧性的恶化被位错回复抵消了,此时的断裂机制为准解理断裂;高于625℃回火时,韧性迅速增加,说明位错回复导致的韧性增加量远大于碳化物粗化导致的韧性减小量,此时断裂机制为韧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 回火温度 碳化物 H10MOD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 Co-Ni 二次硬化马氏体钢 AF1410 的穆斯堡尔谱 被引量:1
7
作者 耿平 曾梅光 +1 位作者 钱存富 晁月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对AF1410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超精细磁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合金元素的分布与超精细磁场的关系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AF1410的超精细磁场中出现一些高场成分,...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对AF1410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超精细磁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合金元素的分布与超精细磁场的关系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AF1410的超精细磁场中出现一些高场成分,平均超精细场在480~510℃出现一峰值,此温度是屈服强度二次硬化峰的峰位.奥氏体量在430℃附近有一极小值,此回火温度下冲击韧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超精细磁场 二次硬化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99二次硬化钢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耿平 钱存富 曾梅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G99)在不同回火制度下的组织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起初奥氏体量有所降低,在480℃回火5h奥氏体量达到最低.随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G99)在不同回火制度下的组织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起初奥氏体量有所降低,在480℃回火5h奥氏体量达到最低.随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量又较快地增加.碳化物含量也随回火温度变化而有所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马氏体中Co和Ni替代铁原子而成为Fe-Co和Fe-Ni近邻,也随回火温度变化而变化,在480℃处出现较高的峰值,且与屈服强度峰位一致.这说明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二次硬化 马氏体钢 回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合金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的发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万如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国外高Co、Ni的超高强度钢HY180、AF1410和AerMet100钢的进展。与其它超高强度钢相比,AerMet100超高强度钢具有更突出的综合性能:高强度、高硬度、高断裂韧性、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 本文介绍了国外高Co、Ni的超高强度钢HY180、AF1410和AerMet100钢的进展。与其它超高强度钢相比,AerMet100超高强度钢具有更突出的综合性能:高强度、高硬度、高断裂韧性、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疲劳性能。此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高合金 二次硬化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Co-Ni二次硬化钢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贵立 张国英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1期47-49,24,共4页
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建立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此类钢的力学性能与钢的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二次硬化 力学性能研究 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铬铸铁的热处理与二次硬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状 徐瑞 赵越超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710-713,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和机械性能测试对15-2-1型高铬铸铁的二次硬化效应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合金耐磨性分析探讨了二次硬化效应在高铬铸铁锚喷衬板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铬铸铁 二次硬化 冲击韧性 耐磨性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钢二次硬化及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玉 周晓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3-216,220,共5页
利用OM、SEM、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Cr12MoV钢的原始组织、淬火冷却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大小、碳化物形态、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分解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一次、二次硬化工艺下钢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一次硬化工艺(淬火+低温回火... 利用OM、SEM、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Cr12MoV钢的原始组织、淬火冷却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大小、碳化物形态、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分解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一次、二次硬化工艺下钢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一次硬化工艺(淬火+低温回火)可以通过较低的淬火加热温度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较少的残余奥氏体和较高的淬火硬度;二次硬化工艺宜采用较高的淬火温度获得合金化程度较高的奥氏体,这对马氏体的高抗回火软化能力、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特殊碳化物的析出强化以及残余奥氏体二次淬火强化等有重要作用。1050℃淬火+550℃两次回火工艺可获得最佳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 V 强韧性 二次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平 凌斌 +2 位作者 古宝珠 金建军 王洪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40-42,共3页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16NiCo和23NiCo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二次硬化峰的形成是具有稳定高密度位错的马氏体及自基体共格析出的M2C共同作用的结果。在430℃回火出现的韧性降低,与板条间形成的渗...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16NiCo和23NiCo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二次硬化峰的形成是具有稳定高密度位错的马氏体及自基体共格析出的M2C共同作用的结果。在430℃回火出现的韧性降低,与板条间形成的渗碳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 超高强钢 回火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18钢的二次硬化效应
14
作者 郑茂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5-35,共1页
我厂生产的油剂计量泵的泵体由前板、后板、中板和齿轮板组成,使用材料均为9Cr18钢。尤其齿轮板,它的厚度为1~2mm,形位公差的平面度、平行度均为0.002~0.003mm。热处理后硬度分别在HRC54~60之间,热处理制度采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我厂生产的油剂计量泵的泵体由前板、后板、中板和齿轮板组成,使用材料均为9Cr18钢。尤其齿轮板,它的厚度为1~2mm,形位公差的平面度、平行度均为0.002~0.003mm。热处理后硬度分别在HRC54~60之间,热处理制度采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200℃左右)。零件完工检验入库,在总装时发现零件产生变形,进行排油量试验时,由于渗漏达不到技术要求,或由于零件变形造成装配时尺寸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8钢 热处理 二次硬化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硬化16Co14Ni10Cr2Mo钢低倍“亮点”的研究
15
作者 金建军 古宝珠 +1 位作者 王红涛 钟平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4-39,共6页
用光学金相、显微硬度、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对二次硬化16Co14Ni10Cr2Mo钢低倍“亮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低倍“亮点”是一种偏析性质的点缺陷,亮点区主要是由于Ni的正偏析造成的。讨论了点状偏析对合金工艺... 用光学金相、显微硬度、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对二次硬化16Co14Ni10Cr2Mo钢低倍“亮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低倍“亮点”是一种偏析性质的点缺陷,亮点区主要是由于Ni的正偏析造成的。讨论了点状偏析对合金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 低倍缺陷 偏析 超高强度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1 8.2Ni6.9Mo2.5Cl.5合金二次硬化机制的研究
16
作者 牛洪军 孙一唐 +3 位作者 吴明洙 黄显臣 张国铸 吴登真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6-70,共5页
奥氏体 FeCr18.2Ni6.9Mo2.5C1.5合金时效时可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果。在时效过程中除有M_(23)C_6碳化物沉淀析出外,还有体心相形成。经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证明该体心楣为加热过程中形成的铁素体,但往往会被误认为... 奥氏体 FeCr18.2Ni6.9Mo2.5C1.5合金时效时可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果。在时效过程中除有M_(23)C_6碳化物沉淀析出外,还有体心相形成。经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证明该体心楣为加热过程中形成的铁素体,但往往会被误认为二次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高温硬度试验证明二次硬化效果是由 M_(23)C_6碳化物形成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硬化 高碳高合金钢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的AerMet100钢软化和硬化机制研究
17
作者 刘婷婷 施文鹏 +1 位作者 黄龙 徐勇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230,共10页
在变形温度为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及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erMet100钢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和显微组织分析了AerMet100钢的软化和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变形参... 在变形温度为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及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erMet100钢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和显微组织分析了AerMet100钢的软化和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变形参数下,AerMet100钢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不同的软化和硬化特征。800℃时曲线呈软化型特征,软化效果是变形热效应和动态回复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随着应变速率从0.01 s^(-1)提升到10 s^(-1),软化程度也从3.06%增大到12.26%。900℃时,应力-应变曲线在加工硬化和软化(动态回复(DRV)和动态再结晶(DRX))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加工硬化率趋于0 MPa。在高温(1000~1200℃)下,微观组织以奥氏体的DRX为主。高温低应变速率(0.01~0.1 s^(-1))时曲线呈现软化-二次硬化特征,二次硬化程度受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晶粒的长大提高了晶界对位错的吸收时间,使得应变硬化指数n增大,在1200℃、0.01 s^(-1)时n达到峰值0.447。高应变速率(1~10 s^(-1))下应力-应变范围曲线呈现持续硬化状态,该应变速率下保留了部分亚结构,而这些亚结构破坏了马氏体的有序性,进而增加了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ET100钢 流动软化 二次硬化 变形热效应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特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亮亮 田建胜 +4 位作者 朱前龙 杨默涵 马超智 柳志军 刘泽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法向约束荷载对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法向约束荷载条件下(25、50 kPa),粉土剪切峰值后区存在“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趋势随压实系数增加而增强,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弱;“二次硬化”阶段内粉土摩擦角由残余强度阶段的3.4°增长至4.35°,黏聚力由残余强度阶段的2.643 kPa提升至8.13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 二次硬化现象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Cr2Mo1Cu高铬铸铁在亚临界处理中硬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均 沈保罗 +3 位作者 高升吉 孙志平 刘浩怀 黄四九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研究了亚临界处理对16Cr2MolCu高铬铸铁的组织转变和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磁性法和硬度测定法分析了硬化机制.研究表明:16Cr2MolCu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由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M7C3型共晶碳化物组成,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7.0%,7... 研究了亚临界处理对16Cr2MolCu高铬铸铁的组织转变和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磁性法和硬度测定法分析了硬化机制.研究表明:16Cr2MolCu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由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M7C3型共晶碳化物组成,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7.0%,7.2%和15.8%;在亚临界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析出二次碳化物并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使该合金在560-600℃的亚临界处理过程中出现二次硬化;在适当的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下,16Cr2MolCu高铬铸铁可得到最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 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 处理过程 组织转变 二次硬化 共晶碳化物 中转 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沉淀硬化不锈钢与K_(IC)和K_(ISCC)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 赵振业 刘天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83-87,共5页
分析了航空用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之间特别是断裂韧度(K_(IC))和应力腐蚀门坎值(K_(ISCC))的关系,指出沉淀硬化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数值接近,而以二次硬化为主的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差别较大,表现出与高合金... 分析了航空用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之间特别是断裂韧度(K_(IC))和应力腐蚀门坎值(K_(ISCC))的关系,指出沉淀硬化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数值接近,而以二次硬化为主的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差别较大,表现出与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相同的特征。文章指出,因二次硬化引起基体中Cr,Mo含量的减少与K_(IC)和K_(ISCC)差别直接相关;由上述分析,引出超高强度不锈钢设计原则的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沉淀硬化不锈钢 断裂韧度(KIC) 应力腐蚀门坎值(KISCC) 二次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