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二次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锋 韩从辉 +6 位作者 邢潇潇 张征宇 葛京平 高建平 位志峰 徐晓峰 程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的国内膀胱尿路上皮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是多发和高复发率。文章探讨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二次电切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的国内膀胱尿路上皮癌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是多发和高复发率。文章探讨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二次电切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4例,其中3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4—6周入院行再次电切术(Re—TURBT),46例未行Re—TURBT,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Re—TURBT中发现残存肿瘤15例(39.5%),残余肿瘤与原发肿瘤大小、数目、分级相关。平均随访26个月后,行Re.TURBT患者较未行Re—TURBT患者的肿瘤复发率(18.4%嬲47.8%)及进展肌层浸润性肿瘤率(5.3%椰23.9%)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Re—TURBT可有效减少肿瘤复发,延缓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 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切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伟 杨诚 梁朝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32-1937,共6页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的术后复发率及进展率,研究NMIBC复发及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二次电切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的术后复发率及进展率,研究NMIBC复发及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二次电切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NMIBC患者95例。按照术前制定的筛选标准,将患者分为TURBT组55例及Re-TURBT组40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 Re-TURBT组在术后复发率及进展率方面均优于TURBT组,TURBT组及Re-TURBT组术后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6. 94个月vs 21. 86个月(P <0. 05),术后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65. 8%vs 86. 9%,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 56个月vs 23. 73个月(P <0. 05),术后18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 7%vs86. 3%(P <0. 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是肿瘤复发及进展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别、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为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组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为肿瘤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3) Re-TURBT组患者根据两次手术间隔时间长短分为两组:≤6周和> 6周,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4. 00个月vs 16. 93个月(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4. 00个月vs 21. 00个月(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电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风险。对于体积较大(≥30 mm),分期较高(≥T1期),病理级别为高级别的肿瘤应行Re-TURBT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行二次电切手术的患者,第二次手术应在第一次手术后的6周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二次电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显超 宋黎明 +1 位作者 瓦斯里江.瓦哈甫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目的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 144,P> 0. 05)、年龄(t=-1. 03,P>0. 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 750,P> 0. 05)、肿瘤分期(χ~2=0. 120,P> 0. 05)、肿瘤分级(χ~2=0. 002,P> 0. 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042,P <0. 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3 cm或多发肿瘤(≥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 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切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8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容祖益 梁建波 李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8例首次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诊断为高危NMIB...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8例首次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诊断为高危NMIBC的患者资料,其中28例2~6周内接受re-TUR(观察组),40例未接受re-TUR(对照组),术后常规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评估首次TUR肿瘤残留率及病理分期的低估率,并比较两组膀胱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残留率为46.43%(13/28),病理分期低估率为21.43%(6/28)。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观察组肿瘤残留者与无肿瘤残留者的进展率分别为44.44%、6.67%(P〈0.05);观察组肿瘤总复发率及1、2年内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但在进展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高危NMIBC电切术后肿瘤残留率、复发率、进展率高。re-TUR治疗高危NMIBC不仅在诊断和治疗,而且在预后判断方面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re-TUR不能够延缓膀胱肿瘤进展,仍需辅助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二次电切 高危 复发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