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热循环对晶内铁素体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余圣甫 余阳春 +1 位作者 谢明立 李志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2,96,共5页
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二次热循环对晶内铁素体的影响。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夹杂物的大小、分布和密度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晶内铁素体的形貌 ,并用能谱对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夹杂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二次热循环对夹... 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二次热循环对晶内铁素体的影响。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夹杂物的大小、分布和密度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晶内铁素体的形貌 ,并用能谱对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的夹杂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二次热循环对夹杂物的直径大小、分布和密度几乎没有影响。经过二次热循环过程后 ,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长大的夹杂物为MnO、TiO、SiO2 、Al2 O3 和MnS、CuS、(Mn ,Cu)S的复合物。 80 0~ 5 0 0℃的时间为 10s时 ,出现了晶内铁素体的感生形核。晶内铁素体的感生形核是由于一次晶内铁素体有较高的界面能和高密度的位错 ,两者共同促进晶内铁素体的感生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内铁索体 二次热循环 夹杂物 感生形核 焊缝金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热循环对X8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学利 李光 +3 位作者 张骁勇 高惠临 毕宗岳 牛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3-156,共4页
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现代物理测试分析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二次峰值温度下X8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冲击韧性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处于(α+γ)两相区范围时,X8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的韧性最低... 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现代物理测试分析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二次峰值温度下X8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冲击韧性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处于(α+γ)两相区范围时,X8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的韧性最低,具有明显的局部脆化倾向;引起脆化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富碳的M-A岛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二次热循环 焊缝 粗晶区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二次热循环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及贝氏体相变动力学 被引量:5
3
作者 唐丽 尹立孟 +2 位作者 王金钊 刘成 王学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19-3124,共6页
利用高温相变仪DIL805A/D实现了X80管线钢的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OM、SEM、TEM和显微硬度计来获得不同连续冷却速率下X8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而建立了二次热循环下热影响区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并研究贝氏体相变机制及... 利用高温相变仪DIL805A/D实现了X80管线钢的焊接热模拟实验,采用OM、SEM、TEM和显微硬度计来获得不同连续冷却速率下X8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而建立了二次热循环下热影响区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SHCCT曲线),并研究贝氏体相变机制及相变动力学。此外,还构建了相变点-冷却速率之间的回归模型,获得了高拟合精度的Bs、Ms、Tf与冷却速率v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二次热循环不同冷却速率下,X80的组织依次为:先共析铁素体(0.5~1℃/s)、贝氏体(5~50℃/s)、板条马氏体(大于75℃/s);当冷却速率小于100℃/s时,显微硬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增加,当冷却速率超过100℃/s后,硬度维持在332.5HV1左右;贝氏体相变局部激活能随其体积分数(fb)的增加而减小,平均激活能约为108.6kJ/mol,且贝氏体转变的主导生长机制是一维生长和二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二次热循环 显微组织 SHCCT曲线 相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铁素体焊缝金属二次热循环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安国 赵永 +3 位作者 周龙早 谢明立 张国栋 李志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3-76,共4页
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对X70管线钢多道焊焊缝金属进行了热模拟试验,对二次热循环作用后焊缝金属中各种组织尤其是大量针状铁素体组织的数量、尺寸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历了二次热循环过程后,焊缝金属中存在着数量不一的先... 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对X70管线钢多道焊焊缝金属进行了热模拟试验,对二次热循环作用后焊缝金属中各种组织尤其是大量针状铁素体组织的数量、尺寸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历了二次热循环过程后,焊缝金属中存在着数量不一的先共析铁素体和块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共感生成的二次针状铁素体在一次针状铁素体的基体上形核并以一定的速率迅速长大到有限的尺寸,一次针状铁素体和二次针状铁素体都是在奥氏体晶内形核、长大,都具有细化奥氏体晶粒、提高多道焊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管线钢 针状铁素体 焊缝 二次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热循环对2.25Cr-1Mo-0.25V钢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卜华全 任明皓 《压力容器》 2017年第12期1-7,共7页
通过对2.25Cr-1Mo-0.25V钢及其焊缝金属进行不同二次热循环下的Gleeble试验,证实经过二次热循环后,2.25Cr-1Mo-0.25V钢母材的断面收缩率(ROA值)在各种焊后热处理温度下均有显著的提高,再热裂纹敏感性由原来的稍敏感降低为不敏感;对于焊... 通过对2.25Cr-1Mo-0.25V钢及其焊缝金属进行不同二次热循环下的Gleeble试验,证实经过二次热循环后,2.25Cr-1Mo-0.25V钢母材的断面收缩率(ROA值)在各种焊后热处理温度下均有显著的提高,再热裂纹敏感性由原来的稍敏感降低为不敏感;对于焊缝金属来说,经过FG(R)-WM和IC(R)-WM的二次热循环模拟后,其ROA值均较CG(R)-WM有所提高,再热裂纹敏感性有所降低;而SC(R)-WM的模拟对其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eeble试验 二次热循环 再热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热循环对S690QL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飞 端传宝 +1 位作者 林红香 匡泓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1-193,共3页
采用热模拟方法,对S690QL钢进行了不同热输入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二次热循环对一次模拟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峰值温度低于一次峰值温度,二次热循环对改善粗晶区韧性具有一定效果;模拟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 采用热模拟方法,对S690QL钢进行了不同热输入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二次热循环对一次模拟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峰值温度低于一次峰值温度,二次热循环对改善粗晶区韧性具有一定效果;模拟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加少量下贝氏体的混合组织,二次加热峰值温度越高组织越粗大,相应冲击韧性越低;模拟热影响区粗晶区经历峰值温度950℃的二次加热后,具有组织遗传倾向,但由于晶内板条马氏体自回火作用加强,低温冲击韧性仍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690QL钢 热模拟 二次热循环 冲击韧性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二次热循环对T23钢粗晶区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田田 徐孟嘉 +2 位作者 徐济进 余春 陆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6-59,共4页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制备T23钢焊接接头中粗晶热影响区和不同二次热循环的再热粗晶热影响区,并进行STF(Strain-to-fracture)试验。结果表明,粗晶区经历1 350℃或780℃二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粗晶热影响区的粗大晶粒、笔直的晶...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制备T23钢焊接接头中粗晶热影响区和不同二次热循环的再热粗晶热影响区,并进行STF(Strain-to-fracture)试验。结果表明,粗晶区经历1 350℃或780℃二次热循环后,仍保持粗晶热影响区的粗大晶粒、笔直的晶界形貌以及高再热裂纹敏感性,断面收缩率低于5%。粗晶区经历了880℃、950℃或1 100℃二次热循环后,晶粒尺寸变小,晶界变曲折,断面收缩率分别为24.67%、16.6%和7.24%,再热裂纹敏感性降低。因此,合理调控二次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在A_(c1)~A_(c3)之间可以有效降低再热裂纹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3钢 粗晶区 焊接二次热循环 再热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Ni8CrMoV钢热影响区粗晶区在二次焊接热循环中的组织转变与韧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晚平 张俊旭 +1 位作者 张田宏 彭冀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5-8,共4页
采用焊接热模拟试验及金相、透射电镜分析技术研究了10Ni8CrMoV钢一次热循环的粗晶区在二次热循环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与韧性特征,结果表明:由于马氏体板条间奥氏体薄膜的存在,10Ni8CrMoV钢在二次热循环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度,再... 采用焊接热模拟试验及金相、透射电镜分析技术研究了10Ni8CrMoV钢一次热循环的粗晶区在二次热循环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与韧性特征,结果表明:由于马氏体板条间奥氏体薄膜的存在,10Ni8CrMoV钢在二次热循环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度,再热粗晶区、临界再热粗晶区均未出现局部脆化现象。但试验钢临界再热粗晶区因发生组织遗传,其低温冲击韧度相对于一次热循环粗晶区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Ni8CrMoV钢 焊接热循环 奥氏体薄膜 组织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示范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被引量:16
9
作者 阳光 陈仁杰 朱佳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6,31,共6页
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了国电泰州电厂二期工程作为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示范工程。结合国内现有燃煤发电机组技术水平,在比较分析国外二次再热机组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工程总体方案所涉及的主机参数选择、主机选型、... 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了国电泰州电厂二期工程作为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示范工程。结合国内现有燃煤发电机组技术水平,在比较分析国外二次再热机组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工程总体方案所涉及的主机参数选择、主机选型、热力系统拟定、辅机选型以及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案。示范工程投运以后,2台机组供电煤耗分别为266.57 g/(kW·h)和265.75 g/(kW·h),烟尘、SO_2和NO_x的排放浓度在标准状态下分别低于5 mg/m^3、35 mg/m^3和50 mg/m^3,为中国建设更加高效和清洁的火力发电厂起到重要的参考和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示范工程 总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峰值温度对X10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灵芝 徐学利 +2 位作者 张福平 张骁勇 李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7-70,共4页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手段,研究了X10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受到二次焊接热循环作用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多道焊中,当二次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为1000℃时,X10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的韧性最佳;当二...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手段,研究了X10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受到二次焊接热循环作用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多道焊中,当二次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为1000℃时,X10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的韧性最佳;当二次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在(α+γ)两相区内时,由于发生了部分重结晶和组织遗传现象,不利于X100管线钢焊缝粗晶区韧性的提高,不均匀分布在树枝晶晶界的大尺寸富碳M-A组元是导致其局部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热循环 X100管线钢 焊缝粗晶区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技术 被引量:19
11
作者 高嵩 赵洁 黄迪南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1,共6页
为节约一次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机组的经济性,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自主建设了国电泰州电厂二期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示范工程,介绍了机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机组主机参数选择、锅炉与汽... 为节约一次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机组的经济性,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自主建设了国电泰州电厂二期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示范工程,介绍了机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机组主机参数选择、锅炉与汽轮机研发,系统优化与节能减排集成,自动控制系统研究。机组投产后发电效率分别高达47.81%、47.95%,机组供电煤耗分别达到266.57 g/(kW·h)、265.75 g/(kW·h),烟尘、SO_2、NO_x排放浓度在标准状态下分别低于5 mg/m^3、35 mg/m^3、50 mg/m^3,达到并优于超低排放要求。示范工程的成功投产和稳定运行为中国开发更高参数、更高效率、更为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奠定了基础,为建设同类机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幅提高了中国燃煤发电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二期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建设与运行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勤 张世山 +1 位作者 杨宏强 张苏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2,48,共6页
阐述了1 000 MW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选型和参数确定原则,通过产学研用、严谨论证,推动重大技术创新方案和示范工程落地,探索了机组建设中的技术风险管控和工程管理要点,介绍了精细化管理、洁净化安装、全过程质量管理、精细化调试的... 阐述了1 000 MW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选型和参数确定原则,通过产学研用、严谨论证,推动重大技术创新方案和示范工程落地,探索了机组建设中的技术风险管控和工程管理要点,介绍了精细化管理、洁净化安装、全过程质量管理、精细化调试的关键要点。工程投产后,持续做好运行优化和运行管理,实现了示范工程全面达到各项性能指标,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促进中国高效清洁火力发电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燃煤的清洁利用,都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工程建设 运行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焕袍 阳光 崔青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分析二次再热机组控制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国产自主化分散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技术特点,机组协调控制技术,汽温控制技术,旁路控制技术及机组自启停(APS)控制技术。示范... 在分析二次再热机组控制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1 000 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国产自主化分散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机组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技术特点,机组协调控制技术,汽温控制技术,旁路控制技术及机组自启停(APS)控制技术。示范工程的应用表明,该分散控制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机组实现了启停全程控制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分散控制系统 机炉协调控制技术 汽温控制技术 三级旁路全程控制技术 机组自启停技术(APS)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电泰州电厂2×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NO_x、SO_2超低排放技术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世山 陈振宇 +2 位作者 郑鹏 陈鸥 杨建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为使烟气中NO_x、SO_2排放达到超低水平,国电泰州电厂二期2×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SCR脱硝系统采用了驻窝混合技术,烟气脱硫采用了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简介驻窝混合技术机理和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原理,介绍国... 为使烟气中NO_x、SO_2排放达到超低水平,国电泰州电厂二期2×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SCR脱硝系统采用了驻窝混合技术,烟气脱硫采用了单塔双循环湿法脱硫技术。简介驻窝混合技术机理和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原理,介绍国电泰州电厂1 000 MW机组烟气脱硝脱硫设计方案及实施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国电泰州电厂1 000 MW机组采用上述2项技术后,烟气中NO_x和SO_2实现了超低排放,NO_x和SO_2脱除效率分别达到90.3%和99.6%,其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31 mg/m^3和15 mg/m^3,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限值,且优于燃气轮机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超低排放 驻窝混合 SCR烟气脱硝 单塔舣循环烟气脱硫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调试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宏强 丁建良 管诗骈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8,共6页
二次再热机组国内运行经验较少,调试经验更为匮乏。为规范二次再热机组调试管理流程,提高二次再热机组调试能力,结合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工程,对二次再热机组的调试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主要针对机组分系统调试及整套启动调试管... 二次再热机组国内运行经验较少,调试经验更为匮乏。为规范二次再热机组调试管理流程,提高二次再热机组调试能力,结合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工程,对二次再热机组的调试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主要针对机组分系统调试及整套启动调试管理,从项目策划、安健环控制、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明确了调试管理工作要点,对于安全、优质、高效的开展同类型机组的调试组织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调试管理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二次再热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青汝 牛海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1,共5页
以具有时变特性、大惯性和非线性的二次再热机组蒸汽温度受控对象为背景,结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特性,分析了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机理,提出了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实现的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结合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 以具有时变特性、大惯性和非线性的二次再热机组蒸汽温度受控对象为背景,结合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特性,分析了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机理,提出了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实现的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结合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给出了控制策略的设计要点。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主蒸汽温度控制的大延迟和大惯性问题,提高主蒸汽温度的动态控制品质,同时降低调试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 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主蒸汽温度 SMITH预估补偿器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高参数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莫春鸿 刘宇钢 +3 位作者 王冬平 杨华春 潘绍成 易广宙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77,157,共6页
中国正在开展630℃二次再热技术研究。为攻克锅炉研制面临的诸多难点,通过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新材料应用、再热汽温调节、壁温偏差控制以及水冷壁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锅炉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Π型... 中国正在开展630℃二次再热技术研究。为攻克锅炉研制面临的诸多难点,通过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新材料应用、再热汽温调节、壁温偏差控制以及水冷壁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锅炉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Π型布置及三烟道挡板调温技术,可有效满足630℃参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热循环 锅炉 630℃ 总体方案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三段吹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林 刘辉 +4 位作者 刘超 高景辉 赵志丹 王红雨 孟颖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73,78,共6页
二次再热技术因其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污染物排放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新机组的蒸汽吹管工艺亟待探讨,以二次再热超超临界66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在传统一段吹管、二段吹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大容量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 二次再热技术因其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污染物排放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新机组的蒸汽吹管工艺亟待探讨,以二次再热超超临界66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在传统一段吹管、二段吹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大容量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布置的实际,提出三阶段降压法蒸汽吹管工艺,较好地适应了新机组新技术的变化。实际靶板检验结果表明:斑痕数均少于5点,斑痕粒径均小于0.5 mm,完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吹洗质量优良。提出并成功运用的三阶段降压法吹管工艺可为后续二次再热机组吹管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热循环 超超临界机组 三段吹管 降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ST技术用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攀 王亚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89,共6页
为降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的回热抽汽过热度,提高机组经济性,提出了采用背压抽汽汽轮机(BEST)的节能配置方案。通过介绍BEST技术在回热汽源、排汽走向、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采用BEST技术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在设计、制造、运... 为降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的回热抽汽过热度,提高机组经济性,提出了采用背压抽汽汽轮机(BEST)的节能配置方案。通过介绍BEST技术在回热汽源、排汽走向、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采用BEST技术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在设计、制造、运行与控制中的技术难点,对BEST技术用于高参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的可行性进行了技术探讨和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EST技术,单台机组初投资可减少约2 400万元,年利润可增加约4 5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热循环 回热系统 背压式抽汽汽轮机(BEST) 双馈电机 调速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高压加热器系统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宾 徐庆磊 +2 位作者 胡方 竺凌 赵敏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0,共4页
介绍了由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电站辅机厂自主开发的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的高压加热器系统。其设计开发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理念,利用有限元分析和温度场分析方法,在典型三段式换热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了纯逆流换热结构,选取... 介绍了由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电站辅机厂自主开发的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的高压加热器系统。其设计开发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理念,利用有限元分析和温度场分析方法,在典型三段式换热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了纯逆流换热结构,选取特殊的耐热钢91材料,制定了专有的企业标准和设计准则。该设备和系统具有安装维护便捷、运行平稳高效的特点,很好的符合了机组运行的边界条件,提高了机组的效率。该技术可推广应用到660 MW或1 000 MW同类机组中,将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1 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热循环 高压加热器 结构设计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